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A.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1.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1、(研究音乐)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2、(研究雕塑、建筑)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3、(研究天文学)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4、(人与艺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2.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对立的斗争)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3.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 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4.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克罗齐)【圣才出品】
第19章克罗齐一、名词解释1.直觉即表现(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直觉即表现”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由意大利克罗齐在1902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
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
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予所感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
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
该观点对以后的科林伍德、荣格等西方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西方美学起了推动作用。
2.俄国形式主义答:俄国形式主义是1915年至1930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克布逊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
他们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主要指语言。
此外,俄国形式主义还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在当时及后来影响甚大。
3.英美新批评答:英美新批评是20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40、5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流派之一,它的基本理论原则是:①诗歌是一个客观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统一体;②诗歌使读者能够具体地、感性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经验。
但由于新批评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性、忽视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的联系,所以在五十年代后期它逐渐失势,走向衰落。
4.形式美答: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从美的事物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各种形式因素及其按特定规律所作的有机组合。
文学作品的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如诗歌中的节奏美、韵律美、诗行排列美等,在小说、戏剧文学及散文方面,结构上讲究对比、完整与风格上讲究多样、变化、统一等就是追求形式美的表现。
5.“有意味的形式”答:“有意味的形式”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提出,他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圣才出品】
第18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一、简答题1.简述近代美学家关于移情现象的观点和看法。
答:(1)英国美学家自从英国经验派把美学的研究转到心理学的基础上,人们就不断地讨论到移情现象。
①哈奇生用类似联想来解释自然界事物何以能象征人的心情;②休谟用同情来解释平衡感说;③博克也用同情来解释崇高和美,他并且把同情和摹仿联系起来。
④对于移情问题作出较大贡献的是意大利的维柯,他把移情现象看作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要素。
(2)德国美学家在德国,对移情现象的重视首先是与浪漫运动萌芽期和鼎盛期中所流行的泛神主义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①文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里描绘他对一些古代雕刻的亲身感受时,就经常涉及移情现象和内摹仿现象。
②康德在分析崇高时把移情现象称为“偷换”。
他的一个基本的美学概念是“美是道德精神的象征”,而这个概念也和移情现象有密切的联系。
③狂飙运动的领袖赫尔德进一步强调精神与自然的统一,他在《论美》里把美看作生命和人格在艺术品和自然事物中的表现。
④黑格尔也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自然美只是心灵美的反映”。
⑤用“设身处地”和“外射”来解释移情现象的还有哲学家和《德国美学史》的作者洛慈。
洛慈在这里已指出移情现象的主要特征,把人的生命移置到物和把物的生命移置到人,所差的只是他还没有用“移情作用”这个名词。
2.简述费肖尔父子关于移情现象的观点和看法。
答:(1)首先用这个名词的是劳伯特·费肖尔(子)。
(2)(父)弗列德里希·费肖尔①观点a.他从黑格尔的泛神论的观点出发,强调“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而理想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典型,须克服自然或现实界的“偶然机会的王国”,才能显出事物的内在本质。
b.他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说这种作用就是“对象的人化。
②评价:他虽还未把“移情作用”用作名词,却已把它用作动词(“感入到”)了。
西方美术史考研模拟试题
西方美术史试题1一、填空题(40分)1、《受伤的野牛》是_____ (国)的____ 洞窟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是古代两河流域的____ 浮雕3、古埃及三大金字塔指得是____ 金字塔、____ 金字塔和____ 金字塔。
4、“爱琴文化”在艺术史上又被称为____ 文化。
5、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是著名雕刻家____ 设计的6、在古希腊雕刻中,与普拉克希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_____ 的雕刻则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7、古罗马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是_____8、世界三大宗教美术指的是____ 美术、____美术和_____ 美术。
9、文艺复兴法国巴黎圣洁者喷泉浮雕《仙女》是_____ 创作的。
10、法国雕刻家乌东是使石像具有精神和生命的大师,其中要代表作品有《》、《》等。
11、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是________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是________ ,而“柏林分离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
12、长期侨居国外的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三个画家是______ 、_____ 和_____ 。
