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了解物体明与暗的变化关系,感受明暗造型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审美素养。
2.初步理解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及表现方法,并尝试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明与暗,了解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即“三大面”“五大调”。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明与暗。
【教学准备】范画、纸张(4k)、铅笔、几何体石膏模型、投影片、电教设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出示课题──明与暗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验并观察-一张白纸通过卷、折、揉后产生的明暗变化。
学生动手试验
平整的纸;把白纸卷起来;把白纸折起来;把白纸揉皱,实验得出的结论:
平整的纸,在光韵直射下,我们很难见到其明与暗的变化。
把白纸卷起来,在光的直射下,白纸有了明与暗的变化。
把白纸折起来,在光的直射下,白纸的明与暗对比非常强烈。
把白纸揉皱,在光的直射下,白纸的明与暗层次变的丰富起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让学生说说光线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3.在学生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有关明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
三大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于受光面和背光之间的灰面,所以也称“黑、白、灰”三大面。
立方体在光照射下所呈现的黑、白、灰三大面关系,最为清晰。
五大调: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石膏几何体实物,找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以及投影。
5.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素描几何体的习作,请学生比较它们的明暗变化,通过比较,强调三个面在光线的照射下发生的变化。
6.教师边讲解绘画步骤边示范:
(1)构图(定出长、宽、高的比例)
(2)画出几何体的透视结构线。
(教师示范六面体和圆柱体的透视表现,同时出示其他几何形体的透视图引导学生分
析。
)
(3)分析石膏的明与暗,找出明暗交界线、暗部、灰面、投影的位
置。
(4)用线条表现明与暗。
亮面──光线直射的地方,调子淡,有高光。
灰面──又叫中间调子,物体受侧光照射的地方,调子复杂、微
妙。
暗面──要有深浅的变化。
明暗交界线──是一个比较狭窄的面,调子最深,画好它有助于
明暗调子的概括和立体感的表现。
反光面──它是侧面环境光影响的结果,画好反光有助于立体感的表现。
投影──它是由于物体挡住光源产生的,画好它有助于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三)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布置分层作业:
1.用明暗表现六面体或圆柱体石膏(能力较强的学生)。
2.临摹课本上的范例(能力较弱的学生)。
(四)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评议作业,并进行班级交流。
2.教师点评学生作业。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业。
(2)评点有共性问题的作业并引导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三、完成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
四、评价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
五、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美。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3课记录色彩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学生探讨固有色的概念。
3.学生了解色彩的几个知识,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
【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原色不同色的衬布、灯光、几何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发现,感受色彩
教师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隐入黑暗中。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生:思考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师:可以说“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
正如画室中拉着窗帘看不到物体色彩一样,拉开后颜色便清晰可见了。
谁能解释我穿的衣服呈现红色?
生:参考知识窗。
因为它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线。
师:物体本身无色。
色光有很多颜色。
白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可见光谱。
物体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这才形成了自然界五彩斑斓的色彩。
二、欣赏提升,整理分析
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印象主义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认识大师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主义画派创始人之一,莫奈最关心的是如何忠实的在画布上记录下自然界那瞬息万变、丰富的光色变化。
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莫奈有意识地以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相同景象为题材作画,如1892-189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
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在捕捉瞬间的光色效果方面,莫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三、分析演示,体验方法
1.演示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区别与变化。
通过演示白纸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试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根据风景照片现场演示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老师是怎样运用冷暖色、光源色、环境色的。
光源色——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
如晨光偏淡蓝紫色,晚霞偏黄红色光。
环境色——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处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会影响到物体,这为环境色。
四、创作体验
绘画中的色彩是变化万千的,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没有莫奈眼中的多姿多彩,但只要我们运用本课知识,多家留意光色的微妙变化,相信大家会更多的体会到物体的色彩之美。
课后请观察教学楼前的花坛。
观察早晨、中午、傍晚、阴天、晴天是的色彩变化。
五、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谈谈作品要表达的情绪,其他同学评述对他作品的感受。
并激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美好的事物,并积极大胆的去表现。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
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感悟发现
1.老师展示树根、核桃、葫芦、萝卜、橡皮、石头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东西能变成艺术品吗?
