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缺陷态密度与衬底电阻率取值对硅异质结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隧穿结对柔性衬底非晶硅_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
第39卷第5期 人 工 晶 体 学 报 Vol .39 No .5 2010年10月 JOURNAL OF SY NTHETI C CRYST ALS Oct ober,2010 隧穿结对柔性衬底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周丽华,刘 成,叶晓军,钱子勍,陈鸣波(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上海200233)摘要: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 )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硅基p +/n +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发现p +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 +层厚度的变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均存在一个最佳值。
将优化后的p +/n +隧穿结分别应用于不锈钢衬底和聚酰亚胺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别获得了9.95%(A M0,1353W /m 2)和9.87%(AM0,1353W /m 2)的光电转换效率。
关键词:柔性衬底;隧穿结;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中图分类号:O484;TK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5X (2010)0521136205Effect of Tunnel Juncti on s on Properti es of Am orphousS ili con /M i crocryst a lli n e S ili con Tandem Sol ar Cells on Flex ible Substra tesZHOU L i 2hua,L IU Cheng,YE X iao 2jun,Q IAN Z i 2qing,CHEN M ing 2bo(Shanghai I nstitute of Space Power 2s ources,Shanghai 200233,China )(Received 5M ay 2010,accepted 29June 2010)Abstract:Series of p +/n +tunnel juncti on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a mor phous silicon /m icr ocrystallinesilicon s olar cells were p repared by p las ma enhanced che m ical vapor depositi on (PECVD ).Theinfluences of p +/n +tunnel juncti ons on the electrical and op tical p r operties of s olar cells wereinvestigated .It is f ound that the open circuit voltage increased and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creased asthe thickness of p +layer increasing,and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and FF have a best value when thethickness of n+layer changes .W ith the op ti m ized p +/n +tunnel juncti ons,a mor phous silicon /m icr ocrystalline silicon tande m s olar cells on stainless steel flexible substrates with conversi on efficiencyof 9.95%(AM0,1353W /m 2)and on polyi m ide with 9.35%(AM0,1353W /m 2)were obtained .Key words:flexible substrates;tunnel juncti ons;a mor phous silicon /m icr ocrystalline silicon;tande m s olar cells 收稿日期:2010205205;修订日期:2010206229 基金项目: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8R21420200);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07X I 22016) 作者简介:周丽华(19832),女,江苏省人,工程师。
界面缺陷态密度与衬底电阻率取值对硅异质结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另 一 方 面, 背界面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60977048 ) 、 “钱江人才计划 ” ( 批准号:2007R10015 ) 、 浙江省 宁波市重点 实 验 室 基 金 ( 批 准 号:2007 A22006 ) 和宁波大学王宽成幸福基金资助的课题 . E-mail : ejzhou@ yahoo. com. cn
第 59 卷 第 12 期 2010 年 12 月 10003290 /2010 /59 ( 12 ) /8870-07
物
理
学
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CTA PHYSICA SINICA
Vol. 59 , No. 12 , December , 2010 2010 Chin. Phys. Soc.
界面缺陷态密度与衬底电阻率取值对硅异质结 * 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f n [ 8]
在电池背面制备了 池前端制备了铝金 属 栅 线 电 极, 一层铝金属层背电极 .
: (4) (5) (6) (7) (8) (9) 模拟 计 算 中 使 用 的 部 分 参 数 如 表 1 所 列 . 这 些 结构 参 数 中 除 了 可 变 参 数 外,均 取 自 AFORS-HET 6, 19 ] 软件的默认 值 . 另 外, 参 照 文 献[ 中关于缺陷 态的参数对各层和 界 面 层 的 缺 陷 态 进 行 设 置 . 取 衬 底 c-Si ( p ) 层中由 氧 引 入 的 体 缺 陷 态 位 于 带 隙 中 距
[ 7 ,8 ]
对于以 p 型单晶硅为衬底的硅异质结 ( SHJ ) 太 阳电池, 异质结界面特性对电池性能有显著的影 响
[ 1 ,2 ]
. 文 献[ 9, 10 ] 的 研 究 表 明: 在 不
掺杂层对非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特性影响的研究
江西电力·20202020年第6期总第231期掺杂层对非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特性影响的研究黄冬松1,曾祥2,李亚芬3(1.国家电投集团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233;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96;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江西南昌330029)摘要:近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因其较大的技术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器件结构较为复杂,引入了较多的界面缺陷,即使沉积的薄膜具备良好的光电特性,所制备出的器件也不一定有高的转换效率。
