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旅游业尽展强劲后发优势
关于毕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关于毕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6a27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e.png)
关于毕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毕节是中国贵州省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近年来,毕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毕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毕节地处贵州省西部,环境优美,山川壮丽,自然资源丰富。
毕节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铝、铅、锌等,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过去的几年里,毕节市政府积极加大对资源开发的力度,通过引进外资和合作,加快了资源挖掘和加工能力的提升,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经济转型方面,毕节市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毕节市以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发展了苹果、葡萄、可可、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毕节还坚持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通过打造特色景区和推广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和消费,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毕节市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教育、医疗、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毕节位于贵州与四川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工具的建设和改善,加速了毕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信息流动。
同时,毕节还加大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未来,毕节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毕节市政府将继续支持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毕节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支持。
毕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政府将继续引导农民转变思维,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与培训,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此外,毕节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
旅游产业化一业兴百业旺
![旅游产业化一业兴百业旺](https://img.taocdn.com/s3/m/368cc63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9.png)
■50/2021年第9/10期/3月1日旅游产业化:一业兴百业旺-------------责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S8-----------------------------------------------------2021年新年伊始,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省委、省政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重大举措,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文旅融合和旅游产业化为路径,干货满满、振奋人心。
2021年新年伊始,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10条硬核措施,旨在统筹推动旅游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意见》作为省委、省政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重大举措,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文旅融合和旅游产业化为路径,干货满满、振奋人心。
旅游是优势所在昔曰山高水深、偏远封闭;如今打开山门,满目绿水青山、民风淳朴多彩。
旅游对于贵州来说,是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亦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做活农文章,坝区变景区”"走好旅游路,农民变旅商”。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范本,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的巨大转变正是有益于农文旅融合的"动力效应"。
在贵州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张晓松眼里,"动力效应”来自于旅游业"搬运市场"的客观能力。
通过"搬运”,游客走进乡村,由此展开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所带来的"消费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2016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贵州毕节旅游发展现状
![贵州毕节旅游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d6e91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9.png)
贵州毕节旅游发展现状贵州毕节位于中国西部,自然景观独特且丰富,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贵州毕节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自然景观丰富:毕节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如黄果树瀑布、龙宫、千户苗寨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高达77.8米,水势磅礴,景色壮观。
龙宫是地下河的奇观,里面有充满神秘感的洞穴、湖泊和石钟乳。
千户苗寨则是保存了苗族传统建筑与文化的独特村落。
二、历史人文遗迹:毕节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包括革命纪念地、古堡和古寨等。
如贵州苟坝革命纪念地是中国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管制区遗址,展示了毕节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历程。
还有丰富的古堡和古寨,如草海乌蒙古人牧民堡、西华山熊家寨等,都是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的旅游景点。
三、民俗文化体验:毕节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看民族歌舞表演,还可以参加传统的节庆活动,如苗族的龙舟竞赛和布依族的古镇文化节等。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毕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现如今,毕节已经建设了高速公路、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景区配套设施,提高了旅游区域的交通便利性和游客体验。
五、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毕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投资兴建旅游景区和民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贵州毕节的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毕节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和多元的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并且旅游产业得到了大力支持。
希望在未来,毕节旅游业能够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毕节市经济调研报告
![毕节市经济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4701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0.png)
毕节市经济调研报告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黔西南州州府。
本次经济调研报告主要对毕节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特色产业和发展机遇进行分析和评估。
毕节市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但在贵州省内居于重要地位。
截至2021年,毕节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9.68亿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79元。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毕节地处山区地带,交通难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与主要城市的联系不够紧密。
然而,毕节市也有一些独特的经济特色和发展机遇。
首先,毕节市地处红色旅游区域,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毕节市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区域,有大量的红军遗址和红色文化景点。
这为毕节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其次,毕节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铅锌、金属锑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毕节市的工业发展。
另外,毕节市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
毕节市的农产品以优质稻米、特色水果和名优茶叶为主,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毕节市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毕节市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限制了市场和资源的开发。
其次,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力度不够,加之就业机会有限,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推动经济发展。
毕节市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交通建设,提高市场和资源的连通性。
其次,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毕节市。
