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燃料及其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一:灭火原理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F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C→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C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
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
(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
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1).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成立。
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2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考点二:燃烧的条件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瓷碟子,碟子底部有炭黑出现,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改变煤的着火点
C.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会放出热量,故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燃烧
B.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静置沉淀也能降低水的硬度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3.实验小组同学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
(2)对比实验②和③,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4.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_____。
(2)炭雕艺术品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_____。
(3)生活中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其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6)煤块粉碎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
(7)如何区分氯化钾、氯化铵、磷矿粉三种化学肥料?_____
考点三: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2.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②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做注定失败的是( )
A.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B.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C.看颜色区分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铝溶液
D.用肥皂水区分软水与硬水
4.下列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煤炭发电B.风能发电C.水能发电D.太阳能发电
5.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间有间隔,所以原子间也有间隔
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燃烧反应一定放出放热,但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反应
D.所有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6.下列不属于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
A.O3B.O2C.CH4D.CO2
7.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物质,B、C组成元素相同,C、D、
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属于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8.如图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3)B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煤气中毒,其原理是B与_____结合,使血液不再输送氧气。
(4)D在高温下煅烧,除得到C外,还可得到另一种物质,它俗称_____,该物质可用于生产自热盒饭,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
9.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用来制备碳酸氢钠(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由于溶解度不同,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而使溶液变浑浊。
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发现不同条件下出现浑浊的时间不同。
(提出问题)影响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试管内径、CO2流速、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每次实验时均在试管里加入1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在试管后放置一张写有黑色字迹的白纸,从垂直于试管的方向观察白纸上字迹的清晰程度,记录时间,用于判断碳酸氢钠晶体的产生速率。
部分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解释与结论)
(1)由上述溶解度曲线图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出一条即可)。
(2)锥形瓶中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稀硫酸(H2SO4);反应来制二氧化碳。
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有水和硫酸钠(Na2SO4);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①④⑤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
(4)表中X应该是_____。
A 6’05"
B 8’45"
C 9’55"
(5)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小明认为“二氧化碳流速越快,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越快”,得到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填实序号)。
(6)结合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7)若要研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对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是否有影响,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
10.资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天然气、煤和______称为化石燃料,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请你提一条“低碳生活”的合理化建议_____。
(3)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
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5%
参考答案
考点一:灭火原理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F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C→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C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Cu C+2CuO2Cu+CO2↑C+CO22CO 灭火(合理即可)
2.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
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
(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
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
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1).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成立。
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2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答案】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氧气该反应是反应放热不同意该实验方案产生的气体也会使气球鼓起将带火星木条放在P 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导管Q放入水中,有气泡出来(合理即可)
考点二:燃烧的条件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瓷碟子,碟子底部有炭黑出现,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改变煤的着火点
C.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答案】B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会放出热量,故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燃烧
B.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静置沉淀也能降低水的硬度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答案】D
3.实验小组同学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
(2)对比实验②和③,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①中蜡烛熄灭,②中蜡烛继续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_____。
(2)炭雕艺术品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_____。
(3)生活中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其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6)煤块粉碎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
(7)如何区分氯化钾、氯化铵、磷矿粉三种化学肥料?_____
【答案】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NaHCO3+HCl=NaCl+H2O+CO2↑Fe2O3+3H2SO4= Fe 2(SO4)3+3H2O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颜色,灰白色固体为磷矿粉,然后取适量的两种白色晶体于试管中,分别与适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反之为氯化钾。
考点三: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答案】D
2.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②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3.下列做注定失败的是( )
A.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B.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C.看颜色区分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铝溶液
D.用肥皂水区分软水与硬水
【答案】B
4.下列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煤炭发电B.风能发电C.水能发电D.太阳能发电
【答案】A
5.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间有间隔,所以原子间也有间隔
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燃烧反应一定放出放热,但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反应
D.所有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B
6.下列不属于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
A.O3B.O2C.CH4D.CO2
【答案】B
7.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物质,B、C组成元素相同,C、D、
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
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 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属于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2Ca(OH) 2232CO +2NaOH=Na CO +H O 复分解
8.如图所示,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 为无色气体单质,B 、C 为氧化物,且B 为有毒气体,D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 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由物质C 转化为物质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B 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煤气中毒,其原理是B 与_____结合,使血液不再输送氧气。
(4)D 在高温下煅烧,除得到C 外,还可得到另一种物质,它俗称_____,该物质可用于生产自热盒饭,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
【答案】CO CO 2+C 高温2CO 化合反应 血红蛋白 生石灰 CaO+H 2O =Ca (OH )2
9.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可用来制备碳酸氢钠(NaHCO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由于溶解度不同,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而使溶液变浑浊。
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发现不同条件下出现浑浊的时间不同。
(提出问题)影响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试管内径、CO2流速、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每次实验时均在试管里加入1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在试管后放置一张写有黑色字迹的白纸,从垂直于试管的方向观察白纸上字迹的清晰程度,记录时间,用于判断碳酸氢钠晶体的产生速率。
部分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解释与结论)
(1)由上述溶解度曲线图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出一条即可)。
(2)锥形瓶中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稀硫酸(H2SO4);反应来制二氧化碳。
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有水和硫酸钠(Na2SO4);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①④⑤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
(4)表中X应该是_____。
A 6’05"
B 8’45"
C 9’55"
(5)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小明认为“二氧化碳流速越快,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越快”,得到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填实序号)。
(6)结合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7)若要研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对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是否有影响,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
【答案】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试管内径 B ①⑥⑦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碳酸氢钠晶体产生速率越快温度、试管内径、CO2流速
10.资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天然气、煤和______称为化石燃料,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请你提一条“低碳生活”的合理化建议_____。
(3)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
序号)。
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5% 【答案】石油不可再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随手关灯等③②①④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