通过对p 型及n 型非晶硅沉积层分别进行掺杂,根据实验结果,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非晶硅层的钝化质量逐渐降低,界面上缺陷态密度逐渐增加,且掺杂气体PH3比B2H6可更好地掺入到薄膜中。
分别采用p 型及n 型非晶硅层制作成异质结太阳电池,通过电池特性参数可以推断出:当掺杂量足够高到可以产生足够的场效应来推动载流子运输,并且足够低到可以避免产生过多缺陷时,电池性能最佳。
此外,研究还发现:n 型非晶硅层更适合做电池背表面场,而p 型非晶硅层更适合做电池正面。
关键词:太阳电池;异质结;非晶硅;掺杂中图分类号:TM91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348X (2020)06-0031-030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也衍生出很多分支。
其中,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由于其工艺温度低、温度系数小、转换效率较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从1990年起,三洋公司(现已被松下收购)便一直通过所谓的HIT 太阳电池结构体现着这种技术潜在的优势,并于1997年实现HIT 太阳电池的产业化。
对于高效率异质结太阳电池,晶体硅的表面钝化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过减少电池的厚度而降低太阳电池成本势必会使电池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的增加,因此,为了有效地钝化PN 结,需要在晶体硅基片的正反两面都使用较高质量的氢化非晶硅层,目的在于降低掺杂非晶硅层中高缺陷态密度对异质界面的影响[1-2]。
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厚度对其钝化性能和HIT_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太 阳 能第11期 总第355期2023年11月No.11 Total No.355 Nov., 2023SOLAR ENERGY0 引言晶体硅异质结(HIT)太阳电池因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低温度系数、无光致衰减及电致衰减、制备工艺简单、制程温度低等诸多优势,引起了中国光伏行业人员的极大兴趣。
但由于HIT太阳电池的核心技术专利归属于日本三洋公司,且该公司一直对核心技术严密封锁,导致国内此类太阳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
2015年,三洋公司的HIT技术专利保护结束,技术壁垒消除,带来了大力发展和推广HIT技术的大好时机,国内掀起了研究和发展HIT技术的热潮。
HIT太阳电池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在硅片表面沉积1层高质量的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与硅片表面的悬挂键和缺陷结合,使形成的异质结界面悬挂键少、缺陷态密度低,从而获得良好的钝化效果[1]。
但相比于掺杂非晶硅薄膜,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的电导率较低,若该层薄膜较厚,会导致HIT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下降[2]。
截至2017年,HIT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26.7%[3]。
国内学者对本征非晶硅薄膜的研究较多。
张王飞等[4]采用AFORS-HET模拟软件对双面HIT 太阳电池的发射层、本征层、背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优化,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双面HIT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9.17%。
陈仁芳等[5]研究了氢注入对硅HIT太阳电池的本征非晶硅薄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氢注入可以提高本征非晶硅薄膜的氢含量,降低微结构因子,从而显著提高异质结界面的钝化质量。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20822.02 文章编号:1003-0417(2023)11-25-08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厚度对其钝化性能和HIT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杜敬良1,张会学2,姜利凯2,勾宪芳2,刘海涛1,王丽婷1*(1.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镇江 212132;2.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摘 要:以异质结(HIT)太阳电池的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为研究对象,该HIT太阳电池采用n型硅片作为晶硅衬底,其n型电子传输层(下文简称为“n面”)为入光侧,p型空穴传输层(下文简称为“p面”)为背光侧。
异质结电池简介
异质结电池简介HIT是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的缩写,意为本征薄膜异质结,因HIT已被日本三洋公司申请为注册商标,所以又被称为HJT或SHJ(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1992年三洋公司的Makoto Tanaka和Mikio Taguchi 第一次成功制备了HIT(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 ThinLayer)电池。
日本Panasonic 公司于2009年收购三洋公司后,继续HIT电池的开发。
HIT电池结构,中间衬底为N型晶体硅,通过PECVD方法在P型a-Si和c-Si 之间插入一层10nm厚的i-a-Si本征非晶硅,在形成pn结的同时。
电池背面为20nm厚的本征a-Si:H和N型a-Si:H层,在钝化表面的同时可以形成背表面场。
由于非晶硅的导电性较差,因此在电池两侧利用磁控溅射技术溅射TCO膜进行横向导电,最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形成双面电极,使得HIT电池有着对称双面电池结构。
开路电压大的原因:除了掺杂浓度差形成的内建电池外;材料的禁带宽度的差别也会进一步增加电池的内建电势。
在电池正表面,由于能带弯曲,阻挡了电子向正面的移动,空穴则由于本征层很薄而可以隧穿后通过高掺杂的p+型非晶硅,构成空穴传输层。
同样,在背表面,由于能带弯曲阻挡了空穴向背面的移动,而电子可以隧穿后通过高掺杂的n+型非晶硅,构成电子传输层。
通过在电池正反两面沉积选择性传输层,使得光生载流子只能在吸收材料中产生富集然后从电池的一个表面流出,从而实现两者的分离。
最常见的是p型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广泛应用于光伏产业,因为p 型硅片是常见的光伏材料且以p型单晶硅为衬底的电池接触电阻较低,但是由于硼和间隙氧的存在,使得以p型单晶硅为衬底的太阳电池有较严重的光照衰减问题。