2.学生讨论,怎样把这些把不同材质的物品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3.讨论分析后进行汇报,找出共同的方法,引入课题《雕刻的乐趣》
三、欣赏提升
1.欣赏“精雕细刻”的名家名作,民间工艺作品。
2.欣赏不同材料的雕刻作品。
3.欣赏浮雕与圆雕的作品,了解雕刻的种类。
4.欣赏老师带来的雕刻工具,根据不同的工具分析不同的雕刻方法。
四、分析演示,体验方法
1.根据教师准备的萝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
2.根据这个萝卜你们来想想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个什么形象?
3.根据萝卜的外形,颜色去设计适合的形象。
五、创作体验
1.出示制作要求,鼓励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继续探索新方法,发现新问题。
(A、发挥想象,大胆构思。
B、分组合作,创新方法。
C、细心雕刻,注意安全。
)
2.以小组为单位与学生交流探索新的雕刻方法和困难,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展示评价
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说说本堂课的收获、完成一个雕刻作品大概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进一步学习拓展延伸,播放玉雕、根雕等作品图片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5课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浮雕。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浮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3、欣赏教材中不同材料的雕塑作品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
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
活动二:学习制作浮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
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浮雕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材料来做呢?(泥、蔬果、香皂等质地较硬的材料)
3、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浮雕大的形体)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
我们要利用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浮雕。
活动三: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浮雕,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6课扇面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验扇子的实用性艺术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扇面的构图与布局,设计绘画扇面。
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
并学会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学习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并注意水分的掌握,学会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扇面画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享故事,拓展视野
听故事,体会扇面画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
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头砌的拱形小桥。
这一天,天气很热。
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
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纸扇。
虽然便宜,但没人买。
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愁眉苦脸地叫着:“要扇子吗?买扇子吗?”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老婆婆说道:“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
”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说道:“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
”哪晓得这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卖光了。
设问: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出高价都有人买呢?(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艺术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二、欣赏分析,发现方法
通过欣赏名家的扇面画,体会扇面画之美。
展示不同扇面的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演示步骤,尝试表现
展示《画扇面》步骤,教师按步骤示范。
1.制作扇面。
注意折纸的方法和步骤。
2.构思构图。
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3、落墨题款。
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
注: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四、感悟交流,体验创作
在扇面上,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五、展示评价
1.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2.评价学生们漂亮的扇面画,鼓励学生们为我国的“扇面画”注入了新鲜的创意元素,并再接再厉。
3.拓展视野,引导学生欣赏扇文化的运用。
如:服装上、雕塑上、装饰图案等不同的设计效果。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7课工笔花卉
【教学目标】
通过白描花卉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与用笔方法,以及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勾线笔勾勒线条,画一幅白描花卉
2、掌握工笔画的用笔用线特点,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起笔、运笔、收笔的技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工笔花卉作品、笔墨纸砚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老师今天让你们准备了........生:“国画材料"师:“同学们肯定猜出了我们这节课啊要画一幅国画,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
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大家抬头看这是我拍的一张荷花图,我想用国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师示范写意荷花)展示问生这个国画技法中的?生“写意”。
在课下我还画了一幅荷花图,同学们看看这幅画是什么?生“工笔”。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工笔花卉。
