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论语)选读(言而有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粤教版(论语)选读(言而有信)教案
教学要点:
1疏通课文,积存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二〕
2全面准确理解《论语》中关于“信”的思想观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练习一〕
3训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能力〔练习三练习四〕
第一课时
内容: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七段,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人言”或“诚信”的话题上来,解读课题,讨论如下:
1“言而有信”的“言”在那个地方是动词依旧名词?“信”从造字法上看是一个什么字?〔明确:“言”是动词,即说话的意思;“信”是个会意字,即“人言”,人说话。

)
2如此分析,那个文题的意思表述为“说话就要象一个人说话”这是不是废话,有什么深意?〔明确:这不是废话;它的深刻的含义确实是,说话是人的差不多技能,但并非所有的话都能够算作人话,只有说了而且一定去践行的真话才能确实是“人话”,而那些假话空话骗人的话,就不应该算真正人话,只能确实是“鬼话”)
二讲读第一至第三节,讨论如下:
1第一段曾子讲了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与“言”有关系吗?什么原因?
〔明确:替人出主意,这主意自然要用语言来表达,而与朋友交往其中也少不了通过语言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至于老师授课应承学业也少不了说话;所谓的“反省”确实是反思这些“言”有无“言过事实上”或“言不由衷”,也确实是“信”与否。

) 2按照子夏的观点,一个人有无“学养”道德,要紧看哪几点?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他这番话还有什么深意?
〔明确:他认为一个有“学养”道德的人,必须孝敬父母,忠于国君,对朋友讲信用;我认同其中的第一和第三条,也确实是“事君,能致其身”不能认同,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要为国家和社会尽力;这句话还有如此的深意: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与一个人是不是同意学校教育关系不大,或者说,在子夏看来,他提出的三条要求,是对一个人道德底线要求。

) 3有子认为一个能够在社会上捍卫自己的尊严,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尊敬,应该做到什么?关于这几点要求,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有子认为作一个有尊严的人,应该做到三点:第一,承诺的情况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此才能真正落实;第二,言谈举止表情达意要符合礼数,才不至于遭受耻辱;第三,重用那些可靠的人,才会受人尊重。

关于这三条,我认同的是第一条,而不能同意最后一条,因为最后这条没有操作性,什么是可靠的人,这本身就特别不可靠,再说,这还有点任人唯亲的味道。

)
三精读第四至第七段,讨论如下:
1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够称得上一个人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用车輗车杌作比喻要突出什么?
〔明确:重要条件确实是一个“信”字,用车輗车杌为喻,确实是为了突出那个“信”决定一个的能否“行走”的关键作用。


2曾子与孟敬子说话,什么原因一开始要说个比兴句?他所谓的君子“贵乎道”的三点,实质上是要孟敬子注意什么?最后那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因为曾子平时与孟敬子有言语冲突,说那个比兴句,是盼望孟敬子能把他要说
的话当做最后善意的忠告;他所谓的“贵乎道”的三点,实质上确实是要孟敬子加强自身的修养;最后那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假如能够做好自我,那么其他具体的政务就能够让其他专门负责的人去做了。


3孔子认什么原因样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明确:孔子认为那种狂妄而有不正直的、无知而又不老实、表面诚恳而实际上特别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4“崇德”是什么意思?要做到“崇德”,孔子认为应该如何?
〔明确:“崇德”确实是提高道德水平的意思;孔子认为要做到“崇德”,应该“辨惑”,也确实是不能依据自己的好恶感情用事,像《诗经》上说的那样:真的不能依据贫富,而只依照有无特别才能来判断一个人。


第二课时
内容讲读课文第八至第十段,小结课文内容,完成文言基础知识练习
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

二精读第八至第十段,讨论如下:
1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吃得开应该怎么样?对比我们的现实社会你能同意孔子的观点吗?那么应该如何对待今天如此的社会现实呢?
〔明确:孔子认为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应该说话诚恳老实,做事忠厚慎重;对比我们的现实社会我依旧能同意孔子那个观点,尽管在现实社会中忠厚老实人可能往往吃不开,而一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人反而“吃得开”。

但我以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许物质利益的满足无法填充其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不安;再说了,改变社会丑恶现象,应该从自己做起,假如我们把别人为恶作为自己为恶的理由,那么我们就永久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2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明确:孔子认为君子就应该以义作为全然,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确实是君子了。


3子夏认为诚信在“统治”和“劝谏”上有什么意义?
〔明确:子夏认为,假如讲诚信,那么就能够顺利“统治”百姓,“劝谏”别人,否那么,百姓就会认为你在折磨他们,别人会认为你在诽谤他。


