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试卷
内容
第一单元声音试卷2份含答案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卷2份含答案期中测试卷试卷2份含答案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试卷2份含答案期末试卷试卷2份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测试卷
(2份试卷含答案)
(卷一)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20%
1、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
2、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
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物体。
3、声音的传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4、人的()就你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
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7、演奏小提琴时,演奏者手指按压弦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通过改变弦
的_()来改变声音的高低。
8、制作完小乐器后,要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
行(),发现小乐器的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判断题30%
1、描述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
()
2、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
3、声音能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
()
4、听小骨是内耳的一部分。
()
5、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
6、“哆”和“咪”这两个音阶,音高是不同的。
()
7、成年男性的声带比成年女性的声带短,所以成年男性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性低。
()
8、为了防止琴弦松脱,琴弦调得越紧越好。
()
9、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
10、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三、选择题30%
1、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B. 很响,比较刺耳
C. 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
2、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 拉伸橡皮筋
B 揉搓橡皮筋
C 用手按压鼓面
D 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3、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4、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在这个实验中,( )模拟的是
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
B.纸屏
C.泡沫塑料小球
5、某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5”这个音,和它发出较弱的“5”这个音相比,琴弦振动()。
A.速度较大
B.幅度较大
C.幅度较小
6、口琴的簧片长短、薄厚和宽窄各不相同。
吹口琴时,( )的簧片发出的声音较低。
A.长、厚、宽 B长、厚、窄 C.长、薄、宽
7、如右图所示是小提琴的4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它们,()。
A.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强
B.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强
C.4根弦发出的声音一样强
8、如上右图所示是小提琴的4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它们,()。
A.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B.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C.4根弦发出的声音一样高
9、如下图,当我们敲击( )时,发出的声音最高。
A.装最少水的玻璃杯
B.装最多水的玻璃杯
C.装半杯水的玻璃杯
10、敲击同样长的粗钢丝与细钢丝发出的声音相比,( )。
A.前者较脆
B.前者浑厚
C.一样
四、连线题5%
鸟叫声人为的声音
电锯声
雷声自然界的声音
雕刻石碑的声音
雨声
琴声
五、实验探究题15%
右图是宇轩做的实验,他将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
现象。
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题。
1、这是模拟( )的装置。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B.耳朵鼓膜振动
C.液体溶解
2、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
A.低
B.强
C.弱
3、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
A.音叉
B.空气
C.杯子
4、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
A.被音叉吸引
B.不动
C.在气球皮上跳动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听小骨
B.耳蜗
C.鼓膜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高低
2、振动
3、波
4、外耳振动
5、音量
6、音高
7、长短
8、交流
二、判断题
1、×
2、√
3、√
4、×
5、X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B
2、 D
3、B
4、B
5、B
6、A
7、C
8、B
9、A 10、B
四、连线题
五、实验探究题
1、B
2、B
3、B
4、C
5、C
综合解析:用小锤敲击音叉,会使音叉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气球皮,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上,引发气球皮的振动,从而使气球皮上的碎纸屑上下跳动。
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朵里的鼓膜听到声音时的状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测试卷
(2份试卷含答案)
(卷二)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面的乐器中,()不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A.口琴
B.小号
C.竖笛
2.如下图用筷子从1~8依次敲击盛水的玻璃瓶发出的声音应该会()。
A.从低到高
B.从高到低
C.从强到弱
3.我们唱歌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A.声带在振动
B.空气在振动
C.嘴唇在振动
4.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声音会马上停止,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
B.手吸收了声音
C.锣被按住后停止
了振动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
A.振动
B.摆动
C.运动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
1.图书馆传来“哈哈哈”的笑声,这是(),是主要的环境污染
因素之一。
2.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原理是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
();物体铜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4.铝片琴上的铝片长短是不同的,敲击长的铝片发出的声音比较
(),敲击短的铝片发出的声音比较()。
5.耳朵是我们的()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声音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传递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
2.小明说“昨晚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量的描述。
()
3.风声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
4.吹口哨可以发出声音。
()
5.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只能拉直拨动。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把下面各现象与它们是否能发声连起来。
敲击鼓面
弯曲钢尺能够发声
拉伸皮筋不能发声
按压鼓面
拉伸并拨动皮筋
拨动钢尺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
1.完成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六.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编钟上悬挂的是铜器。
用木槌击打铜器。
请你判断铜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
1.在下图中选出制作土电话的材料。
(在选中的材料序号上画“√”)
思考:在玩土电话游戏时,对方讲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到听话人的耳朵里的?用什么方法能够使土电话中的声音更大一些?
