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电路中含受控源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电路中含受控源的探讨
作者:伍俊,肖红军,李先祥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2期
伍俊,肖红军,李先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本文针对求解含有受控源的线性电路方法较多、灵活性较大、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根据教材及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各类方法的优劣,使学生在选择方法时有法可依,不仅使计
算过程大大简化,同时,解题的灵活性也得到保证。

关键词:受控源;等效变换;戴维宁等效中图分类号:TM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09-02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受控电源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在两条支路中存在耦合
的受控源在电路分析中也越来越重要。

在《电路原理》等教材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论文中对线性
电路中含有受控源的计算分析方法通常可分为:(1 )一般分析法。

比如节点电压法、网孔电
流法等,这类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通过设变量、列方程、解方程从而可求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

(2)利用戴维宁等有源两端网络定理求解。

(3)受控源等效变换法,即受控源等效为电阻或
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

从以上分析可见,在求解含有受控源的线性电路中,方法较多,选
择性较大。

但在《电路分析原理》、《电路原理》等教材中对于方法的选择并没有过多介绍与
深入讨论,学生在选用方法时也常不知所措,错选方法使得计算烦琐、复杂,本文就此问题做
进一步的探讨。

二、受控源电路的系统分析
二端口受控源由两条支路构成,一条是控制支路,另一条是受控支路,根据两条支路间电流、电压的耦合关系,受控源可分为: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电流控制电压源(CVVS)、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受控源在受其他之路电压、电流控制的
同时,也会由于其电源性质而影响电路中其他支路的响应,从而加深不同支路间网络变量的拓
扑关系,使计算变得更加复杂。

下面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1.含受控源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一般认为,一般分析法计算量较大,计算过程也相对复杂,但对于含有2 个以上网孔的电路,如果所求量横跨多条支路,那么比较简便的方法是用一般分
析法来求解。

首先根据支路及节点的情况选择方法,定变量,进一步地,将受控源视为独立源
列写方程,然后将受控量用网孔电流、节点电压等变量表示。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

例1:电路如图1(a)所示,求电流I琢及U0。

首先,观察电路的拓扑关系,可知电路由4个节点,6条支路构成,存在3个网孔,可用网孔电流法求解。

假设网孔电流如图1(b)所示,可列出网孔电流方程如下:
可得,I琢=Im1=5A,U0=-42V。

在本例中,所求量横跨两条支路,显然,用戴维宁等网络定理或者等效变换法求解步骤烦琐,均不能一步到位,同时,采用一般分析法,虽然需求解一个方程组,但步骤简练,学生更易掌握。

2.含受控源电路的网络定理求解法。

在工程实际中,常常碰到只需要研究某一条支路的情况,比如求最大传输功率,谐振响应等,这时,我们可以用戴维宁等有源两端网络定理求解含受控源的线性电路。

对于如图2(a)所示电路,根据已知,可求得短路电流为iSC=3A,采用加电压求电流的方法求等效电阻,由图2(b)得:
3.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近年来,随着电路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根据线性电路的电
压和电流响应应存在线性关系这一原则,提出了把受控源等效为电阻或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在对电路进行等效变换等分析计算,求出相应响应。

下面通过等效变换法来验证例2。


受控电压源可等效为阻值为Rk的电阻,根据R4及受控源的两端电压,可得出R2、R3串联后的电压为-3U2,因此,可得Rk=(4+8)/(-3U2)×4U2=-16Ω,此时,流经R1的电流为零,在
计算等效电阻时不需考虑此电阻。

同时,U2=12V进一步地,有开路电压,UAB=2U2=24V 等效电
阻为Req= -8×4/(4-8)=8Ω,与戴维宁定理所得结果相符。

对比两个结题方法,戴维宁定理
思路较为清晰,等效变换法较为灵活,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在对含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分析计算中,可选择的方法较多,灵活性较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制于课时等因素,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及方法有限,如果方法选择不当,往往事倍功半,计算烦琐、复杂,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根据教材及相关研究
成果,总结了各类方法的优劣,使学生在选择方法时有法可依,不仅使计算过程大大简化,同时,解题的灵活性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罗先觉.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思成.受控源的等效变换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31(1).
[3]卢元元,王晖.电路理论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启动项目。

作者简介:伍俊(1985-),女,湖南常德人,博士,助教,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