13、确立俄国“情绪风景”画的画家是______,他在1892年所作的《》一画则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14、非洲黑人木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15、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三大文化中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 的_______ 被称为“美洲的古希腊”16、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著作《》和《》,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
另一俄国画家________ 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
奠定了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重要贡献的是荷兰画家创建的“ _______”派。
17、超现实主义社团是从达达社团内部分化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18、德国女画家_______是一位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寄以深厚同情的艺术家,她的重要作品有《》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康德)【圣才出品】
第12章康德一、名词解释1.反思判断力(北京大学2009、2011年研)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康德对“判断力”了解的意义在于“反思判断”,这是康德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的。
“反思判断力”就是审美和审目的的两种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
因此,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真正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批判力在知解力与理性之间起桥梁作用。
2.为艺术而艺术答:“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提出的口号,最早由法国诗人戈蒂埃提出,后来得到了其他唯美主义者的响应。
这一口号表达了唯美主义的基本观念,即对艺术本质的看法。
通过这一口号,唯美主义传达出新的文学艺术观,要求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反对其与政治、道德等的联系;指出对纯粹美的追求,才是艺术的任务;大力提倡对形式美的追求。
当唯美主义走向沉寂以后,这一口号因为传达了新的文学艺术观念,而仍然得到一些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认同与尊崇。
二、论述题1.美与自由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人的本质是自由。
美与人有关,因此美与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类本质特征即人性自由有关。
美的本质体现了人的一种自由,体现了人的一种自由的需要。
自由渗透于美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康德关于美与自由的关系的看法:(1)美是能够体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因素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描述了对美进行综合判断之后的结果。
“质”的特征是无利害而生快感;“量”的特征是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关系”的特征是不凭概念而生快感,还提出了一个关于美与道德的论述,即美是道德的象征。
康德的道德说中道德为之根本就在于其整个体系就是一部自由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讲的就是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一种自由哲学。
在一个具体的审美活动当中,若能够体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因素,它就是美的。
(2)审美的本质基因是自由的康德认为自由存在于理智世界与现象世界,并且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是理性动物。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柏拉图)【圣才出品】
第2章柏拉图一、简答题1.柏拉图的迷狂说。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1)“迷狂说”“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
“迷狂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神明凭附”,它是“迷狂说”的基本内涵,即神灵凭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打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一是“灵魂回忆”,它要比“神明凭附”更“高贵”一些。
“灵魂回忆”中灵魂对美的追求不是出于被动的“神灵凭附”,而是出于某种对理念美的怀恋,因而是自觉的灵魂,这种自觉的灵魂按照美的阶梯有次序地逐步上升。
(2)“迷狂说”的理性主义立场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在古希腊,迷狂往往是与宗教巫术联系在一起的,柏拉图沿用了这一观念,认为神圣的米矿石“神灵的禀赋”,在柏拉图看来,灵魂依附肉体只是暂时现象。
它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竭力挣脱肉体,飞升到天上神的世界,即永恒普遍的“理念”世界。
如果它再次依附于肉体,投身人世时,人世的事物使它依稀回忆“理念”世界的美的景象时,创作者欣喜若狂、眷恋爱慕的情绪。
但是,这种境界并不是丧失理智、陷入激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恰恰是热爱理智而置世俗一切于不顾,才被执著于尘世幸福的人说成是迷狂。
因此,迷狂说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
2.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圣才出品】
第4章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一、简答题1.简述统治亚历山大理亚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答:(1)伊壁鸠鲁派①主要观点a.他们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传统,相信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
b.在伦理方面,他们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在快感,而快感据说就是“不受身体方面的痛苦和精神方面的忧虑”。
②基本特征:在三派之中是最先进的。
(2)斯多噶派①主要观点在早期继承赫拉克利特的传统,本来有些唯物的和辩证的倾向,但是到后期却转变为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宣扬命定主义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最高理想是静观默想,丝毫不动情感,丝毫没有欲望。
②基本特征:颓废色彩最显著。
(3)怀疑派①代表人物:庇雍②主要观点:宣扬事物不可知论,因此,他们认为对事物最好不下判断,不置可否,这样才可以保持心境的平静安宁,寂然不动。
(4)三个派别的共同点①这三派在人生观方面是彼此很接近的,他们都反对情感的激动,都提倡个人心境的安宁静穆。
②他们对于用实践行动来改变世界都缺乏信念,都把最高理想摆在清静无为,无忧无虑上面。
这显然反映出奴隶社会的开始瓦解和西方古代文化的开始衰颓。
(5)颓废迹象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也表现得很清楚①亚历山大理亚学者们没有一种昌盛的新的文艺创作实践做基础②没有一种结合现实生活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哲学思想做基础2.简述《论诗艺》及贺拉斯对西方文艺的影响和贡献。
答:(1)《论诗艺》对后来发生影响最大的在于古典主义的建立①文艺选材的问题,贺拉斯承认选材可以沿用旧题材,也可以独创,即运用新题材,但是沿用旧题材的比较稳妥的。
②关于处理题材的方式,贺拉斯的看法也基本上是保守的。
③贺拉斯强调摹仿古典,但也反对生搬硬套,或者“逐句逐字的翻译”。
④古典文学的理想古典主义者都号召向古典文学作品学习,贺拉斯认为古典文学的理想是“合式”或“妥帖得体”。
