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历史画配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4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PPT课件 (1)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4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PPT课件 (1)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 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 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 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 “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 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
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
本次活动后,将举办一期“话说《清明上河图》” 的画展。
汴河船运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 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 有 在饭铺进餐。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 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 逆流而上, 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都市街景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 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 宝香料、 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 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 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 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 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形绘色 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历史画配文 ——话说《清明上河图》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总结
1.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 2.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 3.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4.展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1.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 信息,选定配文的画面。
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现在,各地公私

人教版 2024新教材 七上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一课 情感表达

人教版 2024新教材  七上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一课 情感表达

任务二: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完成稿
《转战陕北》从最初的写生稿到最后的 完成稿,展现了艺术家对1947年中共中央 在陕北战略撤退与反击这一历史事件的艺 术再现。
突出了“蘑菇战术”的智慧与人民解 放军的英勇,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 与个体情感的交织。
转战陕北 (中国画) 1959年 石鲁
画面描述
该画是一幅以大景山水为主的革命历史画。 它以气势磅礴、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为背景,画中 毛主席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一个简略的侧 影,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眺望凝思。

任务二: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历史背景
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 安发起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决定 暂时放弃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粉碎 蒋介石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惊心动 魄的鏖战。
并在此期间塑造了以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放眼全国 的全局观念、协同共进的团队合作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 为主要内容的转战陕北精神。
小组合作:
用美术作品赏析方法,描述画 面,分析作品如何表达的革命 情感.
描述画面
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构建一座“桥梁
水里的指挥官
向着炮火冲锋陷阵
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两色冷暖对比,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照出解放军战士奋勇渡江 奔赴战场的身影。人物表现以黑色剪影概括,突出展现硝烟弥漫的层次与厚重感,水面波纹荡漾,刀法组织疏密有序 ,从侧面烘托出战局瞬息万变中架桥部队争分夺秒肩扛手托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的场景。
马克思的坐姿和恩 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 三角形构图,表现了两 位伟大导师坚定的信念 和真挚的友谊。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历史画配文 话说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历史画配文 话说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南京九中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活动准备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进行组内分工。

各组分别查阅有关资料,研究配文的形式,,可以是解说词、朗诵诗词、表演小品、人物对话等,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将《清明上河图》复印或放大,制成图文相配的展品。

选定主持人。

活动过程教师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北宋的历史,了解了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今天我们想借古人的一副画再对北宋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这副画。

(播放《清明上河图》全图,并配音乐,由学生简单解释)学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这副画卷全长5米多,分别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景。

全图中共有官吏、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550人,人物各异,造型生动。

整副画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有着文字难以代替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教师:这副《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景象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北宋时期。

前面已经请同学们作了准备,现在请四个组的同学试着进入这副图画所创造的景象,为它配上一段文字或者编出一段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形式不限,但要能反映出北宋的历史特色。

今天我们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有请两位主持人。

(两学生作主持人,一扮演舅舅,一扮演外甥)舅舅:老汉我今年63,家住东京郊外,守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地过日子。

前日,我的外甥进京赶考,住在我家,今日我带他出来逛逛,也见一见大宋京城的热闹。

精品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4夏、商、西周的兴亡-图画说明

精品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4夏、商、西周的兴亡-图画说明

图画说明青铜鼎第二单元开始一页右上面的青铜鼎,是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时期的毛公鼎(此鼎与教材第39页西周毛公鼎为同一鼎)。

因为毛公鼎是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也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把它作为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图标。

毛公鼎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夏桀把人当作坐骑这是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上夏桀以人为辇的图摹绘的。

夏桀残暴,以人为辇。

这幅图所绘的两个女子似宫女,她们被绳索捆绑在一起,双膝跪地,作为夏桀的坐骑。

夏桀跨在人辇上,肩上扛着武器,正合《史记·夏本纪》中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武氏祠俗称武梁祠,建于东汉桓帝时,祠内石刻除画像石外,还有石狮、墓碑等。

商朝铜鼎这是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的商朝铜鼎。

鼎高97厘米,重49.2千克。

鼎是烧煮或盛放鱼肉的器具,方腹平底,折沿上有一对圆拱形凹槽式立耳,耳上各铸一卧虎。

方腹的四面都饰有兽面纹和乳钉纹,四足饰羊角兽面纹。

该鼎形体硕大,装饰华丽,铸工精良,是江南地区商代青铜器的一大发现。

牧野之战这幅图是1959年画家王弘力绘制的。

画面右方是周武王的军队,左方是商纣王临时武装起来的军队。

商军在阵前倒戈,他们手执棍棒或长矛同商军官英勇搏斗,还有的人高举双手向浩浩荡荡的周军欢呼。

西周等级示意图西周的等级制度是周初建立政权、巩固统治的一个重大措施。

它不仅巩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他们共同对平民和奴隶的阶级统治。

如图最上面一层是周天子,其次是诸侯,第三层是卿大夫,第四层是士,第五层肩扛劳动工具的为平民,压在最底层弯着腰的是奴隶。

中国画【七年级作文】

中国画【七年级作文】

中国画【七年级作文】
中国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古老建筑;如:印刷术,造纸术等文化遗产。