且由于c-Si(p)/a-Si(i/p)界面氢化非晶硅价带带阶(0.45ev)要比导带带阶大(0.15ev),n型硅基比p型硅基更适合双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界面缺陷态密度与衬底电阻率取值对硅异质结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界面缺陷态密度与衬底电阻率取值对硅异质结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周骏1,2,邸明东2,孙铁囤3,孙永堂2,汪昊2(1.宁波大学理学院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浙江宁波315211)(2.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江苏镇江212013)(3.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213223)在不同的异质结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和异质结背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2)条件下,对P型单晶硅(c-Si(p))为衬底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TCO / a–Si: H (n+) / c–Si (p) / a–Si: H (p+) / TCO)的衬底电阻率R与电池性能的关系进行数值研究。
结果表明:衬底电阻率R的取值不仅决定于异质结前界面缺陷态,也与异质结背界面缺陷态有关,即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决定衬底电阻率的最优值R op,且R op随着D it1的增大而增大; R>R op时, 背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2对衬底电阻率的可取值范围具有较大影响,D it2越大可取衬底电阻率的范围越小。
关键词:SHJ太阳能电池;c–Si (p)衬底电阻率;c–Si (p)/(a–Si: H)界面缺陷;AFORS_HETPACC:7340L, 8630J, 61851 引言对于以c-Si(p)为衬底的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异质结界面特性对电池的性能有显著影响[1-2],如衬底电阻率与异质结界面c–Si耗尽区厚度的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变化[3]等。
然而,对于c-Si(p)衬底电阻率与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系,目前研究的还不够深入,长期以来都是将R=1.0Ωcm作为衬底的最佳电阻率,而将R=1.0~25.0Ωcm视为可用的衬底电阻率[4-5]。
最近,文献[6]研究不同前异质结界面缺陷态密度情况下衬底电阻率与电池性能的关系,指出衬底电阻率最优值R op的取值将随着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的降低而减少,突破了人们一直以来认为R=1.0Ωcm为衬底的最佳电阻率的观点。
非晶硅窗口层微结构对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影响-SKLPVST
非晶硅窗口层微结构对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影响孙晨光2,张丽平1,刘文柱1,陈仁芳1,孟凡英1,包健2,陈奕峰2,冯志强2,刘正新1(1. 新能源技术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50 2.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213031)1 研究背景与内容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因其开路电压高、制备工艺温度低和高温特性优良等特点,成为较有竞争力的高效太阳电池之一。
2014年,日本Panasonic公司获得了开路电压为740 mV和转换效率为24.7%的双面对称结构的SHJ太阳电池[1]。
2015年,日本Kaneka公司的双面对称结构的SHJ太阳电池也获得了25.1%的高转换效率[2]。
SHJ太阳电池的关键钝化技术在于:位于晶体硅两侧表面的高质量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钝化层可以有效降低表面复合速率且提高少数载流子寿命(τeff)。
a-Si:H薄膜钝化层是取得高效SHJ 太阳电池的关键,其中位于入光面侧的非晶硅薄膜窗口层对电池的光吸收、载流子输运和收集起决定性作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通过调节氢稀释比例,获得了三种不同材料致密度的n型a-Si:H薄膜窗口层;2)将3种不同致密度a-Si:H薄膜应用在SHJ太阳电池中,分析了窗口层致密度对SHJ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2 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调节氢气和硅烷气体的流量比例,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结构的i/n型复合a-Si:H薄膜窗口层。
利用分光椭偏仪对薄膜的微结构进行测试分析,图1为3种a-Si:H薄膜的介电函数虚部ε2随能量的变化。
由图可知,随着氢稀释比例的增加,三种薄膜材料对应的ε2max值逐渐增加,分别为22.72、23.73和24.17。
薄膜的介电函数的大小与a-Si:H薄膜的材料密度相关,介电函数值越大,薄膜的材料密度越大[3]。
相对于较低ε2max的薄膜,ε2max为24.17的薄膜内的弱键键合数量、空位、孔洞和氢含量较少,薄膜的光电特性相对较好。
表面电极和界面态对光伏性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概要
表面电极和界面态对光伏性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能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而在各种可再生新能源中,太阳能被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最大希望。
本文运用AMPS-1D(Analysis ofMicr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Structures)程序系统模拟了Si材料和CdTe材料太阳能电池。
在光伏型器件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太阳能电池表面和界面态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优化器件性能的表面和界面参数,讨论了现今太阳能电池制备条件下实现优化参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为工艺改善提供依据。
太阳电池表面透明导电层(主要材料为铟锡氧化物)对生产高质量的太阳能电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铟锡氧化物(ITO)对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相对于p型硅材料的较低的功函数。
本文系统分析了前端接触(铟锡氧化物ITO)对非晶硅(a-Si)太阳能电池和微晶硅(μc-Si)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影响。
分析表明,与微晶硅相比非晶硅更受φ_(ITO)(铟锡氧化物功函数)的影响。
随着φ_(ITO)的增加非晶硅的各项性能(如太阳能电池效率、填充因子等)显著改善。
而微晶硅的各项参数虽也随φ_(ITO)增加而改变但却更容易趋向于饱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前端电极的性能来选择合适的P型硅材料。
界面问题通常也是影响异质结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非晶硅与微晶硅太阳能电池i a-Si和n c-Si层的界面问题,研究发现界面问题会严重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可能是太阳能电池出现反常的拐弯现象(即所谓的S型曲线)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由于两者的能带差异使得微晶硅太阳能电池受i a-Si/n c-Si界面问题的影响要小。
