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_金属压力加工的金属学基础解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6/12
• 提高金属塑性的基本途径:
• (1) 提高材料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 (2) 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 (3) 选用三向压应力较强的变形过程
• (4) 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
•
不均匀变形会引起附加应力,促使裂纹的产生。
• (5) 避免加热和加工时周围介质的不良影响。
•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用!
• • 热加工的动态软化过
程,包括动态回复和 动态再结晶。
2021/6/12
• 热变形的优点: • ① 变形抗力低。 • ② 塑性升高,产生断裂的倾向性减少。 • ③ 不易产生织构。 • ④ 生产周期短。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像冷加
工那样的中间退火,从而使整个生产工序简化 而提高了生产率。 • ⑤ 组织与性能基本满足要求。
• 带状组织也引起性能各向异性。
2021/6/12
五、金属的塑性
•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 完整性的能力。
• 影响塑性的因素: • 金属的成分和组织结构 • 变形温度 • 变形速度 • 变形力学条件(包括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 • 变形程度 • 其它因素(如变形金属体积大小、周围介质等。)
► 引起性能各向异性。 ► 控制热加工工艺使流线与零件承 受的主要应力方向一致,使其分布 合理 。
2021/6/12
与冷变形纤维组 织有何不同?
• (3) 形成带状组织 • 带状组织:金属材料
中两种组织组分呈条 带状沿热变形方向大 致平行交替平行排列 的组织。
• 如珠光体-铁素体带状组织 、碳化物带等。
2021/6/12
• 变形的基本形式 ——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 弹性变形:当使物体发生变形的因素去掉后, 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叫弹性变形。
• 塑性变形:当使物体发生变形的因素去掉,变 形仍然保留下来,这种变形叫塑性变形。
2021/6/12
•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 对单晶体而言: • 正应力 使晶格发生 弹性变形 或 断裂
2021/6/12
• 单晶体塑性变形是以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通过 位错运动来进行的。
2021/6/12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多晶体由许多不同位向、不同大小的晶粒组成 ,晶粒之间存在晶界,变形复杂。
2021/6/12
2021/6/12
•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 • 1、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过程; • A取向 B取向 C取向依次发生变形。
• 热变形通常发生在(0.9~0.95) Tr的温度范围内。
2021/6/12
• 3.不完全冷变形
• 在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只具有加工硬化及回复现象 ,而无再结晶现象的变形称为不完全冷变形。
• 不完全冷变形通常发生在(0.3~0.4) Tr的温度范围内。 •
• 4.不完全热变形
• 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除有加工硬化外,同时尚有回 复与部分的再结晶的变形过程,叫做不完全热变形。
2021/6/12
• 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 • ① 几何硬化
• ② 物理硬化
• ③ 多晶体中晶粒转动产 生的几何硬化
• ④ 多晶体中,由于组织 不均匀和附加应力及残 余应力等产生的硬化。
• 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 ① 金属本身的性质; • ② 变形程度的大小; • ③ 变形速度的高低。
2021/6/12
2021/6/12
• 冷变形的优点: • ①能够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 • ②加工硬化提高了零件的强度和硬度; • ③在变形中,容易控制晶粒的流动趋势
,使零件获得预期的性能; • ④不需要加热设备,节约成本,同时提
高了生产效率。
2021/6/12
• 冷变形的缺点: • ① 需要较大的变形力; • ② 较低的韧性和加工硬化限制了零件的变形程度; • ③ 产生残余应力。
等。
2021/6/12
2021/6/12
思考题
• 1、 概念:回复、再结晶、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 、加工硬化、热变形、冷变形、变形织构
• 2、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是如何实现的? • 3、多晶体塑性变形有哪些特点? • 4、回复和再结晶对冷塑性变形后金属性能带来什
么影响?在工业上如何应用? • 5、冷、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 6、冷变形和热变形分别有哪些优点? • 7、 何谓塑性? 塑性加工中,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
2021/6/12