八.综合题(共1题,共9分)
1.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一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1)按1~8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
(2)按1~8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
(3)通过以上的实验,我发现: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的越(),发出的声音越()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的(),发出的声音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A
二.填空题
1.噪声
2.越高;越低
3.强;弱
4.低;高
5.听觉;鼓膜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填表题
1.小;弱;大;强;小;弱;大;强;小;弱;大;强
六.简答题
1.铜器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铜器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
七.材料题
1.对方讲话的声音是通过棉线传到听话人的耳朵里的;可以将棉线替换成金属线。
八.综合题
1.低→高;低→高;慢;低;快;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测试卷
(2份试卷含答案)
(卷一)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午餐中的米饭属于下面哪几类?()。
①动物类②植物类③主食④副食⑤熟食⑥生食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2.早餐,我吃了一碗青菜牛肉面,应该记录为()种食物。
A.1
B.2
C.3
3.下面食物中,滴了碘酒会变蓝的是()。
A.胡萝卜
B.黄瓜
C.土豆
4.食物进入口腔中起到搅拌作用的是()。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5.在人体的消化器官中,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
A.胃
B.大肠
C.食道
二.填空题(共7题,共32分)
1.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在(),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到体外。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和()以及水。
3.番茄炒鸡蛋是()种食物。
4.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进入血液,呼出()排出体外。
5.()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6.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小肠和大肠。
7.营养的均衡就是指所获取的营养必须()搭配。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
2.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
3.我们白天在呼吸,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就停止了。
()
4.爱运动的同学和不爱运动的同学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速率的时间一样()
5.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不能偏食和挑食。
()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
1.把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用线连接起来。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糖类
芹菜苹果牛肉米饭肥肉豆浆
2.把不同牙齿的作用连接起来。
门齿用来撕碎食物
白齿用来切割食物
犬齿用来咀嚼食物
五.填表题(共1题,共9分)
1.科学课上,四(1)班的同学为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争论不休,你能帮他们完成实验方案吗?
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
1.如图,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塑料袋模拟什么?怎样模拟胃的工作?最后食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请你列举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
3.什么是肺活量?
七.综合题(共2题,共13分)
1.写出图中各器官的名称。
2.我会分。
西红柿菠菜;肉丸;土豆
面包;鸡腿;黄瓜;面条
按照生食和熟食分。
熟食有:(),生食有:()。
按照肉类、菜类、主食类分。
肉类有:(),菜类有:(),主食类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C
二.填空题
1.呼吸;氧气;二氧化碳
2.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
3.2
4.氧气;二氧化碳
5.肺
6.口腔;食道;胃
7.合理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2.如下:
五.填表题
1.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马铃薯变成了蓝色;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六.简答题
1.塑料袋模拟的胃;反复揉挤这个袋子,代表的是模拟胃的工作;熟的食物更容易揉得细软和小块的食物更容易揉得细软。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七.综合题
1.如下:
2.菠菜、肉丸、土豆、面包、鸡腿、面条;西红柿、黄瓜;肉丸、鸡腿;西红柿、菠菜、土豆、黄瓜;面包、面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测试卷
(2份试卷含答案)
(卷二)
1.下列各种消化器官中,不直接与食物接触的器官是()。
A.胃
B.小肠
C.肝脏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莱
B.早上来不及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多吃点补充回去
C.多吃零食,零食里的营养成分可以取代一日三餐
3.早餐,我吃了一碗青菜牛肉面,应该记录为()种食物。
A.1
B.2
C.3
4.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工作的主要是()。
A.胃和小肠
B.口腔
C.食道
5.含淀粉的物质遇碘酒会变()。
A.蓝色
B.黑色
C.棕色
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
1.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
2.番茄炒鸡蛋是()种食物。
3.可以用()法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
4.用食用油在白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说明食用油中存在()
5.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的食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气体后,呼出去氧气的量。
()
2.记录一天的食物时,八宝粥是一种食物。
()
3.我们只能靠饮食从外界获得能量。
()
4.一种食物中能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
()
5.运动时呼吸会加快是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把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用线连接起来。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糖类
芹菜苹果牛肉米饭肥肉豆浆
1.科学课上,四(1)班的同学为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争论不休,你能帮他们完成实验方案吗?
六.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怎样做能提升我们的肺活量?