本论文模拟了CdTe/CdS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发现只有当CdTe层的掺杂浓度大于10~(15)cm~(-3),厚度大于2μm时CdTe太阳能电池才能处于比较好的工作状态。
001(ydy)-能带补偿对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能带补偿对a-Si:H/c-Si 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能带补偿对a-Si:H/c-Si 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赵亮*,周之斌,崔容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太阳能研究所,上海,200240)摘要:利用微电子和光子结构分析软件(AMPS)模拟了不同异质结能带补偿条件下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光电特性。
模拟结果表明在价带补偿占优势的情况下,a-Si:H/c-Si异质结在不同偏压范围内异质结能带特性不同,造成导电机制随偏压发生变化,从而使太阳电池的光照J-V曲线扭曲,填充因子下降。
关键词:数值模拟,太阳电池,异质结,导电机制0. 引言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具有工艺简单[1],能耗低的优点,并且可以利用低成本的CZ 硅和多晶硅。
异质结太阳电池利用了氢化非晶硅的宽带隙和高光电导以及晶体硅稳定性好的优势,避免了由非晶硅不稳定性造成的太阳电池性能光致衰减(Staebler-Wronski效应)。
此外,异质结太阳电池热稳定性也比传统晶体硅太阳电池好[1]。
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率的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0%(AM1.5,100mW/cm2,单片面积100.5cm2)[2],这说明HIT太阳电池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高效太阳电池。
除了上述的优点,异质结太阳电池还有几个关键部分值得注意,其中止一是异质结的能带补偿在导带和价带的分配,不同沉积手段和不同的工艺条件会形成不同的能带补偿值,所以各小组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由于不同能带补偿下异质结处的隧道电流相差甚大,所以不同能带补偿值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也未达成一致,对此我们在拟合过程中以不同的能带补偿值为变量,研究能带补偿分配对电流特性的影响。
1. 模拟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个p a-Si:H/i a-Si:H/n c-Si结构。
在模拟过程中p层和i层的亲和势从3.90eV逐渐降低到3.50eV,其他参数保持不变。
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衬底是厚度为250μm 的n型硅。
氧化随机织构硅表面对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 2010 年 5 月 30 日收到;2010 年 6 月 20 日收到修改稿)
热氧化生长的 SiO 2 薄膜经常在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 中 被 用 作 扩 散 掩 膜, 化 学 镀 掩 膜, 钝化层或者基本的减反 射层 . 在这些高效太阳电池中, 经常使用碱性溶液对单晶硅表面进行处理, 得到随机 分 布 的 正 金 字 塔 结 构 的 织 绒 表 面, 减少表面的光反射 . 表面氧化后的 正 金 字 塔 太 阳 电 池 暗 反 向 电 流 - 电 压 呈 现“软 击 穿 ” 现 象, 并联电阻明显下 这些缺陷能够贯穿 降 . 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氧化正金字 塔 表 面 会 导 致 在 体 内 形 成 位 错 型 缺 陷 , 导致太阳电池的并联电阻下降, 同时载流子在 位 错 型 缺 陷 在 能 隙 中 引 入 的 能 级 处 发 生 复 合 , 导致空间 整个 pn 结, 电荷区复合电流增加 . 通过酸性溶液对织绒表面进行化学腐蚀之后能够减少缺陷的形成 .
物 理 学 报
Acta Phys. Sin.
Vol. 60 ,No. 3 ( 2011 )
038201
氧化随机织构硅表面对单晶硅太阳电池 * 性能的影响研究
周春兰
1)
励旭东
2)
王文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赵 雷
1)
李海玲
1)
刁宏伟
1)
曹晓宁
100190 )
1)
1 )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 , 北京 2 ) (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3 )
+ AE ) 之后的 反 射 谱, 在 同 时 也 给 出 了 二 者 在 表 面 沉 积 SiO 2 / SiN x 双层薄膜之后的反射谱
缺陷浓度对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3]胡志华,廖显伯,刁宏伟,等. 非晶硅太阳电池光照 JV 特性的AMPS 模拟[J]. 物理学报,2005,54(5):2 302 -2 306.
此电场还必须在渡越时间 d/ ξμ内能抽出电子 和空穴,渡越时间短于复合寿命 1/ni υσ,其中σ (~10-14cm2)为俘获截面,υ(~107 cm/s)为热运动速 度。要满足上述条件,则迁移率需符合下式的要求:
(2)
在当前的非晶硅薄膜生长工艺下,上式不难满 足[7]。
4 结论
采用 AMPS-1D 模拟研究了 PIN 结构的非晶硅基 薄膜太阳电池的性能,通过系统改变各层缺陷浓度,
第第99卷卷,第第121期2 期 Vol. 9,No. 12
电子与封装 ELECTRONICS & PACKAGING
总 第 80 期 2009 年 12 月
产品、应用与市场
缺陷浓度对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
吴正军,顾晓峰
(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利用一维微光电子结构分析工具 AMPS-1D (Analysis of Micr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Structures-1D)研究了一种 PIN 结构的非晶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缺 陷浓度对太阳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探索了在不致严重影响器件性能情况下可容许的最高缺陷浓 度。模拟结果表明,若半导体膜足够薄,在带边附近有很高的吸收系数,且具有满足一定条件的 迁移率,则可使用含有相当高缺陷浓度(1016~1017 cm-3 数量级)的非晶硅基薄膜制造出性能良好的 太阳电池。 关键词:非晶硅;缺陷;太阳电池;PIN;光电特性 中图分类号:TM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1-1070(2009)12-0037-04
具有本征非晶硅钝化层的薄膜硅_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gate
lines on the ITO electrode.After attempt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bove five
kinds of craft,the hetero-junction cells which adopted the first preparation process
II
Abstract
t11i11 film.
