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三下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案

18 童年水墨画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扑腾打碎葫芦蘑菇2.默读水墨染色杂乱拨水拔草浪花粮食3.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第二课时1.[ C]2.(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山溪人钓竿红蜻蜓鱼儿(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学写“墨、染”等11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导语】童年是⼀幅画,画⾥有我们五彩的⽣活,童年是⼀个梦,梦⾥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童诗的特点,尝试写⼀⾸⼉童诗。
教学过程 ⼀、出⽰课题,朗读诗歌 1、出⽰课题《⼉童诗两⾸》,说说你知道那些⼉童诗。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两句。
2、朗读课⽂,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童诗,⽐较:这两⾸⼉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诗歌,《童年的⽔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标题;每⼀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朗读这两⾸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会认“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利用偏旁识别“墨、染”是上下结构的字;“碎、浪、溅”是左右结构的字。
写字:11个要求会写的字中,“墨、染、竿、葫、蘑、菇”是上下结构的字;“腾、碎、拨、浪”应注意左右部分的大小和松紧;“爽”是框架结构,写之前要注意观察字形,看清楚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2.朗读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诗中有特点、有意思的诗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方法,解读诗句;在反复诵读体验中,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溪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生活“趣味”照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墨、染、碎”。
指导书写“墨、染、竿、腾、碎”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导语,分享快乐1.默读导语,聚焦“童年”。
师:打开课本,翻到第71页,默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单元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课件出示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聚焦“童年”,分享趣事。
照片引路,交流分享。
课前让学生搜集童年照片,学生对着照片,回忆当时的情况,突出“趣味”。
3.板书课文题目,解“墨”入手。
童年是一首歌,唱着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朵花,氤氲着甘醇和芬芳;童年是一幅画,水墨画晕染着童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案18.儿童水墨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精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开端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糊口,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童年的水墨画)【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2.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入,激发研究乐3.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同学们自在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精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课件出示2)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3)生字,读生字。
mòrǎnɡān suìlànɡhúshuǎnɡmóɡu téng bō墨染竿碎浪葫爽蘑菇腾拨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前鼻音“竿”,后鼻音“腾浪”等。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2)(课件出示4)词语,读词语。
水墨画染绿浪花溅起清爽打碎......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碎”等6个字,能正确区分“拨”和“”学会积累使用叠词“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
3.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1)从“染”字体会出溪水的绿;(2)从“鱼儿和笑声”体会到儿童钓鱼的快乐;(3)理解“水葫芦”和两排银牙,比较理解两个“蘑菇”和两个“斗笠”。
4. 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感触美好的童年,试着创编小诗。
【教学重难点】1.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儿童的快乐。
3.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感触美好的童年,试着创编小诗。
【教学过程】一、回忆童年,导入新课1. 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充满乐趣的,谁想来分享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啊?今天我们就学习几首跟童年有关的小诗。
齐读课题,读。
2.什么是水墨画?它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所画的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
欣赏了这几幅水墨画,你有什么感受啊?预设:(美有古典韵味)带着这种意境再来读读课题。
3.课文围绕着童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大家读得可真认真啊,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谁想当小老师领读?(1)蘑菇葫芦这两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老师读得真准,谁听出来了?第二个字读——轻声,一起再读读。
(2)碎,翘舌音,不好读,跟我读(出示拼音),破碎,破碎。
(3)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多音字呢,谁发现了?你能给他们分别组词吗?表示名词性事物或是量词时一般读作shàn ,表示与动作相关的意思时一般读作shān。
(4)其中“拨”这个字与前面学的“拔”很像,你有区分他们的好办法吗?预设:组词想象结:你看,刚才我们通过组词、想象等方法就把这两个形近字区分开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童年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4. 教学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4. 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1. 童年生活场景2. 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3.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3. 课下搜集关于童年的诗歌、故事等,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创新教案【教学设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让学生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1.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欣赏交流佳句。
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五、鉴赏写法1.默读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2.模仿这首诗中,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六、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
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课题内容简说童年的水墨画本文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无忧。