此外,要发挥本地优势,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总之,毕节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现阶段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发展特色产业,毕节市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得到推动。
毕节试验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
![毕节试验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bb08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f.png)
毕节试验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摘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是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级的试验区。
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毕节试验区旅游发展的环境,找出旅游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以有助于毕节试验区旅游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以旅游统筹开发扶贫与生态保护,不断深化和发展试验区的新内涵提供支持。
关键词:贫困山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可持续战略1 优势分析(strenth)1.1 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独占性强,比较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方面:以织金洞、九洞天、韭菜坪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以百里杜鹃为代表的植物观赏旅游资源;草海、东风湖等为代表的湖泊生态旅游资源等。
人文资源方面:以奢香博物馆、大屯土司庄园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类旅游资源;以川滇黔革命委员会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风情。
此外,还有神秘的夜郎文化,神奇的石门坎,以及舒适的气候资源等。
其中,世界级的占 4.9%,国家级的占7.4%,省地级的占30.9%,市县级的占56.8%。
这些都是具有较强垄断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1.2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毕节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全区共有古文化遗址5处,古墓33处,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66处,彝汉文石刻181处,革命遗址、遗迹34处,文物葬品98件。
尤具特色的大方城北“奢香墓葬”、黔西沙窝区的“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毕节青场镇“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场镇的“大屯土司庄园遗址”、威宁中水镇的汉墓群、赫章可乐汉墓遗址;省级历史名城大方、织金。
这些无不体现毕节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1.3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毕节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全区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仡佬、白族等30多个民族共670多万人口。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如具有浓郁气息的民族节日如彝家的“茶花节”、“火把节”,苗家的“跳花坡”及获过国际大奖的苗族舞蹈“滚山珠”,“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化屋基,彝族的“摄泰吉”民族戏曲乐器、古籍文化等。
织金洞旅游业SWOT分析
![织金洞旅游业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a9cbfc10a6f524cdbf852d.png)
织金洞旅游业SWOT分析(罗娅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贵州贵阳)摘要:“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
”织金洞洞穴内碳酸钙沉积形态多样,洞外喀斯特景观组合完好,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洞穴;但是织金县生态较为脆弱,经济又较落后,所以织金洞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与此同时,织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有利又有弊,如何才能使得织金洞的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结合观察法以及文献法对织金洞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详尽分析,系统分析织金县旅游发展的环境,找出旅游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有助于织金旅游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而对今后织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织金洞;旅游业现状;SWOT分析一、引言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织金洞,织金洞因此就被人们渐渐熟知。
织金县的旅游业发展也以织金洞为中心展开。
但是,织金旅游业的发展受地理位置和配套基础实施的制约,初期的旅游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通过多年的开发努力,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织金县旅游无论在游客人数,还是经济收入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全县旅游业增长势头良好。
2014年1至10月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3.6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765.45万元,综合收入11269.3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近三成。
下属景区——织金大峡谷与织金洞地下天宫洞穴旅游形成水洞与旱洞相依、地上与地下优势互补的旅游新格局,极大提升织金洞景区的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内容。
近年来,织金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项目,成功举办“织金国际溶洞文化节”系列节庆活动,积极为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升级景区各种软硬件设施,观光游、暑假游、学生游等各类团体游逐渐增多,有效拉动景区周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消费,活跃全县城乡消费品市场,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5108afabb68a98270fefad8.png)
毕节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一、我市农业资源条件毕节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腹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的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57米—2900.6米,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
毕节地形切割纵深,耕地破碎,生态类型多样,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美誉,在中东部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是发展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烤烟,早熟马铃薯、果菜类蔬菜,柑橘、葡萄、樱桃,喜树,猪、鹅、大鲵的优势区;中部海拔1200-1700米区域是发展玉米、马铃薯、芸豆、大豆、烤烟,辣椒、食用菌、大白萝卜、叶菜类蔬菜,梨、猕猴桃,天麻、半夏、前胡,高山生态茶,猪、鸡、羊、冷水鱼的优势区;西部海拔1700米以上区域是发展地膜玉米、马铃薯(种薯)、苦荞、烤烟,食用菌、冷凉蔬菜,核桃、苹果、梨,天麻、党参、重楼,牛、羊的优势区,特有地理气候赋予了发展山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
全市大部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季的特征,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年平均气温10.5℃-15℃,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日照时数1102-1780小时,无霜期205-297天,年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
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
全市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95.56万亩、天然草场747.3万亩、林地1862.12万亩。
尤其境内夏秋季气候凉爽,地形天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不易传播,加之无“三废”污染,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
毕节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毕节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9835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0.png)
