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篇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5(附答案与译文)1鲁钝不足忧资性①有钝敏②,不可强也。
虽然,亦视志之分数③如何耳。
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④不息,俛⑤焉日有孜孜,毙而后已。
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管子曰:“精诚之极也。
”唯在有精进⑥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古人有大就者,往往是鲁钝人。
不足为忧也。
(清·李光地《李榕林集》)【注释】①资性:天资,禀赋。
②钝敏:笨拙和聪明。
③分数:大小。
④诚必:诚,实在,的确。
必,一定。
⑤俛(miǎn):同“勉”,勤勉。
⑥精进:努力进取。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资性有钝敏,不可强.也()②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不息.。
()③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④不足为忧.也。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不息。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B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C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D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三、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在有精进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②译文:四、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条俗语的认识。
答:五、文中说“古人有大就者,往往是鲁钝人”,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还是错误?谈谈理由。
答:【参考答案】一、①强:勉强,强求。
②息:停止。
③入:深入。
破:攻破。
④忧:忧虑。
二、与例句不同的是B,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例句和AC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那么,就。
三、①唯在有精进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
②只是在于(他)有努力进取的毅力,没有退缩懊悔的心思;有伟大的志向,没有停止不前的时候。
四、示例:即使天资愚钝,只要刻苦学习,不断进取,也能超过一般人,取得非凡的成绩。
五、提示:本题允许有不同看法,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缘道以乞穷乏缘:__________②甚厚,为乡闾所安:甚:__________
21.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萧何。为什么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请联系选文内容作具体说明。
嫦娥奔月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嫦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嫦娥。逢蒙①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②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遂催吴刚③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从小酷爱学习,遭到父亲的反对仍苦学不辍,终于让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B.詹鼎先是与吴氏孩子们一起学习,后来老师离开,詹鼎成为了吴氏孩子们的老师。
C.有人犯法,平章事的妻子向詹鼎行贿替那人求情,詹鼎没有答应,遭平章事妻诬陷。
D.选文表现了詹鼎刻苦好学、清正廉洁、执法不阿的品质。
(有删改)
【注释】①衖(lòng):通“弄”,小巷。②馌(yè)妇:给种田人送饭的妇女。牧子:放牛羊的孩子。③窥:偷看。诧:惊异。④颠:通“巅”,山顶。⑤踵:脚后跟。⑥踄(bù):行步。⑦郭索:蟹爬行的样子。⑧自汲:自己在井中取水。⑨敌楼:城楼。⑩睥睨(pìnì):城上短墙。栏循(shǔn):即栏杆。⑪趺(fū):花萼。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开德:今河南濮阳。⑥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⑦生兵:指生力军。⑧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⑨薨(hōng):死亡。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1、引婴投江【原文】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
人问其故④。
曰:“此其父善⑤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过:经过。
②见:看见。
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
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⑥虽:即使。
岂:难道。
遽:就,遂。
⑦以,用。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悖:荒谬。
【知识链接】《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A.拉开弓B.牵;拉 C.引用;征引D.导引;诱导⑵此其父善游()A.交际;交往B.旅行;游历 C.游水;游泳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2、凿壁借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注释】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
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意思是说 ,家里打了井 ,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 ,节约一个劳动力 ,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 2.国人道之 ( ) 3.不若无闻也 ( ) 二,辨析下列 " 得" 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 ,明日去 ,吾不得而见之矣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 ,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 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 王, 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 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 ,户口②多少 ,强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 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 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 _______________ 之情 ;毛泽 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 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文 6.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闻之 ① ,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
蹴然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
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吾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和译文kw
中考语⽂课外⽂⾔⽂训练及答案和译⽂kw中考语⽂课外⽂⾔⽂训练⼀、选择题(8分)1.选出下列通假字解释有错的⼀项()(2分)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困于⼼,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B.欲信⼤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倡导)C.⼊则⽆法家拂⼠(通"弼",辅佐)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没有)D.乡为⾝死⽽不受(通"向",原来)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通"辨",辨别)2.在下列两组中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并把正确的解释写在横线上。
①( ) (3分)A.⼴故数⾔欲亡(故意) 遂⽤猖獗(因此) 吴⼴以为然(对,正确)B.天下莫不然(这样) ⾁⾷者鄙(鄙陋、⽬光短浅) 斟酌损益(好处)C.得之⼼⽽寓之酒也(寄托) 宠辱偕忘(⼀起)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拜访)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董卓已来(通"以")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②( ) (3分)A.项为之僵(因)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 此悉贞良死节之⾂(都是)B.将军⾝率益州之众(亲⾃) 春和景明(景⾊) ⼼凝形释(解脱)C.经纶事务者(筹划治理) 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苟富贵,⽆相忘(如果)D.朝晖⼣阴(⽇光) 不宜妄⾃菲薄(轻视,瞧不起) 以咨诹善道(询问)⼆、阅读能⼒训练(72分)⼀、罴说唐[柳宗元](10分)⿅畏貙(貙chū:⼀种似狸⽽⼤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像⼈⼀样)⽴,绝(极度,独特)有⼒⽽甚害⼈焉。
楚(今湖南、湖北⼀带)之南有猎者,能吹⽵为百兽之⾳。
寂寂(清静⽆声)持⼸⽮罂(⼀种⼩⼝⼤肚的罐⼦)⽕(⽕种),⽽即之⼭。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一)(2019.潍坊市)德秀敬老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二)晏子治东阿(三)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3.从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君王?(3分)(四)司马朗智对司马朗,年十二,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曹彬为人曹人彬,宇国华,真定灵寿人。
及长,气质淳厚。
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懿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责妃张氏,彬从母也。
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
彬执礼益恭,公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支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尝曰:“自吾为将,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弊坏,子弟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注释】①端懿:端庄纯正阅读笔记1.命梳理主要内容通过对武行德、王仁镐的描写,从刻画曹彬这一人物形象。
2.实词课内迁移训练(1)恭色愈恭.,礼愈至(2)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3)始蒙乃始.就学始.一反焉(4)盖盖.竹柏影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虚词义项迁移判断先解释课内句的用法和意义,再代入课外句,逐一对比判断。
选( )A.可以为.师矣为.成德军牙将B.花之君子者也.彬从母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戳一人D.其.西南诸峰不可伤其.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彬执礼益恭.(2)未尝.旁视(3)始.觉己之散率也(4)其仁心爱物盖.如此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成德军牙将可以为.师矣B.彬从母也.花之君子者也.C.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数一人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不可伤其.生其.西南诸峰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2)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7.文章表现了曹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原宪居鲁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①,蓬户瓮牖,揉桑而为枢②“,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精品】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0题。
(5分)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椟:木箱,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妻子..:()(2)乃引.客就观之引.:..不觌妻子()2.陆游的书房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妻子:妻子和儿女。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引:牵,拉,邀请,带着。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2.书多而乱(1分,只写“多”或者“乱”不给分)。