三、金属塑性变形的类别
• 1.冷变形
• 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只有加工硬化作用而无回复 与再结晶现象的变形过程,叫做冷变形。
• 冷变形在低于T再(<0.3Tr)的条件下发生。
• 2.热变形
• 在T再以上,且再结晶的速度大于加工硬化速度的变 形过程,即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完全再结晶的结果而 全部消除加工硬化现象的变形过程称为热变形。
2021/6/12
2021/6/12
• 变形织构使金属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2021/6/12
• 变形织构对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都有很大影响。
• 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 ,沿〈100〉方向最 易磁化,采用这种织 构的板材,铁损减小 。
2021/6/12
3、加工软化过程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 变化,经历三个阶段:
• 2、晶粒间位向差阻碍滑移 进行;
• 3、晶界阻碍位错运动。
2021/6/12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① 变形的不同时性 ; ② 变形的协调性 ; ③ 变形的不均匀性 。 ④ 变形更困难。(因晶界和晶粒取向的影响)
2021/6/12
• 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因素:
• 晶体的组织结构 • 晶界的影响 • 晶粒位向的影响 • 晶粒大小的影响。
• 组织变化:晶粒形状、大小基本不变。
2021/6/12
• 应用—去应力退火。消除残余应力,保 留加工硬化效果。
• 例如,用冷拉钢丝卷制的弹簧,在卷成之后要进行一 次250~300℃低温加热,以消除内应力使其定型。
• 纯金属:T回=(0.25~0.3)T熔 • (温度单位:K)
2021/6/12
(2) 再结晶
• 这时金属的强度下降,塑性、韧性降低。
2021/6/12
变形80%
变形80% 400℃退火8小时
工业纯铁 冷变形及再结晶 退火 显微照片 100×
2021/6/12
变形80% 600℃退火8小时
• a.黄铜变形量达38% 后的组织
• b.580℃保温3s • c. 580℃保温4s • d.580℃保温8s • e.580℃保温15min • f.700℃保温10min
• 残余应力:指去除外力后残留于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 应力。它主要是金属内部不均匀变形引起的。
• 残余应力的危害: • ① 降低工件的承载能力。 • ② 使工件尺寸及形状发生变化。 • ③ 降低工件的耐腐蚀性。
2021/6/12
• 热变形过程中,位错 增殖导致的加工硬化 能被变形过程发生的 软化过程即动态软化 过程所抵消。
2021/6/12
多晶体的室温强 度随着晶粒的细
化而提高!
• 霍尔—佩奇公式:
s 0kd1/2
• σ0、k—与晶体类型有关的 常数。
二、加工过程中的硬化和软化
• 1、加工硬化 • 定义:金属发生塑性
变形时,随冷变形程 度的增大,其强度和 硬度显著提高,塑性 和韧性明显下降的现 象。
•如:冷轧薄钢板、冷拔钢丝等。
• 定义:冷变形后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变形 、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等轴晶 粒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
变化
再结晶使塑变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残余应力完全消除,加 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2021/6/12
应用
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现象,恢复金属 的塑性和韧性,以利于后面的变形加工。
• 不完全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发生在(0.5 ~ 0.7) Tr的温度范围内。
2021/6/12
• 例如,铅、锡等低熔点金属的再结晶温 度低于室温,它们在室温下的变形已属 于热加工;
• 钨的再结晶温度为1210℃,即便在 1000℃拉制钨丝仍属于冷加工;
• 铁的再结晶温度为450℃,那么,对铁在 450℃以下的变形加工都属于冷加工。
哪些? • 8、 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 9、压力加工中,影响变形和应力不均的因素有哪些?
2021/6/12
2021/6/12
四、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1) 改善铸锭和坯料的组织与性能
• 使金属锭中的气孔焊合、压实分散缩孔,使材料的致密度增加; • 由于在温度与压力的作用下扩散速度增快,因而偏析可部分地消
除,成分比较均匀; • 经过热变形后,一般都会使金属晶粒细化。
2021/6/12
(2) 热变形时的纤维组织
回复、 再结晶、 晶粒长大。
•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就是软化过程。
2021/6/12
• (1) 回复
• 定义: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较低温度后,原子 恢复到平衡位置,使晶格畸变逐渐降低,残余应力 逐渐减小的过程。
• 性能变化: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基本不变,只 是内应力减小,电阻率降低,加工硬化现象得到部 分消除。
• 切应力 使晶格发生 弹性歪扭 或 塑性变形
2021/6/12
塑性变形的实质 —— 原 子移动到新的稳定位置
