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哲理性]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哲理性]贝多芬第
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案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凝结了他数十年的心血,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末乐章加入了最富有感情的人声色彩,与乐队配器浑然一体,并使之成为整个作品的核心。

贝多芬用象征光明、祥和的《欢乐颂》来讴歌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是对自己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哲学做了一种艺术概括。

一、和谐统一的创作思维理念
贝多芬,古典主义晚期德国作曲家,被誉为“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锋”的大师。

有人评价说:“他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会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中,他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

”然而他的一生可谓“命途多舛”:一生爱过好几个女子却没有得到她们的爱,最后终身未娶,这是情感的挫折;晚年为了争夺侄儿的抚养权,他同蛮横不讲理的弟媳打起了官司,渐入窘迫的贝多芬费尽了脑力、心力、体力,终于赢了这场官司以后侄儿却是不求上进,这是生活的困苦:青年的贝多芬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然而他的听力开始下降,直到听不到任何声音。

作为音乐家,再美妙的音乐都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健康的恶化。

所有这些心理与生理上的痛苦无一不在折磨着贝多芬,加速这位伟大音乐家生命历程的流逝。

但所有这些并没有动摇贝多芬的战斗情绪,他以音乐为庇护,开始了生命中新的历程。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公认的巅峰之作,人们所熟知的《欢乐颂》便是其《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

它原是德国诗人席勒的名著,讴歌了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原诗的含义是‘当快乐
的羽翼所到之处,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兄弟’,而贝多芬的在引用《欢乐颂》时,把主题思想深化为当全人类像型地一样友爱团结,欢乐就会到来。


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前三个乐章所表现的叹息、彷徨、斗争都成为最后《欢乐颂》的出现而作的铺垫和难备。

全乐章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含引子、大提琴的宣叙调、对前三章主题的回忆、《欢乐颂》主题的乐队呈示。

第二部分是人声与乐队混合部分,由具有回旋性质的四个合唱段构成。

第四乐章开始的长长的乐器部分都可以看作引子。

一个狂风暴雨般的乐句开场后,一段弦乐器的深情的宣叙调将其打断,前三章的基本主题相继像回忆一样闪现。

随后和声的不协和又促使人们期盼悦耳、空灵的声音出现。

合唱者以明亮的声音出场,在管乐器和弦乐器拨弦的轻轻伴奏下,合唱队唱出了“呵,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的大地……”的主题歌。

至此,情感与心灵的碰撞激起了共鸣。

二、比较海顿《惊愕交响曲》的发展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被后人誉为“交响乐之父”。

《惊愕交响曲》因其第二乐章的幽默和惊人效果而得名。

那么,同样是个人晚期的代表作,“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锋”的大师与“交响乐之父”相比,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较前人有着怎样的发展呢?
1、主题引入的强烈对比:《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是先由木管和弦乐奏出和平丰沛的序奏,在快板的主部里,第一主题从轻灵的弱奏开始,逐渐进展到精神抖擞的总奏。

《欢乐颂》第一段则是由管弦乐总奏凶猛地奏出跟序奏开头相同的信号曲,之后声乐的宣叙调即刻登场,曲调则与开头的器乐宣叙调相似,但有频繁而微弱的转调。

同时男中音豪放的唱出:“哦,朋友们,不是这样的声音……”
2、和声功能的扩张:《惊愕交响曲》第四乐章是回旋曲的轻松活泼与奏鸣曲的严谨庄重结合,第一主题是歌谣式单纯轻快的曲调与前
者有着不同之处。

《欢乐颂》第二段是由“欢乐颂”的主题变奏而成、令人欢欣鼓舞的进行曲用管乐器合奏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从中看出丰富织体的运用与和声的扩张。

3、不协和音的频繁出现:《惊愕交响曲》第四乐章是虔诚的、不过分的慢板,我们可以从谱例中看到,3个乐旬中有6次变化音出现。

同样我们在《欢乐颂》第一段中也可以看到大量变化音的频繁出现。

4、节奏节拍的数次变化:
《第九交响曲》第一段为4/4拍,D大调:第二段为6/8拍,降B大调;第三段为3/2拍,G大调;第四段为3/2拍,g小调;第五段为6/4拍,D大调。

5、宏大的尾声:《第九交响曲》第五段结束时,乐章的大合唱终曲掀起狂热的高潮,贝多芬采用了雄壮的对位手法,最终把乐曲推向结束的强音。

任何聆听者,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兴奋感。

结语
时代虽然在发展,但《第九交响曲》却成为经典之作长盛不衰,它综合了海的波澜壮阔之美与山的巍峨挺拔之美,尤其是末乐章的主题《欢乐颂》更是以从苦难走向欢乐,以悲剧过渡到喜剧的基调广为人知。

贝多芬以他独特的音乐情怀与素养,在这部作品中激荡着听众的心灵,教会我们敢于直面人生的痛苦,引领我们坚持至真、至爱、至普。

罗曼,罗兰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快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


事实证明,《第九交响曲》实现了贝多芬人生的最高理想,它深刻的哲理思想和丰富的艺术形象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财富,尤其是《欢乐颂》的哲理性同时也启迪着我们坚持至真、至爱、至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