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留下的6副后悔药(值得一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留下的6副后悔药(值得一看)
对于后悔药,可能有人理解成,此药可让生命时间从头再来。

20岁犯了大错,50岁明白了,后悔药一吃,人又回到了20岁。

其实,这叫痴心妄想,不叫后悔药。

什么是真正的后悔药呢?就是反省自己,放下过去的种种陋习,进而从善如流,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一个人越早改变自己,受益越多,“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后悔药比金子还宝贵,谁不想让“金子”来得更早些呢?
其实古人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后悔药,不仅要服用,如果能细细品味,定能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六悔铭寇准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
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寇准,北宋名相(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宋真宗时封莱国公。

《六悔铭》短短六句话,就讲出要人及早觉悟悔改的人生智慧。

1、官行思曲,失时悔
做官时借公营私,失官时才后悔。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有权力者,若任性为之,必遭严惩。

在重要管理岗位上,手握重权,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众多人的利益,因此更要以公心为重,心要如秤,不因个人的利益或喜怒而有所偏失;心要如水,不能为谁而任意倚侧偏失。

其实,人从生下来,就会有私心的,希望自己吃到好东西,享受到好东西,这是人的本能。

成家立业后,谁都有父母妻儿,谁都有家眷子息,因此,有私心乃人之常情。

公心就是众人私心的集合;没有私心,就没有公心,正所谓:“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有句话叫“克己奉公”,就是说我们要克制着自己的私心,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

一个能控制自己私欲的人,就算得上一个高尚的人。

曾国藩在治军时就特别提倡公心。

他曾言:“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用之。

在公与私的问题上,老子教导我们要学习圣人的做法,“圣人无欲而民自朴”,圣人无欲就可以治理天下。

可以看出,老子讲的圣人是很少有私心的,其实,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受到了人民的拥戴,才
使他身居万民之前。

仔细想一下,有的人满腔私心,未必能成全其私,有的人心存公心,也未必不能到达其私,其间的取舍实在值得人们深思啊!
2、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贵时不省不俭,贫穷时才后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大手大脚的舒服日子,一旦窘迫,不但物质上感觉匮乏,心理上也接受不下来,这就是富不俭用的恶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漫漫历史长河,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等等典故历历在目。

凡是装门面、讲排场、骄纵挥霍的人,很快就会陷入匮乏贫困的境地。

物极必反,最繁华也就是萧条的开始,最巅峰时也就是跌落的信号。

假如不注意节俭,不注意发展奋斗,奢侈糜烂,斗富比阔,势必会一贫如洗。

所以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时思无日、居安思危。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切莫到了一贫如洗时,再去望空流泪。

少年时不学无术,年老时才后悔。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是最昂贵的成本,也是最公平的给予,但是很多人是感觉不到它在一点点的消失,总想着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时间用来挥霍,直到某天赫然发现,自己头脑最敏锐,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已经在各种无意义的事情当中消耗殆尽。

如果想不虚此生,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事情,让生命更为有意义,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不省出时间来投资自己,自我提升,那么,时间只会越来越不值钱,从而陷入廉价人生的恶性循环。

像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们早已洞悉成功的秘密,知道时间才是人生最大的变量,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改变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们千方百计的想要从无用的、繁琐的事务里节省出时间来,投入到自己更擅长的领域,一心培育自己最高的那棵技能树。

等到庸人终于回过神来时,他们的技能树早已郁郁参天,既能让自己沐浴阳光,也能为别人洒落阴凉了。

所以,少把时间花在打游戏、刷朋友圈等无聊的事情上,而是保持一颗谦卑的学习心态,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既延长了生命的长度,也拓展了人生的宽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你若惜时如金,定然前程似锦。

遇事不积累经验知识,临到用时才后悔。

俗话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但活到老容易,学到老真难。

在当今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

过去所领悟的知识,会很快过时。

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很快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所以才更应该不断的学习。

保持求知的精神,遇事多问为什么,多向专业人士请教,积累经验,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在佛教里,盘达特是鸠摩罗什小乘佛教的老师,但是之后他又拜鸠摩罗什为大乘佛教的老师。

大乘小乘互为师,成为中国佛教的美谈。

但请注意,这里的学,绝不仅仅是学习的意思,还有在过往中不断总结、反思。

在总结提升自我,在反思促成进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使自己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缺点。

善于总结提炼是提升智慧的基础。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很多经历和故事不可能都靠自己亲自去体验一遍,唯有多观察,多感悟,去总结别人的故事才能有效提升我们的经验和智慧。

不要让大脑懒惰,主动去思考和挖掘别人是怎么做的?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为何失败了?错误在哪?又为何成功?如果换作是自己,面临同样的处境和遭遇,我又会怎么应对?当我们这样自觉而主动地去追问和总结时,我们才能不断积累、增长智慧。

5、醉发狂言,醒时悔
酒醉时胡言乱语,酒醒时才后悔。

有不少人喝酒时狂饮猛拼,好像很豪爽,等到醉时,就开始嘴把不住门,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敢往外倒,等到酒醒之后,拍脑袋扇嘴巴,说自己喝多了,酒后失言,说错话了。

有个老话说,“酒品看人品”,这话很有道理。

一个人喝酒之后,所说的话,所表现的行为,才是真真切切的本性。

在酒精的麻醉之下,一个人可以酒后健谈,但绝不可以乱谈。

喝酒之后满嘴跑火车的人,不能深交,因为对方心中没数,自制力差;喝酒之后没话的人,也不能深交,因为对方心思重,有事全藏心里。

其实不仅要注意酒后失言,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谨言慎语。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世,就不可不重视慎语。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
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这就是慎语的妙用。

慎语,能使你在工作中,言语更简约、更凝练,减少废话的同时也减少出现失误的机会;慎语,能使你日常在与别人交流时,不传播无根据的小道消息,这同样也是你的道德修养趋于完美的具体表现之一;慎语,也能使你更深地体会到“沉默是金”的道理,认识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奥妙,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时间。

古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云人非”,诚如是也!
6、安不将息,病时悔
平安时不善保养,患病时才后悔。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失去后才会加倍怀念和惋惜。

有许多人,在生病时多会反思,后悔自己没能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只可惜病情一旦好转,依然故我。

名利的计较,琐屑的操劳;酒色纵欲,不加节制;晨昏颠倒,不稍安息,等到身体吃不消,又开始生病,再开始后悔。

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如果没
有病时就想想生病之苦,心态就会变得平和,妄求和享乐都会减少,就减去了一大半尘心焦思。

除了身体的健康以外,还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古语云:“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

如果你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生命的阳光必会将你的前程照亮。

但人的一生也有坎坎坷坷,艰苦难熬的逆境生活。

在这种环境下不消沉,不绝望,不哀叹命运不公,而要以豁达淡泊的心态乐观地面对生活,从中寻找乐趣,寻找幸福,寻找希望,以滋补心灵。

只要始终保持一颗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平常心,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至美。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