毕节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毕节市需要制定一份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方案旨在挖掘和优化毕节市的产业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一、农业产业1.1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加强农产品外贸出口,打造“毕节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和保护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业产业2.1 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传统重工业产能,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推动毕节市成为医药产业集聚区;- 加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业产业3.1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 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商贸业竞争力,推动毕节市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 培育大型商业企业,引进知名连锁企业,提升商品品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 加强电子商务发展,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便捷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3.2 培育旅游业- 挖掘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强化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毕节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02ffa691eb91a37f1115c76.png)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毕节试验区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证明了胡锦涛同志的构想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改革动力与发展思路的统一、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
从其后的发展实践看,毕节地区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具有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第一,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上,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导致了发展观的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发展观演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发展观的争论,在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所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遭到了普遍批评。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同的心声。
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
毕节试验区与当时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
与当时全国已经启动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
开发扶贫,就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的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贫;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植物措施为主、并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人口控制,就是把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通盘考虑,在一定时期内,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贵州省毕节市旅游概况
![贵州省毕节市旅游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aee551df78a6529647d532e.png)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
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年。
在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的所在地。
秦设汉阳县,汉改平夷郡,唐设羁糜州,宋设羁糜禄州,元设长官司和驿,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设毕节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撤卫设县。
1993年12月10日撤县设市。
现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节市人民政府驻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
毕节市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80公里,总面积3414.91平方公里。
东与大方县相邻,南与纳雍县相连,西南与赫章县、云南省镇雄县毗邻,北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隔赤水河相望,距省会贵阳178.3公里,321、326国道在市区交汇。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最高处乌箐梁子海拔2217米,最低处里匡岩海拔470米,平均海拔1511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954毫米,年均日照1378小时,无霜期235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峰峦叠现,气势磅礴,溪流纵横,壑谷幽深,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为毕节市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毕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境内有古人类活动遗址、古战场、古摩崖、古城垣、古庄园、古道路,有纪念红军长征转战云、贵、川三省的革命活动基地,有市政府近年投资开发的观光游览景点,丰富的人文景观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气息,为毕节市的旅游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毕节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答案之二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答案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4ea085d1b9f3f90f76c61ba1.png)
第二次平时作业第二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2010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2)%。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0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发展较快。
11.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1dc0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5.png)
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标题:毕节市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毕节市旅游发展的调研,对该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毕节市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毕节市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该市仍然面临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在推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调度等挑战。
为此,我们建议毕节市政府加大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服务品质,加强规划与调度,推动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毕节市作为贵州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然而,该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其潜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毕节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二、毕节市旅游资源概况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千层岩、花果园、乌蒙山等,而人文景观则包括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毕节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毕节市旅游产业状况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发达旅游城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旅游业的规模和质量仍然有待提升,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毕节市在推动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调度的问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宣传力度。
四、面临的挑战毕节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消费体验不佳。
此外,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调度,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不够有条理和协调,未能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
五、建议为了推动毕节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4ff15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6.png)
贵州旅游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的旅游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机遇。
本文将对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2. 贵州旅游市场概况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等。
目前,贵州的旅游市场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尤其是来自发达地区的游客,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等。
贵州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网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许多高品质的旅游景点和酒店可供选择。
3. 贵州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3.1 自然风光旅游的增长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草海、千户苗寨等,都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预计未来几年自然风光旅游将继续增长,并成为贵州旅游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3.2 民俗文化旅游的潜力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未来几年,民俗文化旅游有望成为贵州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3.3 新兴旅游业态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如自驾游、电商旅游和在线预订服务等正在迅速崛起。
