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导学案 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学习任务】
1.品读诗词,领略诗情(学习重点)。
2.析景剖典,把握感情(学习难点)。
【预习检查】
1、走近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进士。
他目睹时弊,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
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卒谥文。
2、介绍写作背景及金陵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金陵: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
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
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
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
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
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
据史载,南京在历史上用过62个名称,在世界史上都属罕见。
南京旧称有: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等。
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朱棣即位将应天府改为南京。
3、其他关于金陵的诗句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上阕: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阕:由所见引发的感慨。
2、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绘形绘声绘色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
点面结合白描(粗笔勾勒)和工笔(细笔工描)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作用?
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
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
③“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了凄凉基调。
4.鉴赏“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1)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2)彩舟云淡”写日立之江天,“星河鹭起”写夕夜之洲渚,使景色顿增明丽之色彩。
《桂枝香-金陵怀古》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7月7日
(3)以“画图难足”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5、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叹“字
承接上片,赞叹色彩绚丽,壮阔秀美之景;统领下文,抒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7、结合历史理解“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
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依旧。
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中不自觉的流露。
希望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8、怀古词特点总结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5、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6、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复习景物描写方法和怀古词的相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