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系统小脑间脑和大脑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脑和间脑 课件
维持平衡 调节眼外肌
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 协调姿势反射
四、小脑病变和临床联系 (一)小脑扁桃体疝
(二)原小脑综合征 (三)新小脑综合征
小脑扁桃体疝
课堂小结
一、小脑的外形和分区 小脑的分区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核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了解) 四、小脑病变的临床联系
第四节 间脑 Diencephalon
球状和栓状核
顶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脊髓小脑束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侧束
功能: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调节肌紧张
3. 新小脑(大脑小脑)
绒球 小结
前面观
后外侧裂
小脑扁桃体 蚓垂 蚓锥体
(二)小脑的分区※
1.原小脑(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
2.旧小脑(脊髓小脑): 小脑蚓、半球内侧部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半球外侧部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一)小脑核※:
顶核 fastigial nucleus 球状核 globose nucleus 栓状核 emboliform nucleus 齿状核 dentate nucleus
※组成:
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终板 视交叉 垂体
下丘脑沟 中脑被盖
乳头体 漏斗 灰结节
下丘脑主要和核团
室旁核 视前核
视前内侧核和 视前外侧核 视上核
下丘脑后核 下丘脑背内侧核 下丘脑腹内侧核
乳头体核 弓状核
小脑-ppt课件.ppt
一、小脑皮质
• 小脑皮质自深部向表面可分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浦肯野细 胞)和分子层。
• 内含六类C:颗粒C、GolgiC、单树突细胞(颗粒层)、梨状 C (梨状C层) 、星状C、蓝C(分子层)。
(一)颗粒层
• 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颗粒 细胞,另有少量的Golgi 细胞及苔藓纤维终末。
• 苔藓纤维终末形成花结样 膨大,称玫瑰结,与颗粒 细胞树突及Golgi细胞的 轴突终末等,共同构成小 脑小球。
语言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小脑
小脑
Cerebellum
掌握的主要内容:
•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分区 • 小脑内部结构(小脑皮质、中央核、小脑髓质) • 小脑的纤维联系 • 小脑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脑(Encephalon, Brain)
端脑 telencephalon 间脑 diencephalon 中脑 mesencephalon 后脑 metencephalon
• 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 深,如水平裂,始自小 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 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 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
三、小脑的分叶
前叶 分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目前多结合小脑 的进化、功能和 纤维联系,把小 脑分为三个叶。
原裂
前
叶
后叶
后叶
后外侧裂
绒球小结叶
绒球
绒球脚 蚓小结
后叶
四、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 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
旧小脑
原小脑
新小脑
• 原小脑(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 早,称为原小脑或古小脑。它主要通过小脑下脚 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并接受少量前庭神经一 级感觉,又称前庭小脑。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
1、脑干
❖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脑干腹面观
脑干背面观
2、间脑The Diencephalon
❖ 背侧丘脑 ❖ 上丘脑 ❖ 下丘脑 ❖ 后丘脑 ❖ 底丘脑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 后丘脑 metathalamus: ❖ 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颞叶
❖ 颞上沟、颞下沟 ❖ 颞上回:颞上沟与外侧沟之间 ❖ 颞中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 ❖ 颞下回:颞下沟与大脑下缘之间
2、大脑半球内侧面
内侧面
❖ 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后回向大脑内侧面的 延续部分
❖ 扣带回:胼胝体沟与扣带沟之间 ❖ 距状沟:位于胼胝体后下方呈弓形向后至枕
叶后端 ❖ 楔叶: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 ❖ 舌回:距状沟下方皮质
❖ 正中沟、界沟、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前庭区 (前庭神经核);听结节(蜗神经核);内侧 隆起;面神经丘;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 核);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分隔 索;蓝斑;第四脑室顶前部,后部,三个孔: 第四脑室正中孔(1),第四脑室外侧孔
❖ 连通:中脑水管 →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 正中孔、外侧孔 → 蛛网膜下隙
4、端 脑 The Telencephalon 五 叶
❖ 额叶 frontal lobe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 ❖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沟以后,外侧沟末端与枕叶
前缘中点连线以上的部分
❖ 颞叶 temporal lobe 外侧沟以下 ❖ 枕叶 occipital lobe 背外侧面:顶枕沟至枕前切迹
(距枕极4cm)连线后部 ❖ 岛叶 insular lobe 外侧沟深面,被大脑额、顶、颞
(完整ppt)大脑解剖结构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glia) 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
