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黄道婆》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五下Array
11 黄道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理解本课词语。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事业的伟大贡献以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素材】
1.黄道婆简介。

2.黄道婆的图片。

3.有关黎族的资料。

4.黄道婆的传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童谣激趣导入,检测搜集预习。

1.齐读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师:听了民谣,你知道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谁了
吗?
(主人公:黄婆婆) 师板书课题
2、生出示课下搜集黄道婆的资料。

(课件出示)(师
评价)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

我国元代棉纺
织技术革新家。

松江乌泥泾镇(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人。

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
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
织技术。

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
生产工具,创造了轧籽车、弹花弓、纺车,改进了织机,
提高了生产效率。

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
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
了推动作用。

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先棉祠”。

北京的
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师:你了解黄道婆吗?她的主要事迹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入文章。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读通读顺。

1、生字认读。

(课件出示)
2、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查工具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1.师:让我们再次迅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第一段:(1)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第二段:(2——6)讲述了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

第三段:(7)她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和人们对她的敬仰。

师:你从文章的写作方法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总------分------总)
2.师: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接着从几个侧面介绍她的具体事迹,最后讲她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和人们对她的敬仰。

)(课件演示)
四、回味课文内容,感叹人物印象。

1. 师:黄道婆在你印象最深的是她做了什么事情?
州;也可能是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还可能是黄道婆去世后,人们
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2.师:你认为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课件
演示)
(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手
艺高超)。

四、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 “赢”是由“亡、口、月、贝、凡”几个字组成
的;“媳、轧、祠、憔、悴、效”几个字,是由熟字加
偏旁组成的等。

“谣、媳、憔、悴、踏”几个字要写得
左窄右宽,“筒、套”要写得上宽下窄,“虐”是半包
围结构,下面的部分最后一笔是横,要出头。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五、回味美好,课后作业,。

1.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
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
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
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2.课后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1 黄道婆
不堪压迫——流落崖州
来到崖州——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推动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去世后——追念她的功绩
第二课时
一、时光飞逝,课文快递。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飞快,在快乐的学习旅程中,
我们已来到了第3单元,同学们在上节课相信你们收获
不少,现在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到黄道婆生活的年代,
一同感受她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勇于革新、无私
奉献的精神。

二、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
段。

师:你从这两小节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
(生: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生:人们为黄道婆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并提名“先
棉祠”。

生: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师:读完这两小节,你有哪些疑惑?
2.生讨论交流,提出疑惑。

(生:黄道婆为什么要离开她的家乡松江乌泥泾?)
(生:黄道婆好不容易逃出了家乡,学习手艺,衣食无忧,为什么又回到家乡?)
(生:黄道婆做出了哪些贡献让后人钦佩?)
引出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3.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课件出示)
(1)黄道婆为什么要离开她的家乡松江乌泥泾?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师:“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
(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

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

)“百般虐待”表明丈夫、公婆对少年黄道婆残暴和狠毒的程度之深。

师:“决心冲出牢笼”看出她又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是一个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子。

“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说明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和虐待,也表明黄道婆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2)黄道婆好不容易逃出了家乡,学习手艺,衣食无忧,为什
么又回到家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
师:“百感交集”是么意思?她为什么会百感交集?
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毕竟是
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辛
苦,如果传授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纺织技术就好了;体现
了她热爱家乡和人民和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的思
想感情。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
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课件出示)
(3)黄道婆做出了哪些贡献让后人钦佩?
师:“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
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

”从这句
话中你体会出黄道婆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她的无私
奉献还表现在哪里?
(师生接读:她耐心地……她教……她又教……)
(出示: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
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
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


(师生接读:她又潜心研究……设计……她改
进……同时,她改进……)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出了黄道婆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板
书:无私奉献技艺高超勇于创新)(课件出示)
师:黄道婆的努力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
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
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就闻名全国,赢得了“衣被天
下”声誉。

(课件出示)欣赏松江布-----乌泥泾被
4.指导朗读。

想象画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抒
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三、归纳总结,主要内容。

师:讨论一下,你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
法?(课件出示)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用不
同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
神”。

接着讲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
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
术。

接下来讲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
纺织生产工具。

最后一段讲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
功绩的追念。


六、心灵感悟,读写结合。

师:我们被巾帼英雄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事业的伟大贡献以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

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谈一谈你对集体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
板书: 11 黄道婆
倍受虐待冲出牢笼敢于反抗
黄道婆举目无亲流落崖州热爱家乡
勤学技术返回故土无私奉献
改造工具传授技术勇于创新
【教学反思】
《黄道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课堂上,我希望学生经历初读、复读、熟读、美读的过程,在读中体察和感悟;
教学本课,可提前让学生查阅有关黄道婆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其次阅读要和思考结合,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

一节课围绕数个有分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避免那些琐碎的、停留在表面情节上的问题。

相对来说,分析性问题、想象性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比较有益。

所以着力设计好对整节课起枢纽作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