a.根据“合式”这个概念,一切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叫人感到它完美,没有什么不妥当处。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歌德)【圣才出品】
第13章歌德一、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世界文学是指由各民族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借鉴而融汇发展形成的世界性的文学,与民族文学相对。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最早由歌德提出。
他于1927年与爱克曼谈话时,说自己读了中国小说《好逑传》得到的启示,认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文学”的形成。
对“世界文学”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今后的文学产品越来越世界化。
现代世界,由于交通便利和传播媒介手段的现代化,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语言障碍的渐次破除,整个人类文化已连为一体;由于将人类各民族的文学遗产看作是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样文化的民族性渐次让位给世界性。
2.象征主义(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答: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
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二、论述题1.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歌德和席勒虽同为法国同一时期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
但是,由于他们哲学倾向观点的不同,他们走上了不同的创作道路。
歌德受卢梭、狄德罗,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影响,哲学上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而席勒则信奉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二元论者。
歌德和席勒分别走上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创作道路,在艺术分析上的也有了不同理论取向,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创作方法中对艺术与自然、典型问题的认识上。
(1)对艺术与自然认识的不同①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美学见解之不同,主要表现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与席勒一个追求现实,一个追求理想,一个从客观实际出发,一个从主观想象出发;一个看重自然,一个反对自然。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 亚昆那和但丁)【圣才出品】
第5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一、名词解释1.但丁的《论俗语》(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
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
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2.骑士文学(中山大学2010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
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
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简答题1.简述圣奥古斯丁的美学著作和观点。
答:(1)美学著作①圣奥古斯丁在还未皈依基督教以前写过一部美学专著,题为《论美与适合》。
②皈依基督教后,他一方面钻研基督教经典,一方面仍继续研究他早年所爱好的柏拉图。
他的美学言论大半见于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
(2)美学观点①圣奥古斯丁给一般美所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给物体美所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
这些侧重形式的老定义在圣奥古斯丁的思想里是何中世纪神学结合在一起的。
无论在自然中还是在艺术中,使人感到愉快的那种整一或和谐并非对象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是上帝在对象上面所打下的烙印。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圣才出品】
第10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一、简答题1.莱布尼茨的思想对美学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莱布尼茨作为德国理性主义美学的奠基者,其美学思想是以单子论的哲学体系为基础的。
他从单子论的“前定和谐”说出发,论证了美的本质在和谐、秩序,而美的本源来自上帝预先安排,从而将目的因引入对美的解释中,试图在可感形象与理性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又从单子论的认识论出发,阐述了灵感是“混乱的知觉”,具有令人愉悦却不涉功利的特点,从而确立了美学在认识体系中的地位,对鲍姆嘉通和康德的美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1)对鲍姆嘉通的美学影响:美学的诞生伍尔夫是莱布尼茨的忠实信徒,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对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系统化和通俗化。
鲍姆嘉通接着伍尔夫对于布莱尼茨的理性哲学进一步系统化。
他注意到人类心理活动既然分为知情意三方面,而相应的哲学系统却有漏洞,于是他建议应设立一门新科学,译为感觉学。
鲍姆嘉通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直到首次使用感觉学来称呼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时,美学就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就诞生了。
(2)对康德的美学影响:康德美学体系的建立康德继承了鲍氏的形式主义和情感论扩张为他的美学体系。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理论,逻辑是理性认识的理论。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将美学区分为“先验的逻辑”和“先验的美学”即“先验的感性理论”。
康德哲学以为整个世界是现象,本体不可知。
他是第一个建立了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的美学体系的,而他却把他的美学著作不直接命名为美学。
他把美学这一名词用在他的认识论的著作里,即关于感性认识的阐述的部分,这是很有趣的,也可以见到鲍姆加登的影响。
康德也继承了鲍氏把美基于情感的说法,而反对他的完满的感性认识即是美的理论。
总之,布莱尼茨确立了美学在认识体系中的地位。
他的这一贡献对后来德国的美学的产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鲍姆嘉通正是在他的认识论学说中和美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完善为对象的科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席勒)【圣才出品】
第14章席勒一、名词解释1.美育书简(北京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美育书简》(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
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
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2.席勒化(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席勒化是指创作中以抽象理想代替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创造倾向。
