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马工程)期末背诵版

法理学(马工程)期末背诵版●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第一节法的概念●现代汉语中●广义的“法律”: 指法律的整体。
●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等●狭义的“法律”: 全国人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西文中的“法”、“法律”●第二节法的本质●资产阶级法学家●意志说、命令说: 法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主张命令说●规则说:法实证主义后期, 以哈特为代表●判决说: 法现实主义●行为说、社会控制说: 社会学法学●事业说: 自然法学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本质的论述●法的本质与法的现象是一对范畴, 法的本质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关于法本质的论述●第一、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第二、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第三、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因果联系●法的阶级本质●法是“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三节法律的基本特征●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通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法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 一般性, 概括性的特征●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 法具有指引, 评价, 预测, 教育, 强制等规范作用●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泛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之间交互行为的准则●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成员的规范●高度的统一性, 极大的权威性●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第四节法的要素●法的要素的特征●个别性、局部性: 表现为一个个元素或个体●多样性和差别性●不可分割性●法律概念●分类●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功能●对法律事实进行定性●为人们认识和评价法律事实提供了必要结构●法律规则●概念: 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 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结构●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基本分类●性质上●义务性规则: 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命令式规则: 要求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禁止式规则: 禁止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授权性规则: 指示人们可以做出或要求别人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权利义务复合规则: 兼具授予权利和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委任规则●组织规则●审判规则●形式特征上●规范性规则: “假定”、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后果”, 都是明确、肯定和具体的,且可以直接适用, 而不需要加以解释●标准性规则:有关构成部分(事实状态、权利、义务或后果)不甚具体和明确, 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或特殊对象加以解释和适用●功能●调整性规则: 控制人们的行为, 使之符合规则概括出来的行为模式●构成性规则: 组织人们按照规则授予的权利(权力)去活动●特点●微观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即可适用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法律原则●概念: 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标准●分类●政策性原则: 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或实现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任务而作出的政策设计或决策, 一般来说事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等问题, 这些问题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公理性原则●优点和独特功能●较宽的覆盖面●宏观上的指导性●稳定性强●原则和规则的区别●第一●规则在适用时, 要么有效, 要么无效;它或是被遵守, 或是被违反●法律原则的的适用则比较灵活●原则不指明如果符合规定的条件时将自动发生的法律后果●原则也不规定使他非适用不可的条件●第二●在一个法律体系中, 规则之间如果相互冲突, 其中必有一个是无效的●原则交错的时候(在很多场合同时起作用的有诸多原则), 原则之间的冲突必须根据每一个原则在既定场合(案件)中的相对分量来解决●原则的作用●具有使法律规则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协调性的作用●作为法律体系的“神经中枢”, 是正确进行法律推理的保障●弥补规则的不足●把国家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在法定、合理的范围●第二章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第一节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唯心史观的法的起源理论●神意说●父权说●社会契约说●暴力说●心理说●发展说和管理说●唯物史观的法的起源理论●揭示了法的起源的经济根源●揭示了法的起源的社会根源●揭示了法的起源的政治根源●第二节法的起源●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法产生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第三节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奴隶社会的法●封建社会的法●资本主义社会的法●社会主义社会的法●第四章法的渊源与效力●第一节法的渊源●法的渊源的概念●语义●法的历史渊源: 形成法律的历史材料或历史上产生法律原则及规则的行为和事件●法的理论渊源: 指法律制度或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法的效力渊源(法的直接渊源或形式渊源): 意为法的效力的直接来源, 专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法的表现形式●法的本质渊源:指法的本质根源, 即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或经济关系●法的渊源的定义●法的渊源是指与法的效力相联系的法的表现形式●理解研究法的渊源的意义●有利于了解国家不同时期的权利配置情况和立法的特点●有利于建立统一、和谐的法律体系●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法的渊源的种类●成文法●宪法: 亦称“母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4、5、6、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7、法的规范作用:(即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作用。
法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
8、法本身的职能:(或专门法律职能)是指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着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9、法的调整性职能:即运用法律手段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使一定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性质,从而确立一定的法律秩15、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做的基本分类。
16、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7、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8、契约自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订立契约(合同)而不受他人限制和干涉的自由权利。
19、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是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法律影响的各种法律手段的整个系统。
28、法律秩序:就是依法建立的秩序29、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或者说是低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不系统的|自发形成的感觉和情绪,它对法律现象的认识是表面的直观的。
30、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意识的理性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它在法律意识中属于主导的地位。
31、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法律意:是指:是指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
法理学马工程重点知识梳理

