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简介:钱钟书
-钱钟书
对“信、达、雅”三字的评论
• 钱钟书对“信、达、雅”三字作了精湛的 评论。他更深刻的指出:
• “译事之信,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 为饰达。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 斯之谓信。支,严于此,尚未推究。雅之 非润色加藻,识者就多;信之必得意忘言, 则解人难索。译文达而不信者有之矣,未 有不达而能信者也。”
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 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也。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Thousands of mountains can’t hear the wings of the birds, Thousands of paths can’t find any footprints of the livings. • A loney boat carries a grass raincape behind an old man, In the snowed river he alone fishes,fishes and fishes.
• 1916年 六岁 在亲戚 • 1929年 十九岁考入清 家的附塾附学,曾念 华大学外文系。报考 《毛诗》。以后由伯 时,数学仅得15分, 父教他读书。读了 但因国文、英文成绩 《西游记》、《水 突出,其中英文更是 浒》、《三国演义》 获得满分,于1929年 以及《说唐》、《济 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 公传》、《七侠五义》 取。 等小说。
钱钟书的罗曼史
杨绛
•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 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 研究所的研究员。
• • • • •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目录摘要 (1)关键字 (2)正文 (2)一、钱老简介 (2)二、“诱”、“讹”、“化”的翻译思想 (3)三、翻译例文欣赏 (4)四、我的观点 (5)参考文献 (5)摘要钱钟书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名翻译家,他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主要对钱钟书先生在翻译方面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通过举例展示了钱钟书老先生在翻译方面独特的手法。
同时,在本文中还提到了我对翻译的理解,和我认为的要成为一名好的翻译的必要条件。
AbstractMrQian is not only a famous writer but a translator,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China. I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translation theory in my paper, and analyze the unique methods of his translation.I also give my own opinion of the requirementswhich is necessary for being a good translator.关键字成就翻译观点理论原则Key wordsachievement translation views theoretical principles正文一、钱老简介中学时代,在语文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了钱钟书老先生。
那时候只知道钱老先生是一个作家,只知道他写的文章很好,很受欢迎。
后来才知道,原来钱老还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
在课上,通过高老师的讲解才知道,一个好的翻译,原来需要将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掌握好两种语言才能将一种语言的意思尽量完整的去转化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翻译,不仅仅是将文字的意思转化过去,能否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意思很好的翻译出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钱钟书翻译理论
• 二、“讹”: • 讹主要指的是翻译作品中的“讹错”。 • 钱钟书先生认为正是讹错起到了抗腐作用。
• 三、“化”:
•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 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 于“化境”。
• 格言、谚语用语诙谐形象,对比新颖,并且悦耳、直接,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趣味性。结构上的稳定性、语义上的 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以及暗含的情态表达力是其共同特 点,翻译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过于拘泥于字面意 思的“信”,则难“达”深层意蕴,而恰恰后者才是其鲜 活生命力所自。钱钟书在翻译时,以绵里藏针的机智微妙, 以尺幅万里的浓缩,尽传格言、谚语和成语之妙;有时甚 至直接套用中国固有的表达方式,看似信手拈来,却准确 传神: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either. 脚踏两只船。 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 苦尽甘来。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 白天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 The man must be designing and cunning, wily and deceitful, a thief and a robber, overreaching the enemy at every point. 必多谋善诈,兼黠贼与剧盗之能。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 亦可稍忘苦痛 All women are the same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灭烛无见,何别媸妍 以上第一句是苏格拉底弟子撰野史,记皇子问克敌之 道,他的父亲教诲他的话,言者的慧黠跃然纸上;第二句 是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话,虽心有悲伤但不废饮食,显 示出言者的洒脱;第三句是古希腊俗语,俚俗但又无伤大 雅。文言译文读来亲切不隔,相反,若硬用白话迻译,令 古人操今语,则有不伦不类之憾。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最喜爱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钱钟书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钱钟书的性格怎样钱钟书作为文人,钱钟书的性格中却有着一份坦率直白,他从不装腔作势。
他敢说敢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接受到了宴会的邀请,钱钟书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邀请,即便是江青点名邀请他也不去,有人给钱钟书编理由说自己身体不好,借着这个理由就不用去了,可钱钟书不行,他说我自己身体这么好,不用编,不想去就不去不需要任何理由。
由此可以看出钱钟书的性格不仅是坦率而且还不会趋炎附势,他一贯坚持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得罪他人,也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
钱钟书的性格出来坦率直白,还有乐观积极的性格,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也被批斗,在这段时间中,钱钟书遭受着各种折磨,外在的表现有剃光头,其他的一些文人感觉这是很大的耻辱,然而钱钟书却乐观的说我想剃光头的愿望终于有人帮我完成了。
在同一件事件上钱钟书的反应表现出来了他遇到困难仍然乐观的精神性格。
因为钱钟书的对文学颇有研究,在当时也是文化界的名人,因为电视要采访名人,钱钟书也是其中一位,可钱钟书拒绝了这个要求,即便是给他钱,他也不接受。
可见钱钟书有一种不贪图名利,淡薄的性格。
钱钟书在写作时候真的是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他都会仔细查阅,可见钱钟书的性格还是十分谨慎的。
钱钟书 简介
译文赏析
Whom every thing becomes, to chide, to laugh,To weep; who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s;To make itself, in thee, ; fair and admired! ——Antony and Cleopatra William Shakespeare 嗔骂,嬉笑,嘀泣,各态咸宜, 嗔骂,嬉笑,嘀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 媚。