席勒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席勒化是席勒在从事历史、哲学研究时期,受康德影响,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即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观念出发的一种理想化,即把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观实生活的土壤,以及把人物当作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样一种创作倾向。
而这种创作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倾向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替代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二、简答题1.简述“游戏冲动”。
答:(1)引起“游戏冲动”的原因感性和理性都要借文化教养而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统一,于是“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最高度的独立自由”。
“假若这种情况能在经验里出现,它们就会在人身上唤起一种新的冲动”,即“游戏冲动”。
(2)感性冲动与游戏冲动的区别感性冲动使人感到自然要求的强迫,而理性冲动又使人感到理性要求的强迫;游戏冲动却要“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物质方面(即感性方面)和精神方面(即理性方面——引者注)都恢复自由”。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味2.情象3.审美活动二、简答题1.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结合这句话谈谈中国占典美学中丑的审美意义。
2.席勒:“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伞是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1.美与自由的关系。
2.结合现代艺术实践,谈谈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味答:“味”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
它不同于“五味”的“味”,最早使用这个美学范畴的是老子。
“淡乎其无味”是老子对“道”的理解,恬淡的味是最高的味。
后来陶潜、王维、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都延伸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
2.情象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
情象有别于意象,心像,言象等。
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
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
情是精魂,象为形质。
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
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3.审美活动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二、简答题1.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黑格尔)【圣才出品】
第15章黑格尔一、简答题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鲍姆嘉通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
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
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他们对于美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鲍姆嘉通与黑格尔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1)区别①两者的美学研究对象不同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规律,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所研究的规律可以应用到一切艺术,“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
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他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领域之外,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形态。
可见,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艺术美。
②两者的美学定义的侧重点不同鲍姆嘉通重感性。
他不满意以往的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的贬低和轻视,注重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
因此,他提出了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由此可见美学虽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提出的,同时也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
黑格尔重理念。
他在《美学》开始就宣布他“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是艺术的美”,并且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
这样,他就把美学的范围界定下来,排除了“自然美”。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对美的定义:“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称作“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2)联系鲍姆嘉通鼓励感性认识以及在目的论上,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简答题1.简述希腊文化的概况。
答:(1)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时代。
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
(2)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①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豪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
②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于战争的频繁,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象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
(4)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①希腊神话a.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
b.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
②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也都很繁荣。
(5)希腊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①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
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②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a.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