法理学马工程重点知识梳理法理学马工程是指利用法学和工程学的知识与方法,对社会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种学科交叉研究。
它旨在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工程的实践,为社会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法理学马工程的基本概念1.1 法理学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法律的历史、哲学和逻辑等方面,揭示法律的内在规律,并对法律进行解释和评价。
1.2 马工程马工程是指利用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解决的一种学科。
它通过应用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和设计各种工程系统,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法理学马工程的研究内容2.1 法律规范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法理学马工程的核心是将法律规范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律的规定和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城市规划领域,法理学马工程可以研究如何将法律规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法理学马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法理学马工程可以研究如何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工程的实践,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法理学马工程的价值和意义3.1 促进法律的科学发展法理学马工程的研究可以促进法律的科学发展,使法律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律与工程的关系,可以揭示法律的内在规律,并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2 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理学马工程可以通过解决社会中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交通规划领域,法理学马工程可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定和科学的工程设计,解决交通拥堵、安全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3.3 提高工程实践的效果和质量法理学马工程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律与工程的关系,提高工程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建筑工程领域,法理学马工程可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法律规范和科学的工程设计,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法理学马工程的发展趋势4.1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法理学马工程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将法学和工程学的知识与方法相结合。
马工程法理学讲义

马工程法理学讲义第一章:引言工程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与工程学交叉领域的学科,旨在探讨与工程相关的法律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讲义将介绍马工程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讲义,读者将对工程法理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工程法理学的定义•工程法理学是一门研究工程领域中法律问题的学科。
•它研究工程项目中的法律责任、合同纠纷、风险管理等问题。
2.2 工程法理学的历史•工程法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时期,而现代工程法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
2.3 工程法理学的重要性•工程法理学的发展与工程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工程项目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
•工程法理学对于解决工程纠纷、维护工程项目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原理与方法3.1 工程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合同理论:研究工程项目中的合同成立、履行、解除等问题。
•责任理论:研究工程项目中的法律责任问题,包括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等。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分配等问题。
3.2 工程法理学的方法•理论分析法:通过分析工程法理学的相关理论,解决具体问题。
•判例法:引用工程法理学相关案例,借鉴先例解决实际问题。
•经验法: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与方法。
第四章:应用案例4.1 工程合同纠纷案例分析•案例一: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例二:机电工程合同纠纷4.2 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案例二:电力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工程法理学作为法律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讲义对马工程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了工程法理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未来,随着工程领域的发展,工程法理学将不断演变和完善,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注:本文纯属虚构,仅用于演示如何使用GPT-3生成文档,并没有真实的学科内容。
马工程版法理学 名词解释