(3)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iU factor,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several kinds of hetero-junction cells was compared.1)The p-type window layer and the front ITO
(1)研究了本征室氢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本征非晶硅钝化层厚度和沉积条 件对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在氢处理时间tn=50s,本征层厚度di=Snm,功率密 度Pw=50mW/cm2,沉积气压Pr=O.5torr,硅烷浓度SC(%)=8%的优化参数下,制备 的异质结电池开路电压达到673mV,转换效率达到9.106%。
Abstract
Abstract
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HIT)solar cells combining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rystalline silicon cells and simple process of thin-film silicon cell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world of PV field.Recently,the world’S highest HIT conversion efficiency level of 25.6%has been achieved by Japan Panasonic. which was obtained by the back contact technology.With a area of 143.7cm2 and a
基于吸收层表面后处理钝化界面缺陷提升CZTSSe光伏器件性能
基于吸收层表面后处理钝化界面缺陷提升CZTSSe光伏器件性能基于吸收层表面后处理钝化界面缺陷提升CZTSSe光伏器件性能近年来,太阳能光伏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中铜锌锡硫硒(CZTSSe)薄膜光伏器件因其丰富的元素资源、低毒性和较高的吸收系数等优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CZTSSe薄膜光伏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效率限制,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界面缺陷的存在与处理。
界面缺陷在CZTSSe薄膜光伏器件中的存在会导致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电荷输运的损失等效应,降低器件的电子迁移率和填充因子,进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
因此,提高CZTSSe薄膜光伏器件的界面质量和表面状态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CZTSSe薄膜光伏器件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吸收层表面的后处理方法钝化界面缺陷,改善界面的电子传输,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常用的后处理方法是表面气氛控制,通过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热退火处理,使得界面缺陷得到修复并形成优化的界面状态。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气氛中进行热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CZTSSe薄膜光伏器件的表面缺陷密度。
在热退火过程中,气氛中所含有的硫气体被吸收层表面的硫原子和金属原子反应生成硫化物,填补了界面空位,从而减少了界面缺陷密度。
此外,经过热退火处理后,CZTSSe薄膜光伏器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而平整的硫化物层,这不仅阻止了氧气和水分的进入,还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迁移率,提高了器件的效率。
除了气氛控制的热退火方法,还有其他的后处理方法被应用于CZTSSe薄膜光伏器件的界面缺陷治理,如激光照射、离子注入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物理上和化学上改善吸收层表面的缺陷和活性位点,提升电子传输速率和电荷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吸收层表面后处理钝化界面缺陷是提升CZTSSe光伏器件性能的关键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后处理方法和优化处理条件,有效降低了界面缺陷密度,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优化及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应用》范文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优化及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太阳电池作为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之一,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和良好的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优化以及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应用,旨在提升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二、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优化1. 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核心材料为硅基材料,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等。
优化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通过采用高纯度、低缺陷密度的硅材料,以及优化能带结构、减少界面复合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效率。
2. 表面钝化技术表面钝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硅基材料表面的复合损失,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
常见的表面钝化技术包括化学浴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硅基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层,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3. 背场技术背场技术是通过在硅基材料的背面引入掺杂层,以减少背面的复合损失并提高光生电流。
此外,背场技术还可以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
目前,背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造中。
三、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应用银纳米线作为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在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使用银纳米线作为透明前电极,可以降低电极的电阻,提高光生电流的收集效率。
此外,银纳米线还具有较高的透光性,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光吸收效率。
在制备过程中,银纳米线的分布和密度对电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银纳米线分布和密度可以降低电极的电阻和反射损失,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
此外,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选择,可以进一步提高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结论通过对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优化和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及银纳米线透明前电极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