作品介绍《林纾的翻译》 作品介绍《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在1964 1964年对林纾的翻译成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在1964年对林纾的翻译成 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 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 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博瞻综赅.融 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 博瞻综赅. 中西学理之长;深识创见. 中西学理之长;深识创见.成钱氏一家之 ”“可视为 钱钟书的翻译论》 可视为《 言。”“可视为《钱钟书的翻译论》”(罗新璋 语.1990/8) 借助于对林纾翻译的解读, 借助于对林纾翻译的解读,表达自己的翻译观点和 理论。 理论。
• 三、“化”: •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 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 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将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 ),即上文所述的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将外文用自然而流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 ),将外文用自然而流 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 化即是“化境”。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 化即是“化境” 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这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这 与傅雷 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以译莎士比亚 重神似不重形似” 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 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保持原作之神 异曲同工之妙。 韵”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钟书
2015-4-24
2015-4-24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錢鐘書
出生地 江苏无锡县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 人· 兽· 鬼 别名 钱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
国籍 中国
中文名 钱钟书 出生日期 1910年(庚戌年)11月21日 主要成就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 职业 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牛津大学 信仰 共产主义 逝世日期 1998年12月19日 民族 汉族
THANK YOU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 良。曾用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清宣统二年十 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一九九八年病逝于北京。 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 学研究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 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在文学上是一个 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 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 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2]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兼讲座 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 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钱氏于中文 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
Slide Master
•
钱钟书 ,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 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 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 “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 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 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 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
1947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集)
1948 《谈艺录》(开明书店1949年6月版)
1978 《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明报月刊》7月)
1980 《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角镜出版社3月版);《谈艺录》(补订本)
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和成 就
*人物简介 *翻译思想 *翻译成就
人物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出生 于江苏无锡县,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 槐聚,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牛津大学就读,曾 用笔名中书君,是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翻 译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钱钟 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 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1)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
翻检钱钟书的翻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典雅的文言行文。 同一种语言也有雅、俗之分,正、奇之判,骈、散之别, 文、白之辨。刘勰指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 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就是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 学的正奇、雅俗。钱钟书在《与张君晓峰书》中对五四新 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言与白话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 补充。用中国古代语言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没有先例, 晚清和民国初期也曾一度盛行用骚赋体写作来虚饰模仿古 典的高雅风格。钱钟书借助典雅文言翻译西方作品,并将 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The man must be designing and cunning, wily and deceitful, a thief and a robber, overreaching the enemy at every point. 必多谋善诈,兼黠贼与剧盗之能
翻译家简介:钱钟书
3.2 避“讹”:“讹”论
• 所谓“讹”,就是译文失真和走样。 • 他在《林纾的翻译》一书中说到,林译小说对于原文部分
的不忠实和“讹”是起到了一定的“防腐作用”。
青 衣
3.3 求“化”:“化境”论
• 钱钟书先生1934年在《论‘不隔’》一文中就曾提出过, “好的翻译,我们读了如原文。”
• 钱钟书先生对于翻译的标准用了一个“化”字
• 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 留着神伤之甚也。
• 钱钟书先生译拜伦给情人的一封信,笔走典雅,一不留神竟然超越原 文,成为倾诉离别之苦的绝唱,完美实践了他所提出的“化境”亦兼 具典雅文白之美。
青 衣
Thank you!
