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称谓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主人”。
..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称谓常识
古代称谓常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称谓常识:
- 直称姓名:
- 自称姓名或名。
- 用于介绍或作传。
-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 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 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 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
例如:权叹息日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嘻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①愚愚蠢的人,谦称。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③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⑧贱子谦称自己。
例如: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4)女子自称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 (《乐羊子妻》)②贱妾女子自称。
例如: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则婢子夕以死。
(《左传·嘻公十五年》)(5)自称家人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拜 官 授 职
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张衡传》 除: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加封:五人得封于大堤之上 起:起为太使令 点、简: : 选: 赠: 补:
官 员 提 拔
1 :称谓前加 “令”“贤”“仁”等表示对他 人尊称 别人的父亲 1.令尊:--别人的母亲 2.令堂:--别人家的女儿 3.令爱:--别人家的兄长 4.令兄:--别人家的女婿 5.令婿:--别人家的儿子 6.令郎:--别人家的妹妹 7.令妹:--别人的妻子 8.令正:--别人的庭院 9.府上:--别人贤能的儿子 10.跨灶: --别人的学生 11.高足: --贤侄 贤弟 仁兄等等
7.------“布衣之交”
9.------“忘形交”; 10.-----“君子交”;
8.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 8.------“忘年交”;
【谦称】
【谦称1】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
同学 学校 学生 女婿 岳父 岳母 叔父 长子 妾生的儿子 丈夫 妻子
【特殊称谓】
【特殊称谓】主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 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谦称3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古代称谓、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主要以贵族为主。
一、帝王称谓
1.天子(皇帝):是指上古三王四帝创立的封建政权,是封建王制的最高权力中心,无上的统治者。
2.诸侯:是诸侯国王的称谓,是封建王朝中的贵族,与皇帝并列,统治着自己管辖的地域。
3.太子:太子是皇帝之子,是万民所服从的君主的继承人,又称为太子太傅。
4.公卿: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官职,在仕途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
二、贵族称谓
1.皇亲:指皇帝的亲属,是封建社会中的高层贵族。
2.贵族:是指封建王朝中的贵族,具有极高的地位,有权力,也有特殊的礼仪。
3.大夫:是封建王朝中的中级贵族,职务是执行朝廷政令,监督百姓履行职责,监察节廉勤政,总结百官经验,批示一般性文书。
4.士: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通贵族,多用来担任一般性官职或者担任一些特定的机构。
5.大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一级官员,以官爵称谓。
6.小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二级官员,主要从事一般性行政任务,没有官爵称谓。
三、民间称谓
1.老百姓:是指民间的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众,贫穷受压迫的群体。
2.庶人:是封建王朝中的贫困民众,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经济状况很糟糕,母仪天下。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一、谦称
(1)王侯自称
朕、寡人、孤、寡君、不穀(gu)
(2)臣子自称
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
仆、愚、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敏、不佞、贱子
(4)女子自称
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
家严、家慈、舍弟、拙荆(自己妻子)、贱息(自己子女)、犬子(儿子)、弱息(女儿)、息女(女儿)、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
陛下、天子、殿下、东宫、车驾
(2)称臣子、侍从
麾下(对将帅)、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阁下、左右(近臣)、近侍、君
(3)称师、长
夫子、丈人、老、父、亚父、母,膝下、高堂、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先妣(对已故母亲)
(4)称朋友、同辈
先生、卿、子、公、吾子(比“子”更亲热)
(5)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兄:对对方哥哥的尊称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令妹:对对方妹妹的尊称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尊称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尊称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尔,渠
四、贱称
小子、竖子。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称谓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称谓高考语文考试中,有很多考点,其中之一就是古代称谓。
在古代社会,人们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和尊称的制度,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使用不同的称谓,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因此,了解古代称谓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文学作品、历史也非常重要。
一、王侯将相在古代的社会等级中,皇帝居于最高地位,而皇帝的下面便是王侯将相。
王侯之间还有分级,可以用“亲王”、“郡王”、“侯爵”、“伯爵”、“子爵”等等来区分。
将相也是如此,头衔的高低也代表着地位的差别。
在文学作品中,王公或者大臣的称谓往往是“殿下”、“领班”、“官家”、“驾前”等。
这些称谓体现了他们的威望和尊贵,更加凸显了他们的身份。
二、夫人、小姐、娘子在古代女性的称谓中,夫人、小姐、娘子等都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表示女性身份的。
夫人是已婚妇女的尊称,多指世家贵族。
小姐多用来尊称未婚贵族女性或妇女眷属中的女儿。
娘子则是平民阶层中已婚女性的尊称,也可以用来称呼世家贵族的妾室或者小妾。
三、大人、令、爷在古代称呼中,大人通常是指一些官员或者阶级较高的人,在文学作品里经常出现。
以“大人”为称呼语,表明对方的尊贵身份及权威。
而“令”更多用在官职上,例如“郡令”,“州令”,同样也可以用来表示尊敬之意。
爷就更广泛了,尊称各种有地位的男性。
爷还可以分为“老爷”和“少爷”,但都是用于对贵族或有地位的男性的敬称。
四、宸衷、亲贵、敢思在古代的朝代,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层级是比较特殊的。
这些人被称作“宸衷”,即皇上身边的重要人物。
这些官员通常会被封为“亲贵”,也可以用“贵胄”、“贵姓”等称呼。
在文学作品中,敢思则是用来指示护卫散售官身边的特别侍从。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身份的尊卑和社会等级的分明,因此,珍视称谓尤为重要。
在文学作品中,古代称谓的使用更是使作品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掌握这些古代称谓的知识点,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提高答题质量。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称谓是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文字称谓的事物、
人和社会职务的名称制度,是社会秩序及人身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
代文化中,称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称谓
1、父亲:古代常以“父老”“祖宗”、“父公”,“公父”等称呼父亲;现代则一般以“爸爸”或“父亲”称呼。
