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索与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演示实验不相同于其他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授课“双边”活动,经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解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牢固和考据理论上有关的
化学知识。
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必定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现象明显。
近几年,笔者在初中三年级化学演示实验的授课中进行
了一些研究和改进,收到优异的收效。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优异的实验
素质
每个演示实验,要在演示从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内容、
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片刻即逝的现象,教师若不明确上述目的就会在
课堂演示实验授课中捉襟见肘,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
确;学生不明确目的,就会把实验当魔术,凭兴趣凑喧杂,其
结果奏效甚微或一无所获。
比方对“镁带的燃烧”这一实验,
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着手做实验,刺目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他们像看焰火相同地欣喜若狂。
实验过后询
问学生“观察到什么”时,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刺目的白
光”而已,若再深入问“还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得出什么结论”,就难以回答得出。
可见,教师如不注意引导,实验就成了“看喧杂” ,学生只能获取一些不完满的模糊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即观察的目
的、序次及内容。
如“镁带的燃烧”实验,应注意从颜色、光彩、状态等方面,对镁带和生成物进行差异,观察序次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由此能够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
的金属光彩;燃烧过程中发生刺目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生
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收效,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
本质和规律,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培养学生优异
的实验素质。
2、引导学生积极思虑,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
经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师要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疑问,
激发学生思虑。
比方在讲“金属活动性序次前面的金属能把
后边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这时教师设下疑问;可否所有金属都吻合这一规律?学生迟疑,不能够正面回答。
这时教师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
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
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
表面覆盖一层铜” ,在金属活动性序次中钠排在铜的前面,
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修业生认真观
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表示:钠飘扬在硫
酸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火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
积淀。
这优异的现象,刹时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想被
推翻。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 ?从而发现钠有哪些性质 ?这一个一个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经谈论和教师点拨,
学生对金属钠有了初步认识;再经过教师讲解,写出钠与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
去 K、 Ca、Na 三种爽朗金属。
这样以生动的实验研究,不断地设置疑问,使学生思想
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
在实验过程中,合适地设疑、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和深入,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实验,培养学生的着手实验
能力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着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可以够使
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老例操作(如试剂的
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 )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饶参加精神,很乐于自己着手
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特别的欣喜。
一
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学生也忧如自己在做实验,全
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着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眼前做实验。
注意力特
别集中,奏效特别好。
这不但创立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思想能力和本质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英勇、心细、勇于
表现的优异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感觉化学演示实验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授
课内容,在演示实验中力争达到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等多
方向的教育、授课目的设计,这对当前“把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变”也拥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