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立
正
确
的
摆正各种义利关系
义
利 观
反对把“利”看成高于
一切的利己主义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 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 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揭示了在我国现阶 段,国家、集体和个人 利益的关系,指明了处 理这一关系的正确态度 和方法。
名言解释
假
如
你
是
抗
医
击
务
甲
工 作
型
者,
H
你
1
会 怎
N
么
1
做
不准进来,要进 来,就要交一定的 费用!
外地产品
某 ◄本 政府 地
厂
家
环境污染
讨论内容
• 1. 寝室中打电话,晚上九点到了,还继续 打吗?
• 2. 去南京春游的学生,照片还未拍好,可 规定的上车时间到了,该怎么办?
• 3. 去食堂就餐,对于有人提倡的“自带筷 子”,你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名人名言
•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
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
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
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
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
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
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
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小品《卖拐》 中,哪些思想和行 为是“义”,哪些 思想和行为是 “利”?你能举出 生活中的事例吗? 给你哪些启示?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ppt课件
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
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保
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ppt课件
2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 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 这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 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 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10•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 会紧密相连。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ppt课件
11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16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P 169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 劳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私的本质是损
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地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不是自
私,还要受法律保护。
P 165
4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你每天是否喝水、吃菜、吃肉?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ppt课件
5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 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生 欲等自然欲求。
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第一课时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班级:职三(1)(3)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 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 、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 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小结(5分钟) 四、课堂练习(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 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 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 社会条件?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 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 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 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 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 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 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 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 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教课设计一、说教材《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第一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联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看法来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为指导,创建人生价值” 。
《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重视点是“怎样运用人的实质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看法和方法,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据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此后的成长发展确立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解说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单薄。
他们的年纪多集中在 14--16 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分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考虑,可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关于怎样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踊跃的引导。
三、说教课目的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实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办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3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掌握人的实质,踊跃融入社会。
正确办理人生中碰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课要点1社会性是人的实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办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五、教课难点1怎样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六、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教课手段解说法、议论法、案例剖析法七、课时安排本节课一共有 2 个学时八、教课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8 分钟1.运用多媒体展现资料《救人也要讲“价格”吗?》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类利该不应追求?在道义和利益眼前,我们该怎么选择?”3.让学生剖析议论,指引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14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1)每个小组选出5名队员参加游戏。
(2)5名队员在4秒钟内把彩球全部从瓶中拉出的小组为胜。
(3)获胜的小组加分。
【教师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分清什么是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利己利他的关系中,体会只有通过利他才能更好地实现利己,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政治科教案
课题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然属性是人存有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点:
(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2)准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引导:他很有钱,是清朝一个大官,皇帝宠爱的大臣,他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他的家产来源于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他被抄家的时候,年仅49岁。他的家产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1亿两。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7000万两,11亿,等于清朝当时15年的国库收入。
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准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2.要准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板书)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狼孩的故事
鲁查努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 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 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 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 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 “交谈”。小劳拉后来 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 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 苦学习,劳拉才逐渐恢 得人性,最终还上了大 学。
结合这个案例,思考:怎样正确对待公与 私二者的关系?
30
2020/11/16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要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与私的关系 (1)所谓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私, 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 (2)公与私是对立统一的。①其对立表现在, 它反映了不同利益对象及其要求。②其统一表 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 是公共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 就是为私的利益
则能从事生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B. 人是社会的产物
C.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B 6.利己主义最大的弱点是必将导致()
A.强权即公理
B.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冲突
C.道德建设机制的混乱
D.伦理、规则的不确定性
7.李大钊说:”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
0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 益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 础,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0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劳 动的产物 即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 属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典故导入新课)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课件显示)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哲学与人生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利己与利他的含义
利己指的是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而利他则是关注他人 福祉,付出努力为他人谋求利益。我们将探讨这两者的重要区别和含义。
利己的动机与行为
利己的动机通常源于追求个人利益、满足欲望和保护自身利益。我们将探讨利己动机对人的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利他的动机与行为
利他的动机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愿意为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我们将探讨利他动机如何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第13本质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了解这些概念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指的是人类的普遍特征和基本属性,涵盖了人的思维、情感、道德 和意识等方面。我们将探索人的本质,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人的本质与利他的关系
尽管人的本质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但人类也具备利他的潜力。我们将探讨人的本质与利他之间的紧密关系, 并讨论如何培养利他的品质。
实践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实践利他主义对我们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将探讨如何应用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为社会繁 荣和个人成长作出贡献。
结论
本课的目标是探讨人的本质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培养利他的品质,我们可以帮助自己 和他人共同实现幸福和成长。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PPT2013
一 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事实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 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他人,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把个人利益和他 人利益割裂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一个人想要得到发展,就要为他人 和社会做贡献、谋福利。
一 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个人利益的实现以及利己利他关系的处理,都是以个人和社会的关
课程小结
一
1 2 3 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课后作业
观看系列小品《卖拐》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关系 欣赏范仲淹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诗人的精神境 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
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不是纯粹的生物本能,而是打 上了社会关系烙印的自然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他有 的属性,它揭示的关系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是社会中的人,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反对损人利己。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的根本特征
人
性
人的自然属性
人性的物质前提
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来看136页,爱因斯坦的一段话。
•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紧密 相连。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里,都有 自己的家人、亲人、同学、朋友等,都 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活动必然要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 和制约。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这是毫 无疑问的。 只有什么人没有社会性?