如同星形细胞一样,微神经胶质细胞负责消化掉部分 死去的神经细胞 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绝缘的包裹效果(myelin)
提供周边神经系统生理上的需求
许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 为周边神经系统提供绝缘的包覆效果
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间脑、中 脑、脑桥和延髓6个部分组成。通常把中脑、脑 桥和延髓3部分合称脑干。
我国成人脑重男性平均为1375克,女性平均 为1305克。人的脑重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 不能以此来衡量人种的优劣,人脑与动物脑的 重量和结构相比,脑发达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大 脑皮质面积的增加以及皮质各层细胞的高度分 化和严密的构筑。
刺激所获得临床结果观察 • 对于癫痫病人所做脑部半球外科手术的实
验研究,手术目的在于控制发作 • 运用新的大脑影像技术(brain-imaging
techniques)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做分析研 究
神经诊断的临床测验和脑成像技 术
• 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 ) 事件相关脑电位ERP
74
左半球的语言功能
• 布洛卡氏运动性语言区(Broca’s area) 职司语言的发音,损伤导致原称表达性失语症, 現在称为非流利型失语症( nonfluent aphasia)
• Wernicke’s area氏区,损伤导致原称接收性失 语症,現在称为流利型失语症(fluent aphasia),书写及表达流畅,却无法连接字的 意义。
9
白质和髓质
• 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 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 称白质( white matter )。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19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下丘
听觉传导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20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21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10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11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13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14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28
3、下丘脑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 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9
练习题
1 原小脑、旧小脑与新小脑在进化和功能上有何 不同?
大脑解剖图谱ppt课件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外侧面
.
正常解剖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 上蚓前缘之间
.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 直回,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 界为海马旁回钩。池内有视交叉、视 束、基底动脉环、颈内动脉、垂体蒂、 动眼神经、鞍背等。
.
.
正常解剖 脑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 四叠体池和松果体的上方。池内有大脑 大静脉。
额下回 –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顶枕沟:将顶叶和枕叶分开
– 前上方:顶叶 – 后下方:枕叶 – 枕叶内侧面为距状沟(自顶枕沟向枕极延
伸):视觉皮层分布于距状沟两侧 – 楔叶: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部分
.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外侧裂: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将额 叶、顶叶和颞叶分开
.
正常解剖 脑池
大脑外侧裂池:为大脑外侧裂处的蛛网 膜下腔,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No Image
.
1. 硬脑膜 2. 蛛网膜 3. 软脑膜
脑膜
.
1. 大脑镰 2. 小脑幕 3. 小脑镰 4. 鞍隔
–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 平部(位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
颞中回和颞下回 –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
马旁回等
.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 与位于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
正常解剖 脑池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 斜坡之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 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
正常解剖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 上蚓前缘之间
.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 直回,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 界为海马旁回钩。池内有视交叉、视 束、基底动脉环、颈内动脉、垂体蒂、 动眼神经、鞍背等。
.
.
正常解剖 脑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 四叠体池和松果体的上方。池内有大脑 大静脉。
额下回 –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顶枕沟:将顶叶和枕叶分开
– 前上方:顶叶 – 后下方:枕叶 – 枕叶内侧面为距状沟(自顶枕沟向枕极延
伸):视觉皮层分布于距状沟两侧 – 楔叶: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部分
.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外侧裂: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将额 叶、顶叶和颞叶分开
.
正常解剖 脑池
大脑外侧裂池:为大脑外侧裂处的蛛网 膜下腔,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No Image
.
1. 硬脑膜 2. 蛛网膜 3. 软脑膜
脑膜
.
