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5.(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6.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27.1929年,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致国民政府请愿书中提出请求:增加外国火柴进口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等。
这表明国民政府时期A.不平等条约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B.政府不关心国民经济发展C.轻工业发展困难重重D.民营企业面临官僚资本的挤压28.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29.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湖北省鄂南高中 、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五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鄂南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年高一下学期五月联考历史试卷命题学校:命题教师:审题教师:考试时间:2014年5月9日10:00—11:30 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曹兵武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侧重于天下一统观念 B.分封制巩固了西周对四夷统治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明的传播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血缘性国家”与“地缘性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A.统治集团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地方官员的选拔途径不同3.“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
”对材料中的“此制”理解不准确的是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B.此制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C.此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D.此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4.关于右图所示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B.“山川形便”原则加强了中央集权C.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D.“犬牙相入”原则易形成地方割据5.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
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
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
”作者主要强调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封建自然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C.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6.“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
XXXX年12月,在投入使用之前,它开始派人去参观位于该州西南部的白图镇北部。
它用冶铁作为武器,而且比以前更加锋利。
”(引自北宋苏轼的《石炭纪与铅》),这说明
a .当时民间手工业参与了市场;
b .当时手工业发展不平衡;
c .当时的炼铁技术已经抛弃了木材;
d .当时的煤被用作炼铁燃料;
25。
下面是一个高三学生学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的课文。
对以下史料来源的分析是()
《论语·墨子·孟子·丁燃书》
26。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雅典没有最高官员垄断行政权力”。
这实际上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直接民主
b .主权在民原则
c .轮流执政原则
d .权力重叠的制约机制
27。
“当人们被迫服从时,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然而,一旦人们能够打破他们的枷锁,他们就会去做。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大联考命题中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引自北宋苏轼所著《石炭并引》),这说明了A. 当时的民间手工业参与市场 B.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并不平衡C.当时冶铁的技术已摒弃木材 D.当时的煤炭已作为冶铁燃料25.下面是高三某同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时标注的文字,分析下面史料的出处为()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焚书》26.恩格斯曾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实行直接民主制B.主权在民原则C.轮番为治原则D.权力交叉的制约机制27.“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普罗塔戈拉D.卢梭28.阅读下表,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高于欧洲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B.圈地运动为英国经济提供了国内市场C.英国在此期间占据了海上霸权的优势D.新航路开辟初期英国积极殖民掠夺29.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
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
右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4.“(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5.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论断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6.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4年11月7日上午10:30—12:00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答案】A【KS5U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说明官僚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C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故应选A。
2.《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B.金属货币职能萎缩C.实物交换更加便利 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答案】A【KS5U解析】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货币更换频繁,从而造成物物交换成为交易的主要手段。
故应选A。
3.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
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
这表明宋代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答案】C【KS5U解析】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1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十一月联考历史试题时间:2013年11月16日上午:9:00-11:30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B.人是万物的尺度C.“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D.“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25.“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治贫与治愚相结合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工商皆本D.减轻人民负担26.《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下列有关一条鞭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分的农民减轻了负担B.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C.一条鞭法之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7.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
……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但到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在给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复信中说:“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
” 1月21日,孙中山在主持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上议决:“议行政方针,主张中央集权。
”对上述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孙中山极力主张向美国学习建立联邦共和制度B.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C.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孙中山调整其治国方略D.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袁世凯专制独裁28.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新
人教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2
6、(12分)
(1)信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分)
说明:钟楼建筑的庄重、规范,在时间,建筑风格上反映了农耕文明社会生产面貌,对商业活动的严格时间限制。
对时钟的精确统一,反映了工业文明社会的机械生产成果。
(4分)(2)信息:标准将逐步趋向统一;近代中国逐步融入世界。
(2分)
说明:随着近代铁路交通工具的出现,生产技术的提高,资本主义征服世界能力的增强,近代西方文明影响中国,标准时间从无到有,从西方到东方,从局部到世界,信息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4分)
(3)信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分)
说明:标准时间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交流合作的加强。
(4分)
(上面信息答2点即可。
另:如果考生从计时方式的历史变化、变化的历史原因、变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做答,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
2014年秋季历史试卷集萃(湖北省黄冈中学)
26.“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
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 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
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 ,我们又学习。
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材料中所说的“道”是指( )A.民本思想和制度B.中国传统思想道德C.科学技术D.自然规律2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28.张謇在《致袁世凯书》中写道:“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
今全球完全专制之国谁乎?一专制当众立宪,尚可幸乎?日本伊藤、板垣诸人,共成宪法,巍然成尊主庇民之大绩,特命好耳。
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之下?”这段话表明张謇( )A.支持袁世凯阻止革命进程B.反对袁世凯的称帝活动C.希望袁世凯推动立宪进程D.预见到裒世凯会复辟称帝2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开始由地主阶级发起领导,资产阶级逐渐取而代之,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B.经历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历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C.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近代工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30.在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恩格斯说道:“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此也就灭亡了,在这里罗马世界就陷入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民的劳动力却在道德上受鄙视。
前者是已经不能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后者是还不能成为这种形式。
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
”这里“彻底革命”的含义是( )A.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B.波澜壮阔的奴隶和平民起义C.外族日耳曼人的入侵打击D.罗马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31.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871 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C.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32.印度学者Prabir De 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高三11月联考试题解.