精神病的人。就是没有意识的人,与动 物没有区别了。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三)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成长有规律性,有关键期。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 通过劳动由动物进化来的。
人类的进化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书上137页,第二段
比如:班级的荣誉与我们个人的荣誉是相关的。我们有 时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风范。
教师取杯中的一滴水放在学 生桌上,让学生观察小水 滴的变化。很快就消失了。 问: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 子就消失了?一滴水怎样 才能不消失?
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 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 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 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 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 没有为水而争斗。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 (4)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 整体利益的关系
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利益关系问题
• (2)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视频:《高速路车祸现场村民见死不救抢货物》 视频:《小学生拾金不昧 20万物归原主》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 (2)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 社会劳动的产物
请思考: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多 少“关系”呢?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家庭、家乡、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活。。。。。。
• 请思考:人,能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孤立地存在呢?
• —— 比如: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部分同学可能
看过,鲁滨孙在航海时遇险,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 上生活了28年。鲁滨孙独自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28年, 他离开了社会照样生活得不错,
其中有狼孩当仍然是人而不是野兽然而后来找到的兽孩除了形体还像人外再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和什么在一起就像什么甚至人们再花十几年的时间想把他们训练成人也难以办到了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 案例导入: •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
电子教案: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第二课时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教学目标】1.认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情感态度观念: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2.中职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游戏引入)全班同学每人一个气球,气球上写着每个学生的名字。
请同学们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气球。
做完后,请同学们将气球随意放置,再任意拿起一个气球。
请同学们把气球送给名字对应的学生。
做完游戏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想。
(新课讲授)请第一位学生找出第一个知识点的重要内容(2分钟)(板书)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1)人在社会发展中会遇到义与利的考验。
一、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二、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关系2)在实际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一、要正视个人合法利益。
二、当公与私利益发生矛盾时,将国家、人民的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出发点。
阅读教材P156页,找到什么是义,什么是利?(过渡)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公与私、义与利的考验时,我们怎样选择呢?我们来案例了解一下:案例一:救不救?案例二:苏武牧羊。
(教师)当生活中遇到义与利的考验时,有的人迎难而上,选择义,而放弃利。
例如:今年春节爆发的新冠疫情,四万多白衣战士逆行驰援武汉。
在千家万户团员之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选择了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择了国家大义。
苏武在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时,毅然选择了国家大义,保持了凛然的民族气节。
所以,当公与私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选择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修订版PPT课件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 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 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 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 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 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
10
如何做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要坚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在社会生活 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的劳动成果,即“人 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 为社会贡献力量,即“我为人人”。(例:挪车通知卡)
案例一:丛飞的感人事迹
丛飞是深圳著名男歌手。在 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 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 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 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贵州、 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83 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 共计300多万元,被评为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 人物之一。
假如你是面试官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课外延伸 : 蒙牛的用人观 (板书)
.
2
一、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1. 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 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物质利益是基础, 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
12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
13
p170
孙茂珲是一名消防队员,他爱
自拍、会滑板,他工作努力,参
军三年五次立功受奖。2012年2月
1日,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电子企业
突发大火,作为搜救组成员之一
的孙茂珲,头戴面罩、身背氧气
钢瓶,和战友一起迅速展开了搜
救工作;经过两轮搜救,130多名被困员工被成功 Nhomakorabea救。当得知还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 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学会正确处理利已与利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A.社会属性B.复杂多样性 C生产活动性 D.精神属性2. 社会性作为人的属性,它是人类()属性。
A.最根本的、特有的B.一般的、非特有的C.特殊的、短暂的D.比较常见的3、吴锦泉,一名普通村民,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
但他为村里修桥铺路,去福利院资助孤儿,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向称量出高尚。
吴锦泉老人的善举告诉我们)。
A.先人后已是美德B.先已后人是本能C.利已必损人D.利他必损已4,“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的,能。
”鲁迅先生这句名言揭示的是( )。
A.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个人与国家的关系5.有人常常把追求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的体现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会导致自私C.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D.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6.郎平的一生献给了排球,袁隆平的一生献给了水稻,屠呦呦的一生献给了青蒿素,他们在为国家获得无上荣誉和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收获了()。
A.极高的地位B.社会的尊重C.巨大的财富D.生命的延续7. “自我保存”的本能说认为人是自私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
A.是人的本质属性 B 不排斥舍生取义、会已救人的行动C.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属性D.不是为了自己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D.个人利益与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C.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是不对的9. “个人是大海中的-滴水。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修订版)
假如你是面试官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课外延伸 : 蒙牛的用人观 (板书)
一、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1. 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 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物质利益是基础, 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利益
人不能不利己,但不能 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 (steal dog视频)
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中职营销专业毕业的小周,在家乡经营一家小 商店。由于当地社会风气不好,一些管理部门利用 职权到他的商店吃、拿、要,又加上假货泛滥,他 的生意陷入困境。有人劝他,想要赚钱就要找些不 正当的门路。这一切使得他的良知备受折磨,他不 愿意靠歪门邪道,可不这样又似乎难以为继,他陷 入深深的困惑中:难道要生存,就得把自己变得丑 恶吗? 义和利是否等值?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具有 什么样的义利观?