(板书课题《工笔花卉》)。
这一环节通过我们国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工笔绘画。
三、新授
1.特点。
同学们看看我这幅工笔荷花,也可以起身看看周围张挂的工笔画,也可以欣赏课本上的工笔画,一起研究一个问题工笔画的特点。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也可同学间相互讨论一下。
我们从线条、造型、设色以及画面感觉等方面进行总结。
生说自己的观点。
2.用笔方法
不同的画会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工笔讲求勾线和填色。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勾线,拿起我们的勾线笔,请同学们用正确的执笔姿势握笔。
嗯,这个同学拿笔姿势很准确,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
为什么这样拿笔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解说一起感受一下吧!在画线时,大拇指往前推,食指中指往后勾,无名指小拇指向前抵。
指实掌虚,中锋用笔,让笔与纸面保持垂直。
3.用线方法。
我们蘸一下淡墨,在我们的熟宣纸上感受一下,熟宣纸的特性吸水性不强,我们感受一下用线,画短线时手腕用力,画中线时胳膊用力,画长线时肩用力。
勾线时,要用力均匀,气韵流畅。
起笔要顿笔,行笔要稳,收笔要虚。
要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
师指导生练习,找几个同学的练习放大屏幕指点学习。
同学们看看这个容器好看吗?是不是有点简单了,(是)怎样让它变得更美观?(装饰)同学们说的很好,那用什么方法来装饰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漂亮的陶器,借鉴一下它们的装饰手法。
4.示范。
我这有张提前拷贝好的花卉稿,下一步就要进行线条勾勒,我们先从花头勾起,勾花头的时候墨色要淡一点,用笔要流畅,线条始终是中锋用笔。
然后勾花茎和叶子,墨色要重一点,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表现出结构。
由于时间关系,我先勾画这些。
那一幅好的白描图要表现出事物的形神气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好的白描作品。
一起看大屏幕欣赏作品。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方法,简单吗?(简单)现在轮到你们了,有没有信心?(有)看一看我们的作业要求。
(大屏幕出示作业要求)
三、作业布置
1.作业要求:
1、勾画一副白描花卉。
2、用正确的笔法和用线。
3、线条流畅画面整洁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拓展:
中国的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题材包罗万象,除了花与鸟,还包括蔬菜、水果、松柏、竹石等。
可利用我们学到的国画技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
六、总结,徳育渗透。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勾勒线条,同学们对于线条的起笔、运笔、收笔都有了一定的掌握,不过我们若想勾勒出一幅比较完美的白描作品,还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持之以恒,不断学习并掌握要领,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
【教学目标】
l. 认知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款式设计、色彩设计以及整体搭配能力。
2.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合作,用所供材料设计制作一身美观又得体的“学生校服”。
3.情意目标:欣赏服饰作品,体验服装款式、色彩的艺术美,理解服装在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审美与运用。
同时,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自觉情感。
【教学重点】:服装设计中的款式、色彩以及搭配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校服”的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剪刀、小刀、铅笔、胶水或双面胶。
教师:课件、有关服装设计的材料(学生每人一份)、色轮、范作2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我们生活在校园,校服是我们身份的标志之一。
2、(说说自己理解的校服)加深对校服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引导解决问题:
(1)服装设计中影响外观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款式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设计?
(3)各方面设计时要注意些什么?
(4)色彩设计主要有哪几类。
2.教师总结。
三、构思制作
1.引导欣赏本校校服,说说自己的看法。
2.展示教师范作,给予制作提示,提出作业要求。
3.引导四人一组完成作业。
4.学生作业时巡回指导
四、观摩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欣赏。
2.让学生就部分作业自评、互评。
五、修改定案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9课图文并茂
【教学目标】
1、掌握为故事配画或自编自绘的方法,为表现内容而采取在构图上的一些技法。
能够为一个小故事配画或自编自绘一幅至四幅画。
2、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相像能力和绘画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3、通过为故事配画或自编自绘,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故事或自编自绘两幅至四幅画。
【教学难点】:能用形象直观的绘画语言准确表达文字内容或故事情节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卡通短剧,师简介剧情,引导学生分析此种画是什么画?以卡通连环画及其特点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个卡通短剧,你们说它属于什么画呢?
生分析回答
师:你们看它有画,还有什么?想一想,那这个连环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概括?
生答:有画、图文并。
师板书课题:图文并茂
二、新课探究
1、探究什么是连环画及其特点
师:刚才我们说了它属于卡通连环画,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生分析回答:略
2、学习借鉴
从学生们最喜爱的卡通连环画入手,师引导学生不光注重连环画的剧情,还要学习它们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构图(特写、省略)、人物表情和心理的刻画,以及效果线的应用等。
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自己喜欢看的卡通连环画呢?
生:有
师:先别说,我知道你们喜欢什么,看我画。
(用实物投影仪展现阿衰头像的绘制)
生表现出惊叹
师展示两幅猫小乐画的阿衰连环画,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习它的优秀的构图方法、人物表情和内心的刻画,以及效果线的应用。
师一边引导学生分析,一边进行总结性板书。
三、挑战自我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想尝试的愿望?好,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
以下两个练习,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