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不分版本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
考前须知: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时时相提并论,并称“龙马〞,且融合流变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如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神马壮等,由此可见马的地位之高。

马也是中国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

自西周始,马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有的时代,马宣扬着统治者的军事成就;到了另一个时代,其形象那么展现了文人的特质。

马的不同寓意在中国绘画史上都留下了印记,
这些寓意丰富了马的主题。

据记载,马画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纪事性质的场景画,描绘放牧、行猎和战争,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录了不少这类画作,包括《车马图》《车马人物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等。

第二种是只有马匹出现的肖像画,包括帝王坐骑、进贡的马匹或者是传说中的
神驹。

以上两种形式都可以在当时的壁画、画像石、金属饰品和纺织物上看到。

其中的第二种成为马画的主要形式。

早期的绘画史记录了两个重要的马画主题:“穆王八骏〞和“伯乐三马〞。

这两个主题都蕴含着强烈的政治隐喻,开展出两大典型的马画系列:御马像和人马图。

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中,这两大系列也随着政治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中国最早的御马图可能就是《穆王八骏图》。

当年周穆王游历西方,流连忘返。

在他周游期间,国内发生危机。

穆王闻讯,立即驾着八匹良驹所拉的马车,昼夜兼程,返回宗周,平息了危机。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吩咐画下了他的八匹战马。

从此这个主题就成为了中国马画的典型图示。

“穆王八骏〞的传奇意象及其所表达的统治者的光芒形象,使得许多帝王纷纷仿效,来记录、赞颂自己的战马。

被完好保存的御马画作包括秦始皇的七匹战马、汉文
帝的九匹战马、唐太宗的十匹战马和唐玄宗的八匹战马。

古卷轴中的马大多以奇异的形状出现,有时更像龙。

唐朝艺术史家张彦远是发现这个问题的第一人,他写道:“古人画马有《穆王八骏图》,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非马之状也。


1
这种非现实的描绘方式在中国古代非常典型,动物依然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

理想马匹的形象常常与神话中天帝的坐骑——“神马〞相关。

在酒泉一座公元三世纪的古墓中出土的一个稀有而极具代表性的神马形象,与“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的描述相似。

另一个早期中国马画的主题是“伯乐三马图〞,描绘了公元前七世纪伯乐发现三匹千里马的故事。

正像其它早期中国画主题一样,这个主题是说教性质的。

伯乐相马主要观察“形容筋骨〞,即骨骼和肌肉是主要依据。

这种标准可以相马,亦可以相人。

这个标准解释了为什么早期的马画艺术家一直注重勾勒马的骨骼。

伯乐相信,只有那些有着特殊才能的人才能识别一匹出众的马。

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特殊的相互依赖关系,也被用来隐喻贤明的统治者与良臣之间的关系。

因此,伯乐与三匹马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主题。

〔摘编自宋后楣《中国古代马画中的符号与诉说》〕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马自西周开始已被人们赋予丰富的寓意,可以映射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

B.中国古代马画有纪事性的场景画和马匹肖像画两种形式,而第二种是其主要形式。

C.受《穆王八骏图》影响,许多帝王如秦始皇、汉文帝等纷纷令绘制坐骑加以赞颂。

D.中国早期的马画艺术家一直注重勾勒马的骨骼,其原因和伯乐相马的标准有关系。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围绕中国古代马画,既介绍了马画的两种形式,又重点介绍了马画的两大主题。

B.文章为了强调马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把它和龙相提并论,并以成语举例说明。

C.文章以马的寓意的衍变为顺序,运用并列结构,介绍了马的丰富寓意及其开展变化。

D.文章直接引用艺术史家张彦远的话,论证了古代马画中马“非马像龙〞的奇特造型。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马画在中国历史悠久,意蕴丰富,画中马的丰富寓意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B.御马像和人马图这两大马画系列脱胎于“穆王八骏〞和“伯乐三马〞,并被固定下来。

C.中国早期马画如《穆王八骏图》都运用了非现实的描绘方式,充满着神话传说色彩。

D.“伯乐三马图〞的主题是告诫统治者要善于发现人才,这和早期中国画主题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
占网民整体的27.20%,全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59亿人。

有数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的增速将保持15%左右,到2024年预计突破4亿人,总体市场规模达4500 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2019年度在线教育行业大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0月底,教育行业共发生了263起投融资事件,相比2018年同期的548起,数量锐减近一半。