1. 大脑镰 2. 小脑幕 3. 小脑镰 4. 鞍隔
–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 平部(位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
颞中回和颞下回 –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
马旁回等
.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 与位于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
正常解剖 脑池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 斜坡之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 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3 视觉中枢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神经系统——人体的司令部ppt课件
11
(四)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
ppt精选版
12
• 额叶:与思维、判断、记忆、性格、行为 有关。
• 枕叶:视觉的高级中枢。 • 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 颞叶:记忆仓库和听觉的高级中枢。
ppt精选版
13
1848年,哈劳(J·M·Harlow)首次发表了前额叶损 伤后的观察报告。美国有一名叫盖奇的工长,在铁路施工 中领着一批人向岩石里填充炸药时,铁钎撞击石头冒出的 火花引燃了火药。一条长1米、直径2.5厘米的铁钎从他的 面部刺入,穿过额部,从头顶飞出,使前额叶成严重损伤 。盖奇当时昏迷了几分钟便清醒过来,能说话,也能活动 ,同伴送他去医院时,他还能自己走进去。两个月后,体 力已完全恢复,一切生理机能仿佛都很正常,他不但能自 己料理日常生活,还恢复了工作。可是人们发现他在精神 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伤前后判若两人。伤前,他是 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和同伴相处得很好。伤后却变得偏执 、粗野、优柔寡断、喜怒无常,对同伴们漠不关心,对任 何事情都漫不经心,对人粗暴无礼,再也不能胜任工长的 工作了。哈劳的报告第一次使人们注意到前额叶损伤对人 的精神活动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ppt精选版
1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三、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ppt精选版
2
ppt精选版
3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脊髓
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
髓鞘包裹在某些神经突起的外面,好像电线的绝缘外 皮。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婴幼儿的动作就更加 迅速、准确了。
ppt精选版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 脑:各种传入冲动的中继和整合中 枢;
丘脑上部:水盐平衡的调节、生长及生物 节律;
丘脑下部:体温、水平衡、摄食、内分泌、 生物钟的调节;
丘脑底部:与运动机制有关; 丘脑后部:特殊感觉中继站。
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丘脑皮质系
丘脑某些核团接受特定的感觉冲动并向特 定的皮质脑区投射, 形成“点对点”式 的投射 关系。
(末端呈花瓣样终扣,与其它结构形成小脑小球)
3. 小脑皮质内的联系环路
皮质内5种细胞和2种纤维间有着复杂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小脑皮质完成信号的分析和整合的结构 基础。
小脑(小)球
二、小脑的核团
小脑中央核
顶 核 —— 接受蚓部皮质的纤维
球状核 栓状核
接受中间部皮质的纤维
齿状核 —— 接受外侧部皮质的纤维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1) 既接受来自运动中枢的信息,也接受与 运动有关的大量感觉信息;
(2) 上述信息主要汇聚到Puikinje细胞, Puikinje细胞的活动又主要通过小脑核 影响脊髓、脑干和大脑皮质的运动功能;
(3) 传入信息量大于传出信息; (4) 传入、传出小脑的纤维均通过小脑的
上、中、下三对脚。
二、大脑白质
三种纤维
1. 联合纤维: 联系同一半球内的各脑叶. 2. 连合纤维: 连结两侧大脑半球. 3. 3. 投射纤维: 皮质及皮质下结构间的往返联系
联 合 纤 维
连合纤维:
(1) 胼胝体: 在两侧半球间的情报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2)穹隆连合(海马连合): 两侧海马间的联系.
