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常优粳6 号产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10月刊
14
科 研 试 验
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常优粳6号产量的影响
端木李玲,马夏彬,徐 敏
(江苏省常熟市种子管理站,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为了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适应农业生产减药、减肥的需要,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水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从试验结果可知,常优粳6号在施氮量为180 kg/hm 2、密度为30万穴/hm 2时产量和效益最高。
关键词:水稻;常优粳6号;施氮量;种植密度;产量;效益端木李玲,马夏彬,徐 敏. 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常优粳6号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9):14-15.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水稻种植方式正向绿色、高效、环保方向改变。
目前,稻田氮肥用量逐年增加,不仅会造成稻田氮肥流失,降低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还会加重生态环境的污染。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减量增效,试验测试了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下常优粳6号的产量,具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常优粳6号。
该品种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属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
试验肥料为尿素(N 含量为46.4%)。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基地进行。
试验田地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各元素含量为:全氮2.42 g/kg、有效磷7.4 mg/kg、速效钾142.5 mg/kg、有机质35.3 g/kg,pH 值5.98。
1.3 试验设计
肥料、密度2因素区组随机排列,施氮量为处理A,纯氮设3种水平,分别为每公顷330 kg、180 kg、0 kg,分别用A1、A2、A3表示。
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之间筑田埂,并用黑薄膜围田埂,防止肥料渗透。
种植密度为处理B,种植密度设3种水平,分别为每公顷45万穴、30万穴、18万穴,分别用B1、B2、B3表示。
试验重复2次。
秧田5月16日播种,5月26日施尿素并打药。
大田6月7日上水、平田,6月8日筑田埂盖黑色薄膜,施基肥,6月11日移栽,6月26日施分蘖肥,7月26日施促花肥。
每个处理氮肥分几次使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比例为5:3:2。
防病除虫、水浆管理参照大田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不同处理的产量性状及方差分析(表1)可以看出,施氮量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施氮量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降低,但是对穗型(每穗总粒数)的影响不大。
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
这说明,虽然增加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提高每亩有效穗数,但是施肥量与种植密度较大反而会降低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中等肥力水平和中等种植密度更能有效地协调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矛盾,从而获得较高产量[1]。
2.2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水稻生育期和株高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施氮量对全生育期、株高均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全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
增施氮肥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大于对抽穗期的影响,A1与A2、A2与A3抽穗期分别平均相差2天左右,而全生育期分别平均相差4天和10天。
这可能是由于体内氮浓度提高,延长了子粒的灌浆期。
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对株高的影响较大,但是在施肥处理中A1与A2相比,对株高的影响较小。
种植密度对品种生育期、株高的影响较小,对抽穗期有显著影响。
在生育期性状上,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也非常显著[2]。
DOI:10.16815/ki.11-5436/s.2020.29.009
基金项目:特优食味水稻、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编号:SNG201902)。
作者简介:端木李玲(1992-),女,江苏常熟,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省水稻区试、稻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子检验等工作。
表1 不同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方差分析
表2 各品种不同处理的生育期、株高及方差分析
处理穗长(cm)有效穗数(万/公顷)每穗