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
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
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核心部件是异质结。
异质结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半导体组成的结构,其中一种材料的导带和另一种材料的价带相接,形成了能带差。
当光照射到异质结上时,会激发出电子和空穴,从而产生电流。
然而,异质结中存在着各种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光伏电池的性能。
异质结缺陷主要包括晶格缺陷、界面缺陷和杂质缺陷。
晶格缺陷是指晶体中原子位置的偏移或缺失,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界面缺陷是指两种材料的交界处存在的缺陷,如界面能级、界面态密度和界面反射等。
杂质缺陷是指异质结中存在的杂质原子,如掺杂杂质和非掺杂杂质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光伏电池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晶格缺陷会导致载流子的散射和复合,从而降低电池的效率。
界面缺陷会影响电子和空穴的传输和复合,从而降低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杂质缺陷会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密度,从而影响电池的光吸收和光电转换效率。
为了减少异质结缺陷对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优化材料的生长和制备过程,减少晶格缺陷和界面缺陷的产生。
其次,选择合适的杂质掺杂方式和浓度,控制杂质缺陷的形成和分布。
最后,采用表面修饰和界面工程等技术,改善异质结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总之,异质结缺陷是影响光伏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优化材
料和工艺,减少缺陷的产生和影响,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工业化生产硅太阳电池电阻率对电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工业化生产硅太阳电池电阻率对电学性能的影响分析龙维绪摘要:分析工业化生产硅太阳电池,不同硅材料的电阻率影响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等光电特性因素。
在材料电阻率较高时,能得到较高的短路电流,但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偏低,总的转换效率偏小。
针对高电阻率的材料,生产线的工艺参数有必要作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硅太阳电池电阻率电性能变化工艺调整1、引言在太阳电池的工业化生产中,由于原材料料的变化,常会引起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大幅度波动,表现为:测试太阳电池的I-V特性时,其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中有一个或两个,甚至三个因素均有下降所致。
目前在生产线上,在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时,特别是遇到高电阻率材料时,工艺参数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结合SE线上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参数,在工业化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总结分析,指出高电阻率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高电阻率电池的转换效率的工艺调整方案。
2、不同电阻率硅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统计8月份SE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电阻率的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参数,电阻率为0.5~1Ω-cm、1~3Ω-cm、 3~6Ω-cm、6~10Ω-cm,生产厂家同为上海卡姆丹克批次,工序参数基本相同,没有经历大的调整,都采用相同工序。
其电性能参数平均值如表1:(电性能参数见附件)表1 不同电阻率的电性能参数平均值电阻率(Ω-cm) Uoc(V) Isc(A) Rs(Ω)Rsh(Ω)FF(%) Ncell(%)0.5-1 0.633 5.295 0.006 98.952 77.996 17.6001-3 0.631 5.325 0.0062 154.346 78.017 17.630 3-6 0.623 5.405 0.0063 317.933 77.184 17.500 6-10 0.619 5.399 0.007 335.537 76.593 17.2202.1电阻率对短路电流的影响硅的电阻率与掺杂浓度有关。
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分析
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分析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分析导语:光伏电池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设备。
在光伏电池中,异质结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组件之一。
在光伏电池中,由于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一些缺陷。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进行分析,并提供对这些缺陷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异质结的作用1.1 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光伏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光伏电池时,光子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子的能量。
这是通过光伏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实现的,其中包括了异质结。
1.2 异质结的作用异质结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组成,通常为p型和n型半导体。
它们之间的结构差异会产生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光伏电池的性能。
了解异质结缺陷对光伏电池的影响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的分类和特征2.1 光学缺陷光学缺陷主要是指异质结中可能存在的晶格缺陷、多晶结构或晶体畸变等问题。
这些缺陷会散射光线,降低光子的穿透能力,导致光伏电池的效率下降。
2.2 非光学缺陷非光学缺陷主要包括载流子的复合、漏电流、界面能级等问题。
这些缺陷会导致电子的重新组合,损失了部分电能,从而降低了光伏电池的效率。
第三部分: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的原因和成因3.1 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光伏电池的制备过程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纯度不高、温度不稳定、材料配比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异质结缺陷的产生。
3.2 材料特性的问题光伏电池中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能带结构和光学特性。
如果选择的材料不理想或材料的性质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异质结缺陷的产生。
第四部分: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的影响和评估4.1 影响因素光伏电池异质结缺陷会对光伏电池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光学缺陷会降低光的透过性,导致光伏电池的光吸收能力降低;非光学缺陷会增加载流子的复合速率,降低光伏电池的效率。
4.2 评估方法评估光伏电池异质结的缺陷需要采用多种测试技术,如电流-电压特性测试、电子束诱导电流测试、光致电压测试等。