要说起中国的物质遗产怎么少得了名扬四海的中国画呢?
中国画起源古代的象形字;文与画在当初,没有歧异,本来就是一个意思。

我国原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

文字与画图初没有歧异之分。

要说中国画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墨画了。

齐白石爷爷就是一个水墨画的高手。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画的画,无不体现出他的精神,所以让人们为之称赞。

中国画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艺术的结晶!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1 / 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活动课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_课件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活动课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_课件1

《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 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 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 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 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 《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高24.8厘米,长528厘米, 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也是北 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史 料价值。
村童闹学
市郊村野
场景一:市郊村野
运炭的驴队
“市郊村野”呈现 了一幅乡野风光, 城郊行人匆匆、商 贾往来的日常场景 跃然纸上。同时, 通过对运炭驴队的 描绘介绍了北宋都 城东京周边地理环 境特征,以及城市 燃料的供给途径和 来源。
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 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 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
200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邮票
清明时节?
解读
《清明上河图》
(你的理解)
清明坊含义
轿顶上的柳条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一些观点: 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 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 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 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 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 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 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 当时政治清明的含义。
画卷中有哪些交通工具?
观察:你能根据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态等 判断画中人物的身份吗?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doc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doc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司文莘830025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生的活动,以文学的想象、艺术的加工、活化的表演,来展现北宋的文化生活风情。

活动提示作为本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活动课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有关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

活动程序1.分工选题: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首先从教材中提取北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知识的相关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选定自主探究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网络、图书中搜寻有关北宋时期文化史的内容,为编辑制作课件、小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各组研究配文的形式,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3.制作《清明上河图》的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4.选定主持人,每组选定一位记分员,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过程(播放古筝曲,烘托气氛)第一部分:《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主持人: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杰出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小专家1:《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绘画作业

七年级上册历史绘画作业

七年级上册历史绘画作业1、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3、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4、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

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

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5、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

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6、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7、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8、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

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

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9、唐朝廷在广州设市舶司(其长官称为市舶使),专管海外贸易。

10、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

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着东南季风“回唐山”。

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11、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12、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

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七年级历史下册步辇图小作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步辇图小作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步辇图小作文
今天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步辇图”。

老师说,这可不是普通的图画,它是唐朝的珍贵文物,有着许多故事呢!
它画的是一个场景,唐太宗站在宫殿的台阶上,旁边站着许多官员,他们都穿着比较漂亮的花衣服。

远处,有两位外国使者,他们正推着一幅画卷,画卷上闪闪发光,仿佛在会发光一样。

老师说,这幅画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求婚的故事。

他非常喜欢唐太宗的妹妹,就想娶她为妻。

我好像听说唐朝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毕竟带着珍贵的礼物来求婚的话。

我想,唐朝一定很强大,才会让外国使者远道而来求婚。

唐太宗也一定很厉害,才会被外国使者敬服。

我还想知道,唐太宗的妹妹漂亮吗?她会嫁给松赞干布吗?
我真的很想穿越到唐朝,亲眼看看那幅画,也见见那两位外国使者。

他们一定非常有礼貌,会说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也想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和他们一起去看那银光闪闪的画卷。

下课之后,我按捺不住地跑去看历史书,仔细观察着“步辇图”。

它真美,看上去像一颗耀眼的星星,散发着古老的光芒。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历史,去了解一些唐朝的故事。

也许,我将来也能像唐太宗一样,成为一个受人敬佩的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部内容做一份历史小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部内容做一份历史小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部内容做一份历史小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报
标题: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概览
一、远古的居民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统治者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是从商朝开始。

3.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4.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
时期。

5.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6.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和韩。

7.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是为了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令;废除土地制度,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而进行的。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

2.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还把天下的兵器收缴到咸阳集中销毁,这就是"焚书坑儒"。

3. 为了防御匈奴进攻,秦始皇将连接各个长城的长城连成一体。

为了开发南疆,统一了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历史笔记七年级第一课

历史笔记七年级第一课

历史笔记七年级第一课上七年级了,新的课程里有一门历史,这第一课呀,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一上课,历史老师就像个从古代穿越过来的智者,带着神秘的微笑走进了教室。

