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开展模式探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开展模式探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农业产业化推进路线为研究主线,以农业产业化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寻求园区化、公司化、合作化开展的新途径,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产业园区
一、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是传统农业经济国家,农业还不存在机械化,因此也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土地改革,明确了产权,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了制度根底,但此时的农业机械化没有起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科学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始了加速建设时期;至202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提高至57%。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推进路径研究
随着工业化的超前开展,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三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开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国选择了农业产业化的开展路径。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开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后农业产业化开展的新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开展的假设干决定?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它将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交还农户,在农村展开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以家庭生产经营为根底,农民独立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开展。

从数据上来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018.4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2295.5亿元;农村人均收人从1979年的179.8元/年,增加到1992年的355.33元/年。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改革开放后农业现代化开展的新动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依据市场导向,围绕经济效益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效劳、企业化管理,形成一种以需求带动市场,以市场决定供给的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它的实质是传统的缺乏管理的低效益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有效地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混合,创造出多种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农业开展水平的组织形式,以其演进过程为根底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企业+农户〞或“企业+大户+农户〞
最早在东部兴旺地区兴起的订单式农业,是目前我国最广泛的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户按合同规定进行某种作物的种植培育或动物饲养繁殖,企业根据合同来进行收购。

在我国土
地细碎家庭生产经营超小型化的背景下,这种经营模式使企业发挥了连接和传导的作用。

但也正是因为分散,农户长期在传统劳动下凭经验生产,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操作欠缺。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使双方力量太过悬殊,农户作为企业下游收购者缺少议价能力,处于绝对劣势。

“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专业市场+农户〞
为了抵御农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产品风险,进一步扩大规模而产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筹建农产品基地,并邀请农户加盟,统一供给种苗、施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最后按照合同规定收购加盟农户产品。

这种模式在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上进步巨大,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中农业技术的开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农业产业链升级。

但是,“企业+基地+农户〞或“专业市场+农户〞并没有跳出“企业+农户〞或“企业+大户+农户〞模式利益的不均衡状态,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更无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筹建基地对资金需求巨大,这种模式往往将真正的“农民企业〞拒之门外,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农民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开展利益。

“企业+合作社+农户〞或“企业+专业协会+农户〞
是在农户与企业地位与利益不均等的根底上长期博弈下诞生的初级合作社式农业。

它是由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开展道路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现代化开展道路转变,在初级阶段,它可以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组织参与下与企业签订收购保障合同,以市场波动为价格原那么要求企业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拉近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极大的保护了广阔农户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对整个生产经营的控制,协调了双方矛盾。

农业合作组织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由企业引导时代带入了农民主导时代,这种模式更注重技术、效劳、销售等环节分工,加强了产前、产后投入,加强产业链延伸的引导,这都是以往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

由于我国专业合作组织与协会刚刚起步,组织规模往往较小,不能有效释放其最优效力,内部管理不标准、政府支持不到位等问题也进一步干扰着农业合作组织的开展。

三、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园区开展研究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是一种集规模化、集约化于一身的农业工业化经营模式,可实现土地、资本、劳动力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农业开展过程中科技含量低、投入缺乏等问题,最大限度的就地解决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问题。

1.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开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园区的开展经历了由数量到质量、综合到特色、政府引导到企业化经营的转变过程。

开展过程中,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先进设施的装备以及各类人才的培养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截至目前,江苏、浙江等地农业产业园区的开展势头良好。

江苏省已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园区1660个,共吸引社会各类资金192.5亿元,有力促进了江苏农业的开展。

其他省份也在积极筹备产业园区的建设。

2021年,贵州省三穗县农业扶贫开发局组织人员编制了8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上报州农委,等待批复。

此外,由中粮长城葡萄酒斥资6亿元建立的万亩标准葡萄园和古朴典雅的葡萄酒庄是我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例,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园区开展迅速,使得该葡萄酒作为高端品牌远销国外。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顺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展方向,是一条开展潜力巨大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
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的意义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首先,农业产业园区有效整合了城乡生产要素,拉动了三大产业的互动开展,促进城市资源和农业经营的协调开展,将成为逐步实现缩小城乡差异,改善城乡不均衡结构,统筹城乡开展的有效路径。

其次,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方式使得农民参股入股,不仅解决了当下农民就业难的严峻问题,还开设培训班对农民进行讲解,大大提升农民的素质与修养,向城镇居民逐步看齐。

此外,产业园区与高校的合作更是城乡一体化的表达,有力促进一体化的开展。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注定了农业生产技术也大相径庭。

中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地少人多,农户传承下来的土地情结太重的国家,其开展必须需要从实际出发,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

农业产业园区的推进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引进。

产业园区需围绕着自主性技术开发效劳、先进性管理及信息效劳等工作,引进专业人士实行专业化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特色开展道路。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有助于加深各产业部门的相互渗透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支持龙头企业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

园区将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经济的总抓手,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出现了农产品、畜产品加销一条龙,林工商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同时,一些地区借助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劳功能,大力开展生态农业旅游,走市场化开展道路,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开展。

四、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园区经营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弱的特征,未来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需向着园区化、公司化、合作化三大趋势结合开展。

园区化更多地表达为政府主导,示范园区承当着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任务,同时园区还承当着拓展农业功能的作用,不少园区都增加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传承等功能,入园企业有相当一局部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解决经营规模小的问题,还可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逐步加长产业链。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的加长有益于公司及合作社的长期开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公司化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开展需要,在传统的“公司+农户〞根底上,企业开展核心区,生产特色产品,并自主生产经营,保证农产品质量,或者开展种苗基地,给周边农户起示范引导作用。

公司化一般集中在高效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是其开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通过金融支持手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机械设备那么可较快促进企业的开展,提升品牌效应。

合作化的重点那么是针对面广量大的普通农户,主要从事常规农业产业或者大路货的农副产品生产。

园区化主要形式是政府参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规划搭建农业开发区,招商引资,并为入园企业提供公共根底设施建设和政策效劳,企业在园区中负责具体工程实施与产业开发。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尤其是股份制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也较好的提高了农民与企业的责任心,产品质量得以保证,可有效防止食品平安问题的出现。

总之,现代化农业产业模式的建立需要采纳合理的产业园区模式,集聚化和规模化的高度一致以及园区化、公司化、合作化将成为未来开展的新趋势。

五、总结
本论文是在听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几位老师的专业授课后完成的。

贸大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鼓励着我,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谨向贸大的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刘晓鹰等.中国西部欠兴旺地区城镇化道路及小城镇开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21 【2】马晓河等.中国城镇化实践与未来战略设想.中国方案出版社,2021
【3】程志强,潘晨光.中国城乡统筹开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3 【4】张令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创新方案.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04
【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开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202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