海马的传出纤维 海马伞 穹窿脚 穹窿体穹 窿连合(纤维交叉至对侧)穹窿柱 乳头体 (3)前连合: 联系两侧 颞叶(颞中回和颞下回)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弥散的丘脑皮质系
包 括: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腹前核的一部分
特 点:向皮层的投射是弥散式的 作 用:与脑干网状结构共同构成上行激活系统,
作为皮质活动的调节者,以维持意识状态, 使意识活动集中,作成注意的基础。
联络系统
包 括:背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枕核 特 点:与丘脑其他核团发生联系 作 用:参与感觉的精细辨别、情感活动等
嗅球
胼胝体
1. 室床; 2. 起层; 3. 锥体细胞层; 4. 放射层; 5. 腔隙分子层
3、大脑皮质的功能分区
Brodmann —— 52个区
额叶皮质:躯体运动、头眼运动、发育和语言
以及高级思维活动
(1)躯体运动区:
第一运动区(4区):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
组成锥体束(30%)
6区:
中央前回前上部、额上回后上部
梭形细胞
大脑皮质 分层及神 经元类型
颗粒细胞
大脑皮质 分层及神 经元类型
Martinotti 氏细胞
大脑皮质 分层及神 经元类型
水平细胞
2、大脑皮质的分层
新皮质分为6层:
分子层:
I
外颗粒层:
II
外锥体层:
III
内颗粒层:
IV
内锥体层:
V
多形层或梭形细胞层: VI
传入层 传出层
古皮质(海马)只分为3层: 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多形层
神经系统
——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 (Cerebellum)
中间部 蚓部 外侧部
一、小脑皮质
1. 小脑皮质的分层 2. 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 3. 小脑皮质内的联系环路
(1) 分子层(stratum moleculare)
星形细胞 (stellate cell)
筐状细胞 (basket cell)
四、小脑的功能
* 协调随意运动 * 调节肌张力
间脑 (Diencephalon)
丘 脑(Thalamus):背侧丘脑 丘脑上部(Epithalamus):上丘脑 丘脑底部(Subthalamus):底丘脑 丘脑下部(Hypothalamus):下丘脑 丘脑后部(Postthalamus):后丘脑
2. 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
攀缘纤维(climbing fibers):属兴奋性纤维 下橄榄核 小脑下脚 颗粒细胞层 Purkinje细胞
星形细胞、 Golgi细胞
苔藓纤维(mossy fibers) :属兴奋性纤维
前庭核、大 脑皮质、脑 干网状结构、 顶盖等
小脑下脚 (大部分)
颗粒层
与颗粒细 胞产生突 触联系
(2)味觉: 43区:岛盖部
颞叶皮质:听觉:颞横回(41、42区)
枕叶皮质:视觉:距状裂上下唇(17区)
第一感觉区的功能 (1)运动手指足趾时的运动觉和运动方向的感觉; (2)能准确辨别身体上受刺激的地点; (3)同时触及间隔很小的两点,能辨别出是两点的能力; (4)感觉三维空间的能力; (5)能认出别人在他手上、面部、躯干、腿上写的字; (6)区别物体轻重的能力; (7)同时刺激躯体左右侧,能同时感受到双侧受刺激; (8)辨别物体软硬程度。
3. 丘脑的功能
各种传入冲动的重要中继和整合中枢
Convergence Integration
汇聚 整合
端脑 (Telecephalon)
组成
皮质(皮层) 白质(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端脑分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岛叶
大脑皮质 分层及神 经元类型
锥体细胞
大脑皮质 分层及神 经元类型
均与Purkinje细胞 发生接触(抑制性)
纤维——大量,Purkinje细胞、Golgi 细胞、颗 粒细胞、筐状细胞、星形细胞的突起
分子层
颗粒 细胞层
Purkinje 细胞层
白质
(2)浦肯野细胞层(stratum Purkinje)
Purkinje细胞 (抑制性): 皮质的唯一传出成分
树突 轴突
分子层
小脑中央核 前庭核(少数)
(3)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兴奋性):
轴突
分子层(平行纤维),与 Purkinje细胞的树突接触
Golgi 细胞(Golgi cell)(抑制性):
树突
分子层,与平行纤维接 触与Purkinje细胞接触
组成锥体束(28%)
头眼运动区(8区):额中叶后部
第二运动区:
中央前、后回的最下部
组成锥体束
(2)语言功能
前说话区 (Broca氏区;44区):额下回后部
损伤
运动性失语
后说话区(Wernicke氏区;39、40区):
损伤
感觉性失语
书写区(8区):额中
(1)一般感觉: 第一感觉区(3、1、2区):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