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2、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与义务以及具体的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说是对一个法律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3、义务性规则:是指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
4、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出或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5、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的准则。
6、氏族习惯:是指在氏族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便成为全社会公认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
7、法律价值:是在法律存在的理论正当性依据,它构成一个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精神存在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实践。
8、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组相关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它反映了人民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践中,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满足人民需要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
9、法的渊源:是指法的相联系的法的表现形式。
10、成文法:又称制定法,特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创制和公布,并以成文的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1、不成文法:泛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表达但不具有系统性的规范的总称。
12、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它是指新法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的问题。
13、法律关系:是指根据宪法规范产生,由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14、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15、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6、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17、法律义务:是指保障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
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
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令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制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展望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法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论述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面,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4、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5、法的本质:是法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其内部的只有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
6、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7、法的规范作用:(即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作用。
法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
8、法本身的职能:(或专门法律职能)是指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着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9、法的调整性职能:即运用法律手段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使一定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性质,从而确立一定的法律秩序的职能。
10、法的保护性职能:即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这种已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
11、分配的正义:就是对不同的人给予相同的对待,根据人的功绩、出身等的不同来分配财富、荣誉。
12、矫正的正义:(或称“改正的正义”)指不管什么人,只要损害了别人的财产、权利,都要给予同等的补偿,适用等价交换原则,适用于处理民、刑事案件,用以矫正并恢复被损害者的利益,是一种补偿性的公平,或曰事后公正。
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1、法理学:是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原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的法学分支学科。
2、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科学。
3、法学体系:是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4、法学理论体系:是建立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法律理论观点、思想和学说体系。
5、法:1)马克思认为法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觉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施行行为规则的总称。
2)法是可以判断人们是非曲直进行公正的裁决,具有公平正义等价值取向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具有普遍性反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6、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具有规范性、意志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
7、法的形式:就是指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
包括法条、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
8、法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题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包括自由权、请求权、诉权。
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9、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做出和不得做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有限制义务、被请求义务、被诉义务。
分类基本义务和普通义务;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10、法律要素:是和系统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联系和作用的构成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要素、规则、原则和法律术语。
有独立性、差异性、关联性的特点。
11、法律规则:是对一定的实施状态赋予明确的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具有独立性、可预测性、一般性的特点。
由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构成。
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控制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12、法律原则:是指能作为规则的来源或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或准则。
具有不确定性、衡平性、强行性。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我们认为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律现象:所谓法律现象是指法律以及由法律引起的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
3.法理学:法理学是研究一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
是关于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4. 法的作用:是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体现。
5. 法的规范作用:所谓法的规范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法对于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
6. 法的社会作用:所谓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法律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
7. 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体系,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
8.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根据一定的标准与原则对法律的字义与目的所进行的阐释。
9. 法律后果:法律后果也是法律规则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
有些学者也称为“后果归结” 或“法律后果归结”10. 权利规则:又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11. 委任性规则:是没有明确地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则。
12. 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
13.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要素之一,指的是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14. 法的渊源:也称“法源” 、或“法律渊源” ,是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也叫法的形式。
15.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法理学名词解释120个

法理学名词解释60个1、法律行为:有法律点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
2、法的渊源: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即法律规范的创作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3、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4、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有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5、立法:也称“法的制定”。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即法的立、改、废活动6、立法解释:指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权力机关或其常设机关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
7、法律解释:是对特定法律规定的含义和内容的说明。
8、系统解释:是对法律的具体条文与其它法条联系起来,或与其所属的法律制度、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联系,系统地理解和说明法律规定地内容和含义。
9、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法律法规问题所作的解释。
10、限制解释:是指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条文所进行的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
11、学理解释:指较权威的法学著作或法学家在学术研究、法学教育和法制宣传中对法律的解释。
12、行政解释: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和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13、逻辑解释:即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按照形式逻辑的方法并揭示法律规定的含义。
14、扩充解释:是为了符合立法原意,对法律条文所进行的广于其字面意义的解释。
15、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进行的解释。
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16、形式推理:是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运用演绎、归纳和类推的方法决定案件。
不针对思维的实质内容,只强调思维形式的正确17、辩证推理:是对各种价值、利益、政策进行的综合平衡和选择。
法官要从法律的价值、目的和作用,法律的基本原理, 国家和执政党的政策,社会公德考虑出发,选择或创立一个适当的规范,填补法的空白。
《法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知识点资料总结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务、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2.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3.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
常表现为“可以”、“有权利”、“有……自由”等术语。
4.义务性规则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
常表现为“应当”、“应该”、“必须”“不得”、“禁止”、“严禁”等术语。
5.权义复合性规则指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
6.调整性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
占了法律规则的大多数。
7.构成性规则是组织人们按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从逻辑上讲,规则所指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规则本身。
8.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9.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10.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援引或者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法律规则。
11.实体正义指通过法律上的实体权利和义务来公正地分配社会合作与负担的法律规则所体现出来的正义。
(实践中,指把规定实体性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则具体应用到个案处理所得到的结果的正义。
)12.程序正义指为了实现法律上的实体权利和义务而公正地设定一系列必要程序,从而以这些程序为内容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所表征的正义。
(实践中指的是把规定程序性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则具体应用到个案处理所得到的有关过程和步骤等环节的正义,而不直接涉及个案处理的结果是否正义。
)13.法的历史类型是与人类历史上基本的社会形态相联系的概念,是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其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的不同,而对各种社会的法律制度所作的分类。
法理学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解释学、法社会学等。
2.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它通过研究法律现象来探寻法的内在规律,它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探讨法的一般原理和最高原理,讨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题。
3.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所有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
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律的可诉性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规则。
可以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
5.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律这一事物自身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6.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
7.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则。
8.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具有对内同质性和对外区隔性。
9.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0.法律部门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调整同一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11.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必须遵循有关要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符合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内部和谐、外部协调的整体。
12.法律渊源在实质意义上,法律渊源指法律内容的来源,如法律来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
在形式意义上,指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效力和地位法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13.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国家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等。
马工程法理学

