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的溯源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发展的溯源和实践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重塑了世界的格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宣告了“历史”非但没有“终结”,反而在苏东剧变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后,走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唯物史观所强调的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问题在当代中国找到了很好的注脚。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可以说,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坚持了历史前进的大逻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回应了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现实资本主义和世界形势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他们改革开放思想的火花,虽然零碎,但弥足珍贵。
列宁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观点。
虽然不够系统,但也有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革开放思想的萌芽,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还是凭借对当时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对未来社会和未知世界的科学预测,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和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艰辛探索,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宝贵思想和认识来源,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社会主义改革、全球化
以及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等。
当然,由于时代发展和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可能形成严谨规范的改革开放科学理论,也不可能推动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更不可能做出影响全局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革开放思想的萌芽,为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准备、思想渊源和认知基础。
毕竟,中国共产党坚定而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