•单晶体塑性变形(即晶内变形)的机制:滑移 和孪生,而滑移是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
• (1) 滑移 •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 定晶面(原子密排晶面) 和这个晶面上的一定晶 向(原子密排晶向)相对 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 的现象。
• (1) 形成纤维组织; • 晶粒及夹杂物等沿延伸方向伸长及分布,使变
形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 • (2) 形成亚结构;
• 由于位错运动、增殖和交互作用,位错密度增加,产 生位错缠结,使晶粒碎化成更小的亚晶粒。
• (3) 形成变形织构。
2021/6/12
工业纯铁不同变形度 的显微组织
2021/6/12
2021/6/12
六、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 变形和应力力不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 • (1) 外摩擦的影响; • (2) 变形物体形状的影响; • (3) 变形物体性质不均匀的影响; • (4) 变形物体温度不均匀的影响; • (5) 加工工具形状的影响; • (6) 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变形物体内残余应力
• 加工硬化的利弊: • ①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 • ②能保证金属某些工艺性能,并使之得以加工
成形。如:金属丝的拉拔、筒形零件的拉深等 。 • ③可保证金属零件和构件的工作安全性。 • ④加工硬化降低塑性,这对于大变形量的变形 加工无疑会带来麻烦。 如多道次变形及中间退 火。
2021/6/12
2、加工硬化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 发生屈服时: • τk=σscosφcosλ
• τk:临界剪应力
2021/6/12
• (2)孪生 •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
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 方向)发生相对切变的现象。
• 孪生的结果使孪生面 两侧的晶体呈镜面对 称。
• 发生孪生的部分(切 变部分)称为孪生带 或孪晶。
第二节 金属压力加工的金属学基础
• 内容提要:
•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 • 二、加工过程中的硬化和软化 • 三、金属塑性变形的类别 • 四、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五、金属的塑性 • 六、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2021/6/12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
•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2021/6/12
2021/6/12
• 滑移系,如FCC和BCC的滑移系为12个,HCP为3个, • 滑移系数目↑,材料塑性↑;滑移方向↑,材料塑性↑。
2021/6/12
• 滑移的实现 • ——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的运动。
2021/6/12
滑移并非是晶体两部 分沿滑移面作整体的
滑动!
• 作用在滑移面上,沿滑 移方向的分切应力: • τ=σcosφcosλ
• 再结晶温度T再 :开始产生再结晶现象的最低温度 。 • 纯金属:T再 =0.4 T熔(温度单位:K )
2021/6/12
2021/6/12
•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 度和预变形度。
2021/6/12
• (3)晶粒长大
• 加热温度 T 过高或 加热时间 t 过长 → 晶界迁移、晶粒合并长大,使晶粒变粗。
• 提高金属塑性的基本途径:
• (1) 提高材料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 (2) 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 (3) 选用三向压应力较强的变形过程
• (4) 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
•
不均匀变形会引起附加应力,促使裂纹的产生。
• (5) 避免加热和加工时周围介质的不良影响。
•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用!
• • 热加工的动态软化过
程,包括动态回复和 动态再结晶。
2021/6/12
• 热变形的优点: • ① 变形抗力低。 • ② 塑性升高,产生断裂的倾向性减少。 • ③ 不易产生织构。 • ④ 生产周期短。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像冷加
工那样的中间退火,从而使整个生产工序简化 而提高了生产率。 • ⑤ 组织与性能基本满足要求。
• 带状组织也引起性能各向异性。
2021/6/12
五、金属的塑性
•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 完整性的能力。
• 影响塑性的因素: • 金属的成分和组织结构 • 变形温度 • 变形速度 • 变形力学条件(包括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 • 变形程度 • 其它因素(如变形金属体积大小、周围介质等。)
► 引起性能各向异性。 ► 控制热加工工艺使流线与零件承 受的主要应力方向一致,使其分布 合理 。
2021/6/12
与冷变形纤维组 织有何不同?
