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生物 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的是:
1.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
..
A.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一定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R基为H)
C. 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通常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D. 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原子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这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样的化合物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R基为H),B正确;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通常不参与肽键的形成,参与肽键的氨基和羧基是链接在氨基酸的中心碳原子上,C正确;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原子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D正确;故选A.
2.下列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都可以通过机体细胞合成
B. 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应额外补充组氨酸
C.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直接增加了体内蛋白质的种类
D. 并非每种蛋白质水解后均可得到20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人体可以自己合成,不必靠食物补充,我们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从食物中既能获得必需氨基酸、又能获得非必需氨基酸,但体内只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玉米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因此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应额外补充赖氨酸,B错误;食物中的蛋白质需要经过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到身体内,故不能直接增加了体内蛋白质的种类,C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20种,但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不一定是20种,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B. 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 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出现紫色反应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溶解,并且保持生理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蛋白质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高温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只是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键并没有断裂,A错误;过程③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过程④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B错误;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是蛋白质或多肽,仍然具有肽键,因此双缩脲试剂鉴定均能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其蛋白质已经变性,用③的方法不能使其再溶解,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以及蛋白质鉴定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高温处理和盐析的本质区别,掌握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明确双缩脲试剂只要遇肽键就能产生紫色反应。
4.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特殊多肽链,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 信号肽能引导新生肽链通过蛋白质转导通道进入内质网腔内
B. 信号肽序列完成作用后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
C. 胰岛素、呼吸酶、DNA聚合酶等蛋白质的产生都需经历该过程
D. 合成的分泌蛋白将以囊泡形式运送至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展示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信号肽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信号肽可以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由信号肽酶切将信号肽切下,多肽链通过信号肽的诱导进行内质网腔内,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据此答题。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是由信号肽诱导进入内质网腔内的,这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据图分析,信号肽序列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B正确;胰岛素都属于分泌蛋白,它们的合成经过图示过程,而呼吸酶、DNA聚合酶属于内在蛋白质,其合成不经过图示过程,C错误;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内被加工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蛋白质到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酶作用的专一性,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题图反应的信息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和推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DNA的细胞,也一定含有RNA
B. -种病毒可以同时含有DNA和RNA
C. DN A和RNA 彻底水解的产物完全不同
D . DNA 能携带遗传信息,RN A则不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类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即DN A或RN
A.
2、含有D NA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RNA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详解】含有DNA 的
细胞,也一定含有RNA ,A正确;—种病毒不可以同时含有DN A和RNA ,只能含D NA 或者R NA,B错误,DN A和R NA 彻底水解的产物完全不同,DN A彻底水解特有产物有脱氧核糖,RNA 彻底水解特有产物核糖,共有产物有磷酸,G 、C 、A 碱基,C 错误;细胞生物和某些病毒DN A能携带遗传信息,某些病毒能携带遗传信息,如HIV ,D错误;故选A.
6.关于“观察DNA 和R 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不能使用叶肉细胞,因为叶肉细胞中不含RNA
B 实验中,吡罗红染液和甲基绿染液需分别与标本染色
C.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 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详解】该实验不能使用叶肉细胞,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绿色,会影响染色后的颜色观察,A错误;实验中,吡罗红染液和甲基绿染液需混合与标本染色,B错误;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还有少量的分布,D错误;故选C.
7.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糖类物质都可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C.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D. 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糖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
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纤维素作为结构物质,不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相同,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淀粉、纤维素的水解终产物都是葡糖糖,C错误;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的分类和功能,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8。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 性激素属于胆固醇,对生物体的生殖器官发育起着调节作用
C.维生素D属于固醇,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D. 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不含脂肪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及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由C、H、O、N、P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A错误;性激素属于固醇,对生物体的生殖器官发育起着调节作用,B错误;维生素D属于固醇,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脂肪存在于动植物的脂肪细胞中,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