四小结全文,回答课后练习一的问题,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所讲的“信”包括哪些内容?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信”的理解?
答:孔子所讲的“信”包括“老实”、“信用”、“信任”三方面的内容。

“老实”是全然,确实是指真诚地表现自己;“信用”多指对别人承诺要实事求是,并不折不扣兑现承诺;“信任”既指自己对别人能力人格的认可,也指别人对自己人格能力的认可。

我在现实生活中奉行如此的原那么:老老实实说话,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既不怀疑自己的智商,自信满满,也相信别人不比自己笨,他信足足;宁可人负我,决不己负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心灵安宁。

2结合你对课文中“信”的理解,列举社会上的各种欺诈现象,并指出其危害性?
答:社会上各种欺诈现象中,应试教育确实是一种,为了所谓高考,我们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以牺牲孩子的好奇心为代价,强迫孩子学习那些仅仅为了应考而考过之后毫无用处的知识。

在如此应试性的学习中,有许多孩子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差不多习以为常了,从那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事实上确实是训练人做假,当这些人走向社会能有“信用”吗?所以最为严峻的做假还要数政府。

比如,依法纳税,一方面“立法”时,把收税额定得过高,让一些企业真正依法纳税,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又给税官们许多“执法”空间,因此,
只要你给他好处,那他自然会给你免交或少交的好处,结果受害自然依旧国家。

有首民谣对“行政做假”是绝妙的讽刺:“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酒店,文件最后没兑现。


三让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二〔约10分钟〕,最后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二文言文基础知识
1解释所给词的意义,理解古代一词多义的现象
〔1〕事
事父母,能竭其力。

译: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全力。

请事斯语也。

译:请让我来实践这句话吧。

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做事要勤快而说话要慎重。

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译:把崇尚贤良任用能人当作政策
笾豆之事,那么有司存。

译:那些祭祀的事务,就有有关人员在管。

〔2〕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人假如没有诚信,不知他还能够算人吗?
听其言而信其行。

译:听从他说的而相信他做的。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译:低着头随手慢慢不断地弹奏着。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译:现在因看姓蒋的人家,才确信这是真的。

自可断来信。

译:自然能够拒绝那个来传信息的人。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让自己〕信任的大臣和精悍的士兵,摆放着精锐的兵器严格查询着过往的人。

〔3〕致
事君,能致其身。

译:侍奉国君,能够奉献自己的生命。

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君子学习而求得其中的道理。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也。

译:人没有自然尽情表达内心的,〔假如有〕那一定是父母去世的时候。

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译:不吝惜珍器重宝……来招致天下的贤士。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译:凭借车马的人……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自嗟贫家女,久置罗襦裳译:叹息自己是贫寒家女,要特别久的时间才能置办好罗襦裳。

〔4〕复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译:约信符合事宜,说的话才可能实现。

山重水复疑无路。

译:山重着山水叠着水看起来没有了通路。

宾退,必复命。

译: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

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译:也使那后来的人又哀叹这后来的人啊。

幸复得此妇。

译:幸亏〔我〕还能娶得如此的老婆。

红罗复斗帐。

译:红色罗绸做成双层的斗状的帐子
2辨别以下各句中虚词“乎”的用法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替人谋划反思自己是否竭尽全力了呢?
虽州里,行乎哉?译:即使在本地,〔这〕能行得通吗?
富哉言乎!译:这话含义丰富啊!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或许跟别人寻求的方法不同吧?
恶乎成名。

译:从哪里成就自己的名声?
难乎有恒矣译:难在有恒心。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译:君子关于道所重视的有三个方面
四让学生在作业本身完成练习三,最后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三把《卫灵公.六》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卫灵公》六〕
[译文]
子张问怎么样提高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接近正义,这确实是提高道德水平了。

爱一个人,就要他活下去,厌恶他就恨不得要他赶忙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确实是迷惑。

‘真的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贫富,而只在乎他的才能。

’”
【五】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练习四,文言句读,并翻译。

下节课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四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能够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原文]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

”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从者曰,“子未能够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译文]孔子的朋友叫原壤,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夫子帮他洗沐棺木。

原壤爬上棺木说:“特别久了!我没有唱歌了。

”唱歌说:“狸猫的头斑斓的样子,拿着你的手疲倦的样子。

”夫子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过去了,随从的人问:“你还不停止吗?”夫子说:“我听说:亲人没有失去的称为亲人,老朋友还没有失去才称作是老朋友。

”〔我们就尽到我们的义务,不用管他自己如何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