七.综合题(共2题,共28分)
1.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A、B、C、D、E五类,请回答
(1)营养学家将这五类形象地设计成如图示的“()”,并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
为保证身体健康,建议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是()。
(2)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图中C、D类食物,原因是该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和钙质。
(3)你每天吃的主食是()类食物,膳食中如果不搭配该类食物会造成身体内缺乏供能物质。
(4)B类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和无机盐。
2.我们的呼吸。
1.呼气的过程是()。
A.鼻子/口腔→气管→肺
B.肺→气管→鼻子/口腔
C.膈肌→肺→气管
2.下图装置中分别模拟了哪些呼吸器官?请填写完整。
3.把上题图①中把“膈肌”往上按时(“胸腔”收缩),气球会缩小,模拟的是()动作。
A.吸气
B.呼气
C.吸气和呼气
4.在安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一般在()次左右。
A.8
B.20
C.60
5.根据研究,人呼吸时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含量增加的是()和(),含量不变的是()。
6.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7.在人体的器官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A.肺
B.支气管
C.鼻腔
8.下列行为能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A.经常挖鼻孔
B.经常蒙头睡觉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出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A
5.A
二.填空题
1.增加
2.2
3.排水
4.脂肪
5.维生素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填表题
1.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马铃薯变成了蓝色;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六.简答题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七.综合题
1.均衡膳食宝塔;3:4:3;蛋白质;A;维生素
2.A;气管、肺;B;B;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氮气;A;A;C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卷
(2份试卷含答案)
(卷一)
一、填空题
1.发声的格尺和发声的橡皮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在__________。
2.外耳的耳郭有__________的作用。
3.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
4.呼吸包括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是使__________进入血液,同时排出__________。
5.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成________食物和________食物。
6.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__________。
7.(______)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8.声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都能传播。
上课时,我
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主要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传播的。
二、判断题
9.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
(______)10.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______)
11.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要想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我们要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
(______)
12.我们要多吃价格高的食品,因为它的营养一定高。
(______)
13.运动后,要恢复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不爱运动的同学比爱运动的同学所需要的时间长一些。
(______)
14.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全部的营养成分。
(______)
15.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____)
16.风声、雨声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声音。
(______)
17.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______)
18.给食物分类会方便我们对食物的研究。
(______)
三、选择题
19.下列的食物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A.糖类B.维生素C.矿物质
20.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较多的一组是()。
A.菠菜、白菜、黄瓜、胡萝卜
B.鱼、大豆、牛奶、鸡蛋
C.小米、馒头、土豆
2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吸入人体的空气新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绿化环境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C.室内多放置花卉22.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采用下面哪种方法?()
A.向食物上滴一滴碘酒
B.把食物在白纸上涂抹
C.把食物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3.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强弱、大小、轻重,都是指()。
A.音量B.音高C.音色
24.下列不适合用来描述声音的词语是()。
A.悦耳B.强弱C.鲜美
25.使用土电话进行实验时,下列情况效果比较好的是()。
A.将电话线在水中浸泡一下
B.将电话线拉直
C.让电话线处于松弛状态
26.下列关于鼓膜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坚硬而且比较厚B.比较厚,有一定的弹性C.薄而且有弹性27.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跟里的铃声()。
A.越来越响B.越来越小C.不变
28.同样是轻挠桌面的声音,贴着桌面听比坐在边上听要清晰,这说明()。
A.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
B.声音的传播是单向的
C.声音的传播距离比较短
四、实验题
小李同学擅长弹奏吉他,他觉得吉他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周末的时候他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吉他发出声音的原理,并把实验过程记录了下来。
29.根椐小李的实验,音量大小与()有关。
A.琴弦粗细B.振动快慢C.振动幅度
30.用同样的力度弹琴,琴弦振动快慢与()有关。
A.琴弦粗细B.振动幅度C.用力大小
31.小李还发现,当琴弦不再振动时,吉他就不再发出声音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32.当小李把琴弦调紧后发现,琴弦振动更快。
此时琴弦发出的声音变(__________)了。
33.用同样的力去弹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高低变化规律是粗琴弦声音(_________),细琴弦声音(__________)。
五、综合题
34.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你能让一把尺子在桌子上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1)让尺子发出高音,我可以这样做:___________
(2)让尺子发出低音,我可以这样做:___________
这样做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
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
待他苏醒过来后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
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建议海军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在远航时要多吃些柠檬,他的意见被采纳,从此再也不曾发生过坏血病。
但那时还不知柠檬中的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1)船上的队员到底得了什么病?
