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含糊、纷乱、僻静、恐怖、严峻、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这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精神和可贵品质。教学难点从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的高尚品质。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先自学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
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的
1.谈话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2.走进李大钊(课件:李大钊的资料、图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课件展示,老师读,学生代表读,想象自己就是李大钊同志读出那种气势和感情。)
3.时代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接读来扫清字词障碍。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自读要求)
1.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可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的方式解决。
3.明白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三)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课件展示)
老师领读,注意字音,注意某些字的字形(僻、宪)
男女生分读,表现较出色的奖励课堂表现分3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发挥阅读的作用。)
(四)了解课文大意
哪一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的都是什么事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小组举手举的最快,你们组派个代表来阐述一下你们的观点。
(5部分,其他组也是这么划分的么?表现真棒!每一部分讲的什么内容呢?)文章首段(1)被捕前(2-7)被捕时(8-17)法庭上(18-29)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七、说教学反思
我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的规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领悟、分析语句,指导学生运用“前后照应”以及“对比”的写作方法上。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经过两次通篇阅读后,剩下的时间已不多了。后面分析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比较仓促。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认为应该做到内外结合,提高效率。这里的“内”有两层意思:一是课内的阅读,在读写模式的引领下,我们必须首先完成课程目标,也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二是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