以在线教育行业领头羊VIPKID为例,在经历了一年的艰难筹资后,终获腾讯1.5亿美
元投资。

虽然VIPKID此番的融资之路一波三折,但巨大规模金额的注入让其估值到达45 亿美元,一跃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突破200亿的在线教育公司。

材料二:
2018-2019年6月中国教育学习APP行业活泼用户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备注:2018年9月用户规模增速为44.5%;2019年1月用户规模增速为48.3%〕
2018-2019年8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城际分布情况
材料三:
随着人们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和付费意识的增强,在线教育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从业者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隐患。

从年初开始,多家教育机构资金链断裂,负责人跑路,线下机构纷纷闭店,或局部教培机构为迅速占领市场,聘请无证、无教学资质的“黑外教〞担任授课老师蒙骗用户,一度使得在线教育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标准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线上培训平台在显著位置公示教师资质、收费工程、标准和退费方法。

这是在线教育行业迎来的第一个标准性文件,为衡量优质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了一把标尺,将促进在线教育行业的健康开展。

《2019中国在线青少儿英语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家长认为,优质且专业的师资力量是选择一家在线英语教培机构时最先考量的因素,其次是课程、价格和效劳。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9年,让局部在线教育机构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使得另外一些企业崭露头角。

经历过2018年的疯狂扩张和2019年的理性收缩,在线教育行业将在2020 年步入真正的成熟阶段,如何在新的一年不忘教育初心、继续谨慎前进,将会是所有在线教育机构和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材料四:
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效劳平台。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效劳。

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效劳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公平。

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教育新模式。

〞2016年以来,教育局部别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政策,将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部2016年工作重点之一,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教育是中国政府及民众高度重视的领域,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2007年8280.2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4204.00亿元,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从2007年的3.22%
增长到2017年的4.14%。

教育信息化投入资金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长。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开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进一步为教育
信息化行业规模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支撑。

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信息化投入规模近2500亿元。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开展,以及近几年大量资本的投入,中国互联网用户与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持续增长。

互联网技术是在线教育开展的技术支撑,其规模增长及用户渗透程度将不断带动在线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而另一方面在线支付的渗透率不断提高,2016年支付宝实名用户已经高达4.5亿人,在线支付习惯已经开展的较为成熟;同时,教育的关注度明显提高,通过互联网关注教育也成为一个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评价文化程度和互联网兴旺程度的不断提升,家庭对于在线教育的关注度提升也必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4.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我国在线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线教育投资逐渐趋于理性。

B.中国教育学习APP行业活泼用户规模已近5亿人,但仍保持高速开展之势,每逢开学季
在线教育用户拉动作用明显。

C.据材料二,从用户占比变化来看,在一二线城市在线教育用户占比下滑的同时,三线及
以下城市用户占比明显提升。

D.随着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增大等,问题和隐患由此而生,行业乱象加剧,政策监管加码将
促进在线教育行业健康开展。

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优质师资的供给缺乏将制约在线教育企业开展。

在线教育市场竞争的焦点将转向优质
师资的抢夺。

B.既真正懂得教育、又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旦出现,更容易在在线教育市场
上脱颖而出。

C.在线教育通过网络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将会越来越受到消
费者的青睐。

D.在线教育企业与学校积极开展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这已经成为政府推广的
教育新模式。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在线教育快速开展的有利因素。

〔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白发与脐带
林文月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痛苦。

那种感受会从懵懂不明的意识转变为十清楚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

早晚翻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

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燠热,但失去母亲的女子,心中只有一片冰寒。

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

五个素色纸盒,在一具用旧了的衣橱底层找到。

母亲有五个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变〞在东京出世外,我们四姊妹先后都在上海诞生。

母亲生前没有谈起过这件事。

意外的发现,着实令我们讶异且感动。

十几年之间,我们的家庭经历过多少次迁移,实在想不透,这许多年来的舟车转徙,母亲竟然完整地携带着分别安放的五条脐带!
我们各自识别盒上褪色的钢笔字迹,小心翼翼分留下来。

无需任何言语佐注,那五个纸盒本身就是“母爱〞两字的最原始的诠释。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梳妆台上方的小抽屉里。

是我先发现了母亲遗下的落发。

那上面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

摩挲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局部,便有心碎的思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

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

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分,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

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终绺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
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

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

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

我轻轻将它拿起。

放在右手食指上打量。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隧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

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别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

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脉永流不竭。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

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

我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那么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藉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假设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假设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

