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垂髻之年:三四岁至七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束发:束扎发髻,男子十五岁。
B.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
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C.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平时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本题D项中“卿”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爱称,故D的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学文化常识只要稍加留心,注意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3.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个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
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
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1)“智取生辰纲”“主谋”是吴用,绰号是什么?写出另外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2)赏析选文画线语句。
(3)“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4)“智取生辰纲”后来东窗事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智多星。
智取大名府智赚玉麒麟智取文安县(答出任一个即可)
(2)动作描写,“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白胜不露破绽的表演技能,也让杨志一群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为智取生辰纲奠定了基础。
(3)①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②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③叛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麻痹对方;④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清除杨志疑虑;⑤白胜再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吃,使杨志思想再无反复余地。
(4)生辰纲被劫后,何涛负责查办此事;何涛的弟弟何清认得晁盖并掌握他们假扮卖枣客商的一些线索,因此他们从白胜入手,搜出白胜分得金银;白胜熬不住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众人。
【解析】【分析】(1)吴用,绰号“智多星”。
其相关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写出一个即可。
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吴用使时迁盗甲;吴用赚金铃吊挂;吴用智赚玉麒麟。
(2)结合“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分析。
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结合“抢”“夺”“倾”“盖”“丢”等词语分析,可以得出采用了动作描写。
生动地展示了白胜不露破绽的表演技能,也让杨志一群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为智取生辰纲奠定了基础。
(3)要求学生可结合具体情节,从“天时”“地利”“矛盾”“计谋”等方面入手归纳。
注意文中的句子“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都去树下睡了”及给杨志喝药酒的情节作答。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智用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
天动身时间,让军汉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惟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愤怒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趋激化。
这就注定他们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吴用等人的计谋之“智”。
(4)注意写清何涛与何清两个人的关系。
掌握什么线索?敲开了谁的嘴?结局如何?如: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
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
府尹责成缉捕使臣何涛限十日捉拿贼人上京,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
白胜熬不住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众人。
故答案为:⑴智多星。
智取大名府智赚玉麒麟智取文安县(答出任一个即可)
⑵动作描写,“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白胜不露破绽的表演技能,也让杨志一群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为智取生辰纲奠定了基础。
⑶①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②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③叛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麻痹对方;④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清除杨志疑虑;⑤白胜再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吃,使杨志思想再无反复余地。
⑷生辰纲被劫后,何涛负责查办此事;何涛的弟弟何清认得晁盖并掌握他们假扮卖枣客商的一些线索,因此他们从白胜入手,搜出白胜分得金银;白胜熬不住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众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⑵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要联系语段内容进行分析。
⑷要联系《水浒传》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分析。
4.附加题
(A)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
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
他又恨又怕。
他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
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
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
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B)保尔明白,没有别的法子解释他拒绝步行的理由,只好低声说:“我的两条腿全肿了,连走带跑一个星期,我实在做不到。
此外,同志,我还不知道您是什么人。
”
“我是你们团的参谋长,这是一。
第二,我再一次命令您下马。
如果您是个残废,我可没叫您在部队里工作,这不能怪我。
”
保尔好像挨了一鞭子,他猛地一抖缰绳。
但是,古谢夫那只坚强有力的手阻止了他。
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
现在的保尔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性地从一个部队跳到另一个部队的普通战士了。
他现在是营政治委员,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
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况且他担任部队的训练工作,又不是为这个花花公子干的。
想到这里,他离镫下马,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
(1)(A)(B)两篇选文中保尔分别受到怎样的“侮辱”?