2、母亲:古代常以”母老“”祖母“”母公“”公母“等称呼母亲;现代则一般以“妈妈”或“母亲”称呼。
3、兄弟姐妹:古代常以“兄弟”“兄嫂”“弟兄”等称呼同父异母
或同母异父的兄弟;现代则一般以“弟兄”、“姐妹”称呼。
4、爷、奶:古代常以“爷”“奶”称呼爷爷、外祖父和奶奶、外祖母。
5、堂兄弟、堂姐妹:古代常以“堂兄弟”、“堂姐妹”称谓同父同
母的兄弟姐妹。
二、官称
1、皇帝:古代常以“天子”、“皇帝”、“圣上”称呼皇帝;现代
一般以“皇帝”称呼。
2、皇后:古代常以“皇后”、“后妃”、“太后”称呼皇后;现代
一般以“皇后”称呼。
3、皇太子:古代常以“太子”、“长子”称呼皇太子;现代一般以“皇太子”、“太子”称呼。
4、太子妃:古代常以“太子妃”称呼太子的妻子。
5、太监:古代常以“太监”称呼宫廷官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ī yí):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丘迟顿首。
(《与陈伯之书》)(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馅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忠毅公逸事》)(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梅花岭记》)(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统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久,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出师表》)(4)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1)称君王。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再拜献大王足下。
(《鸿门宴》)(2)称庙号。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
(《海瑞传》)(3)称师。
例如:夫子哂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师说》)(4)称朋友、尊长。
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称谓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对人的称呼,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在古代,人们对不同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既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也体现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尊严。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称谓大全。
1. 君王,在古代,对君王的称谓有很多种,如“陛下”、“圣上”、“天子”、“圣上”等,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对君王的尊崇和尊重。
2. 贵族,对贵族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大人”、“卿”、“公子”、“郎君”等,这些称谓反映了贵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身份。
3. 文人,对文人的称谓主要是“先生”、“士”、“博士”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文人学士的尊重和敬意。
4. 女子,对女子的称谓则有“小姐”、“夫人”、“娘子”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
5. 士兵,对士兵的称谓主要是“将军”、“校尉”、“千夫长”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对军人的尊崇和敬意。
6. 官员,对官员的称谓有“大人”、“官人”、“郎中”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官员的尊重和礼貌。
7. 师傅,对师傅的称谓主要是“师父”、“师傅”、“师公”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对师傅的尊重和敬意。
8. 父母,对父母的称谓有“父亲”、“母亲”、“老爸”、“老妈”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
9. 长辈,对长辈的称谓主要是“长者”、“长辈”、“尊长”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
10. 子女,对子女的称谓有“儿子”、“女儿”、“孩子”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
总结,中国古代的称谓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的礼仪文化。
不同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体现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尊严。
通过了解古代的称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待彼此的态度和情感。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介绍一些古代称谓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常见的称谓主要分为尊卑、男女、亲疏、职业和习惯五类。
尊卑称谓是古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称谓之一,用于表示人们在社会地位和尊卑等级上的差别。
例如,皇帝被称为“陛下”,官员被称为“大人”,平民百姓被称为“老百姓”。
男女称谓是区分男女性别的称呼,男性被称为“公”,女性被称为“婆”。
古时候一些地方还有君主称位中女太监称之为“婢”。
亲疏称谓用于表示某人与自己的关系亲疏程度,亲近的人可用宗亲或亲贤尊长称之,如父亲、母亲、祖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等。
对于自己非近亲却地位尊崇的人,也有一定的称呼,如师傅、恩公、养老大夫、大夫娘等。
职业称谓是用于表示人们从事的职业的称谓,古代社会中各种职业都有相应的尊称,如“医圣”、“文圣”、“华佗”等。
习惯称谓则是因地域、风俗、习惯等因素而产生的相应称谓,如巴蜀地区称师母为“师父夫人”,江南地区称太太为“夫人”。
以上这些称谓都有各自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礼仪制度以及了解古代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了解古代社会称谓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维系社会关系,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情。
古代文人称谓
古代文人称谓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俪:(书)夫妻,如伉俪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古代人称谓常识
古代人称谓常识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
称呼也是一面镜子。
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人称谓常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人称谓常识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
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一、必须是同姓。
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
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
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别人,这些称谓包括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绰号、称谥号、称小名、称庙号、称尊号、称年号、称斋名和称籍贯等。
直称姓名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称姓名或名,例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XXX自序其诗”。
第二种是用于介绍或作传,例如“左将军XXX之妻也”,“XXX与友期行”。
第三种是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XXXXXX 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是古人在成年(男20岁、女15岁)时取的名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例如,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
称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XXX号XXX居士,XXX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XXX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例如XXX外号“XXX”,XXX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例如,XXX被称为XXX征士,XXX被称为XXX。
