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写说”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读写说”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范文
读、写、说是小学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小学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巧妙、和谐地组合这三个要素,追求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综合效应。
一、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泛读能力。
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广泛
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家名著,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课外阅读量,并达到一定的数量。
在泛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速度,培养速读的能力。
数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读懂图表的含义,弄清题中隐含的数量间的关系,通过读把思路外显,明确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教材的习惯,进而拓展延伸到自主阅读课外数学读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这是非常必要的。
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
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
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
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
其三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其四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实际中,“写”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训练。
教学上的“写”,应该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
所以要做到:(一)强化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
每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树立高标准育人观,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当成自己的职责去认真完成。
(二)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
实践告诉我们,哪位教师的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
(三)培养学生浓厚的书写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
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
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
三、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
教学上的“说”,不只是教师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能训练。
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一是在课堂内进行“说”的训练。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
二是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说”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周围的人和事等;如果进行各种朗读和表演活动,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读写说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只有抓住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