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基路堤施工动态监测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
St=-905-(9899
199
St=-982-(t-199)/[0.9974+0.0043*(t199)]
0.9817
316
St=-1058-(t-316)/[0.14691+0.0011*(t316)]
0.9684
418
St=-1084-(t-418)/[0.9360+0.0017*(t418)]
时间起点t0分别取停载后16天、64天、116天、175天、 292天、394天,计算的最终沉降量见表4—3。
计算时间起点t0
线性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最终沉降量(mm)
40
St=-553-(t-40)/[0.1388+0.0015*(t-40)] 0.9996
1220
88
St=-739-(t-88)/[0.2196+0.0022*(t-88)] 0.9981
时间(天)
600
700
观测沉降量(mm) 填土高度(cm)
第17页/共36页
预压期对预测结构的影响
K16+805预测沉降与实测沉降对比图(利用所有点)
填土高度(cm)
1000
t=721
t=165t=19 t=128 t=14
t=293
t=38
t=472 t=575
500
时间(天)
0
0
100
200
300
公路软基路堤施工动态监测
会计学
1
路堤施工稳定性控制
沉降观测
➢ 地表沉降观测
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和保 护套管三部分组成。钢底板尺寸约为 50×50cm,厚度为3cm;金属测杆 采用直径为42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 成,每节50cm,以螺扣相接;保护 套管采用直径为60mm聚氯乙烯硬套 管,每节长度与金属测杆相同。
式中,A、B和S∞通过指 数拟合法确定
A BC
D
沉降量
反弯点作起点日
图 3—5 双 曲 线 法 推 测 沉 降 量
第16页/共36页
填土高度(cm) 800
600
400
200
0 0
-200
100
200
300
400
5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沉降量(mm)
汕汾高速公路第一试验场
200
150
100
50
0 0
t(d)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不同的观测时间长度预测的最终沉降量
结论:利用双曲线法进行沉降预测,选择相同的时间起点, 观测时间长,可以利用的资料就越多,相关系数就越高,预 测就越准确,观测时间最好在九个月以上
第19页/共36页
t0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50
后面的点预测出的Sf
0
t(d)
0
200
400
600
800
图4—10 不同方法预测出的最终沉降对比图
第25页/共36页
图表明,利用后期相关性好的点,六个月的观 测资料比选用九个月所有点进行线性拟合时的 精度还要高,而九个月的观测资料就可以预测 出相当准的最终沉降。因此,在利用双曲线法 进行沉降预测时,可以根据观测点的相关性, 选取后期点进行拟合,从而以较少的观测资料 实现较高精度的预测,达到了缩短工期的目的 。
土体水平位移观测—测斜
仪器:测斜仪(活动式) 组成: 1、测头 2、测度仪 3、电缆:连接测头和测度仪 4、测斜管
d=50-75mm ,每节2-4m. 先埋设带导槽的测斜管, 间隔一定时间将测头放入管内 沿导槽滑动,测定斜度变化, 计算水平位移。
第6页/共36页
第7页/共36页
路基施工稳定性控制
0.250
0.200
0.150
0.100
0.050
0.000 0
50
100
150
200
图4—9 利用预压期为175天的观测资料预测
t-to(天) 250
第22页/共36页
利用所有的观测资料预测的最终沉降量为 1.730m,相关系数为0.9304, 利用后面7个点拟合,预测的最终沉降量为 1.313m,相关系数为0.9968,
116
St=-480-(t-24)/[0.1537+0.0010*(t24)]
141
St=-480-(t-24)/[0.1242+0.0013*(t24)]
175
St=-480-(t-24)/[0.1319+0.0012*(t24)]
269
St=-480-(t-24)/[0.1192+0.0013*(t24)]
第10页/共36页
ΣΔu
孔隙水压力增量与荷
载增量曲线(ΣΔu~
ΣΔp曲线)不得产生
非线性向上转折,即
控制孔隙水压力与荷
载增量比不得突然增
大超过曲线的线性斜
率Ku值u: K p
u

Ku′
1
ku 1
ΣΔp 图3—4累积孔隙水压力增量与荷载增量关系曲线
式中 [Ku] —初孔隙水压力增量 与荷载增量曲线中早期测定的 线性关系的斜率;
u—孔隙水压力与荷载累积 p增量比。
第11页/共36页
2、控制孔隙水压力u和荷载p的比值 只要地基中孔隙水压力u和荷载p之比小于
某一定值时,即可不断加载,不致造成地基失 稳,建议的控制指标为
u/p<0.5-0.6
判断地基是否失稳应将沉降、侧向位移、 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综合分析,而不能片面的 采用某一单一标准
管)、 接头、封盖和沉降磁环。
测量方式:回程测读
第2页/共36页
沉降管与磁环
第3页/共36页
• 孔隙水压力观测
测头埋设: 钻孔埋设法:
钻孔,孔底填干净砂, 测头放入,周围填砂,膨 胀土封孔。 压入法:
土质较软情况下,将头 缓缓压入埋设标高。上部 密封。
第4页/共36页
钢选弦式孔压仪:
u K ( f02 f12 )
第12页/共36页
利用现场沉降观测资料,预测后期沉降发展
1、双曲线法
H
填土高度
St
S0
t t0
(t t0 )
t t
式中:
(1)
O
to
A
So St S∞
St——压载后(填土完了)
BC
经过时间t时间的沉降量;
D
沉降量
S0——压载后t0时间的沉 降量;
反弯点作起点日 图 3—5 双 曲 线 法 推 测 沉 降 量
式中: u—总的孔隙水压力,u=u静+u超 k-常数,称为传感器系数,其数值与承压膜和钢弦