3 衬底质量及厚度变化对背接触电池(IBC)及异质结背接触(HJ-IBC)性能影响研究
/press/news/official.data/data.dir/2014/04/en140410-4/en140410-4.html
光伏 业蓝图(ITRPV)的预测—厚度 & 复合电流的持续降低 光伏工业蓝图(
硅片厚度持续降低,到 硅片厚度持续降低 到2020年,厚 年 厚 度降低到120μm。
验证性实验:短路电流Jsc差别明显
减反钝化结构一致(Al2O3/Si3N4) Jsc相差很大 19.1 mA/cm2 vs. 36 mA/cm2
背结前接触电池,光生 载流子在衬底的输运过程 中存在着严重的复合
衬底质量发生了变化
电池不同测量方式的内量子效率和反射率对比
短波长处前结电 池IQE要比背结电 池IQE大很多 长波长处二个电 池的IQE吻合
N型电池技术 (N-type)
径向异质结电池 (HJ)(17.6%,自产 设备) 背接触电池(IBC) (>20% (2cm×2cm),自测) 异质结背接触电池 (国内最早, 2012 年9月)
面向未来的高效电池产业化 做技术研究和储备
技术拓展
P型电池技术 (P (P-type) type)
经过四年半研究,我们深入研究了背接触电池(IBC)和异 质结背接触(HJ-IBC)高端电池光电转换及输运的物理过程、 掌握了整个工艺流程及核心关键工艺!!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提供高效电池研究中的完整测试分 析服务 拥有完整研发平台,欢迎国内外企 业和研究单位合作研究 提供传统生产线的效率提升技术, 欢迎与企 合作 欢迎与企业合作
PV2000A
量子效率综合测试仪
完 整 的 测 试 平 台
椭偏仪
SEM
铜铟镓硒吸收层缺陷态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铜铟镓硒吸收层缺陷态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陈良艳;赵乐
【期刊名称】《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7)005
【摘要】缺陷是影响材料性能进而影响器件的关键因素,铜铟镓硒吸收层是铜铟镓硒基太阳能电池核心层,结合他人实验验证铜铟镓硒缺陷类型,采用载流子扩散-漂移模型计算讨论电池吸收层中三种不同缺陷(一种施主缺陷和两种不同位置的受主缺陷)态密度对电池关键参数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铟镓硒中缺陷的种类和位置对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化效率四大参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缺陷存在总是降低电池的性能参数,但是当缺陷浓度低于1015 cm-3时,对电池性能影响微乎其微.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陈良艳;赵乐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74
【相关文献】
1.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制备方法及性能分析 [J], 刘洋
2.原子层沉积氧化锌应用于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 [J], 廖荣;张海燕;谢
佳亮;杨铁铮;罗文中;胡伟
3.电沉积制备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研究现状 [J], 张建新;程海玉
4.铜铟镓硒吸收层缺陷态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J], 陈良艳;赵乐;
5.超薄SiO2层对铜铟镓硒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J], 郭永刚;徐会杰;侯丽新;王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pi和in界面插入缓冲层对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3DOI:10.16660/ki.1674-098X.2017.25.073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p/i和i/n界面插入缓冲层对电池性能影响研究①李娟 冯国林(宁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摘 要:本文建立基于pin型结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分析表明,在电池的p/i、i/n界面插入缓冲层可以得到电池转化效率为7.474%,比没有缓冲层电池提高0.305%。
关键词:非晶硅 缓冲层 转化效率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a)-0073-02由于非晶硅材料的原子结构是一种共价无规的网络原子结构,不受周期性结构的约束,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结构。
无序结构导致多种结构缺陷和微空洞的形成,这就使得非晶态半导体材料能隙深处具有缺陷定域态,这些定域态提高使载流子复合率。
对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界面缺陷是不可避免,在p/i、i/n界面存在的晶格失配,这样就会使自由载流子复合几率提高,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在制备材料的过程中,从材料1到材料2总会有一个过渡区,材料带隙和电子亲和势的渐变对提高电池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1 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1.1 物理模型建立一个单结pi n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结构为:TCO/p-a-SiC:H/i-a-Si:H/n-a-Si:H/背电极。
模拟计算插入缓冲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模拟的过程取缓冲层的厚度为4nm。
模拟时采用标准的太阳光谱AM1.5(100mW/cm 2)从电池左侧入射,设入射光在前、背电极表面的反射率在理想情况下分别为0和1,载流子通过复合中心的间接复合机制采用SRH 模型[1]。
在我们计算中左右电极界面的电子空穴界面复合速率都设定1×107c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面缺陷态密度与衬底电阻率取值对硅异质结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周骏1,2, 邸明东2, 孙铁囤3,孙永堂2,汪昊2(1. 宁波大学理学院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浙江 宁波315211)(2.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江苏 镇江 212013)(3.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223)在不同的异质结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和异质结背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2)条件下,对P 型单晶硅(c-Si(p))为衬底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TCO / a–Si: H (n +) / c–Si (p) / a–Si: H (p +) / TCO )的衬底电阻率R 与电池性能的关系进行数值研究。
结果表明:衬底电阻率R 的取值不仅决定于异质结前界面缺陷态,也与异质结背界面缺陷态有关,即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决定衬底电阻率的最优值R op ,且R op 随着D it1的增大而增大; R>R op 时, 背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2对衬底电阻率的可取值范围具有较大影响,D it2越大可取衬底电阻率的范围越小。
关键词:SHJ 太阳能电池;c–Si (p)衬底电阻率;c–Si (p)/(a–Si: H )界面缺陷;AFORS_HETPACC: 7340L, 8630J, 61851 引 言对于以c-Si(p)为衬底的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异质结界面特性对电池的性能有显著影响[1-2],如衬底电阻率与异质结界面c–Si 耗尽区厚度的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变化[3]等。
然而,对于c-Si(p)衬底电阻率与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系,目前研究的还不够深入,长期以来都是将R =1.0Ω为衬底的最佳电阻率,而将R =1.0~25.0cm 作Ωcm 视为可用的衬底电阻率[4-5]。
