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三下地理月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213800.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三下地理月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考试总分: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
1. 某轨道交通技术公司位于保定市满城区方顺桥镇和于家庄乡,占地1500亩。

该公司利用北京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龙头,培育发展轨道交通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上下游相关产业。

图6为保定市满城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保定市满城区吸引该轨道交通技术公司入驻的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充足
B.科技较发达
C.工业基础好
D.土地租金低
(2)该轨道交通技术公司的投资建设给保定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A.加快工业进程,提升制造业水平
B.减少废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环境
C.改善交通条件,缓解拥堵的状况
D.改变城市职能,扩大了服务范围
2. 近几十年来,在前期坡面治理和沟坡联合治理的基础之上,我国对黄土高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如下表)。

(1)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筑梯田进行生态修复的目的包括()
①减少水土流失②减轻风力侵蚀③阻拦沟谷泥沙④保障粮食供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治沟造地工程,在生态修复的同时,还主要是为了缓解()
A.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B.粮食产量下降问题
C.农田质量下降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从植树造林到植树种草和植被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变化,说明()
A.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
B.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C.恢复黄土高原生态不应人工干预
D.生物措施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
3. 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回答第(1)~(3)题。

(1)图中乙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
B.热带雨林
C.草原
D.荒漠
(2)图中最可能受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植被类型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3)图中已植被类型分布较广的大洲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4. 明朝诗人陈诚出使别国时写道“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

四时常觉冷,六月不知春。

”“巍巍金壁甃高台,窗户玲珑八面开。

阵阵皇风吹箫幕,飘飘爽气自天来。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阿拉伯半岛
B.中亚
C.东南亚
2345
(2)“阵阵皇风吹箫幕,飘飘爽气自天来”的原因可能是()
A.赤道附近无风带受重力作用
B.受人为因素干扰
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沉气流
D.低温源地的上空
卷II(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如同仁堂、恒源祥、茅台酒、云南白药等。

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1128家老字号企业,可划分为餐饮服务、食品加工、商贸百货、医药保健、工艺美术、服装纺织、加工制造、茶、酒九类。

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空间分布密度约为1.2个/万平方千米,但不同地区间密度差异极为明显。

图12示意中华老字号企业空间分布核密度(单位:个/万平方千米)。

(1)东北地区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占比最高的是食品加工和酒类企业,试推测原因。

(2)简述长三角地区中华老字号企业多的地理背景。

(3)说出中华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面积达6000多平方千米(下左图)。

海子山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石漂砾(砾石)和大约1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古冰盖)遗迹,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

据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超过500米的冰川。

下右图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

(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推测理塘附近冰川侵蚀的强度并说明理由。

(3)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三下地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
1.
【答案】
D
A
【考点】
区域的区位分析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区位优势。

满城区不属于保定中心城区,农业用地多,土地租金低,是保定市满城区吸引该轨道交通技术公司入驻的区位优势。

选项D正确。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该轨道交通技术公司入驻保定市因“利用北京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而提高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选项A正确
2.
【答案】
D
A
B
【考点】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我国的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3)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①④正确;黄土高原风力侵蚀弱,淤地坝阻拦沟谷泥沙,②③错误。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山川大地的基调开始由黄转绿。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减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开始实施治沟造地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资源不足问题,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3)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由对立向共生、共存的方向转化与过渡。

早期植被破坏严重,人工植树造林可以加速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到一定程度,结合当地实际问题,适当改造自然,实现人地协调发展,植树种草和植被自然修复相结合是人与自然协调、有机合作、及时修正、协调共进的局面,说明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3.
【答案】
C D B
【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从图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和课本学过的知识可以看出,甲是荒漠;乙是草原;丙是苔原;丁是热带雨林;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其对应的植被,从图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可以看出,甲是荒漠;乙是草原;丙是苔原;丁是热带雨林;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是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的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从图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关系可以看出,甲是荒漠;乙是草原;丙是苔原;丁是热带雨林;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世界上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纬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亚洲部分、欧洲的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主要三个大洲。

【解答】
从图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和课本学过的知识可以看出,甲是荒漠;乙是草原;丙是苔原;丁是热带雨林;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

从图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可以看出,甲是荒漠;乙是草原;丙是苔原;丁是热带雨林;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是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两种气候的植被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的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项叙述正确。

从图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可以看出,甲是荒漠;乙是草原;丙是苔原;丁是热带雨林;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纬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亚洲部分、欧洲的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50∘D 50∘
【答案】
B
D
【考点】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现象的成因分析。

【解答】
(1)材料“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

四时常觉冷,六月不知春。

”体现出该地有广阔的草地,地势高差较大(山顶积雪)。

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且没有高大山峰,因此没有积雪;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草原广阔,东部为天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东南亚植被以雨林为主;日本群岛植被以森林为主,而不是以草地为主。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根据分析可知,该地为中亚地区,与赤道地区气压带和风带无关,A错误;大范围区域的风不可能是受人为因素干扰,B错误;中亚位于大陆内部,处于40°N附近地区,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错误;材料“飘飘爽气自天来”说明气流做下沉运动,因此最可能是低温源地上空气流下
沉,D正确。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5.
【答案】
(1)地广人稀,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食品加工和酒类生产原料多;气候寒冷,酒类产品消耗量大。

(2)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人口、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经济效益高。

(3)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增加企业经济收入;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老字号企业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考点】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地广人稀,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食品加工和酒类生产原料多;气候寒冷,酒类产品消耗量大。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人口、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经济效益高。

(3)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增加企业经济收入;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老字号企业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力。

6.
【答案】
(1)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当地雨雪较多;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

(2)强度较大。

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侵蚀作用较强。

(3)古夷平面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冰川地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3)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据材料可知,古冰帽即古冰盖,说明该地一是降水多,二是气温低。

据图可知,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又会受到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当地雨雪较多;据材料可知,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

(2)据图可知,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而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坡度较缓,冰川移动较慢,因此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理塘附近冰川侵蚀的强度较大。

(3)据材料可知,该地有许多冰蚀岩盆,说明有冰川的侵蚀作用;据图可知,该古夷平面附近有许多河流,说明也受河流的侵蚀作用;故古夷平面形成以来,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导致其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