贵州的旅游市场也开始受益于这些新兴业态,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游客。
预计未来几年,新兴旅游业态将继续壮大,为贵州旅游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4. 贵州旅游市场的挑战虽然贵州的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主要挑战包括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景点开发不均衡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5. 贵州旅游市场的潜在机会除了上述挑战外,贵州的旅游市场仍然充满潜力和机会。
随着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的旅游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国际游客的兴趣也逐渐增加,未来几年贵州的旅游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6. 结论综上所述,贵州的旅游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在机会。
贵州毕节调研报告
![贵州毕节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4fc6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4.png)
贵州毕节调研报告
贵州毕节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贵州毕节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和民生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以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贵州毕节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就。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煤炭、铜、铝、锌等矿产品资源。
同时,贵州毕节还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此外,毕节地区投资环境较好,政府鼓励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已经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入驻。
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贵州毕节的农村地区仍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毕节地区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这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此外,贫困地区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决定了脱贫攻坚仍然是毕节地区的重要任务。
四、建议及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及措施:
1.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交通条件,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
2. 推动环境治理,加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居民身心健康。
3. 加大扶贫力度,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五、结论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贵州毕节在经济发展、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扶贫工作等方面的努力,贵州毕节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
浅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浅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8f945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c.png)
浅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是一个融独特的自然生态、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四季宜人的气候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富省,近年来贵州省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改变不了贵州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而不是旅游大省的现状。
接下来分别浅谈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制约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1、景观的独特性强贵州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2、气候的宜人、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贵州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而贵州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3、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聚集度高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山水组合好,类型各异。
4、民族风情的多彩性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49个,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东北、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有大量分布,并且相对集中,构成景观集群。
6、开发潜力的巨大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未加以开发利用。
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全省还有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仍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需要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如何发掘“后来居上的巨大能量”-从费孝通“毕节行论”看贵州后发赶超之势
![如何发掘“后来居上的巨大能量”-从费孝通“毕节行论”看贵州后发赶超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ef9209f700abb68a882fb5a.png)
费孝 通 “毕 节行论 ”直 指贫 困 要 害与 核心 ,可谓情 真 意切 ,是 贵 州发展 史上珍 贵的思想 财富 。其 所 说 的 “后 来 居上 ”,与 多年 后 贵 州 实施 的 “后发赶超”战略不谋 而合。
秉 持 底 线 思 维 “后 发 赶 超 "
正如费孝 通先生 所 言 ,进入 高 速 工业 化时代 的贵州 ,“后 来居上 ” 势 头 强 劲 。 初 步 核 算 ,2017年 , 贵 州 省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为 13540.83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10.2%, 增 速 高 于全 国平 均水 平 3.3个 百 分 点 ,
贵 州面 临的具体 省情是 :贫 困 面大 、贫 困 人 口多 、贫 困 程 度深 , 脱 贫难度 大 ,脱贫攻 坚任务 还十分
艰 巨 ;经 济 总量 小 、人 均 水平 低
T业化 、城镇化相对滞后 ,同步
现全面小 康任 务还 十分艰 巨 ;生 环境 比较脆弱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绿 色发展任务还十分艰 巨… …
2012—2016年 ,贵 州 地 区 生 产 总值 、规模 以上工业 总产值 、固定 资 产投 资 、金融 机 构 存贷 款 余 额 市场 主体注册 资本先后 突破万亿元 大关 ,实现 了 “每年的经 济增 长速
介绍毕节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介绍毕节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1febc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2.png)
介绍毕节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毕节是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的一个富饶的地区,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
这个地方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毕节的主要景点,包括毕节景点A和毕节景点B。
通过对这些景点的特色介绍和参观体验的描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认识毕节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景点的特色和参观体验,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毕节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毕节景点的吸引力,以及为什么推荐参观这些景点。
毕节作为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都能给游客带来深刻的印象和愉悦的体验。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毕节景点的魅力,并提供一些推荐参观的理由,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旅游信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索,相信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毕节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计划前往毕节旅行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还是对人文历史感兴趣,毕节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吧!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本文中,我将对毕节市的景点进行介绍。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景点的魅力和特色,我将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将提供毕节景点的概述,包括其地理位置、景点数量、游客数量等相关信息。
然后,我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最后,我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对毕节景点的全面了解,并为他们选择参观景点提供参考依据。
在正文部分,我将详细介绍两个毕节的知名景点,分别是景点A和景点B。
