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整合】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 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测试题
测试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是盆地
B.乙处的高度可能是249米
C.小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D.A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梅岭古道如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贫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

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
B. 南坡比北坡要陡
C. 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
D. 全长约2. 5千米
3.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
A. 梅岭古道
B. 323国道
C. 韶赣高速
D. 都需要
4.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 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 连接城镇,方便出行
D. 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鞍部的是
A. B.
C. D.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可作攀岩地形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400米
B. 800米
C. 600米
D. 300米
8.量得乙、丙两地图上距离3厘米,它们的实地距离是
A. 2000米
B. 4000米
C. 6000米
D. 8000米
9.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
A.小于1500米 B.小于2100米 C.大于2100米 D.大于3500米
1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江南丘陵 D.青藏高原
12.如图为某旅游景区的局部等高线图,图中有一处瀑布(一般发育在陡崖处),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月暑假期间,小强旅游来到甲城镇。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对甲城镇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正午时分有阳光直射
B、该地此时是冬季
C、该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D、该地位于北温带
14.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B、乙处的海拔为200米
C、山顶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
D、如遇暴雨,为安全起见应避开丁处
15.如图所示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米).沿线可能有河流且流速较快的是()
A.虚线甲处 B.虚线乙处 C.虚线丙处 D.虚线丁处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_,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______。

(3)若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实际距离约为______千米。

(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

(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

(6)从图中分析该地区地形以______为主。

17.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开展了野外考察活动。

阅读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果园小木屋位于观景亭的______方向,如果观景亭和小木屋之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米。

当乙处的气温是25℃时,那么甲山顶的气温不超过______℃。

(2)同学们沿小琼河考察,到达丙河段时,带队老师说这儿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水上漂流活动。

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同学们发现乙处的杜鹃花正在怒放着,而甲处的杜鹃花仍含苞待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登临观景亭,不可能观赏到的风景是(______)。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茶园
D.远眺丽湖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C 6.D 7.A 8.C 9.B 10.C 11.D 1
2.D 13.B 14.D 15.B
16.
(1)丁、878
(2)自西南向东北
(3)4.5
(4)陡崖、山谷
(5)②
(6)山地、西南高东北低
17.
(1)东北,2000米,22.6℃
(2)同意,理由:此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水流急促(3)甲处海拔高,气温低;乙处海拔低,气温高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