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I)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
础;明确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的措施。
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觉悟:让学生正确认识“三农”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富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引导学生树立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
①粮食是基础的基础: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
教学难点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答疑——讨论。
2.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走访农村,了解“三农”情况。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
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第三课的课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出:我们在读书时要读题,第三课的课题是《企业和经营者》,而所有的企业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类为三大产业。
并且企业除了经营者外还有劳动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多媒体显示)
第一节、三大产业(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各种行业是按什么标准划分为三大产业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第1段,并记住三大产业分类的标准。
教师提问: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如何来表示的?
教师简单地讲解GNP和GDP的区别和联系后展示课件: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和联系
展示课件让学生回答;以下各业属于什么产业?为什么?
商业采掘业教育事业文化广播业渔业金融业种植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国家机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农业是第一产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提到农业,同学们马上就会想到农业是做什么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果一提到农业,同学们就想到种田,那说明我们对农业的理解还有失偏颇。
请同学们阅读第99页第4段,看什么是农业。
对农业,我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农业,一种是广义的农业。
展示课件: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等
狭义的:种植业
经济作物:棉花、糖等
农业种植业
林业
广义的畜牧业
副业
渔业
教师提问: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什么地位?
学生回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展示课件:
我国农村共有2.3亿个家庭,如果农民的生活水平达到xx年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需要1.68亿台彩电,1.8亿台冰箱,1.7亿台洗衣机,相关工业的生产数量分别比xx年扩大9倍、13倍、15倍;工业有40%的原料,其中轻工业有70%的原料来自农业;农业生产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物价指数下降0.4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1个百分点。
展示课件:
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的基础地位其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保证
教师提问: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多媒体播放一组农业生产的录像。
教师提问:从这段录像中我们能感受到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那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没有问题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应该说,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形势还比较严峻。
教材第101页第2段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展示课件:
生产力水平较低,抗灾能力差
形势严峻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基本平衡,但偏紧
农业生产的可耕地少,但人口众多
材料:xx年全国受灾面积2.6亿亩,其中绝收880万亩,湖南、江西省北部大水、南部大旱……
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数量上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以人均400公斤粮食计算,共需要6.4亿吨,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却年减600万亩,所以我国的粮食产量必须以1.1%的年增长速度增长;从质量上看,现在人们的消费要求也高了,从吃饱发展到吃好。
中共中央xx年农业工作会议在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后指出,必须坚持抓好粮食生产,始终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确保粮食安全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切实保护好耕地。
二是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四是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
会议强调,当前要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
抓好粮食生产,是保证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粮食状况适度调整年度产量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重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基本农田。
教师提问:是否可以通过发展其他产业,等手里有钱以后再进口粮食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1/5,进口过多,国际市场难以承受。
1994年,我国原准备从某国进口一点小麦,可该国以为中国旱情严重,一定十分缺粮,于是报价较高。
我国明确告诉他们:中国12亿人口的吃饭全靠我们自己,我们的粮食有进有出,基本上是品种调节,价格适合就买,否则就不买,我们不是等米下锅。
教师提问:粮食问题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关系呢?(教师从节约粮食以及长大后投身于农业的发展方面加以引导)
教师提问:那怎样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呢?