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g)A1B117.2370.5110.992.424.2A1B217.3288123.893.424.5A1B318.6244.5137.494.224.8A2B118.3328.5129.095.425.5A2B220.2297.0141.494.725.7A2B320.8207.0181.694.725.6A3B119.7229.5185.795.526.7A3B218.1231.0142.494.626.9A3B320.6189.0
158.895.226.6A 4.89
*
25.03** 3.3312.01**59.50**B 3.13 30.80** 1.280.50.81A×B
1.08 3.57
1.40
2.11
0.6
处理全生育期(天)
抽穗期(天)
株高(cm)A1B1158.0115119.0A1B2158.0115118.6A1B3157.5115119.0A2B1152.5112118.5A2B2153113116.1A2B3156114113.7A3B1148.5108.5110.0A3B2149.5109108.5A3B3147.5111112.2A 182.15**
64.38**42.31**B 1 4.85* 1.13A×B
5.96*
1.38
2.8
注:A、B 及A×B 行数值为F 测验值,* P <0.05,** P <0.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10月刊
15
科 研 试 验
表3 常优粳6号小区实收产量
表4 常优粳6号各小区产量方差分析
表5 常优粳6号种植效益
备注:水稻收购价3.3元/kg;氮肥为46.4%尿素,2.4元/kg,A1需720 kg/hm 2,A2为390 kg/hm 2;种子价格,杂交稻为44元/kg,每公顷30 kg。
苏州常熟两级财政良种补贴每公顷180元后,每公顷种子需1140元。
B1、B2、B3因机插秧需要多备秧,每公顷种子相差不大,忽略不计。
田间处理:每公顷机耕1050元,机械收割1200元,除草、防病、除虫等1470元,其他肥料1200元,排灌费975元,人工费1650元,共7545元。
其他:每公顷销售运输费900元,土地租金10500元,共11400元。
2.3 常优粳6号的产量双因素分析
处理小区实收产量(kg/hm 2
)
ⅠⅡ平均A1B19369.4 9381.8 9375.6 A1B29886.6 9970.6 9928.6 A1B39857.5 9892.5 9875.0 A2B19645.1 9718.0 9681.5 A2B29954.7 10024.5 9989.6 A2B39886.9 9936.9 9911.9 A3B19013.5 9266.1 9139.8 A3B28226.6 8417.8 8322.2 A3B3
6573.0
6494.9
6534.0
表3是常优粳6号的小区实收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A2B2的产量最高,但是与A2B3、A1B2的差距不大;A3处理产量最低。
变异来源平方和df 均方F 值P 值区组间
26454.4245126454.4245 5.66810.0445A 因素间12943305.326471652.671386.60790.0001B 因素间1601401.182800700.594171.55710.0001A×B 5977822.6941494455.67320.2001
0.0001
误差37338.039384667.2549
总变异
20586321.6
17
表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种植密度及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的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
由表4中F 值可以看出,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施氮量,其次是施氮量×种植密度、种植密度[3]。
2.4 常优粳6号的种植效益
以每个处理的产量为依据,按照市场价折算其总收益,减去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的总投入即是每个处理对应的经济效益。
处理平均产量
(kg/hm 2)水稻收购价(元)肥料价(尿素46.4%)
(元)
种子价格(元)田间处理(元)其他(元)收益(元)A1B19375.530939.3172811407545114009126.3A1B29928.532764.31728114075451140010951.3A1B39874.932587.31728114075451140010774.4A2B19681.531949.0936114075451140010928.0A2B29989.632965.7936114075451140011944.7A2B39911.932709.2936114075451140011688.2A3B19139.830161.40114075451140010076.4A3B28322.227463.2011407545114007378.2A3B3
6533.9
21562.1
1140
7545
11400
1477.1
从表5可知,A2B2、A2B3效益较高,A1B2因为肥料投入过高,效益排在第3位。
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效益平均增加了72.7%。
A2比A1平均仅增加12%。
3 讨论与分析
大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穗期、全生育期与籽粒灌浆期延长,也可能导致结实率下降。
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平均增加22.4%,效益平均增加72.7%,但是A2与A1相比,产量平均仅增长了1.2%,效益平均增长12.0%。
这说明了适量施肥的重要性,大量增加施氮量产量会降低。
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 kg/hm 2
、密度为30万穴/hm 2时,产量和效益最高。
虽然施氮量为330 kg/hm 2、
密度为30万穴/hm 2时,产量排在第2位,但由于成本过大,效益只能排在第3位。
这说明,常优粳6号在A2B2种植时,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1] 文 静,戴 维,侯锡学. 三维立体强化栽培密度和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183-187.
[2] 张锦文,李小林,邓 伟,等. 施用氮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15,30(6):30-34.
[3] 丁 颖. 中国水稻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6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