• (3) 形成带状组织 • 带状组织:金属材料
中两种组织组分呈条 带状沿热变形方向大 致平行交替平行排列 的组织。
• 如珠光体-铁素体带状组织 、碳化物带等。
2021/6/12
• 变形的基本形式 ——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 弹性变形:当使物体发生变形的因素去掉后, 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叫弹性变形。
• 塑性变形:当使物体发生变形的因素去掉,变 形仍然保留下来,这种变形叫塑性变形。
2021/6/12
•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 对单晶体而言: • 正应力 使晶格发生 弹性变形 或 断裂
2021/6/12
• 单晶体塑性变形是以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通过 位错运动来进行的。
2021/6/12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多晶体由许多不同位向、不同大小的晶粒组成 ,晶粒之间存在晶界,变形复杂。
2021/6/12
2021/6/12
•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 • 1、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过程; • A取向 B取向 C取向依次发生变形。
• 热变形通常发生在(0.9~0.95) Tr的温度范围内。
2021/6/12
• 3.不完全冷变形
• 在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只具有加工硬化及回复现象 ,而无再结晶现象的变形称为不完全冷变形。
• 不完全冷变形通常发生在(0.3~0.4) Tr的温度范围内。 •
• 4.不完全热变形
• 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除有加工硬化外,同时尚有回 复与部分的再结晶的变形过程,叫做不完全热变形。
2021/6/12
• 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 • ① 几何硬化
• ② 物理硬化
• ③ 多晶体中晶粒转动产 生的几何硬化
• ④ 多晶体中,由于组织 不均匀和附加应力及残 余应力等产生的硬化。
• 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 ① 金属本身的性质; • ② 变形程度的大小; • ③ 变形速度的高低。
2021/6/12
2021/6/12
• 冷变形的优点: • ①能够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 • ②加工硬化提高了零件的强度和硬度; • ③在变形中,容易控制晶粒的流动趋势
,使零件获得预期的性能; • ④不需要加热设备,节约成本,同时提
高了生产效率。
2021/6/12
• 冷变形的缺点: • ① 需要较大的变形力; • ② 较低的韧性和加工硬化限制了零件的变形程度; • ③ 产生残余应力。
等。
2021/6/12
2021/6/12
思考题
• 1、 概念:回复、再结晶、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 、加工硬化、热变形、冷变形、变形织构
• 2、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是如何实现的? • 3、多晶体塑性变形有哪些特点? • 4、回复和再结晶对冷塑性变形后金属性能带来什
么影响?在工业上如何应用? • 5、冷、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 • 6、冷变形和热变形分别有哪些优点? • 7、 何谓塑性? 塑性加工中,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
2021/6/12
三、金属塑性变形的类别
• 1.冷变形
• 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只有加工硬化作用而无回复 与再结晶现象的变形过程,叫做冷变形。
• 冷变形在低于T再(<0.3Tr)的条件下发生。
• 2.热变形
• 在T再以上,且再结晶的速度大于加工硬化速度的变 形过程,即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完全再结晶的结果而 全部消除加工硬化现象的变形过程称为热变形。
2021/6/12
2021/6/12
• 变形织构使金属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2021/6/12
• 变形织构对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都有很大影响。
• 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 ,沿〈100〉方向最 易磁化,采用这种织 构的板材,铁损减小 。
2021/6/12
3、加工软化过程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 变化,经历三个阶段:
• 2、晶粒间位向差阻碍滑移 进行;
• 3、晶界阻碍位错运动。
2021/6/12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① 变形的不同时性 ; ② 变形的协调性 ; ③ 变形的不均匀性 。 ④ 变形更困难。(因晶界和晶粒取向的影响)
2021/6/12
• 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因素:
• 晶体的组织结构 • 晶界的影响 • 晶粒位向的影响 • 晶粒大小的影响。
• 组织变化:晶粒形状、大小基本不变。
2021/6/12
• 应用—去应力退火。消除残余应力,保 留加工硬化效果。
• 例如,用冷拉钢丝卷制的弹簧,在卷成之后要进行一 次250~300℃低温加热,以消除内应力使其定型。
• 纯金属:T回=(0.25~0.3)T熔 • (温度单位:K)
2021/6/12
(2) 再结晶
• 这时金属的强度下降,塑性、韧性降低。
2021/6/12
变形80%
变形80% 400℃退火8小时
工业纯铁 冷变形及再结晶 退火 显微照片 100×
2021/6/12
变形80% 600℃退火8小时
• a.黄铜变形量达38% 后的组织
• b.580℃保温3s • c. 580℃保温4s • d.580℃保温8s • e.580℃保温15min • f.700℃保温10min
• 残余应力:指去除外力后残留于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 应力。它主要是金属内部不均匀变形引起的。
• 残余应力的危害: • ① 降低工件的承载能力。 • ② 使工件尺寸及形状发生变化。 • ③ 降低工件的耐腐蚀性。
2021/6/12
• 热变形过程中,位错 增殖导致的加工硬化 能被变形过程发生的 软化过程即动态软化 过程所抵消。
2021/6/12
多晶体的室温强 度随着晶粒的细
化而提高!
