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皮壳鉴定(博物馆内部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玉的皮壳鉴定(博物馆内部学习资料)
古与仿古观一皮即可鉴真伪,所以有“瓷看底玉看皮”之说。
古与仿古制玉,皆离不开皮壳的打磨工艺,区别在于古工用解玉砂打磨,砂痕粗细、长短、带入飞出完全无序可言,而现代仿古用分级的金刚砂打磨,砂迹粗细、长短、走向皆有章可循、常见结束平行,两者天壤之别。
文化期制玉处于早期的磋磨阶段,稍微细致观察就可以砂痕历历、沧桑毕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山文化鹰纹圭、红山文化勾云佩及良渚文化玉琮(图1)等馆藏精品是高古玉打磨文化特征非常显著的学习标本件。
图1-1
图1-2
图1-3
进入历史时期,打磨工艺进一步发展到精细化,甚至出现战汉的“玻璃光”精细打磨现象,但是古玉制作仍然离不开解玉砂这个“秘密武器”
玉之皮与人之肤同理——古老玉皮壳沧桑、新仿玉皮壳生嫩。
现就古玉与仿古(图2)的皮壳特征略举几例以作直观比较如下:
图2
(1)古玉皮壳必见砂。
解玉砂是八千年古玉文化的法宝,同样也是鉴定古玉真仿的“秘密武器”。
真古玉必留解玉砂痕,仿古玉急功近利高抛光难寻砂影踪。
真古玉光感柔和温润(俗称“宝光”)、仿古玉光耀刺眼(俗称“贼光”)(图3)。
图3-1
图3-2
(2)砂痕真仿见变化。
逐利本性仿古与时俱进,为了逼真现代仿古往往前期电脑制作(高效)后期手工修磨(仿真),也留下“砂痕历历”,但是此砂非彼砂——古工是用自然捣碎的解玉砂真正的手工打磨,砂痕特点为粗细长短不一、解玉砂的砂带入飞出完全无序;现代仿古手工修磨多采用分级很细的金刚砂集打磨,砂痕特点多为粗细、长短、方向一致,金刚砂痕多显结束平行(图4)。
图4
(3)沧桑多见砂伴蚀,生嫩埋熟两分家。
真古解玉砂多伴随剥落、蚀坑,仿品只见硬碴不见蚀(图5)。
图5
形而上方赏神韵,形而下方辨迹形,从宏观到微观到细处上方下方已接近,全凭悟性浅与深。
更多真仿皮壳差别,悟透之后则自然厘清。
希望本文能给各位藏友带来帮助
藏玉路上有您有我
身藏千年玉・胸怀万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