对于每个景点,我将首先介绍其特色,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特色活动等方面的特点。
然后,我将分享参观这些景点的体验,包括游览路线、观赏点和必看景点等。
通过这样的介绍,读者可以对毕节的景点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毕节的历史发展趋势
![毕节的历史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ea595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4.png)
毕节的历史发展趋势毕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毕节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塑造了今天的面貌。
以下是毕节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1. 史前时期:在距今约6000年前,毕节地区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考古学家在该地区发现了许多史前文化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简炉遗址和文化遗址。
这表明毕节地区在史前时期已经有了定居点和农业活动。
2. 古代时期:在古代,毕节地区处于边疆地带,经历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毕节作为贵州百越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毕节地区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这条商路与中亚地区和西域进行贸易往来。
3. 民族建州:在明朝时期,毕节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在这个时期,毕节成为了贵州省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之一。
明朝时期的毕节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4. 县市建制:清朝时期,毕节逐渐建立起县级行政区域,成为贵州省的重要县城之一。
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毕节的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毕节也成为了重要的军事据点,坚守了抵御外族侵略的重要地位。
5. 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毕节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后,毕节经历了农村改革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农村工业和农业技术的引进使得毕节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为毕节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 经济发展:近几十年来,毕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毕节的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毕节市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了特色农业、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等产业,成为贵州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7. 文化保护和传承:毕节作为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区,一直重视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毕节的苗族文化、布依族文化等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毕节市七星关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https://img.taocdn.com/s3/m/549c31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d.png)
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市七星关区是中国贵州省毕节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
位于贵州省西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和旅游区域之一。
下面将从七星关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文化遗产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特点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黔滇川三省交界处,东北接纳雨镇,北面与纳雨镇临水河连接,西部与陇川县相接,南部与西秀区相邻。
七星关区地处于贵州盆地南缘的边缘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居多。
区内的主要河流有乌江、东织河等,水资源丰富。
气候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二、经济发展七星关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等。
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例如茶叶种植、果树种植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地区和国家。
近年来,七星关区逐渐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在工业方面,主要以小型企业和加工业为主。
服务业方面,酒店、旅游、餐饮等行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些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就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三、文化遗产七星关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七星关区的中国七大宗教名山之一的威宁金钟山。
金钟山是中国佛教早期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贵州省最大的佛教胜地之一。
其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宝塔,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此外,七星关区还有一些与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地,例如温泉口红军长征纪念园和金河红军长征纪念园等。
这些地方展示了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纪念红军英勇抗敌的精神。
四、旅游资源七星关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除了金钟山的佛教文化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游。
例如巧克力山风景区、纳雨叠瀑布、七星关风景区等。
巧克力山风景区是一座巧克力色的山峰景区,山顶视野广阔,能够俯瞰整个七星关区的美景。
纳雨叠瀑布是一座美丽的瀑布群,瀑布的水质清澈,水势宏大,附近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历史悠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旅游业:尽展强劲后发优势
——毕节地区第二届旅发大会暨2008织金国际溶洞节综述
在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在贵州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织金县,毕节地区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08中国·贵州·织金国际溶洞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国际国内旅游业从业人士及各界宾客,这项活动不仅向世人宣传“多彩贵州神奇毕节、溶洞王国魅力织金”,更让大家通过系列活动看到了毕节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可持续观念的推动下,将尽展强劲的后发优势。
又好又快发展的毕节旅游业
毕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介绍说:“全区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去年在毕节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地委、行署关于旅游工作的部署,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全区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三年来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以年均143.3%和196.8%的速度高速增长,旅游接
待人数从2005年的145.89万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428.8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2.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5亿元。
今年上半年旅游业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克服雪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1—6月全区共接待游客452.15万人次,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4.6%,同比增长160.81%;实现旅游收入24.6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8.7%,同比增长244%。
这组数据印证了张吉勇的话,同时让我们看到毕节地区在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整体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可谓一枝独秀、成效明显,旅游业的整体对外形象得到较好提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具有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推动经济增长的能量。
毕节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其拥有旅游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摆脱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毕节地区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就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毕节的后续支柱产业。
之后,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毕节旅游的意见和措施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毕节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打造、市场开拓、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出击。
毕节旅游蓄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