马工程法理学马工程法理学是指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法律原理和规定的学科。
它是法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和分析在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问题,以维护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确保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马工程法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工程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工程法理学的基本概念马工程法理学是将法学理论和原则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以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监理、验收等各个阶段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涉及的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合同、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招投标等。
马工程法理学旨在提供法律支持,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
马工程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是以法律为依据,结合具体工程实践,研究并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法律问题。
它既要遵循法律的约束,又要考虑工程实践的特殊性。
本质上,马工程法理学是在法律框架下为工程项目提供法律指导,维护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马工程法理学的发展历程马工程法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工程项目和工程纠纷。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将法学与工程学结合起来,以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法律问题。
最早涉及到马工程法理学概念的是法学家马克·勒斯劳,他首次提出了将法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理论。
随着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马工程法理学逐渐发展起来。
在发展过程中,马工程法理学为工程项目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法律规则和原则,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同时,马工程法理学也为工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律支持,促进了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马工程法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工程法理学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为工程项目的立项和施工合同的签订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工程项目立项阶段,通过合理地制定合同条款,可以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其次,马工程法理学能够为工程质量保证提供法律指导。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
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法理学马工程教材

法理学马工程教材一、引言法理学是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法律的本质、原理、规则、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对法律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为目的而形成的一门学说。
本教材旨在梳理法理学马工程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马工程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法理学马工程的概念法理学马工程是指以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为基础,对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工程领域中法律规定、法律原理等进行解读和应用,旨在阐明工程领域的法律规则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内在联系,并为工程实践提供合理的法律支持。
三、法理学马工程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法律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法理学马工程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上,分析工程领域中法律规则的形成和发展,揭示工程领域法律规则与社会经济变革的关系。
2.辩证法原理:法律是矛盾体的统一,法律规则中蕴含着矛盾的对立面。
法理学马工程要通过辩证法的方法,揭示各种法律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约束关系,为工程实践提供合理的法律解决方案。
3.实际性原理:法律规则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法理学马工程要深入工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为工程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指导。
四、法理学马工程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拟研究主题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学界对法理学马工程的研究现状和重点,为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工程领域法律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法律规则与工程实践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原则。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工程领域法律规定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并从中寻找对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的法律经验。
五、法理学马工程的应用领域1.工程承包合同:法理学马工程可应用于工程承包合同的解释和执行中,为各方提供法律依据,避免和解决纠纷。
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

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2、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与义务以及具体的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说是对一个法律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3、义务性规则:是指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
4、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出或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5、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的准则。
6、氏族习惯:是指在氏族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便成为全社会公认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
7、法律价值:是在法律存在的理论正当性依据,它构成一个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精神存在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实践。
8、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组相关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它反映了人民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践中,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满足人民需要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
9、法的渊源:是指法的相联系的法的表现形式。
10、成文法:又称制定法,特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创制和公布,并以成文的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1、不成文法:泛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表达但不具有系统性的规范的总称。
12、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它是指新法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的问题。
13、法律关系:是指根据宪法规范产生,由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14、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15、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6、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马工程法理学