鄂州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14届高三三校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Al-27S-32Fe-56Cu-64Ba-137Ⅰ卷选择题(共4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烧碱、纯碱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B.Na、Al、Cu可以分别用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电解冶炼法得到C.天然气、沼气和液化石油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D.氯化银、冰醋酸、酒精、水银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含有的钾元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然后进行焰色反应的方法进行解答。
A、溶解中用到玻璃棒,目的是加快溶解,故A正确;B、过滤时除掉不溶性杂质,用玻璃棒来引流,故B正确;C、蒸发结晶过程中也用到玻璃棒,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液体外溅,故C正确;D、焰色反应验证钾元素要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紫色是钾焰色反应所呈现出的颜色,故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溶解、过滤、蒸发以及焰色反应3.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A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
则MXVN A表示的是A.V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B.1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C.1mol该气体的体积(以L为单位)D.1L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5.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
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A.(y-2x)/a mol·L-1B.(y-x)/a mol·L-1C.(2y-2x)/a mol·L-1D.(2y-4x)/a mol·L-1则x×2+z=y解得z =(y -2x )mol则原溶液中的钠离子为(y -2x )mol ×2=(2y -4x )mol 所以c (Na +)=2y -4xa mol/L因此醇答案选D 。
湖北省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11月联考地.
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三校联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8日发布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显示,我国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了11.35万平方公里,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
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2.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集中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径流缺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4题。
3.图中阴影部分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域之一,该海域多雾的原因是(A.受秘鲁寒流的影响B.受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C.地处寒暖流交汇处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4.图中 M 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寒暖流的交汇B.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C.季节变化导致上下层海水间的运动D.沿岸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右图在北半球5000米的等高面上,图中等值线是该等高面与对应近地面的垂直气压差值线(只考虑温度因素,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
读图回答5~6题。
5.F点空气运动方向是(A.西北风B.北风C.东南风D.南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对应近地面此刻是阴雨天气B.乙对应近地面可能是冬季海洋C.甲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下沉运动D.甲的温度比乙要高读海西沿海铁路示意图,回答7~8题。
7.影响海西沿海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海岸线C.城市D.社会经济8.海西沿海铁路修建的意义主要是A.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B.缓解京广铁路的运输压力C.节省福建沿海城市物流运输成本D.加快福建沿海港口物流速度读“我国某年10月5日12时至21时22℃等温线的扩展过程和某热带气旋的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9~ 10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3~2014年度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考试时间:9 0分钟满分:10 0分 2013.10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2.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
2014届湖北省鄂南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5月联考文综合历史试题
湖北省鄂南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第I卷(共140分)第I卷共35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
24.《周礼·天官》记载:“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同货贿”这表明当时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扶植小农经济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D.农工商业均受重视25.唐太宗即位后,命人修《氏族志》,书成后,列山东崔氏为一等,太宗不满而命重修。
新志根据各地士族势力消长情况及在李唐王朝的地位划分等级,确定皇族为一等,外戚和代北士族为二等,山东和江南士族为三等。
唐太宗此举A.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B.说明传统门第观念深厚C.按功勋和门第来确定等级D.提高功勋地主社会地位26.“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按最严格意义的文明。
”11、12世纪的意大利所需要的文明最有可能的是A.雅典民主B.罗马法律C.斯巴达武力D.人文主义27.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曾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
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
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B.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C.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28.观察右图,其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经历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①处建立抗日民主政权B.在②处召开中共七大C.在③处召开遵义会议D.在④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29.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名列前茅,究其原因主要有①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②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30.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
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学校:鄂州高中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中)1、“五服”本意指“五等丧服”,后演变主要指家族亲属关系,从高祖一辈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五服”了。
演变后的“五服”主要反映了:A、亲属关系的贵贱B、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C、血缘的亲疏D、分封制对家族观念的影响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地方绝对效忠服从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3、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化无常4、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
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拨D、科举制存在缺陷5、.绍兴五年(1135年),屯田郎中樊宾说:荆湖、江南与两浙有大批良田无人可耕,地有遗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
如果“使流寓失业之人,田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利,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
”材料不能说明A、政局动荡导致流民增多B、樊宾建议政府鼓励垦荒发展生产C、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维护南宋统治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此时完成6、《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2月第一次联考新人教版