他没有直接翻开课本,而是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大大的时间轴。

那线条弯弯曲曲的,就好像是一条能穿越时空的隧道。

“同学们,历史就像是一部超级长的电影,咱们今天就来拉开这大幕的一角!”老师的声音洪亮又充满激情。

这第一课讲的是远古人类。

老师说,那时候的人类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舒服,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甚至连房子都没有像样的。

他们住在山洞里,穿着用兽皮简单缝制的衣服。

想象一下,大冬天的,风呼呼地往山洞里灌,他们得多冷啊!说到远古人类获取食物,那可真是不容易。

男人们得拿着粗糙的石头工具,去和那些凶猛的野兽搏斗。

女人们呢,则要到处采集野果、野菜。

有时候运气不好,一天下来可能啥都没弄到,还得饿着肚子。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估计早就饿晕在路边了。

老师还讲到了火的使用。

据说最初人类是偶然发现被火烧过的食物更好吃,而且火还能吓跑野兽,带来温暖。

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地保留火种。

这火对于他们来说,那可真是宝贝!晚上围着火堆,大家一起分享着一天的经历,虽然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可能就是谁今天采到了特别甜的果子,或者谁在狩猎的时候差点被野兽伤到,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活。

再看看他们使用的工具,那些石头做的斧头、锤子,看起来笨笨重重的。

和我们现在的工具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就是靠着这些简陋的工具,远古人类一步步地生存下来,发展起来。

说到这里,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考古发现的故事。

有一次,考古学家们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堆远古人类留下的骨头。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骨头上面有被切割和啃咬的痕迹。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远古人类吃剩下的食物残渣,但是后来有个细心的专家发现,这些骨头的摆放方式很有规律,不像是随意丢弃的。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推测,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远古人类用来记录事情的一种方式!就好像我们现在写日记一样,只不过他们用的是骨头。

七年级下册历史画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画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画的知识点历史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是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种方式。

在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历史画,并从中了解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七年级下册历史画的知识点。

1. 《汉武帝巡游图》《汉武帝巡游图》是一幅唐代著名画家张彦远所创作的历史画。

这幅画记录了汉武帝游历天下的壮举,展现了汉武帝强大的统治力。

学习这幅画时,我们可以了解到:(1)汉武帝巡游天下的重要性。

汉武帝巡游天下,不仅是为了显示汉朝的强大,也是为了加强地方政策的执行,以保持天下的稳定。

(2)汉武帝的绘画爱好。

这幅画展示了汉武帝在游历过程中非常看重绘画,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汉武帝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以及这种爱好对于后来的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 《玄奘西行图》《玄奘西行图》是一幅宋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制的历史画,记录了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得真经的旅程。

学习这幅画时我们可以了解到:(1)唐代佛教的传播。

《玄奘西行图》记录了玄奘前往印度时,所经过的种种困难与冒险,使我们了解到佛教在唐朝时期的传播。

(2)艺术家对于历史的态度。

吴道子在绘制这幅画时很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力求画面细节准确地呈现历史事件,这种态度启发我们对于历史事实的重要性。

3.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195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所写的一部官方历史书籍,同时也是由许多知名书法家和绘画家共同完成的。

这种历史画共涵盖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9年的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到:(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2)对于历史的记载。

这种历史画通过许多的绘画、书法等形式,为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而生动的方式,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所包含的信息。

结语:总的来说,历史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点,同时也是培养我们审美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历史意识的一个好方式。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彩色插图说明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彩色插图说明

彩色插图说明图1 北京人的生活这是根据资料绘制的一幅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

画面描绘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情景。

大的距今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一带。

当时这一带的湖泊、河流岸边和浅水中长满了水草,沿岸有一株株的树木,画面左边一人正忙着采集野果,另一人弓着腰,右手持一尖状石器正使劲地挖掘植物的块根。

画面中间,一人站在树下,左手攀枝,右手正忙碌地采集树上的果实。

他下肢有点屈膝,反映了北京人体型还带有猿的特征。

画面右边跪坐在地上的人,正寻找和咀嚼所得到的食物。

(第1课)图2 河姆渡猪纹陶器这是1973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

高11.6厘米,长21.7厘米,宽17.2厘米。

钵体表面上的猪纹形态逼真。

猪的头部前伸低垂,双目圆睁,四足蹦跳而行,好似在寻觅食物。

猪的腹部微鼓,身上除了刻有花纹外,脊背上的鬃毛簇立着。

这件猪纹钵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制作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使人看到了七千多年前猪的模样,说明当时已饲养家猪。

