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中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因素及培养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中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因素及培养策略分析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己去思考、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身思考问题,发现事实与规律。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严密的、全面的、自我反省的思维,其目的是使我们的思维明晰化并促进我们的思维向前推进。
探究性学习的每一步,都需要批判性思维来考虑、来衡量、来选择。
因此,可以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
1 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1)传统教学观念与评价方式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良性发展。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收者;学生的学习就是不断地重复并记住已有知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死记硬背;考试试卷上问题的答案都应该来自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给学生部署的问题也应该给予明确的阐释;并且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答案而且仅有一个答案。
①基于以上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观点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学生的学习就是获取知识,重视记忆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不注重思维的培养,也阻碍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评价教师的教为主,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并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事情发展过程,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对学生的
评价基本上是以每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衡量,而不能对思维等潜在因素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过程给予准确评价和及时的反馈。
因此,传统教学
观念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性发展。
(2)个体早期思维定势阻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在儿童期,甚至是儿童早期,就形成了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在人生的早期就养成了对待情感、失败、欲望等的思维习惯,并形成了应对它们的思维模式,如果多次使用这一
模式解决问题,就可能形成思维定势。
事实上,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选
择或者有新问题出现是,很容易就会恢复到儿童的思维方式。
又由于儿
童期和青少年早期是充满困惑的时代,并且思维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没有很大的发展。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使用儿童时期
那些思维习惯,特别是在生活的重要关头,使用过去的思维模式来处
理和解决问题。
但这种在人生的早期形成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很难
使处理的事情达到满意的状态,同时也阻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教师本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不够高影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很多老师都是生活在传统观念中,处于年复一年的麻木状态,安于现状,丧失了进取心和不断进步的愿望,教师的教学处于没有探究、没有思维的发展、没有质疑、没有反思、没有讨论的状态,没有批判
反思的生活,这种教学状态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也没有问题和挑战带来的焦虑。
教师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这样
的状态下,也认识不到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保尔断言“批判性思维”应当构成21世纪教育的本质性基础。
②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发展既不是来自外在的客体,也不是来自主体先天的潜能,而是在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中不断批判、生成和创新。
因此,教师的批判性思维
的水平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4)当前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在几千年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家庭给孩子营造的环境都是权威型或过
分干涉型。
权威型的家庭环境是要孩子无条件地接受家长的观点,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过分干涉型家庭的家长限制孩子的言行,替孩子做决定和选择,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采纳孩子的观点,
使孩子做事没主见,缺乏思维的批判性。
同样,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以媒体对大学生批判性
思维形成的影响为例进行阐述,一位美国的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问题是:请回答在路易斯安那州犯了谋杀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那些人,要在监狱里度过多长时间?研究者经过几年调研,对数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答案确是超乎人们的想像,几乎没有人回答正确,所有人的答
案都是回答的新闻里时不时播报的提前释放的那么几名犯人在监狱里度
过的时间,而不是真实的无期
徒刑的人实际上在监狱中的度过的时间。
③不容署疑,社会中的诸多因素就像新闻媒体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一样,影响着孩子们批判性思维
的发展。
2 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分析基于以上
阻碍批判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批
判性思维的培养。
(1)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念与评价方式。
在多元智能理论、终身教育思想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教学观。
观点如下:教学由教为主变为以引导学生“以学为主”探究式的学习
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一是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二是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三是由教师到学生单向交流向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转变。
探究性学习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探索的积极体验,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质好奇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分享与合作,便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另一重要特质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性,探究性学习过程能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增强探求真理、勇于提问,并能让探究者表现出的诚实和客观程度的气质等。
④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评价,只有合适的评价,才可能有合适的教育。
⑤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各种特质得到不
同程度的发展,而批判性思维需要注意事情的发展过程及多因素性。
因此,要选择以学生发展及思维发展过程为目标的评价方式。
倡导积极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提倡定性评价,兼顾定量评价。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全面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2)大学生本身要努力抛弃思维
定势的影响。
大学生在进行学习及思考过程中要尽量走出在早期阶段形成的思维定势,思维模式,并要努力站在他人立场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要带有包容性及接纳性。
教师及教学也要对其进行引导及监督,以期使批判性思维的各个因素都得以良性发展,如移情指的是对他人的感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
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开放思想的维度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及更高级的思维能力——拥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提高教师本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
批判性思维理论家西格尔指出,批判性思维与教育之间的最重要的联系在于教师应示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教会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显而易见,只有批判性思维的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师才谈得上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应是一个批判性思维者,应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特质,拥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且教师应持有坦率负责和批判的教学态度。
(4)家庭和社会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 的著名观点。
充分地说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影响个体的教育。
因此,要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有包容、有主见的人,并使批判性思维的各方面特质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同样,家庭环境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同样重要,0〜12岁是儿童启蒙的关键
时期,而这一时期,孩子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尤其重要,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因此,
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空间。
注释
①[美]Gerald M.Nosich.学会批判性思维[M].柳铭心,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②钟启泉编译.课程的逻辑[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4.
③[美]Gerald M.Nosich.学会批判性思维[M].柳铭心,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④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⑤杨念鲁.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 中国教育学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