的尺寸及材料性质有关,由室内标定给出; f0-标准大气压下钢弦的自振频率,Hz; f1——某时刻的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钢弦的自振频率, 通过测读不同时刻的钢弦自振频率,便可求出相应时 刻的孔隙水压力,Hz;
第5页/共36页
400
500
600
700
800
-500 -1000 -1500
观测沉降量(mm) 填土高度(cm)
----预测沉降量(cm)
观测沉降量 九个月观测资料
十八个月、二十三个月的观测资料 一年、十五个月观测资料 六个月观测资料
五个月观测资料 三、四个月观测资料
-2000 沉降量(mm)
第18页/共36页
Sf(cm) 250
5 0cm
5 0cm
5 0cm
螺扣相接处
热轧无缝钢管
板厚3cm 5 0cm
图 2—1 沉 降 板 构 造 示 意 图
5 0cm
第1页/共36页
➢ 分层沉降观测 监测深层土体垂直位移。 仪器:分层沉降仪 组成: 地面接收器—钢尺沉降 仪,包括测头、量测电缆、 接收系统和绕线盘。 地下埋入部分:分层沉降 管(波纹状软塑料管或PVC
540
550
560
Sj-1/mm
570
580
S j 0.5995 S j1 232 .15
S 579 .65mm
第31页/共36页
S/mm
300
t/d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400
实测值
双曲线法
指数法
500
浅岗法
600
指数法得到的沉降量较小,双曲线法和浅岗法拟合 的曲线的发展与实测值是吻合的,所以采用这两种 方法是比较合适的。
362
St=-480-(t-24)/[0.1226+0.0013*(t24)]
448
St=-480-(t-24)/[0.1206+0.0013*(t24)]
551
St=-480-(t-24)/[0.1203+0.0013*(t24)]
697
St=-480-(t-24)/[0.1202+0.0013*(t24)]
相关系数 0.9848 0.9924 0.9968 0.9982 0.9989 0.9992 0.9996 0.9998
最终沉降量(m) 1.480 1.249 1.313 1.249 1.249 1.249 1.249 1.249
第24页/共36页
Sf(cm) 250
200
150
100 所有的点预测出的Sf
将求得的α、β和St、t0代入(1)式,此时若 已知任意时间t则可以预测沉降量St。 最终沉降量S∞:
S∞=S0+1/β (3) 用此方法推测t时的沉降,要求:
实测沉降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
第15页/共36页
2、指数法
基本方程如下:
H
填土高度
t
St (1 Ae Bt )S
t
O
to
So St S∞
预测的最终沉降也比前者准确的多,这相当于 用一年的所有观测资料拟合计算的结果。
利用此方法得到预压期为116天、141天、 269天、362天、448天、551天和697天的最 终沉降见下表,预预测沉降与实测沉降对比见 下图。
第23页/共36页
表 不同预压时间的预测结果
预压时间Δt(天)
线性回归方程
0.9592
1194 1228 1215 1163 1169
第20页/共36页
提高预测精度的措施
尽量利用预压后期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拟合。
第21页/共36页
(t-to)/(S-So)
0.450
0.400
0.350 0.300
y = 0.0008x + 0.1955 R2 = 0.9304
y = 0.0012x + 0.1319 R2 = 0.9968
京津塘 0.5
杭甬 ≤0.5
佛开 深汕试验段 泉厦
<0.5 0.5~0.6
0.2
规范规 定标准
≤0.5
第9页/共36页
三、利用孔隙水压力控制路基稳定性
u(kg/cm2)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20
路堤填筑
t(days)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图3—3荷载—孔隙水压力—时间曲线图
利用地表沉降控制路基稳定性
中心沉降速率控制标准表(单位:cm/d)
公路 标准
京津塘
杭甬
佛开
深汕高速公
泉厦
规范规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路试验段 高速公路 定标准
垂直沉降
1.0
≤1.0
<1.0
1.3~1.5
1.0
≤1.0
第8页/共36页
利用侧向位移控制路基稳定性(单位:cm/d)
公路 标准
侧向位移
第29页/共36页
(2)指数曲线法
St
401 (547 401)(1- 139.5 e0.0357(tt0 ) ) 547 401
S 547mm
第30页/共36页
(3)浅岗法
Sj/mm
580 575 570 565 560 555 550
530
y = 0.5995x + 232.15 R2 = 0.9855
α,β——待定系数。
第13页/共36页
如果将上式改写成下面的形式:
t t0 S tS0
(t t0 )
(2)
这里(t-t0)/(St-S0)-(t-t0)恰为斜率为β、截距α 的直线关系的方程式。待定系数α、β可以根据沉降观测 资料用图解法求出。 。
(t-to)/(S-So)
θ
t-to
第14页/共36页
第32页/共36页
不同方法最终沉降量的比较 K27+240断面 双曲线法 指数法 浅岗法
最终沉降量 (m)
0.593
0.547 0.580
第33页/共36页
结束
第34页/共36页
第35页/共36页
第26页/共36页
汕揭高速公路沉降预测分析
1、k27+240断面沉降分析
累计观测时间为535天,在第273天停载,停载时
填土高度H为/cm 616.8cm
800
600 400
200 0
-200 0 -400
t/d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600 -800
S/mm
第27页/共36页
(t-t0)/(St-S0)dmm-1
(1)双曲线拟合法
2.5 2.0 1.5 1.0 0.5 0.0
0
y = 0.0052x + 0.1698 R2 = 0.9979
(t-t0) /d
100
200
300
400
500
第28页/共36页
t 273 St 401 0.1698 0.0052 (t 273) S 593.3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