马工程法理学简介马工程法理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的应用。
工程建设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包括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工程纠纷解决等方面。
马工程法理学通过研究各种法律理论和实践案例,探索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规范和解决方案,为实践提供指导。
工程法律工程法律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
工程法律既包括国家法律,也包括工程合同中的条款、行业规范以及法律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工程法律的核心是保护工程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工程建设秩序。
工程合同工程合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
工程合同是工程建设参与方之间达成的约定,在合同中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范围、工期、质量标准、报酬等重要条款,以保证工程能够按照合同约定进行。
风险管理工程建设涉及到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合同风险、商业风险等。
风险管理是为了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以减少工程建设中的损失和风险。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传递、风险控制等环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工程纠纷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纠纷。
工程纠纷解决是指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和争议的一系列法律程序和方法。
工程纠纷解决包括谈判、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不同的解决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非常重要。
马工程法理学的研究方法马工程法理学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
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指对工程法律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马工程法理学的理论研究包括对工程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合同解释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工程法律的内涵和适用规则,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指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马工程法理学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证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工程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实践提供实用经验。
马化学版法理学 名词解释

马化学版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法律的本质、原理和规范性。
马化学版法理学是法理学的一种新兴流派,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点为基础,在传统法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马化学法理学
马化学法理学强调法律制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背景。
它认为法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利益。
通过阶级斗争的视角来研究法律现象,强调法律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
阶级斗争
马化学法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阶级斗争。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法律存在与发展也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
法律的制定和适用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反映了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法律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马化学法理学认为,法律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社会阶级和社会制度的根本目的。
通过法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各种意识形态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和作用。
出版物:马化学法理学学术期刊
《马化学法理学研究》是一本专门研究马化学版法理学的学术期刊。
它致力于推广马化学法律理论,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结论
马化学版法理学是在传统法理学基础上的新兴流派,强调了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对法律的影响。
它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揭示了法律背后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利益。
马化学版法理学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法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2.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3.法学概念:是以一切涉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4.法的形式:指法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主要是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
5.法的渊源:法的形成过程总是基于某种动因和进路,选择和提炼一定的资源,以实现权力和权利的制度性配置的过程。
这种使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就是法的渊源。
6.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7.法律概念:是指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实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8.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9.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
10.法律部门:是指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叫部门法。
11.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12.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主体以相对意志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13.法律关系:是法所构建或调整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14.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
15.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做出的基本分类。
16.法律继承: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对新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工程版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2、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与义务以及具体的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说是对一个法律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3、义务性规则:是指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
4、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出或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5、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的准则。
6、氏族习惯:是指在氏族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便成为全社会公认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
7、法律价值:是在法律存在的理论正当性依据,它构成一个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精神存在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实践。
8、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组相关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它反映了人民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践中,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满足人民需要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
9、法的渊源:是指法的相联系的法的表现形式。
10、成文法:又称制定法,特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创制和公布,并以成文的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1、不成文法:泛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表达但不具有系统性的规范的总称。
12、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它是指新法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的问题。
13、法律关系:是指根据宪法规范产生,由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14、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15、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6、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
17、法律义务:是指保障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18、法律行为:是指人们在其意志控制下实施的受法律调整并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19、法律责任:由于责任主体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具有直接强制性的特定义务,亦即由于违反了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20、法律责任认定与归结:是指国家机关或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对因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追究以及减缓或免除的活动。
21、惩罚:又称制裁,是指剥夺或者限制责任责任主体的人身自由、财产利益和其他利益为内容的责任承担方式。
22、刑事制裁:即刑罚,是指违反刑事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
23、行政制裁: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
24、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
25、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者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说,是指法律职业者寻求法律问题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
26、立法解释:是指依法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所进行的解释。
27、司法解释: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规范的有关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28、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就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29、文义解释:又称语意解释或者文理解释,是指通过说明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确定法律规范含义的一种解释方法。
30、体系解释:又称系统解释,是根据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及其在所属的法律制度、部门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和阐明法律规范含义的解释方式。
31、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法律规范制定时的历史背景、类似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等历史材料确定的法律规范含义的解释方法。
32、目的解释:是指根据制定某一法律规范的目的来确定法律规范含义的解释方法。
33、法律推理:是指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
34、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法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等等。
35、法律文化:是指人类文明中与法律有关的物质性要素、精神性要素与制度性要素的总称,其侧重的内容是法律现象中的精神部分。
36、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37、法律实施:也成法的实施、法的实行,是指法律规范的要求通过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形式或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
38、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履行法定职责,执行法律的活动。
39、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义务而引起的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40、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1、司法责任: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应承担的责任。
42、法律遵守:即守法,是指公民、法人、社会组织、武装力量和国家机关都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活动。
43、依法治国: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