• 霍尔—佩奇公式:
s 0kd1/2
• σ0、k—与晶体类型有关的 常数。
二、加工过程中的硬化和软化
• 1、加工硬化 • 定义:金属发生塑性
变形时,随冷变形程 度的增大,其强度和 硬度显著提高,塑性 和韧性明显下降的现 象。
•如:冷轧薄钢板、冷拔钢丝等。
• 定义:冷变形后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变形 、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等轴晶 粒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
变化
再结晶使塑变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残余应力完全消除,加 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2021/6/12
应用
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现象,恢复金属 的塑性和韧性,以利于后面的变形加工。
• 不完全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发生在(0.5 ~ 0.7) Tr的温度范围内。
2021/6/12
• 例如,铅、锡等低熔点金属的再结晶温 度低于室温,它们在室温下的变形已属 于热加工;
• 钨的再结晶温度为1210℃,即便在 1000℃拉制钨丝仍属于冷加工;
• 铁的再结晶温度为450℃,那么,对铁在 450℃以下的变形加工都属于冷加工。
哪些? • 8、 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 9、压力加工中,影响变形和应力不均的因素有哪些?
2021/6/12
2021/6/12
四、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1) 改善铸锭和坯料的组织与性能
• 使金属锭中的气孔焊合、压实分散缩孔,使材料的致密度增加; • 由于在温度与压力的作用下扩散速度增快,因而偏析可部分地消
除,成分比较均匀; • 经过热变形后,一般都会使金属晶粒细化。
2021/6/12
(2) 热变形时的纤维组织
回复、 再结晶、 晶粒长大。
•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就是软化过程。
2021/6/12
• (1) 回复
• 定义: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较低温度后,原子 恢复到平衡位置,使晶格畸变逐渐降低,残余应力 逐渐减小的过程。
• 性能变化: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基本不变,只 是内应力减小,电阻率降低,加工硬化现象得到部 分消除。
• 切应力 使晶格发生 弹性歪扭 或 塑性变形
2021/6/12
塑性变形的实质 —— 原 子移动到新的稳定位置
•单晶体塑性变形(即晶内变形)的机制:滑移 和孪生,而滑移是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
• (1) 滑移 •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 定晶面(原子密排晶面) 和这个晶面上的一定晶 向(原子密排晶向)相对 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 的现象。
• (1) 形成纤维组织; • 晶粒及夹杂物等沿延伸方向伸长及分布,使变
形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 • (2) 形成亚结构;
• 由于位错运动、增殖和交互作用,位错密度增加,产 生位错缠结,使晶粒碎化成更小的亚晶粒。
• (3) 形成变形织构。
2021/6/12
工业纯铁不同变形度 的显微组织
2021/6/12
2021/6/12
六、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 变形和应力力不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 • (1) 外摩擦的影响; • (2) 变形物体形状的影响; • (3) 变形物体性质不均匀的影响; • (4) 变形物体温度不均匀的影响; • (5) 加工工具形状的影响; • (6) 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变形物体内残余应力
• 加工硬化的利弊: • ①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 • ②能保证金属某些工艺性能,并使之得以加工
成形。如:金属丝的拉拔、筒形零件的拉深等 。 • ③可保证金属零件和构件的工作安全性。 • ④加工硬化降低塑性,这对于大变形量的变形 加工无疑会带来麻烦。 如多道次变形及中间退 火。
2021/6/12
2、加工硬化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 发生屈服时: • τk=σscosφcosλ
• τk:临界剪应力
2021/6/12
• (2)孪生 •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
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 方向)发生相对切变的现象。
• 孪生的结果使孪生面 两侧的晶体呈镜面对 称。
• 发生孪生的部分(切 变部分)称为孪生带 或孪晶。
第二节 金属压力加工的金属学基础
• 内容提要:
•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 • 二、加工过程中的硬化和软化 • 三、金属塑性变形的类别 • 四、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五、金属的塑性 • 六、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2021/6/12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
•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2021/6/12
2021/6/12
• 滑移系,如FCC和BCC的滑移系为12个,HCP为3个, • 滑移系数目↑,材料塑性↑;滑移方向↑,材料塑性↑。
2021/6/12
• 滑移的实现 • ——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的运动。
2021/6/12
滑移并非是晶体两部 分沿滑移面作整体的
滑动!
• 作用在滑移面上,沿滑 移方向的分切应力: • τ=σcosφcosλ
• 再结晶温度T再 :开始产生再结晶现象的最低温度 。 • 纯金属:T再 =0.4 T熔(温度单位:K )
2021/6/12
2021/6/12
•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 度和预变形度。
2021/6/12
• (3)晶粒长大
• 加热温度 T 过高或 加热时间 t 过长 → 晶界迁移、晶粒合并长大,使晶粒变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