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选修4 城乡规划-城乡分布-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重点提示和建议
启迪学生观察图2.1、图2.2中的蓝灰色建筑物的空间分布,由感性到理性思考,避免过于学术化的倾向。

本部分内容是本节其他知识(城市形态、主要类型、形成原因、形态变化、调控措施)的着眼点,也是本章(单体城市布局~城市群布局一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

其内容虽然简单,但要细细品味。

设计思路为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性。

讲述每一城市空间形态时,建议结合例图进行理解,且要辩证地看待其优缺点。

由于理想模式与实际状态的差距,要注意每一类型的变形。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区域城市的空间形态有何特点。

1.对照典型城市及其空间分布图,理解每个类型的城市空间形态特点。

可组织学生收集不同的城市地图,认真观察其平面结构,并将这些城市进行空间形态归类,若时间允许,可进行不同类型城市空间形态的小组讨论(对其优缺点进行评论)。

2.能否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六种常见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并列举3个以上的其他城市。

一定要结合图2.10来理解正文中的相关文字,理解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般过程。

可组织学生收集所熟悉的城市的不同时期的地图和有关资料,了解这个城市的功能分区、空间形态,比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公园绿地的具体配置,看一看是否合理,又怎样加以改进。

观察不同时期的城市地图,其空间形态变化的模式怎样。

能否总结出该城市的扩展方向。

可结合前面所讲述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分析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由早期的组团型,到后来的集中团块型,再到今天的放射型的变化过程,说明在不同时期,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和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不一样的。

城市空间形态调控措施及其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具有一定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内容。

要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启迪学生敢于畅想、求异。

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瞎想”,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教学形式可更加灵活、开放、生动,如可参观城市规划部门,组织主题讨论会,撰写个人心得体会等。

“上海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趋向”是结合前述相关理论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结合图2.13,引导学生分析其合理性,并根据前面讲述的各类型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启迪学生思索如何对上海市地域范围内的各城区进行合理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