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现象知识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声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声学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生活经验对声音的传播和特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生活实例、小组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声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扬声器、话筒、音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响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编写一个关于声音的小故事。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学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3.掌握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4.理解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5.学习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差异。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点。

2.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3.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1.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差异。

2.声音频率与音调的概念理解。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声音产生实验器材。

3.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并引出声音的定义。

Step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的产生原因。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Step 3 声音的强度和音调(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音乐的高低音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Step 4 频率与振动源(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Step 5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差异。

2.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Step 6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复习关键概念。

2.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拓展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2.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能力。

教学延伸活动: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观察不同频率声音的共振现象。

3.研究声波的应用领域,如声纳、超声波等。

课后作业:1.回顾教材相关知识,巩固对声音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关于声音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2.设计探究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准备】教具: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三、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地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教学准备】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通过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声波获得的信息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中的应用.2.认识声能传递能量,声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难点: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利用回声测距.【教学准备】教师: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实物投影.学生:碗或盆,气球,一端扎有橡皮膜另一端开口的可乐瓶,蜡烛,火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3节声的利用1.声波是一种波动.2.声与信息——声能够传递信息.3.声与能量——声是一种波动,能够传递能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教案
3.能举例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了解声音的广泛应用;
4.了解噪声的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发生及传播的;
3.通过探究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了解和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4.实验探究中能够收集实验现象及数据,并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引入课题—声的利用
活动二:
自主学习,了解声音能传递信息。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出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提纲:
(1)通过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2)蝙蝠夜间时怎样活动的?
(3)了解声呐系统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声呐系统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2.自主学习要求:
(1)依据学习提纲,认真阅读教材“声与信息”部分;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活动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鼓面上纸团的振动情况。
学生体验:用直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比较振动的幅度与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师生交流,弄清影响响度的因素: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是,能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符合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教案这篇文章共14961字。
第二章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所用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单元复习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单元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乐音和噪声,知道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重点难点重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难点:乐音和噪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结构】(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6.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二)、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

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授课班级:初三(二)班授课教师:巴哈尔木垒县哈族中学2017年5月26日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一、声现象复习教案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啦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啦计时精确,在计时时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m所用的时间为0.294s而短跑100m的成绩在10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综上所述选择D.[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啦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 到20000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啦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s.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s=vt=340×2m=680m[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原理.解析:除啦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声现象的探究。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器、扬声器、麦克风、音叉、水槽、玻璃罩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演示实验:振动器产生声音。

2. 学生实验:使用扬声器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

3. 讨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何关系?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演示实验:音叉在水中传播声音。

2. 学生实验:使用玻璃罩,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讨论:声音的传播与介质有何关系?四、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15分钟)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

2. 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器材,体验和观察不同特征的声音。

3. 讨论:如何区分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2. 提问:你们认为声现象在日常生活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

2. 组织学生进行声现象的创意实验或研究项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学习和总结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人教版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声现象教案

教案:声现象年级:八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声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

2. 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等。

2. 实验器材:音叉、悬线、轻质小球、空气柱、固体柱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几组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声音的产生(10分钟)活动一: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物理的奇妙。

拨动钢尺、按住喉咙发声、拨动皮筋(两学生配合拉直长约1.5 m的皮筋)。

观察上述物体发声时的特点。

活动二: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2. 声音的传播(10分钟)活动三: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说明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活动四:让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2.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提问:声音的传播还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研究方法,对声现象产生了兴趣。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实验: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伸出长度1/3,1/2,2/3,拨动钢尺,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注意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
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快
慢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教案
课 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实验过程,全体学生准确叙述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主 备 内 容
个 性修 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各种声音”
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介质?以什么形式传播?
3.什么是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骨传导?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基础性练习题
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
2.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你仍能分辨出熟人的说话声,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通常比男同学“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4.人耳的听频范围是。
拓展提高练习题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将(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定期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交响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以图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2.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际乐器演奏、音频剪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讲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结合实际案例,如回声、声影等,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或展示生活中的声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声音的应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4. 归纳总结:对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框架和结论。5. 巩固练习:通过习题或实验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橡皮筋、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2. 多媒体课件:包含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应用及噪声控制的动画、图片和视频。3. 教案和导学案:准备详细的教案和导学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难点:1. 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2.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3. 减弱噪声的途径和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声音的应用和噪声的危害及控制。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现象,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现象和实验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章节
第二章 声现象
主要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的利用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 理解并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3. 了解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5.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课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工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

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整理)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整理)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具准备】音叉、发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语:(展示图片)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歌声美妙动听……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就来复习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结合网络结构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实验探究一:利用音叉、鼓、乒乓球、烧杯、水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

说明。

实验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教案主题:声现象教学年级:八年级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3.学会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2.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2.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现象。

教具准备:1.投影仪;2.PPT课件;3.示波器;4.空吹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2)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并引导学生回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Step 2:声音的产生(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波器演示音叉的产生声音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声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用空吹笛吹气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Step 3:声音的传播(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PPT课件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振动的物体传播,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探究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Step 4:声音的特性(3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和音色。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为什么人说话声音大小不同?为什么不同乐器奏出来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Step 5:课堂展示(20分钟)(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学反思:在设计教案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更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一些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有关的声现象。

二、进行新课(一)自学思考同学们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想想做做”完成学案(一)教师巡回参与各个小组问讯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识,并及时点拨。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蝈蝈的叫声是蝈蝈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电唱机是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是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生乙]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生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生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投影]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生甲]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生乙]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 ,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生丙]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第一组: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 ,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 ,利用v =ts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二组:测出海底的深度s ,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 ,利用v =ts 2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第三组: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 ,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 ,利用v =ts 2,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四组: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 ,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 ,利用v =ts 2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五组: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 ,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 1;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 2,则利用v =12t t s 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动手动脑学物理]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科学世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生]耳聋是怎么回事?[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生]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生]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师]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生]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师]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生]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科学世界][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生]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生]结果表明“能”.[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4.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5.双耳效应四、布置作业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五、板书设计⎪⎩⎪⎨⎧⎩⎨⎧基础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双耳效应骨传导空气传导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投影]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生答]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实验结论: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想想议议][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