最近,文献[6]研究不同前异质结界面缺陷态密度情况下衬底电阻率与电池性能的关系,指出衬底电阻率最优值R op 的取值将随着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的降低而减少,突破了人们一直以来认为R =1.0Ωcm 底的最佳电阻率的观点。
但是,文献[6]设计的电池结构有一些缺点,如采用的铝背面场要在高于800c 的温度下制备,对SHJ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限制。
此外,文献[6]对衬底电阻率与背异质结界面缺陷态密度的关系和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没有研究。
实际上,氢化非晶硅(a–Si:H )和氢化微晶硅(μc-Si:H )因其低温为衬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0977048)资助课题,浙江省“钱江人才”项目(2007R10015)、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7A22006),江苏大学与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项目和宁波大学王宽成幸福基金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周骏(1958-),男,教授,安徽马鞍山人,主要从事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
E-mail :ejzhou@制备特点以及对衬底的钝化作用而被用于SHJ 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场。
文献[9]和[10]的研究表明:在不使用本征型氢化非晶硅(a–Si:H(i))的情况下通过衬底表面的预处理得到较好的钝化效果,并在以c-Si(p)为衬底的SHJ太阳能电池中得到超过17%的能量转换效率。
[7-8]为了研究不同异质结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和背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2下衬底电阻率与电池性能的关系,需要建立前后界面缺陷态模型。
关于前界面缺陷态,大量研究表明:衬底c–Si(p)层耗尽区(SCR )的复合产生较大的结漏电流是影响电池开路电压的主要因素[11];光生载流子在SCR中的复合影响电池的光生载流子的收集和电池的填充因子[12]。
由此,许多理论研究使用类c-Si 界面模型计算前界面缺陷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得到相关的实验验证[13-15]。
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背界面缺陷态物理模型的研究进展缓慢。
有研究表明:一方面背界面缺陷态增强了光生少数载流子在背界面的复合,提高了电池中的漏电流降低了开路电压[16];另一方面背界面缺陷态增强了光生多数载流子的复合,降低了电池短路电流[17]。
本文采用TCO/a–Si:H(n)/c–Si(p)/a–Si:H(p)/TCO 电池结构,针对不同的异质结前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1和背界面缺陷态密度D it2,应用AFORS_HET软件和类c-Si 界面缺陷态模型数值研究背界面缺陷态的作用以及衬底电阻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与上述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 物理模型稳态下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场和电流分布的物理模型由下面的Possion方程和电流连续性方程描述[18]:()A D N N n p q dx dE −++−=ρε, (1) )(G U q dxdJ n n −= , (2) (G U q dxdJ p p −−=), (3) 其中,E 为电场强度,和分别为电子和空穴的电流密度,q 为电子电荷,n J p J ε为介电常数,p 为空穴密度,n 为电子密度,ρ为带间净陷阱电荷,为电离施主密度,为电离受主密度,和分别是电子和空穴的净复合率,G 是D N A N n U p U光生载流子净产生率。
模型中同时考虑电子和空穴的直接隙间复合、Auger 复合和通过陷阱产生的Shockley-Read-Hall 复合。
金属半导体接触模型使用电压控制边界条件,将前接触()的电势固定为零电势,这样背接触(0x =x l =)的电势即为外加电压,前后接触的边界条件如下[8]:0()0=ϕ, (4)()V l b f +−=φφϕ, (5)()()()()000eq f n n n n qS J −=, (6)()()()()l n l n qS l J eq b nn −−=, (7) ()()()()000eq f p p p p qS J −−=, (8)()()()()l p l p qS l J eq bp p −=, (9)其中,ϕ是电势,f φ和b φ分别为前接触和背接触金属的功函数,V 是外加电压,,,f n S b n S f p S 和分别为前接触和背接触界面上对应载流子的复合速率,和是平衡状态下载流子密度。
b p S eq n eq p 此外,前后接触界面缺陷层中的连续缺陷态密度可以表示为it D [17]:()()[]0x E E G E E G D DA C MGA V DA MGD it −+−=,(10) 其中,为单位能级上的施主体缺陷态密度,为单位能级上的受主体缺陷态密度,为施主体缺陷态与受主体缺陷态的界限能级。
由公式(10),对于G 的情况,则有MGD G MGD G =MGA G DA E MGA ()E E G D V C MGD it 0x −=,其中和分别是导带能级和价带能级,代表类c-Si 界面层厚度。
C E V E 0x 3 电池结构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
n 型重掺杂非晶硅(a-Si:H(n +))为异质结电池的发射层,p 型重掺杂非晶硅(a-Si:H(p +))为背面场。
为了减少非晶硅层的厚度以最大化量子效率,发射层、背面场与衬底c-Si(p)之间没有沉积本征非晶硅(a-Si:H(i))缓冲层。
为了得到较低电阻率,在a-Si:H(n +)和a-Si:H(p +)表面都沉积了一层透明导电层(TCO )。
最后,在电池前端制备了铝金属栅线电极,在电池背面制备了一层铝金属层背电极。
图1 模拟中使用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结构表1模拟中使用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参数设置Parameters c-Si (p) Interface a-Si: H(n +) a-Si: H(p +)厚度 (nm) 3×10 5 10 10介电常数 11.9 11.9 11.9 11.9 电子亲合势(eV) 4.05 4.05 4.05 4.05 能带间隙 (eV) 1.12 1.12 1.74 1.72光学带隙 (eV) 1.12 1.12 1.74 1.72有效导带能态密度 (cm -3) 2.8×1019 2.8×1019 1×1020 1×1020有效价带能态密度 (cm -3) 1.04×1019 1.04×1019 1×1020 1×1020电子迁移率 (cm 2V -1s -1)变量 1040 5 5 空穴迁移率 (cm 2V -1s -1)变量 412 1 1 受主型掺杂浓度 (cm -3)变量 1.5×1016 0 1×1020 施主型掺杂浓度 (cm -3) 00 1×1020 0 电子漂移速率 (cms -1) 1×107 1×107 1×107 1×107空穴漂移速率(cms -1) 1×107 1×107 1×107 1×107层密度 (gcm -3) 2.328 2.328 2.328 2.328电子俄歇复合系数 (cm -6s -1) 2.2×10-31 00 0 空穴俄歇复合系数(cm -6s -1) 9.9×10-32 00 0 直接带隙复合系数 (cm 3s -1) 1.1×10-14 00 0模拟计算中使用的部分参数如表1所示。
这些结构参数中除了可变参数外,均取自AFORS-HET 软件的默认值。
另外,参照文章[6]和[19]中关于缺陷态的参数对各层和界面层的缺陷态进行设置。
取衬底c–Si(p)层中由氧引入的体缺陷态位于带隙中距价带边缘0.55eV 处,体缺陷态密度为109 cm -3。
非晶硅具有Urbach 带尾态,a-Si:H(n +)层中,导带和价带特征能量分别为0.07eV 和0.1eV,指数因子为2×1021cm 3eV -1;a-Si:H(p +)层中,导带和价带特征能量分别为0.035eV 和0.075eV,指数因子为2×1021cm 3eV -1。
a–Si:H(n +/p +)层中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皆为扩展态迁移率,不考虑带尾态附近浅缺陷态引起的漂移迁移率;a–Si:H(n +/p +)层中带隙定域缺陷态按双Gauss 分布。
其中,对a-Si:H(n +),取类施主缺陷态密度为1×1020cm -3,高斯峰峰值能量(离价带顶的能量)为0.46eV ,峰值半宽为0.22eV ,类受主缺陷态密度为1×1020cm -3,高斯峰峰值能量为0.66eV ,峰值半宽为0.23eV ;对a-Si:H(p +),取类施主缺陷态密度为4×1019cm -3,高斯峰峰值能量为1.1eV ,峰值半宽为0.23eV ,类受主缺陷态密度为4×1020cm -3,高斯峰峰值能量为1.2eV ,峰值半宽为0.23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