(第2课)图3 半坡人面鱼纹盆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是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彩陶器。

盆的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较深。

盆大汶口彩陶这是大汶口居民使用的盛食器皿,1974年山东泰安出土。

陶豆高29.2厘米,口径29.5厘米。

陶豆表面及口沿部绘有鲜艳绚丽的彩色图案。

口沿部用黑彩描绘八组相对的半月纹,腹部用白彩绘八角星纹共六组,八角星的外侧用黑线勾边,星纹之间有两条坚线,组成简单明快的图案。

彩陶豆把上有两行圆弧纹,很像一个个圆括号,使整个彩陶豆图案新颖别致,给人以新鲜优美的感觉。

(第2课)图5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

陵高3.6米,周长48米。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竖立一高大石碑,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

再后面就是黄帝陵,简称黄陵。

历史用谋略获得胜利的故事配画

历史用谋略获得胜利的故事配画

历史用谋略获得胜利的故事配画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用谋略获得胜利。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人物是古希腊的奥德修斯。

在他的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使用了各种谋略来打败敌人。

最为著名的是他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要返回家园伊萨卡岛的故事。

当他和他的船员们穿越恶劣的海洋时,他们遇到了不少挑战。

其中最危险的是海神波塞冬的怒火。

波塞冬对奥德修斯心怀怨恨,想要阻止他回家。

于是,他召唤出了一个可怕的风暴,将奥德修斯的船只卷入海底。

然而,奥德修斯想出了一个聪明的谋略。

他到了一个叫做菲亚基亚的小岛上,找到了海神的女儿,诉说了自己的困境。

她同情奥德修斯的遭遇,给了他一个建议。

她让奥德修斯装扮成一个乞丐,前往伊萨卡岛。

他要在那里揭露出众多嫁给他的妻子的新郎的真实身份。

然后,他要重新夺回他的妻子和他的国家。

奥德修斯成功地执行了这个计划。

他装扮成乞丐,进入了他的家园,并成功地揭露了众多的新郎。

然后,他和他的家人重聚了,重新统治了他的国家,获得了胜利。

奥德修斯的谋略不仅使他成功地打败了敌人,而且也使他得到了他的家人和他的国家的支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谋略是获得胜利的关键。

初一七年级历史笔记

初一七年级历史笔记

初一七年级历史笔记上初一的时候,历史课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的是那些古老又有趣的故事,恨的是知识点多到让人脑袋发懵。

不过,为了能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做历史笔记。

还记得刚开始上历史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远古时代的故事,什么北京人、山顶洞人,我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但一到要记笔记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了。

老师讲得太快,我根本来不及把所有重点都记下来。

结果一堂课下来,我的笔记东一块西一块,乱七八糟的,自己都看不懂。

后来,我痛定思痛,决定好好整理我的历史笔记。

我专门去买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是那种古色古香的图案,看着就有历史的韵味。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把上节课的笔记复习一遍,然后准备好迎接新的知识。

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

那场面,老师讲得激情澎湃,我听得热血沸腾。

“同学们,你们想想,秦始皇那是何等的霸气!他挥师百万,一举扫平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重点。

我赶紧拿起笔,刷刷刷地记着:“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 221 年建立秦朝。

”为了把这个知识点记得更牢,我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秦始皇画像,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看着还挺有气势。

然后我又写道:“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等等。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写着写着,我仿佛穿越到了秦朝,看到了那宏伟的宫殿,忙碌的工匠,还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士兵。

还有一次,讲到唐朝的历史。

老师说:“唐朝啊,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我赶紧记下:“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然后又详细地记下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治国方略,以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我在笔记里写道:“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还有那颜真卿的书法,刚劲有力;吴道子的画,栩栩如生。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唐朝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时代。

精品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图画说明

精品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图画说明

图画说明半坡的鱼纹陶盆第一单元开始一页右上角的陶盆,是1953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鱼纹盆。

盆高17厘米,口径31.5厘米。

半坡彩陶盆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一种原始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鱼纹是半坡遗址彩陶中最突出的纹饰,有单体、复体、张口、闭口的区别。

画面上的鱼圆眼、闭嘴、扬鳍,好像是在水中游动,神态非常活泼,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捕鱼生活的密切关系。

半坡的彩陶艺术,在原始艺术中占有显著地位。

古猿头像恩格斯将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动物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古猿就是这种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猿的早期代表为腊玛古猿,大约生存于距今1300万~800万年。

当时,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古猿经常到地上觅食,逐渐习惯于用两脚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石块、木棒等工具,手脚开始分工。

