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生物药物未来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生物药物未来的认识
1.生物技术药物的范围
现阶段,从狭义上界定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指那些把重组DNA 技术作为核心,把生物体作为原料生产出的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的药物[1]。

从广义上界定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是指采用生物技术生产出的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2]。

而定义中的“生物技术”包括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等技术[3];“天然活性物质”是指生物技术药物的来源是细菌、植物、昆虫、哺乳动物等各种生物体内的特征细胞产物[4]。

2.国外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
欧洲的生物技术药品市场占据了全球28%的市场份额[5],目前,欧洲已经有290种蛋白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已经批准上市的有29种[6]。

专家预计,在未来的5-10年,欧洲的生物技术产业将对美国、日本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

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到2010年为止,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共批准了包括激素、细胞因子、重组抗体、酶及其各种长效修饰物等制品在内的110种生物技术药物上市[7],这些生物技术药物在人类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

截止2011年全世界共有1714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得到批准,其中有300余项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阶段[8],基因治疗的
范围不断扩展,疾病谱从肿瘤为主迅速发展到其他各种病症,成熟的生物技术药物已进入“井喷”期;以治疗性细胞疫苗技术为代表的体细胞治疗技术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成熟期[9]。

各国都致力于生物技术的研发,而这些研发成果超过60%都集中在医药领域[10]。

生物制药领域的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和细胞再生工程技术等的发展和不断突破都在加速其快速发展,昭示着生物制药领域有着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世界上生物制药的主流是应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来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总量的67%[11]。

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今又生”是我国批准上市的[12],第一个免疫隔离化细胞治疗产品“APA-BCC”阵痛微囊也在我国批准上市[13]。

近些年来生物技术药物在医药领域的生产份额逐年加大,地位日益提高。

3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生物技术药物是生物药学和生物医学理论及实验的发展产物,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药物有很多不同,传统的化学药物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而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包括细胞或组织、核酸、单克隆抗体、基因重组蛋白、基因重组多肽、灭活或者减毒的细菌或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3.1结构不能完全确认
生物技术药物的活性主要靠其空间结构和氨基酸序列来表达。


物技术药物因其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空间构型,现有的分析方法不能完全确认其化学结构。

3.2种属特异性
不同种属的动物的同类受体的功能和结构可能也存在不同,而生物技术药物的作用部位主要是抗原表位或受体,因此,同一种生物技术药物可能对某种动物有效,而对另一种动物无效。

3.3生物技术药物具有多功能性
在一个生物体内,生物技术药物的受体可能广泛分布,从而产生广泛的药理活性或毒性作用。

3.4免疫原性
生物技术药物对于动物体来说是异源性大分子,具有免疫原性,诱发动物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这种诱发的免疫反应会影响药物安全性。

3.5极高的反应活性
虽然生物技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要低于一般的内分泌激素,但是其引发的生物学反应却被放大。

例如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是10-30ug[14];白细胞介素-12的剂量是0.1 ug;表皮生长因子的剂量在纳克水平。

3.6 可获得非天然的生理活性物质使之成为新药
1985年,为了治疗侏儒症,从人脑垂体中提取出了人生长激素,导致了可雅病传播[15],目前,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hGH,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可以避免这种疾病传播风险。

3.7可批量生产确保临床和科研需要,经过改造可提高生理活性生物技术使多肽基因、活性蛋白能够在动物细胞、植物反应器、动物反应器和微生物中高效表达,从而可以获取以前很难获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可以形成批量生产,适应临床的需要量。

采用生物技术改造后,提高了生物制剂的活性,从而达到降低用量的目地,药效提高。

4生物技术药物的前景
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于基因组学研究上,有预测称人类基因组学计划的测序工作完成后,生物技术产业将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产业、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等方向有更多的发展。

我国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主要集中于疫苗、基因治疗剂、单克隆抗体、可溶性治疗蛋白、反义药物五个类型[16]。

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正处于有序的发展阶段,首先,我国以国家科委及国家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组织研发血液制品和肝炎疫苗等项目[17];其次,仿制某些国外的在中国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18];最后,人类基因组框架初步形成后,使人们逐步认识的生物技术的经济价值,吸引更多投资,加速生物技术的更快发展。

目前,生物技术药物在癌症、心脑血管、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曾浩,罗萍,郭刚,等. 药学专业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的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630-631.
[2] 肖斌,郭刚,毛旭虎,等. 生物技术制药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511-3512.
[3] 赵广荣,向志军,元英进,等.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J]. 中草药,2004,35(5):481-484.
[4] 钱迎倩,马克平. 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J]. 自然资源学报,1995,7(4):322-331.
[5] 胡显文,陈惠鹏,汤仲明,等. 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2):82-94.
[6] 马述忠,黄祖辉. 关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1(8):61-65.
[7] 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1):92-96.
[8] 张蕊,田澎. 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111.
[9] 吴梧桐,王友同,吴文俊. 21世纪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一、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J]. 药物生物技术,2001,8(1):1-3.
[10] 胡显文,陈惠鹏,张树庸.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概况[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4(2):85-89.
[11] 胡显文,马清钧.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12] 陈志南. 基于抗体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前景[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1):2-5.
[13]马勇,杜德斌,周天瑜,等. 全球生物制药业的研发特点与我国制药研发的应对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1):47-51.
[14] 潘玉泉,朱小宁. 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9-30.
[15] 王珍燕,卢洪洲. 克雅病诊治[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400-404.
[16] 陈志南. 基于抗体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前景[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1):2-5.
[17] 吴翠玲,李培进,蔡国友,等. 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100-103.
[18] 李谦,吴梧桐. 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发展策略[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6,4(4):250-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