剃头大师本文讲述的是怕剃头的表弟小沙让“我”给他剃头,结果害他去理发店剃成了光头,并且把姑父的睡衣弄得满是碎发的闹剧,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肥皂泡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经过,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反映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我不能失信课文通过讲宋庆龄小时候为履行对朋友小珍的承诺,放弃到伯伯家看鸽子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1.认识本单元的3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透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在阅读中拓展想象,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18.童年的水墨画…………………………………………………………… 2~3课时19.剃头大师………………………………………………………………… 2~3课时20.肥皂泡…………………………………………………………………… 2~3课时21*.我不能失信……………………………………………………………… 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文中的同龄人进行心与心的体验和交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校级公开课)

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3、试用文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童年的小诗。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难点:试用文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童年的小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整体感知1、童年是小草的芽儿,充满生机;童年是早晨的太阳,充满活力;童年是清润的雨滴,充满欢乐。
初读了18课,我们知道作者张继楼像画水墨画似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组儿童生活的诗卷。
它是由哪几首诗组成?(师板画:溪、江、林)从诗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儿童喜欢玩耍的地方)2、这组诗分别描绘了这三处地方的什么图画呢?溪边(垂钓)图江上(戏水)图林中(采菇)图3、你从《童年的水墨画》感受到作者拥有怎样的童年时光?(美好、有趣、快乐、多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学生上台板书。
二、品作者童年的水墨画,悟诗法1、师:让我们一起欣赏作者童年的水墨画,去品读他童年百花园中的真善美。
2、出示合作探究要求:1)独学:自由诵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用关键词批注喜欢的理由。
2)对学: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补充。
3)群学:班级展示汇报。
汇报提示:我最喜欢()这首诗中的第()句,请和我一起读(),我喜欢它是因为()。
3、展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1)用比喻写出了溪边美景,把溪水比作镜子、山溪比作绿玉带,表现了溪水静、清、绿、长的特点。
(板书:比喻,贴:想象画面)为什么山溪是绿的呢?比较句子: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
(贴:比较理解)于是才有下文的“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贴:联系上文理解)谁能读出溪水的美?2)绿人影、红蜻蜓,一绿一红,色彩艳丽,就像绿叶配红花,和谐的色彩美。
3)静静的溪水映着垂柳、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静态美;鱼上钩一刹那,打破了静,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动态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统编版三下《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3.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尝试运用方法自主阅读《花前》《街头》《树下》。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目标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感知“画”(3分钟)(1)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猜猜画的是什么?(播放视频)寥寥几笔,充满想象,这就是水墨画。
图片(2)诗人张继楼把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彩画面,写成了一组现代诗,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齐读课题)。
(3)诗人眼中,童年就似一幅幅简简单单,却记忆深刻的水墨画。
这水墨画有三幅,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
(板书:溪边、江上、林中)翻开语文书再去读一读,字音准,句子顺!(二)品读赏“画”1.师生入“画”,巧授方法学习《溪边》(10分钟)(1)我们先走进溪边垂钓这幅画(师生承接读)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在诗句旁边打上“?”预设1:我不理解的句子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预设2:我不理解的句子是“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怎么会是蹦跳着笑声呢?”(2)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有什么好办法解决?(3)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①学习“染”。
我们来看这一句,先从生字“染”说起,字典里“染”的解释有两种,在这句话里是什么呢?“染”的字形也在说明它的含义:“木”表示人们从植物中提取色浆作染料,再经过多道工序反复地慢慢晕染布料。
②理解“染”。
师:人影是怎么给溪水染绿的?生:溪边有绿绿的垂柳,两旁的山也是绿油油的,它们的影子倒影在水面上,溪水就变绿啦,小朋友的影子映在上面也就变绿了。
(说不到则点拨:联系上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师: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板书: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这溪边风景如画,碧绿的柳姑娘把溪水当作梳妆打扮的镜子,小溪旁的山郁郁葱葱,他们倒映在平静如镜子一般的水面,将溪水染绿,溪水像一条绿玉带,像一池染料,人影倒映其中,就给染绿了。
2019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备课教案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教后
反思
科目: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三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审稿人
教学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科目: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
授课
时间
主备
学校
主备教师
集体备课成员
三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审稿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统编版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 人教(部编版)

18.童年的水墨画【课标内容】3.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设计理念】《童年的水墨画》编排了三首童趣盎然、想象丰富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场景,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通读,读出诗歌的味道,并想象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联系上下文说说难懂句子的意思,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多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通《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这组诗的韵律美。
2.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理解诗的内容。
《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8.儿童水墨画
【课时目标】
1.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然后出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区级公开课)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感受溪边、江上、林中三幅图画所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的纯真快乐。