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古猿的手脚更加灵活了,特别是能够制造工具,才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这是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于1959年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合作研究塑造的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

头像的面部相对比较短,前额低平,眼眶上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搭在双眼上。

她的颧骨很高,鼻子宽扁,嘴巴前伸,头盖骨比现代人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整个头部,还保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

这个复原头像,现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人类诞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火的功能,如火可以驱赶野兽,火为人类带来温暖,火烧烤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等等,于是人类便开始使用火、控制火。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四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说明当时北京人不仅懂得了使用火,而且很可能已经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

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就是根据北京人遗迹的发掘绘出的想象画。

当时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他们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在一起狩猎。

画面描绘他们高举火把,手持木棒或石器追赶一头肿骨鹿,那时候北京人就是这样艰苦地生活着。

人教版2024新教材 七上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三课 创作手法

人教版2024新教材  七上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三课 创作手法

分析这幅作品在服装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
新中国诞生 中国画 2012—2015年 唐勇力
在服饰上,主要国家领导人多穿中山装,民主党派人士多穿长袍马褂,归国华 侨则多穿西装,服装的样式、颜色等各有差别。
画家运用了哪些元素烘托画面氛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人物前面,汉白玉栏杆耸立;人物背后,红色城楼雕梁画栋,大红灯笼喜庆庄 严,和平鸽展翅飞翔,为画面平添了活泼与灵动。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1953
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油画 李成民 2014
看图分析,作品中都描绘了哪些人物?
林周



伯恩


渠来










思考:作品在表现形式、画面构图、形象塑造、色彩搭配、 空间处理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1953
看图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1953
看图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
毛泽东手里的稿件处 在几何中心,这是作 者特意安排的,那么 作者想把观者的视觉 中心向哪里引导,又 是如何做到的呢?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1953
作者主要采用隐性辅助线的方式把观者的视线导向毛主席,突出毛主席在画面中 的中心位置,毛主席的视线看向画面的几何中心——发言稿,又看向天安门广场,这 样几何中心和视觉中心之间建立起来呼应关系。
整幅作品构图严谨而富有观赏性,人物刻画面目生动,神采飞扬,色彩运用端 庄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任务三:通过画家的线描创作稿,探究传统工笔画的笔墨技法及造型特点有哪些? 观看图片,说一说你认识的画中的哪些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
——话说《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作为活动课,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对历史教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

这是将《清明上河图》配以文字,以文字说明图上的历史活动,在图与文转换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因此,这为历史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不仅要求教师本身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千方百计从各个环节给学生以锻炼机会,如通过小辩论、角色扮演、讲故事、演小品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活动,在图与文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识图,配文。

难点:在绘画中准确地寻找历史信息,以及如何为一幅画配上一段生动的文字。

[活动准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
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2、大组内分工,两人一小组,根据大组提出的初步方案,为其中一个画面配写文
字;
3、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你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
景,当事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4、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

要有合理的
想象,独到的创意,活现历史的陈迹。

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或反映一种历史现象.注意不要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北宋历史,了解了北宋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幅画来加深对北宋情况的了解,这幅画就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微机上放大《清明上河图》),然后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普通话来简单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让同学们大体了解一下画面的内容。

2 、根据分工,让四个组的同学做好准备,整个活动由两个人串起来,一位是住在东京城的一位叔叔,一位是来自山东进京赶考的侄子,叔叔领着侄子一块参观汴河两岸风光以及所见所闻。

到了画的第二部分时,有两位摊主正在争相招呼一位顾客来看自己货物时,可由两位同学通过演小品来表现(一个卖布的,一个卖米的),了解北宋经济情况。

对于第三部分——都市街景,找一位同学配上解说词,把街道两旁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现象形象讲述出来。

然后出现一个最热闹的场面——瓦肆,这时可找一位同学上来说书,比如《杨
家将》。

最后通过两位同学朗诵两组宋词,一首是柳永《破阵乐》,一首是裴湘《浪淘沙》,使学生在文学的陶冶中感受北宋风情和京城内外繁华、歌舞升平的景象.
表演完后,老师对这四组的表演作一简要分析,然后问学生:在所有的表演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争相回答)
教师提示:我们看了、听了,还要有所得,在这些同学展示期间,你能了解北宋哪些历史信息?(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现在在开封已按《清明上河图》样子建成了清明上河园,使图画活生生展现在人们面前,并经常在其中展现北宋时期风俗,这样就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那对于我们家乡周村,原先也有一条清澈见底,美丽的河。

可近几年随着工业的污染,沂河变成了污河。

我们将如何保护?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给出一些金点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