引‘诱’→ 避‘讹’→ 求‘化’
青 衣
3.1 引“诱”:诱论(媒论)
• “诱”或者“媒”字形象的道出了翻译的性质、功能、作 用和目的。
• 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中写到:
“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它是个居间者或联 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 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姻缘”,缔结了国与国之间唯一的较少反目、吵 嘴、分手挥拳等危险的“姻缘”。
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的?虚涵数意?把翻译所起的作用?诱?难于避免的毛病?讹?所向往的最高-1998.12.19)
生平简介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 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 译家,文学研究家。晚年就职于中 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 Two distincts, division none. 可判可别,难解难分。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与翻译思想
•
翻 明 清佛译末朝经史清末翻上初年译曾的的有西西三学学个翻翻重译译要阶段,促毕文其达使生里是、从申在翻雅事述《译,西了天理这方他演论标社在论与志会翻》着实科译序信践学中中达得翻遵提雅到译循出翻的的很了译严原大译理复则事发论在,三展在几尤难:历篇:经信序、
青
千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索之上,汲取与创
衣
新后形成雏形。
• 支谦《法句经序》: “仆初嫌其为词不雅。 维祗难曰: `佛 言依其义不用饰 ,取其法不以严 ,其传经者 ,令易晓勿失 厥义 ,… …。’(“雅”源此。)座中咸曰: 老氏称: ‘美言不 信 ,信言不美’ ; …… 今传梵义 ,实宜径达。 (“信”和“达 ”均源于此。)是以自偈受译人口 ,因顺本旨 ,不加文饰。”
青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 严复译《天演论》: “译事三难: 信、达、雅”。
• 严复先生曾指出:按照原文的义旨和风格进行翻译,这就 是“达”和“雅”,同时也是“信”。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我国近代、
现代以至当代的翻译活动都产生了深远
青
的影响。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但钱钟书先生认为,虽然支谦也提到了“信、达、雅”这三个 字,甚至严复明确地提出“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准则,但 他们并未深入研究三者的辨证关系。
青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信达雅” 理论之渊源
• 中国翻译史,有文字记载, 始于周, 据《礼记·王 制》 记载: 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周管翻译叫舌人。此后, 直至佛教传入前, 翻译并不 是广泛存在。佛经传入后,译者在“译” 字前加“翻” ,成为“翻译” 一词 , 一直流传至今。
钱钟书-简介
作品欣赏
• 《写在人生边上》 • 是钱先生的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 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 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 • 《人.兽.鬼》 • 是钱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 《上帝 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 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 《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 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
勤奋成就天才
• 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只从图书馆抱回一大
堆书,边看边划下佳句。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 字。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 他对学术事业的态度,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是远远不
够的,他的《谈艺录》初版于1948年,到1984年再版,所作的补订,篇幅 几与原作相等。补订本不但增加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辨析和阐发,还大量 吸收了西方新学科、新理论的成果。
寂静的钱钟书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7 人物评价
吴宓赞其:“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 学界称其:“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
世人惊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学贯中西 自成一家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与你同在!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写在人
生路上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 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 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 相矛盾。 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 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 我很忙,我不去,哈!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4 作品赏析
围
城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 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 愚笨都掩盖起来。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 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 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 忆。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
钱钟书先生,江青邀请 你去参加国宴 我不去,哈!我很忙,我 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 去的!
