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末考试模拟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梁山县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末模拟题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1、“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
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 郑国渠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①造纸术②活字印刷术③雕版印刷术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
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5、陆游(南宋诗人)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里的胡是指()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7、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8、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____时期()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南宋
9、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做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丞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1、某历史教材一课中,有“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三个子目。
该课的课题应该是()
A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D商业繁荣的宋朝
12.暑假期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3、要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应推荐阅读()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1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危”指()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6、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1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实行削藩政策②设立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9、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
二.非选择题(30分)
材料一::大运河图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
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2分)
(2)根据材料一的图示,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并说出大运河
的地位。
(4分)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为什么?(4分)
22、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⑴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分)
⑵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2分)
⑶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2分)
⑷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3分)
23、古代思想文化科技的创新对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意指天下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可载五六百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梦梁录,
江海船舰》(1)
材料三: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1)材料中一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优点)?(4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于哪个朝代?分别是指什么?(3分)
(3)材料三概括了哪一篇明代小说?于它成书同一时期的另外两本小说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