(2)船员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柠檬能治疗这种病?
参考答案
1.振动
2.收集声音
3.音量
4.呼气吸气氧气二氧化碳
5.植物类动物类
6.肺
7.肺活量
8.气体液体固体空气(气体)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A 20.A 21.C 22.A 23.A 24.C 25.B 26.C
27.B 28.A 29.C 30.A
31.振动 32.高 33.低高
34.想让尺子发出高音,可以把尺子伸出桌外的部分变短。
想让尺子发出低音,可以把尺子伸出桌外的部分变长。
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外的部分越少,振动频率越快;伸出桌外部分越长,振动频率越慢。
35.(1)坏血病
(2)因为海员长期生活在远离大陆的船上,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乏维生素。
(3)因为柠檬中含有维生素C。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卷
(2份试卷含答案)
(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 在校园内我听到过、、和等声音,我们可以用高、、、等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声音。
2. 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物体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
3. 声音能在、、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4.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吸气时,扩张,收缩;呼气时,收缩,放松。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2.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
3.声音不能在木头中传播。
()
4.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像米尺的传播效果就比棉线要好。
()
6.用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7. 弹簧没有发出声音,说明弹簧没有发生变化。
()
8. 当锣停止振动后,它还能发出声音。
()
9. 在平静状态下,人一分钟呼吸次数一般在60~100下。
()
10. 如果运动时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能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是()。
A. 拉伸橡皮筋
B. 按压橡皮筋
C. 弹拨橡皮筋
2. 我们耳朵里有一个(),它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 鼓膜
B. 听小骨
C. 耳蜗
3. 在“1 1 5 5 6 6 5 - ”乐曲中,()音最高。
A. 1
B. 5
C. 6
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米/秒。
A. 1440
B. 340
C. 5000
5. 有关声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低
B. 发声时,我们用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C.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能松能紧
6. 用力击打音叉后,立刻将音叉浸入水中,用耳朵贴近水槽,如图所示,()听到声音。
A. 不能
B. 能
C. 不能确定
7. 下列物质中传播声音效果最好的是()。
A. 铝箔
B. 空气
C. 棉线
8. 物体振动的速度(),物体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A. 越慢
B. 越快
C. 不快、不慢
9. 我们朗读课文的声音是由()的振动而产生的。
A. 嘴唇
B. 喉咙
C. 声带
10. 用相同的力去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
A. 最大的音叉
B. 最小的音叉
C. 大小居中的音叉
11. 下列()活动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将最多。
A. 写作业
B. 慢走100步
C. 跳绳50个
12. ()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A. 肺活量
B. 弹跳力
C. 饭量
四、连线题(共12分)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高
用力敲击锣
轻轻敲击锣听到的声音低
鼓皮振动得快
鼓皮振动得慢听到的声音强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听到的声音弱
五、探究题(共26分)
1. 下表是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请你分析表格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1)反复呼吸后,呼出体外的气体成分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增多”、“减少”还是“不变”呢?请填在表格空白处。
(2)一次呼吸后,含量不变,变少了,和其他气体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呼吸时需要的气体是。
2. 先把表格填完整,再回答问题。
(10分)
物体振动发声实验记录表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聪明泉(共5分)
如图所示,A杯里是新鲜空气,B杯里是呼吸一次的空气,C杯里是呼吸多次的空气。
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三个杯中,在杯中燃烧的时间最长,杯中燃烧的时间最短,因为。
参考答案(卷二)
一、1. 鸟叫声喇叭声读书声讲话声低强弱解析:还可以用悦耳、动听、刺耳、难听等词汇来描述声音。
2. 振动振动 3. 固体气体液体物质 4. 呼吸胸腔腹部胸腔腹部
二、1. √ 2. √ 3. × 4. √ 5. √解析: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与棉线相比,在米尺中传播效果好一些,因为在米尺中传播能量损失小。
6. ×
7. ×
8. ×
9. ×解析: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也会增加。
10. √
三、1.C2.A3.C4.B5.A6.B7.A
8.B9.C10.B解析:用相同的力去敲击音叉,音叉越小声音越高。
11.C12.A
四、
五、1. (1)不变减少增多增多(2)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氧气2. 皮筋鼓皮尺子琴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振动产生后,立刻按住振动的物体,观察物体是否振动,是否发出声音。
聪明泉、ACA杯中氧气多,C杯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