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即联系前面的“形势严峻”。
多媒体展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产、优质、高效)
教师讲解优质、高产、高效的含义(略)。
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际上是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到优质、高产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
其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
稳定政策(多媒体展示)
教师强调:这一政策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再就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指出:①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积极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搞好这项改革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②当前农村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负担过重,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经济,同时必须进行税费改革。
③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把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发展科技(多媒体展示)
教师指出:这一点是关键。
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两平”,即邓小平、袁隆平,要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靠科技。
对此,邓小平、江泽民都曾高屋建瓴地论述过。
展示课件:
邓小平:中国农业最终靠科技解决问题。
江泽民:振兴我国农业经济,最终取决于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广泛运用。
图片及材料:《他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图片及报道。
教师补充: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目前为39%,与西方发达国家的60%-80%相距遥远,并且我国农业科技队伍只有12万农技员,200万农技推广员,且素质低。
这说明农村是个大有作为的天地,对于今后的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个大市场,许多有志青年已经先行一步了。
展示课件:《南方日报》上的一篇报道:《大学生回乡当村官》
增加投入(多媒体显示)
教师补充:近几年,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大幅度增产与化肥、农地膜、农机等物质要素投入增加有很大关系,每增产50亿公斤粮食就需要增加150万吨化肥、13万吨柴油和10亿度
电。
转变方式(多媒体显示)
教师讲解: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告别了短缺,不再受饥饿的威胁,广大农民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
但近几年,我国农村又出现了新问题:大量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农民是增产不增收。
注: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已由长期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
xx年粮食库存仍不断增加,平均价格已经回落到1994年的水平。
教师提问:以上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地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的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已经成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
同时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农产品难卖、价格持续下跌、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来自农业的收入出现负增长等新的矛盾。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师提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一是基层政府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改革的滞后,乱收费现象存在,农民负担沉重。
二是法制不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的服务于经济建设。
三是有些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制度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即把农业和市场、农业与加工和销售连接起来,一改传统农业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销售的方式。
展示课件:
材料一:据报道,国外农产品产值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比例为1:3,即一元钱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后就变成了4元了。
北京的大白菜连帮子带梗0.15元0.5公斤,而加工后卖到日本,半棵就卖到350日元(相当于20元人民币)。
材料二:山东阳信县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培育出了水晶梨、早熟梨等优质鸭梨作为该县的农业名牌,大大促进了该县经济的发展。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阳信县先后建立了12家鸭梨加工企业,鸭梨的深加工还带动了包装、运输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教师设问引导: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后必将出现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怎么办?增加农业投入的资金从何而来?要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必须要有相关产业的配套,有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呢?
发展乡镇企业(多媒体展示)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第6段。
教师设问:为什么要发展乡镇企业呢?
多媒体显示:积累资金转移劳力实现小康
教师补充一些材料(多媒体显示):
xx年全国有乡镇企业2515家,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一半,xx年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1%。
预计本世纪初,将有一半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工作。
xx年一季度全国乡镇企业开局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1—3月份累计完成增加值6827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工业增加值4804亿元,同比增长10.36%;营业收入26768亿元,同比增长9.92%;出口交货值2259亿元,同比增长10.83%;实现利润1590亿元,同比增长9.62%;上交税金546亿元,同比增长12.63%。
农民收入的60%来自于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的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最主要的财源。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大内容:一是三大产业的划分及衡量指标;二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对于第二个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多媒体显示)。
扩展
①通过对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②把农业、农村、农民联系起来考虑,把握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农业的关系。
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粮食总产量目前已经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00公斤左右,大多数农产品人均产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产品供给初步实现了供给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这表明:()
A.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B.我国农业已经实现现代化
C.我国粮食供给大于需求,粮食问题已经解决
D.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十分牢固
2.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对外开放,农业也将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我国的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产品的价格已经很低,但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20%左右,棉花和大豆的价格甚至高出国际市场的70%以上。
这表明: ()
A.我国农产品的国际价值大
B.我国应该大幅度降低农产品价格
C.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
D.我国应利用比较优势增加粮食进口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综合生存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稳定在5亿吨左右,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我国农业仍然面对着生产装备水平低,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户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矛盾比较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这表明()
A.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
B.家庭承包经营已经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可靠
D.我国政府对农业生产应实行高关税保护
4.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不到3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0%-50%,10-2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相当于3000亿-6000亿元的产值。
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市场前景。
这说明:()
①我国畜牧业发展滞后②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③调整农业结构要加快发展畜牧业④调整农业结构要农、林、副、牧、鱼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论述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消息传到某农村后,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响:
农民甲:“入世也罢,不入世也罢,咱农民还是农民,该种什么还是种什么,该怎么种还是怎么种。
”
农民乙:“中国农业和西方没法比,人家都是农场主大面积大机械作业,成本低,质优价廉;咱是一家一户单干,成本高,质次价高。
入世后粮食更不值钱,种地越来越难,农民收入还要降低。
”
农民丙:“入世后,种地是没出路了,干脆年轻力壮地都外出打工,各奔前程吧。
”
农民丁:“农业是国家的命根子,政府不会不问咱农民的事,由政府保护,天塌不下来。
”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农民乙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二、农民乙看到了入世对我国农业的挑战,指明了我国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即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农业基础地位脆弱,市场竞争力差,农民增收困难。
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
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尽快改善农业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板书设计
根据
划分第一产业农业
三大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三大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
广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
基本含义
狭义(种植业)
衣食之源
农业地位必要条件
重要保障
双高一优
稳定政策
加强的措施发展科技
增加投入
发展乡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