(2)保尔面对“侮辱”的态度变化体现了他在成长,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3)两篇选文在塑造保尔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举例分析。
【答案】(1)(A)选文:保尔被神甫毒打,被赶出课室,一连几个星期被罚站墙角。
(B)选文:保尔因受伤只好骑马,被上级勒令下马,只好忍痛步行。
(2)(A)选文中,保尔还是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学生,所以在面对“侮辱”时以撒烟灰这样有点“稚气”的行动来报复神甫。
(B)选文中,保尔面对上级的强制措施,他克制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克服病痛,遵命下马步行。
体现了他从一个任性的普通战士成长为营政治委员的成熟。
(3)两篇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保尔的形象。
如(A)选文中,保尔“恨透了神甫”“又恨又怕”“把仇恨埋在心底”的复杂心理,塑造了保尔自尊心和报复心强、敢于反抗的形象。
(B)选文中,保尔面对“侮辱”时的内心斗争,表现了此时的他已变得理性自制,深明大义。
【解析】【分析】(1)从“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我再一次命令您下马”“他离镫下马,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2)“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反映了保尔的不满以及行为的幼稚;“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体现了他的成长和觉悟的提高。
(3)(A)中“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
他又恨又怕”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保尔对神父的愤恨;(B)中“他现在是营政治委员,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
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也是心理描写,突出了保尔的顾全大局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
故答案为:⑴(A)选文:保尔被神甫毒打,被赶出课室,一连几个星期被罚站墙角。
(B)选文:保尔因受伤只好骑马,被上级勒令下马,只好忍痛步行。
⑵(A)选文中,保尔还是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学生,所以在面对“侮辱”时以撒烟灰这样有点“稚气”的行动来报复神甫。
(B)选文中,保尔面对上级的强制措施,他克制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克服病痛,遵命下马步行。
体现了他从一个任性的普通战士成长为营政治委员的成熟。
⑶两篇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保尔的形象。
如(A)选文中,保尔“恨透了神甫”“又恨又怕”“把仇恨埋在心底”的复杂心理,塑造了保尔自尊心和报复心强、敢于反抗的形象。
(B)选文中,保尔面对“侮辱”时的内心斗争,表现了此时的他已变得理性自制,深明大义。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对选文的内容的概括。
考生要仔细阅读选段,提取主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注意概括的内容要准确,一般的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段的理解。
要求考生对选段认真阅读,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考生在回答时尽量运用原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名著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的理解。
考生要熟读名著,在文本中找到对人物刻画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来进行分析总结。
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A)青春终于胜利了。
保尔没有死于伤寒。
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
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
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
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
而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
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B)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
他们谈了很久。
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
但是您怎么写呢?”
……
(1)请用扼要的语言简述选段(A)中所提到的主人公“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2)选段(B)中加点的“这条道路”是指什么?联系小说,简要说说最后的结局如何。
(3)结合选段,联系这部小说,请谈谈你从保尔的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
【答案】(1)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
返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2)“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
最后保尔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3)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受战争的考验,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当身体遭受伤病的折磨时,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表现得镇定坚强、乐观自信,最终仍以文学创作的途径回归战斗的行列。
【解析】【分析】(1)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经历,分别为: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第二次是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第三次是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他,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修路时得了伤寒病和肺炎差点要的他的命。
(2)根据积累知:保尔所受的苦有“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忘我工作,体质越来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还能活动”;“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最后的结局是“最后他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一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
(3)通读名著,明确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
保尔的精神品质能结合语段概述出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即可。
关键词: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⑴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⑵“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
最后保尔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⑶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受战争的考验,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当身体遭受伤病的折磨时,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表现得镇定坚强、乐观自信,最终仍以文学创作的途径回归战斗的行列。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名著联系起来。
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⑵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保尔坚持文学创作,最终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最后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⑶本题考查名著的精神内涵。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联系创作背景及小说的主题进行答题。
6.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莫振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30多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
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长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目一:师恩情深
栏目二:恩师风采
栏目三: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
【答案】(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
认真阅读这则材料,主体是“莫振高”,事件是“感人事迹”。
据此即可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把相关的名句整理出来。
因为莫振高是一个老师,所以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礼赞他。
(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即可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表述时,一定要语言通顺,说理有据,有时还要注意要有称呼。
本题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表达的目的是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长度要求是一句。
据此可作答如下:老师,是您为我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谢谢您!②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手抄报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认真分析已给出的栏目名称,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其格式相同。
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从自己掌握的诗词名句中,提取关于关于“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本题考查根据主题设计活动。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