钱钟书翻译思想
“化”是“翻译”追求的最高境界。《随 园诗记》所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 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精通了原
作,才能在翻译时达到“化”的境界。 钱钟书所说的“化”,指出了翻译艺术 的极致;然而,似乎不能将此“化”字 作为翻译的标准或原则。
对“信、达、雅”三字的评论
钱钟书对“信、达、雅”三字作了精湛 的评论。在《管锥编》第三册读支谦 〈法句经序〉的笔记(〈译事三难〉) 中,他指出严复所说的这三个标准均早 已见于此序文。他更深刻的指出: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 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 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 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 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 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 以“钱学”。
作品
《管锥编》、《谈艺录》、《七 缀集》、《围城》、《人、兽、 鬼》、《写在人生边上》、《槐 聚诗存》、《宋诗选注》、《钱 锤书文集》等
翻译理论
一、“诱”
翻译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即诱导人认识外国文 学。
二、“讹”
讹主要指的是翻译作品中的“讹错”。
钱钟书先生认为正是讹错起到了抗腐作用。
三、“化”
讹
所谓“讹”,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说: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 间也不一样,而且译者的理解和自己的表达 能力之间还时常不尽相同。”所以,译文和 原作之间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 在意义理解或语气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
“讹”也表明: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 是“发现之障”。译文是引领读者进入 另一语言文化的助手,然而,也可成为 认识另一种语言文化的障碍。在翻译不 同国家和语言的作品时,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还在于有些译者在翻译时把对另 一语言中的一、两个“词语”的把握当 着是对该语言文化的整体把握。
翻译家钱钟书
评价
不足: 1.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 是“化境”说抽象、玄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 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甚少。译界对 钱先生的研究似乎多半是出于崇敬和尊重,其译 论实际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不少有关翻译 的专著中,每提及先生的主张,不是蜻蜓点水那 样一带而过,便是不着边际地将它拔高、神化, 其结果是,人人都知道钱鍾书先生有那么一段有 关“化境”的高论,但几乎都说不清、道不明它 究竟高在何处,更不用说理解其真实含义。
钱钟书的翻译人生
一、储备阶段
二、历练阶段
三、跃进阶段 四、传播阶段
翻译思想
一、代表著作
二、主要思想
诱 讹
化
“诱”即“媒”
翻译中的“失真”和“走样” 转化、规化、“化境”
one two three four, / we don’t want the war! / five six seven eight, / we don’t want the state! 一二三四,战争停止! 五六七八,政府倒塌 Tomorrow come never. 明日遥无日 Two distincts, division none. 可判可别,难解难分
评价
不足: 2.钱氏论译,并没有鸿篇巨制,也没有完整 系统,仅有《林纾的翻译》、《译事三难》 等专论文章,其他的思想都零星散落在各 文篇章著作中。 3.不像严复、傅雷、郭沫若等人那样,出过 一批有影响力的译作,仅其最大一项翻译 工作来说,也就是参加毛泽东选集和诗词 的英译工作。
翻译家——钱钟书
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思想 三、评价 郝涵淼 厉天琪 何星慧
生平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
钱钟书
钟情于书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 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 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 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 的人们的共同心声。他潜心读书研究, 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 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 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 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 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 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 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 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他说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 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 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幽默才子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 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 15分,更主 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 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 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 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 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 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 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 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还会迷恋钱吗
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 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 被他婉拒。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以 及曝光率。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 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何必认识那下蛋的鸡呢
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各地甚至国外慕名 来拜访钱钟书,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 之不及。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欢 他写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作者。他在电 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 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与杨绛一见钟情
钱钟书的简介
钱钟书的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龙泉,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文学家、学者、翻译家、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年88岁。
钱钟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他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并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
1955年,钱钟书荣获斯特林奖,作为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亚洲人。
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有《围城》、《管锥编》、《文化苦旅》、《钱钟书全集》等,其中,《围城》被誉为现代汉语里的一部经典小说,被民众和学者广泛阅读和研究。
他还一生热心教育,曾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教授等职,同时关心推动环保等社会事业,被誉为“文化大家、环保专家、爱国爱民的优秀知识分子”。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4]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5]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①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②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③《凤凰涅盘》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
④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⑤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0.11.21-1998.12.19)
生平简介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 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 译家,文学研究家。晚年就职于中 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 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 腊文、西班牙文等。
生平简介
青 衣
译文赏析
• One two three four, / we don’t want the war! / five six seven eight, / we don’t want the state! 一二三四,战争停止! 五六七八,政府倒塌!