不准进来,要进 来,就要交一定的 费用!
外地产品
某 政府
◄本 地 厂 家
鲜花送给谁?
• 1982年19月,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 功时,一位诗人采集了紫红色的鲜花,准 备献给贡献最大的人。可是,参加试验工 作的,有各方面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 许许多多工人和解放军战士。火箭的总设 计师说,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科研机关、工 厂和部队单位,都为研制、生产和发射新 型运载火箭做出了贡献。诗人的鲜花也就 成为送给成千上万人组成的英雄集体的礼 物了。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每天都需要要喝水、吃 饭,需要阳光、空气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 自然界。
5
P 165
狼孩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 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 孩劳拉。这个8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 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小劳拉后 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经过18个年 头的艰苦学习,劳拉才逐渐恢复。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第一讲: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教学课题: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了解人的本质和社会人的关系;2.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并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3. 培养学生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的能力。
课时分配:1课时授课类型:讲授+互动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 重点:理解人的本质和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 难点:如何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3. 关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教学手段、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主要方法:讲授+互动教学过程:Step1 自我介绍(5分钟)Step2 导入(10分钟)介绍人的本质和社会人的关系,引出利己和利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Step3 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
Step4 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0分钟)讲解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Step5 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10分钟)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并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掌握实现统一的方法。
Step6 总结(5分钟)Step7 作业布置(5分钟)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板书:人的本质利己和利他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作业布置:1.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与你的朋友分享。
2.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利己和利他的看法,以及如何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的本质和社会人的关系,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并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是我们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能力。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3、情感目标: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司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2、思考问题: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3、引出课题: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请问:假如你是面试官, 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 (1)人生发展始终伴随着利益关系
• ①人不能不利己(衣、食、住、行) • ②自己利益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
脱离他人,更不能以损害他人 利益为前提。
• (2)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 利益:人们在物质、精神上得到的好处 • 利益关系: • 请思考: • 你认为我们身边存在着那些利益关系? • ——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 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
是不是就能说明人的生活是可以脱离人类社会
而孤立地存在呢?
同学们请注意他的两个宝贝;
一个是他的知识,一个是他的火枪。此外还有小 刀,火柴之类用具,这些都是社会赋予他的条件。 鲁滨孙是一个已被社会关系造就出来的成年人, 他不可能再变成野兽了。所以鲁滨孙无论怎样 “飘”也飘不出社会。
总之,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生活,只有体现 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人,人只有在社 会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 的人。
(3)人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孤立地存在 例一:兽孩。从18世纪到今天被人们发现的为野兽 等动物所抚养的兽孩大约有三十几个。其中有狼孩、 猴孩、熊孩、豹孩、猪孩等,无论经过几年兽孩应 当仍然是人,而不是野兽,然而,后来找到的兽孩 除了形体还像人外,再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和 什么在一起就像什么)甚至人们再花十几年的时间, 想把他们训练成人也难以办到了。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 案例导入: •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
公司离职,来到另一家公司面试。他非常想 得到这份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面 试官的提问对答如流。他看出面试官对他的 表现非常满意,但他知道这个职位很多人在 争取。为了坚定面试官对自己的意向,他提
• —— 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
•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 故事引入:《印度狼孩的故事》 • 故事告诉我们: • 一个人一旦脱离了人类社会,失去了
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其人性
也会随之丧失。
• (1)个人利益的实现以及利己利他关系的 处理,都是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为基础的
—— 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例二: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惨无人 道的实验,他买了一批孤儿,有的不让见阳 光,有的不给吃熟食,有的不让听声音等。 让这些孤儿在脱离社会的非人的环境中生活, 四年后被人发现时,这些孤儿已丧失了某一 方面的人的特性,而成了畸形儿。
例三:有个日本人叫模井庄一,在二战中为 了躲避战争逃入了深山老林,足足过了也是 28年, 1972年回到人类社会后尽管讲的都是二战 前的事情,但很快恢复适应了人的社会生活, 并且当年就结婚成了家。
家庭、家乡、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活。。。。。。
• 请思考:人,能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孤立地存在呢?
• —— 比如: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部分同学可能
看过,鲁滨孙在航海时遇险,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 上生活了28年。鲁滨孙独自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28年, 他离开了社会照样生活得不错,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 (2)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 社会劳动的产物
请思考: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多 少“关系”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
• (4)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 整体利益的关系
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利益关系问题
• (2)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视频:《高速路车祸现场村民见死不救抢货物》 视频:《小学生拾金不昧 20万物归原主》
•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
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生理结构) •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
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生理机能) •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
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