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

第一节词汇差异的表现

汉语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例如,北京叫“白薯”的,济南叫“地瓜”,太原叫“红薯”,西安叫“红苕”,宝鸡叫“红芋”,武汉叫“苕”,扬州叫“山芋”,广州叫“番薯”。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形差异

词形差异表现在词根、词缀或语素顺序不同三个方面。

首先看词根差异“吃饭”的“吃”,梅县、广州和福州等地说“食”。“狗”福州说“犬”。“书”厦门说“册”。“锅”,苏州、温州、广州、梅县人说“镬”,福建人说“鼎”。“闻”,南昌、温州说“嗅”,梅县、厦门说“鼻”。“喝”,广州人说“饮”。“走”,梅县、广州、厦门说“行”。“跑”,广州、厦门说“走”。“眼睛”,潮州说“目”。“眉毛”,潮州说“目毛”。“翅膀”,温州、广州、厦门、潮州说“翼”。“筷子”,温州、厦门、福州说“箸”。

再看词缀差异。

“鼻子”,苏州、温州说“鼻头”。“锄”,武汉、广州、厦门说“锄头”。“金子”,温州、潮州、福州说“金”。“木头”,广州说“木”。

最后看语素顺序差异“客人”,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厦门、福州说“人客”。“公马、公驴、公羊”,广州、厦门说“马公、驴公、羊公”。“母马、母驴、母羊”,厦门、福州说“马母、驴母、羊母”。

二、词义差异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个方面,非理性意义又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首先看理性意义的差异词义的范围大小在不同方言可能会有差异。苏州话“馒头”和“包子”不分,都叫“馒头”,要区别,“馒头”叫“大包子馒头”或“实心馒头”。长沙话“苍蝇”和“蚊子”都叫“蚊子”,要区别,“苍蝇”叫“饭蚊子”,“蚊子”叫“夜蚊子”。梅县、广州、厦门和福州“肥”和“胖”不分,都叫“肥”(香港演员沈殿霞“肥肥”)。

下面看非理性意义中的感情色彩差异“老头儿”和“老头子”,北京话和济南话前者带褒义,是爱称,后者带贬义,是憎称。合肥、扬州和南昌只说“老头子”,没有贬义。

再看语体色彩差异官话方言里,偶尔也说“何如”、“未曾”、“见笑”、“系”(某某人系陕西凤翔县人),显得文言味很重,带有书面语色彩。但在福州(何如:怎么样),莆田话(未曾:还没有),厦门(见笑:羞耻),广州(系:是)都是十分通俗的口语。

最后看形象色彩差异“萤火虫”,苏州话叫“游火虫”,南昌叫“夜火虫”。“香蕉”,梅县、厦门、潮州又叫“弓焦”。“黄瓜”,厦门叫“刺瓜”,潮州叫“吊瓜”。

三、形义无关

有些概念在某些方言用一个词表达,在某些方言必须用词组来表达,或者根本不存在这个概念。例如,“回家”在一些方言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凤翔话只能说“回来”、“回去”,上海话只说“转去”、“转来”,厦门话只能说“倒去”、“倒来”。又比如,上海话的“拆烂污”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西安话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说法。

思考题: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第二节词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总起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现实现象的影响

方言区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当地的方言词语。例如:

南方亚热带地区不见霜雪,当地人冰、霜、雪往往分不清。广州话冰、雪都叫雪,有关冰的词语都说成雪:雪条(冰棍)、雪糕(冰淇淋)、雪屐(冰鞋)、雪柜(冰箱)、雪藏(冰镇)。厦门、潮州把“冰”叫“霜”。建瓯把“冰”叫“霜冰”。

广东人长年洗冷水浴,洗澡往往是为了冲凉降温,洗澡在广州话叫“冲凉”,在海南文昌话叫“洗热”。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也影响到对粉状物的称呼。粉状物,北京叫“面”,济南叫“面儿”,西安叫“面面儿”,太原叫“面面”。受此影响,同样的事物,北方叫“胡椒面儿”,南方叫“胡椒粉”;北方叫“辣椒面儿”,南方叫“辣椒粉”。

二、观念认识的影响

方言区的人可能因为避讳某个方言同音词而改变用词。例如:

“伞”,广东一带人叫“遮”。这是一个委婉词,避讳“伞”的同音词“散”(散失)。

空置的房子广州话叫“吉屋”,因广州话“空”、“凶”同音,避“凶”音而改用“吉”。

“丝瓜”,广州话叫“胜瓜”。广州郊区“丝”、“输”同音,避“输”而改用“胜”。广州话虽不同音,音“胜”字吉利,也乐用之。

“苦瓜”,广州话说“凉瓜”。因“苦”字不祥,又“苦”者性凉,可以降火,随改用“凉”。

“四叔”、“四哥”,福建永定客家话叫“细叔”、“细哥”,因为该方言“四”、“死”同音,为避“死”而改用“细”。

三、语言内部因素的影响

方言的语音系统会影响词汇。如果一个方言的语音系统由复杂变简单,那么,这个方言的词汇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汉语北方方言由于语音简化,同音词增加。为了区别同音词,北方方言的一些单音节词被双音节词取代了。但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仍然比较复杂,相应的词就没有发生这类变化。例如:

“影子”,温州、广州、厦门和福州都单说“影”。

“叶子”,温州、广州叫“叶”。

“裙子”,温州、广州、厦门和福州叫“裙”。

“袜子”,温州、广州、厦门和福州叫“袜”。

“面子”,温州、广州、厦门和福州叫“面”。

“窗子”,温州、广州、潮州叫“窗”。

“螃蟹”,苏州、广州单说“蟹”。

“窟窿”,广州叫“窿”。

“蚂蚁”,潮州单说“蚁”。

“尾巴”,广州、潮州和福州单说“尾”。

“老虎”,厦门单说“虎”。

“木拖鞋”,广州叫“屐”。

“抽屉”,厦门、福州说“屉”。

“相片儿”,广州、厦门说“相”。

“故事”,梅县、潮州说“古”。

思考题: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方言词的词源考证

在局部地区使用的词叫方言词。

词源就是词的本源。方言词大致有三个来源:承传词、新词和借词。

承传词是从古汉语继承下来的词。例如,广州话把“吃饭”的“吃”叫“食”,“食”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