称小名是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例如,XXX被称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例如宋朝XXX称太祖,其后的XXX称XXX。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XXX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XXX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XXX”。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的称谓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及其解释:
1.帝王自称:孤、寡、朕。
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常用的自称,用以表
示其威严和尊贵。
2.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这些称谓体现了古代官吏的
谦虚和自谦。
3.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这些称谓显示了
读书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4.对亲属朋友的称呼: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这
些称谓用于称呼自己的亲属朋友,体现了亲近和尊重。
5.其他自谦词: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称妾。
这些都是古
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自谦称呼。
6.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这些敬
称表达了对帝王的崇敬和尊重。
7.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这是对将军的一种敬称,表示对其的敬意
和尊重。
8.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以示尊重和敬意。
9.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的敬称:圣。
这是对品德高尚、智慧
超群的人的敬称,如“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
以上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些称谓,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
由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称谓也往往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
同时,这些称谓也体现了古代人的谦逊、尊重和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谦称】
•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 (1)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 之人)、不谷(不善)。
• (2)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 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 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 (3)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 “舍”等谦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 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
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 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 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 (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 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等。
•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 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贱称】
•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 竖子。如《荆轲刺秦王》:“今往
•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 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 (4)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 国君为寡君。
【敬称】
•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 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 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 故而人称王临川;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
• 【称官名】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 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 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 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 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 士。 【称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北宋王 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 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陶渊明曾任彭泽 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 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 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 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 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 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 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称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 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 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 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 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 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
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 荐》:“白起,小竖子耳。”《鸿 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 小子。《孔雀东南飞》:“小子无 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 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 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 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 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 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 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 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 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 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 演员。
•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称谓
•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 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 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 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 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
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 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 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 (对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