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某某二中某某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2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X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材料中“这力量”来自A.马其顿B.古罗马C.意大利D.德意志26.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该材料反映的是A.代议制某某B.总统制政体C.两党制特色D.联邦制机制2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X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28.“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学校:鄂州高中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中)1、“五服”本意指“五等丧服”,后演变主要指家族亲属关系,从高祖一辈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五服”了。
演变后的“五服”主要反映了:A、亲属关系的贵贱B、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C、血缘的亲疏 D、分封制对家族观念的影响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地方绝对效忠服从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3、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化无常4、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
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拨D、科举制存在缺陷5、.绍兴五年(1135年),屯田郎中樊宾说:荆湖、江南与两浙有大批良田无人可耕,地有遗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
如果“使流寓失业之人,田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利,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
”材料不能说明A、政局动荡导致流民增多B、樊宾建议政府鼓励垦荒发展生产C、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维护南宋统治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此时完成6、《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实行海禁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7、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A、占为殖民地B、设立租界C、建立伪政府D、划分势力范围9、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
”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
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
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A 、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C、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D、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0、“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11、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
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
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
该观点强调的是: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12、《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坚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D、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13、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停止摩擦,消除隔阂,共同抗日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14、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5、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这一战略思想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A、非洲开始了第一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D、标志中国开始打破外交僵局16、“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这一观点的实质:A、反对雅典抽签选举B、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C、要求哲学家管理政治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17、西赛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确切的认识是: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B、野蛮的习惯法消除C、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D、废除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18、白芝浩不是一位规范主义者,而是一个独特的功能主义者,他将英国政制分成两个部分,即“尊严的部分”(the dignified part)和“效率部分”(the efficient part)“它的本质因其拥有现代式的简单性所带来的力量而显得孔武有力;它的外观因其拥有一个更堂皇的时代所显示的哥特式的庄严性而显得富丽堂皇”。
由此可见。
“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C、立宪制和内阁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19、1896年,俾斯麦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对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段话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①保留了君主政体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③宰相只对皇帝负责④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
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21、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
这表明十月革命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B、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22、《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既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主要历史使命是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夺取资本家的全部资本C、发展社会生产力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
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24、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
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A、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C、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D、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25.(25分).材料一:这本书诞生之后两个世纪里在西方广为流传。
他对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让欧洲人觉得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式”的梦幻之城。
他描写的“大汗的大陆”和同时代在英国、法国、德国流行的《曼德维尔游记》也“犹如梦境”。
……他们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遭遇“跪礼”之辱,出访无功而返。
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开始改变了。
同一年,孔多塞在其《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画卷之概述》中认为,中华民族是停滞、平庸、屈辱、充满偏见的民族。
”在乔治·安森的《环球旅行记》中,中国人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西方误读中国1000年》,《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七期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
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材料四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图片说明: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与邪恶联系起来,其含义主要是负面的,Dragon身上写:“China Eeonomy”(中国经济),它的尾巴上吊着的公牛身上写着“Wall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