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要做能对症下药的扁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能对症下药的扁鹊——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王岐山同志今年9月在福建调研时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组织的日常工作,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都是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但绝不是全部。

他强调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等同于反腐败,要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王岐山同志的话内涵深刻、意味深远,既体现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同时又对新形态下的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像神医扁鹊,对“君有疾”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既能准确判断并及时发出“不治将恐深”的警告,也能开出解除病痛的良方。

“疾在腠理”:汤熨疗法——批评和自我批评
病在皮肤表面时,扁鹊用的是“汤熨”疗法:采用中医方法用布包热药敷患处,用汤剂和熨敷就可以治疗它,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不治将恐深”。

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复
杂的社会环境中谋事创业,极易沾点“伤风感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这些细小问题清除,才可防止积小错成大错,让错误思想和行为没有土壤生长。

有些党员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自己不以为意,潜移默化就可能成为顽疾,这时如果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大喝一声,令他猛然一惊,红红脸、出出汗,就能让他及时回头。

当党员干部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要及时提醒、当面揭发、不讲情面、掷地有声,在原则问题上进行积极健康的教育和引导。

从严治党、防止腐败,就是要抓早抓小、经常抓抓经常,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化的党内关系。

“疾在肌肤”:针石疗法——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
病入肌体后,扁鹊用的是“针石”疗法:用银针和石针就可以治疗它。

通常而言,大部分人患的病都是这种打打针吃吃药就能治好的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埋下隐患,演变成重症,“不治将恐深”。

有些党员干部一时糊涂踩了红线,违反了党的有关纪律,同时情节较轻没有造成很大损失和影响。

针对这类人,要及时打针开药:根据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给予相应较轻的处分和组织处理,这类处理应该成为大多数。

但处理的拿捏权衡很重要:下药太轻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久又会旧病复发;打针吃药能治好的病人推进手术室也不合理。

其疗效重在惩前毖后,既要宽严相济,发挥导向作用,让犯了错误的人及时悬崖勒马,又要划清红线,
立起“前方悬崖,行人止步”的牌子警醒后人,从而真正实现“抓住细小问题,管住绝大多数”。

“疾在肠胃”:火齐疗法——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
到肠胃坏了的时候,扁鹊用的是“火齐”疗法:用火齐汤就可以治疗它。

肠胃的病,已经深入五脏六腑,已经是相当严重的病症,对于这样的病人,就得下猛药了。

有些党员干部目无党纪肆意妄为、严重违反党纪党规,就要做到违纪必查、执纪必严,实行零容忍。

这时就要对症下药,给予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

党纪国法的威严一定要维护,谁损害了党的威信和纪律的威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施以重罚。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立场分明,来不得半点含糊,由不得任何分说,再不下猛药送医治疗,就会病入膏肓。

在“疾在肌肤”、“疾在肠胃”阶段,执纪干部教育挽救得及时、错误干部警醒悔改得及时,就如蔡桓公听了扁鹊的劝告,这样的病还是可以治的。

但是,有了前面的“汤熨疗法”、“针石疗法”,这样的病人应当是少数。

“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立案审查
病入膏肓了,按扁鹊的说法,已经归“司命”管,神医也无力回天。

如果领导干部走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这一步,是任性至极、讳疾忌医的结果,已经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演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苍蝇”、“老虎”。

他们不但敢踩党纪红线,还敢踩法律红线,说明其党性完全丧失,人格完全扭曲,价值观完全颠覆,那就得把他作为反腐矛头
的对象,等待他们的只有立案审查和移送司法机关审判,像毒瘤一样予以拔除了。

这样的人虽然是极少数,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启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检点自己、警醒自己,有“病”要及早治疗,要对症问药,把病灶化解于萌芽状态,切不能讳疾忌医。

如果任性的坚持“寡人无疾”,把警示当耳边风,甚至“不悦”,认为是多管闲事,等到“君之病在骨髓”,就算扁鹊再世,也不能起死回生了。

纪检监察干部要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要适应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切实转变政绩观,把纪律的标尺贯穿于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做一个既能“望、闻、问、切”,又能对症下药的良医。

(修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欧阳明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