b.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量的上升)。
c.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
2.简要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
答:(1)盛行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2)基本观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
(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4)影响①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②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
(5)对于美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①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音的质的差别都是由发音体方面数量的差别所决定的。
西方美术史考研模拟试题
西方美术史考研模拟试题西方美术史考研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幅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A.《蒙娜丽莎》B.《夜巡》C.《岛上的下午》D.《大卫》2、哪位艺术家创作了著名的雕塑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A. 罗丹 B. 德拉克洛瓦 C. 大卫 D. 米开朗基罗3、下列哪一幅作品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 A.《睡莲》 B.《日出·印象》 C.《草地上的午餐》 D.《奥林匹亚》4、以下哪个流派被称为“艺术的自发主义”? A. 哥特式艺术 B. 表现主义 C. 立体主义 D. 文艺复兴二、简答题5、请简述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并说明其对西方雕塑艺术的影响。
51、简述印象派的出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511、请阐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变化。
三、论述题8、请论述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并阐述其社会和文化背景。
81、请以一位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并阐述现代主义艺术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图片分析题10、请选择一幅20世纪的西方绘画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作者、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主题和思想,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五、自由创作题11、请以“艺术的未来”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对未来西方美术发展的看法和期待。
以上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西方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解,以及其对艺术发展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掌握。
考生需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见解,认真回答以上问题。
中外美术史考研资料中外美术史考研资料一、中外美术史的交汇点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是两个独特的艺术传统,它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特点。
然而,它们之间也有许多交汇点,这些交汇点为中外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首先,中外美术史都关注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表达。
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西方的静物画,还是中国的书法、西方的雕塑,都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真题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真题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真题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考研中,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的相关内容也是备受关注的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真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朱光潜对于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概括入手。
朱光潜在他的著作《美学史》中,对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
他将西方美学史分为古希腊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美学、启蒙美学、古典美学等不同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解析。
在考研中,可以通过对这些时期的特点和主要学者的重要观点的掌握,来回答与西方美学史相关的考题。
其次,朱光潜对于西方美学史中的重要学者和他们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例如,他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等学者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这些学者的理论对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考研中也经常会涉及到与他们相关的考题。
通过对朱光潜对这些学者的研究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并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此外,朱光潜还对于西方美学史中的重要概念和流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例如,他对于美的本质、审美经验、艺术创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还介绍了形式主义、实用主义、表现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理论,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考研中,对于这些概念和流派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回答相关考题至关重要。
此外,朱光潜还对于西方美学史中的一些具体艺术形式进行了研究。
例如,他对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对他的研究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最后,朱光潜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对于我们进行西方美学史的学习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注重对于原始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考研中,我们也可以借鉴他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加强对于原始文献的学习和理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进行西方美学史的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游于艺
2.妙有
3.反思判断力
4.艺术自律
二、简答
1.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第一义说
2.简述福柯的“考古学”方法