• Tomorrow come never. 明日遥无日。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
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 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 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 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 以“钱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 女钱瑗。
主要文学作品
•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 • 《写在人生边上》(1941年散文集) • 《人·兽·鬼》(1945年短篇小说集) • 《围城》(1947年著名长篇小说) • 《谈艺录》(1949年6月版) •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 •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1981年) • 《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
•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 国文字,既不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不能 不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 他又说到:“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青 衣
• Everything is the same, but you are not here, and I still am. In separation the one who goes away suffers less than the one who stays behind.
• Two distincts, division none. 可判可别,难解难分。
青 衣
一些照字面生硬翻译会引起歧义的句子,钱钟书也一 样处理得游刃有余: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先王千古,新王万寿。 Next dreadful thing to battle lost is battle won. 战败最惨,而战胜仅次之。 Get a livelihood, and then practice virtue. 先谋生而后修身。
青 衣
翻译理论及思想
• 一、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
钱钟书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与学术著述中,除了用外语写作 一些论文外,一直都用典雅纯正的文言与清晰明澈的白话两种语体齐 头并进。《谈艺录》、《管锥编》等学术著作的撰写主要运用典雅文 言,相应地,涉及西方文献,一律用典雅文言译就,成为一道独特的 风景。
钱钟书在《与张君晓峰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言与白 话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可否定的 存在价值,可以互相补充。用中国古代语言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没 有先例,晚清和民国初期也曾一度盛行用骚赋体写作来虚饰模仿古典 的高雅风格。
青 衣
译文赏析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亦可 稍忘苦痛。
• 按照钱钟书的理解,“信”、“达”、“雅”是一个系统整体,不可 分割,其中“信”处于统摄全局的地位,它包含“达”与“雅”。此 前有人不止一次地标举信、达、雅,但钱钟书第一次辩证地阐述了三 者间的关系,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达到了信息与美学并重的效果。
• 钱钟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 本质特征这一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则。
青 衣
“Every little helps”, as the old lady said, when she pissed in the sea. 老妪小遗于大海中,自语曰:“不无小补!”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目的正,则手段之邪者亦正。
青 衣
二、信美兼具的翻译效果
• 钱钟书先生梳理严复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 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 格独步当代译坛。
• 钱钟书先生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 特别是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 衣
Men are good in one way, but bad in many. 人之善同出一辙,人之恶殊途多方。 Heard melodies are sweet, but those unheard are sweeter. 可闻曲自佳,无闻曲逾妙。
青 衣
三、“化境”说
• 在《林纾的翻译》一书中,钱钟书先生写到:
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 “鸟媒”对“禽兽”所施的引“诱”“译”“诱”“讹”“化”这些一脉相 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的“虚涵数意”,把翻译 所起的作用(“诱”)、难于避免的毛病(“讹”)、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化”)仿佛一一透视出来了。”
青 衣
翻译作品
• 1955年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版<堂·吉诃德>引言》 • 1979年出版《林纾的翻译》 •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 《七缀集》
青 衣
翻译理论及思想
• 钱钟书先生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虽然零散,但却十分严肃, 而且是全方位的。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比较全面的翻 译了他的翻译观,散见于《管锥编》和《谈艺录》。
引‘诱’→ 避‘讹’→诱”:诱论(媒论)
• “诱”或者“媒”字形象的道出了翻译的性质、功能、作 用和目的。
• 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中写到:
“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它是个居间者或联 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 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姻缘”,缔结了国与国之间唯一的较少反目、吵 嘴、分手挥拳等危险的“姻缘”。
青 衣
3.2 避“讹”:“讹”论
• 所谓“讹”,就是译文失真和走样。 • 他在《林纾的翻译》一书中说到,林译小说对于原文部分
的不忠实和“讹”是起到了一定的“防腐作用”。
青 衣
3.3 求“化”:“化境”论
• 钱钟书先生1934年在《论‘不隔’》一文中就曾提出过, “好的翻译,我们读了如原文。”
• 钱钟书先生对于翻译的标准用了一个“化”字
• 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 留着神伤之甚也。
• 钱钟书先生译拜伦给情人的一封信,笔走典雅,一不留神竟然超越原 文,成为倾诉离别之苦的绝唱,完美实践了他所提出的“化境”亦兼 具典雅文白之美。
青 衣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