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

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起,伤悲了。

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有删改)
7.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者不愿整理梳妆台,是为了逃避看见心爱之物“白发〞与“脐带〞而唤起的失母之痛。

B.文中对“摩挲〞、“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的描写,笔触细致,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讶异。

C.母亲未将枯槁的脐带丢弃,带着它们迁徙流转,是因为母亲将其视为儿女化身加以呵护。

D.文章在表达上融抒情与记叙于一体,以淡雅细腻的语言诉说母爱的至真至纯,悲而不伤。

8.文中划线语句“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含义丰富,请简要说明。

〔6分〕
答:▲
9.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

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

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 皆惊伟之。

再试开封.,当第一,以赋失韵,弗取。

范仲淹举亢茂才异等,时布衣被召者十四 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军节度推官。

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宰相张士逊与之姻家,故得预选,遂报罢。

而士逊子实娶它邵,与亢同姓耳。

士逊既不能与直,亢亦不自言。

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

晏殊为守,一以事诿之。

民税旧输陈、蔡,转运使又欲覆折缗钱,且多取之。

亢言:“民之移输,劳费已甚。

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 遂止。

入为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张贵妃薨,立园陵,禁京城乐一月,亢 累疏罢之。

仁宗继嗣.未立,亢言:“国之外患,御之之术,不过羁縻勿绝而已。

内患那么不然, 系社稷之安危,不可不蚤定也。

〞提点开封县镇公事。

比有纵火者,一不获那么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

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

改度支判官。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
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召对群
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

〞擢同修起居注。

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

有谮之者曰:“先帝大渐时,亢尝建垂帘.
之议。

〞御史吴申即论之。

帝知其妄,置不问。

时待 制以上为帅、守,每他徙必迁职秩,亢请未满两岁者勿推恩。

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

亢遇事敏密,吏操辞牍至前,皆反覆阅之。

人或以为劳,亢曰:“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尔。


虽烦,后乃省也。

〞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停职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

畿下斗讼为之衰止。

拜枢密副使。

亢在枢密逾年,引疾.
辞。

薨,年六十一。

赠吏部尚书,即其乡赐以居宅,谥曰 安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
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B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
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 .
8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
D.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
11.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开封,古称汴梁,是北宋的京都。

诗句“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亦指开封。

B.继嗣,有后嗣后代之意,也特指帝王的继位者。

文中即太子意,指当时仁宗未立储君。

C.垂帘,即垂帘听政。

古时因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故有此名。

D.引疾,即因病辞官。

其指大臣确因有病在身,不能恪尽臣责,向皇帝提出辞职退休。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邵亢聪发过人,才惊四座。

他在十岁时就能每日读书五千字。

其诗作风格豪放,乡村先生们观之都惊奇他的非凡。

范仲淹也推崇其才华,非常赏识。

B.邵亢能力出众,深受信任。

他为晏殊手下,虽晏殊遇事多有推诿,但他施展才能,凭己之力阻止加税。

神宗继位,很是信任他,听闻流言不予理睬。

C.邵亢为人正直,敢于直谏。

张贵妃死,皇上禁止京城一月的娱乐活动,邵亢屡次上书反对。

仁宗未立继嗣,邵亢又以关系国家安危上谏,劝立太子。

D.邵亢遇事敏密,作风严谨。

他反复研究送来的案牍,别人认为麻烦,他却认为判断是非曲直,理应认真,开始虽繁琐,如判断正确,其后那么很省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有纵火者,一不获那么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

译文:▲
〔2〕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停职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
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本诗写于公元760春。

此前,杜甫因直言进谏被贬,后又对朝廷失望,携
家定居成都,游览诸葛武侯祠创作了此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首联问答连属,既点出武侯祠堂自然环境,又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热切情感。

B.颈联以警策之语概括了诸葛亮一生际遇、雄才大概和辅国功业,对仗工整,又沉郁顿挫。

C.尾联点睛,表达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惋惜之情,也道出天下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

D.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既尊崇诸葛亮,又抒才困时艰之慨。

15.明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指出:“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

而杜甫妙用虚字,且“用得好极了〞。

请赏析颔联虚字“自〞和“空〞的妙处。

所用虚字之妙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6分〕
〔1〕成语有词“方枘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以士大夫
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比照,指出这是“▲〞的糊涂
做法。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比照,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符合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这提醒人们,〔〕。

一两件事上②、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

让个
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③。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无视。

实践说明,④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
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

好品行、好风气,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典范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