(四)、教学设备:平板电脑,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趣学习。
童年如诗,充满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画,溢满了五彩斑斓,童年如歌,絮绕着欢快悠扬,让我们打开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走进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先生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指导书写:这个墨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黑土地,上下立,变成水,能写字,也是墨水的墨。
(在田字格中范写)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72页,ppt出示读书提示:(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节课的生字。
(2)读的时候要注意不填字,不漏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作者为我们勾勒了哪三幅美妙的图画呢?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呢?(3名同学1人1小节)。
2、课文读的这么美,藏在课文中的字词你们认识吗?ppt水墨画染绿浪花溅起清爽打碎竹竿蘑菇松针指导生字这里我们要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前鼻音“竿”,后鼻音“腾浪”等。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各小组来试一试,小组读词语。
3、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为我们勾勒了哪三幅美妙的图画呢?预设:溪边,江上,林中(板书)三幅图画。
4、拓展:张继楼先生的这首儿童诗共六首,本文只节选了其中的三首,另外三首分别是街头,花前,树下。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张继楼先生一起走进他的第一首,溪边。
PPT三、再读课文,领悟儿童诗的魅力。
1、Ppt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你从这首小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描写呢?(2)如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一句话的意思呢?(3)品读“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这一句,说说你的想法吧?借助手中的平板电脑,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给我们好吗?2、学习成果展示。
部编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区级公开课)

部编教材语文第六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2个字,会认“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想象画面。
背诵《溪边》。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看图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PPT2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幸福跳跃的音符,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还是一幅幅画,画里有无忧无虑的生活!老师现在就领你们去画里看看,好吗?2、你熟悉这个故事吗,是什么?小蝌蚪找妈妈。
动画中运用的绘画艺术可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叫什么谁知道?对了,你一定是个有品位懂艺术的孩子,这种画就叫做水墨画。
水墨画,不是水彩画,油画。
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生动的画面。
3、生字学习:墨,什么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长下短,写紧凑,四点底要均匀铺开。
师范写,学生书空写,再在桌面上写一个。
读词语,水墨画。
4、来,让我们齐读课题走进这如画般的诗歌中去吧!二、整体感知1、PPT3要想读好诗,得先读好词。
看看这些词语你认识吗?(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2、PPT4听你们读完词语,我就迫不及待想听你们读读诗歌了!让谁先来给我们展示一个?3、PPT5你能读的这么好,我相信你推荐的同学也一定很棒,来,你推荐谁来读下一首?4、PPT6为了奖励你,也给你一个机会来推荐一位同学。
5、是呀,在溪边,在江上,在林中,我们都留下了快乐的足迹,美好的回忆,如同这水墨画,或浓或淡,总相宜。
三、《溪边》导学1、PPT7让我们走到溪边,与这群孩子们一同去寻找快乐的源泉。
翻开书72面,提示要求。
2、PPT8第一句:你从诗中读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描述这个画面吗?你眼前的画面是不是这样的?(出示图片)强调“镜子”“平静”,写出了水的静和绿,以及形状。
贴画:垂柳,溪水。
板书:图片第二句:你从诗中读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描述这个画面吗?景色美吗?色彩美,又红又绿。
2019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18 童年的水墨画 公开课教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材简析:《童年的水墨画》由儿童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本课教学的重点意在借助诗歌这种体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之中。
依据文体特征和教学重点,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读中正音、读出节奏、读中感知、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获取丰富的感性画面,领悟童年的乐趣,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丰富的语言积淀。
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
5、激发阅读童诗的兴趣,尝试用童诗记录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
3、尝试创作童诗,记录童年趣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激发回忆【课件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每当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老师就会想起自己童年时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在你们的美好的童年生活里,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张继楼的脚步走进缤纷的童年乐园,去欣赏那一幅幅精彩的“童年的水墨画”吧。
【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生字:墨】同学们,认识它吗?自己打打招呼。
这个生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从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
同学们,猜猜看,童年的水墨画上会“画”些什么?设计意图:在歌曲的渲染下,引导学生交流童年中印象最深的趣事,勾起孩子们相似的回忆,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之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为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三下语文第18课童年的
水墨画教案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
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
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
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
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
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
生:“染”字最好。
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
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
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
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
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
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
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
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18.童年的水墨画江上
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