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判断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判断说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对)
说明: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②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2.判断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将官僚资本主义确立为革命对象,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这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所在。
(错)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将官僚资本主义确立为革命对象,不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互勾结,具有买办性、垄断性、腐朽性。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在于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
3.判断说明:中国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错)
两者有原则区别。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在于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
4.判断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后者要通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错)
两者本质区别在于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5.判断说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性质的革命。
(错)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的。
6.判断说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他们没有区别。
(错)
两者的区别在于性质和前途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所有制。
两者的联系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7.判断说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对)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转变。
③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8.判断说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错)
新民主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9.判断说明: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错)
虽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并不能因此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10.判断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错)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个体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因此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此时,我国正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尽管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判断说明:“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
(错)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
“一体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简明概括。
其中,“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判断说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②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13.判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党的领导。
(错)
14.判断说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错)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是对的,而“只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是错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5.判断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
(错)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6.判断说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左”的错误观点在于只讲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右的错误与之相反。
(对)
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左”的错误观点只强调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忽视了我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和社会关系和谐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完善状况,因而照搬、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过程的观点。
“右”的错误观点只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程度,无视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认为现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只是“补资本主义的课”,妄自菲薄,鼓吹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
17.判断说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错)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8.判断说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错)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19.判断说明: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对)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判断说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主要矛盾。
21.判断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一次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答案同上
22.判断说明: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对)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3.判断说明:私营企业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错)
私营企业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资分配收入。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指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成果在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外,以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依据与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参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率进行分配。
25.判断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错)
答案同第一道问答题。
26.判断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对)
答案同第一道问答题。
27.判断说明: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对)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①性质相同。
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力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③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8.判断说明: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
(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9.判断说明:稳定、富裕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错)
30. 稳定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错)
①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富裕的社会,但是稳定、富裕的社会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判断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社会主义冲突的社会。
(错)
①同上。
②任何社会都会有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应在正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建设。
32.判断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错)
①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但不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3.判断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段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
(对)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②工人阶级对无法上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34.判断说明: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对)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②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5.判断说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错)
36.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错)
①、②同上。
③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