3.简述《乐记》中乐象说
4.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三、论述
1.试论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
2.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游于艺
答:游于艺是孔子关于审美和艺术对人的人格修养之关系、作用的美学思想。
“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得来的。
在这里,“游”是游泳、遨游的意思,“艺”是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教育以六艺为主,主张学习不仅要掌握各种具体的技艺,而且要从掌握技能中得到艺术创造的审美感受。
这表明了孔子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孔子对艺术在实现人的全面人格理想中的作用的肯定。
2.妙有
答:妙有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
道家与佛家对于“妙有”有不同的解释。
道家指的是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
无中之有,谓之妙有。
佛教指的是非有之有,与非空真空的“真空”相对。
这种思想起源于《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
“妙有”是建立在空的基础上的,空也不是完空。
关于“妙有”的解释一直处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中。
3.反思判断力
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
康德认为判断力有一种相反方向的运用,即在特殊的材料已经提供出来以后,为这种特殊去寻找适合的普遍原则,就直观而运用知识和理性,称之为反思判断力,它是为了在直观表象上引起诸种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的活动,以便获得某种愉快的情感。
4.艺术自律
答:艺术自律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马尔库塞的美学核心范畴。
它与艺术的他律性(他性、外部性、社会性)相对,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对其形成、发展和成熟起着某种影响与作用的内在的自身因素。
艺术活动永远是以人工性为主的创造活动,艺术家必须遵循艺术的内部规律。
但也要避免轻视科学技术、把技术手段放在艺术自律性之外的倾向。
现代科技是艺术创作的有力辅助,它可以成为艺术自律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已在工具作用、嫁接综合、捕捉机遇、替代性体验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二、简答
1.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第一义说。
答:(1)第一义说的含义
严羽认为对诗家三昧的领会,各人有程度深浅的差别,诗歌创作实践方面也有水平高下之区分,因而悟也有透彻之悟和一知半解之悟的不同。
诗家之悟是与学习前人作品有关系的,前人作品则又有第一义与第二义之别,第一义之作是指那些艺术水平最高、体现诗歌的美学特征最为突出的优秀作品,第二义之作是指那些总体水平不错,但有明显毛病,不堪为学者之榜样,故非学诗之正门大道。
由第一义之作悟入,称为第一义之悟;由第二义之作悟人,则称为第二义之悟。
由第一义悟人,可以达到透彻之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义之悟与透彻之悟是一致的。
但是第一义之悟也可以是一知半解之悟,这是和学诗者本人的悟性有密切关系的。
不过,由第一义悟入即使达不到透彻之悟,终究比第二义之悟要好,不会走入邪门歪道,“虽学之不至,亦不
失正路”。
如果从第二义悟入,则因为“路头一差”,就要“愈骛愈远”,不但达不到透彻之悟,甚至连一知半解之悟也不一定能达到,可能会变成“野狐外道”。
(2)第一义说的重要性
严羽的“第一义”是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
严羽强调第一义之悟的重要性,对诗歌艺术高水平的鉴赏能力,要靠认真学习优秀诗人作品来培养,必须“熟参”第一义之作,方能有“真识”。
因此初学诗时“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不从第一义悟入,就会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乃至“愈骛愈远”,如能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则“久之自然悟人”,这称为“直截根源”,也就是“顿门”。
这样的悟才是“透彻之悟”,而不是“一知半解之悟”。
所以,严羽的诗禅说比他以前各家之诗禅说,是大大地高出一头的,在理论上也都要深刻得多,系统得多。
2.简述福柯的“考古学”方法
答:知识考古学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首先提出来的,是指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
(1)福柯“考古学”提出的意义
知识考古学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也不是描述理论,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
福柯之所以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考古学”主要是为了挑战欧陆思想界存在的线性连续的“总体历史(total history)观”。
福柯指出,总体历史观“旨在重建某一文明的总包形式,某一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原则,某一时期全部现象所共有的意义,涉及这些现象的内聚力的规律”。
(2)“考古学”方法
福柯“考古学”的方法主要基于三种假设:
①假设在某一特别限定的时空层的全部事件之间,在人们重新发现其印迹的各种现象之间,人们可能建立某种同质的关系系统:因果关系网络,——它可以将这些现象中的任何一种现象派生出来,类比关联,——它能说明这些现象是如何互为象征的,或者它们是如何一致地表现出同一中心核的。
②假设历史性惟一的同一形式包含经济结构、社会稳定性、心理情性、技术习惯、政治行为,并把它们全部置于同一类型的转换中。
③假设历史本身可以被一些大单位连接起来——阶段或时期——这些大单位在自身把握着它们的内聚力的原则。
”福柯的“考古学”拒绝这种思想史观,而是要分析历史中的“不连续性(discontinuity)”、“断裂(rupture)”等,发现和拾回被总体历史观筛漏的历史,由此“试图创造另外一种已说出东西的历史”。
3.简述《乐记》中乐象说。
答:(1)乐象说的出处及含义
《乐记》中的乐象说指的是《乐象篇》中的:“乐者,心之动也。
声者,乐之象也。
”乐是心被外物感动产生的,声是乐的表现形式。
由此,“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
君子以好恶,小人以听过。
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观众自得其乐,又不厌弃大道;将大道发挥得很充分,并不为私欲所动。
这样的乐舞,体现了情感又确立了道义,岳武结束之时德行更受尊崇。
君子观后更加好善,小人观后痛改前非,所以说“教化百姓的方法,乐是最重要的”。
乐象说是儒家关于音乐教化作用的阐发。
(2)乐象说的主要内涵
①乐象说认为音乐可以反映社会政治状况
《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这里提出的是“声音——乐——心——物”的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论。
音乐源于物,又作用于物。
这就是后来“文学——人心——治道”的公式的由来。
②乐象说认为音乐通过影响人心能起到改恶从善的作用
《乐记》认为音乐的功用在于“治心”,它可以使人欲无穷的人性得到节制,而不至于产生悖逆诈伪之心,达到改恶从善的目的。
民心善恶又关乎社会风俗,并直接影响到政治的治乱。
所以由音乐可以见出政治良窳,是谓“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为此,《乐记》认为音乐乃是王道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突出了文艺和社会政治的密切关系。
对后世关于文艺的教化功用认识影响深远,如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4.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答:“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
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种再现理论。
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