可以看出陆游爱读书,勤奋刻苦,幽默/爱自嘲,不拘小节/随性自由/洒脱/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A(一)读书佐酒(12分) (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24题) 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____________ 食:吃 ( )③公使梁丘据____________ ④病者以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译文: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译文:(4)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①百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忧虑,而后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欢欣。
(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②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答:【答案】(1)A (2)①命名 ②这 ③才 ④痊愈(3)①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
②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4)①弥月不雨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②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下了一场大雨能有好的年成。
(或“渴盼的大雨终于来临”)难度:偏难 知识点:散文类17.阅读下面,完成各题。
善 学 者①(战国)《学记》善学者,师逸②而功③倍,又从而庸④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⑤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
不善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选自《学记》。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 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 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 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 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 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 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 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 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 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
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
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
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 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 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 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 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②王之爱子病三日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何以知之?译文:3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秦王将猎→→韩生劝止→→韩生释疑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遇事要勤学好问。
B. 要善于见微知著。
C. 要勤于观察思考。
D. 遇事要集思广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②,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①赒zhōu:救济,接济。
②粜tiào:卖出粮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 以牛自归返回D. 厚遗以遣之送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前华章诵读文言文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
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
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二、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文言文的考点,掌握文言文的常见题型以及答题技巧三、本课知识清单(一)文言文翻译的两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三标准: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抄)、删、补、换、调、选、意、译、缩、扩(十字法)四、方法技巧训练一、留:就是保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晋陶渊明独爱菊。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二、删:就是删除。
删去不译的文言虚词。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三、补:就是增补。
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属予作文以记之。
见渔人,乃大惊。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四、换:就是替换。
在翻译时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余忆童稚时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五、调:就是调整。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尝射于家圃。
群鹤舞于空中。
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选:就是选择。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将军宜枉驾顾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七、译:就是翻译。
翻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八、意:就是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让读者不明白,应用意译。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华如橘,春荣。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秦时明月汉时关”“金城千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九、缩:就是简缩。
有时为了增强文言文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十、扩:就是扩充。
其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
其二是对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家贫不能常得。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五、中考名题演练(一)【福建省龙岩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10分)粤中庄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②?”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③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④,便可对矣。
”应声云:“()棋半局,车无轮,()无鞍,炮无烟火()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
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
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7.下面“命”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C.唐雎不辱使命.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9.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3分)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棋半局,车无轮,()无鞍,炮无烟火()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二)【福建省漳州市】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
(18分)【甲】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
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表,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
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
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选自《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①却:摒除。
②念:想。
③恣:任凭。
④吉:吉祥。
⑤贼:敌人。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⑴又相.天子()⑵犹恐.失天下之士()⑶每著.一衣()⑷汝等勿鄙.人短()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谓.菊太宗尝谓.皇属曰B.长自.深宫自.非亭午夜分C.夫.贵为天子则念耕夫.D.皆.谦德也火伴皆.惊忙7.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译文:⑵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译文:8.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所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
甲文表现周公做法的句子是:,;乙文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
9.读完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实际,淡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分)答:(三)【甘肃省兰州市A卷】二(三)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13—15题。
(8分)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
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⑤除:清除。
⑥戒:鉴戒。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⑴饮酣.酣:⑵释.之释:14.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5.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四)【广东省佛山市】附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交际(十六)单弦不能发《韶》、《夏》①之各音,独木不能致邓林之茂。
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则齐心比翼。
否则钧渔钓之业②,泰则协经世之务。
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耻令谭、青③专面地之笃,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选自《抱朴子·外篇》,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有删改)【注释】①《韶》、《夏》:古时音乐名。
②钧渔钓之业:用姜尚钓鱼的典故。
③谭、青:薜谭曾跟秦青学唱歌。
④王、贡:王吉、贡禹二人交好,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1.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2.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交道可贵”的?(3分)(五)【广东省汕头市】(附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0分)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王熟计议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ùi):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赵且.伐燕()⑵以敝.大众()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明惠王中止出兵?(3分)(六)【广东省湛江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0—22题。
(7分)(二)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弭mǐ,耷拉。
②曩nǎnɡ,从前。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里有人畜.一猪畜:养B.见邻既而..叟辄.瞋目狂吼辄:就C.欲买而啖.其肉啖:吃D.既而..憬然省曰既而:很久21.请将文章画线句子“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2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七)【广西南宁市】三(二)(6分)赵威后问齐使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
④无恙:平安无事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⑴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使:⑵舍.本而问末者耶舍: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文: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八)【河北省】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