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堂实录
武汉二中朱艳娟
一、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概念。
2、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一)、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二)、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组成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
区分岩石圈和地壳;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任务完成法、导学法、列表对比法、分组合作讨论
六、学法指导
通过绘制地球圈层图学习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科学家是怎样做科研的呢?比如现在我们给科学家一个研究课题:地球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科学家拿到这个课题之后,该怎么做呢?
生:收集资料、讨论;考察、测量、开会、表决……
师:科学家做科研是有一定的步骤的。首先确定研究课题,勾划一个大致的思路;
然后准备相关理论依据;第三收集资料、数据;第四用相关理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第五形成结论;第六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师:这节课,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来模拟一下科学家科研的全过程。我们的科研课题就是: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师:拿到选题之后,我们要先有个大致的思路。地球不能切开看,也不透明,目
前我们人类的钻探技术又很有限。但是我们要知道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怎么办?
是:哦,是不是很像我们夏天挑选西瓜的时候啊?夏天我们买西瓜的时候,不能切开,西瓜也不透明,但是我们要选一个熟透的西瓜,你是如何挑选西瓜的?生:拍一拍,听声音。
师:我们拍西瓜的时候,给它一个震动,震动产生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产生声音。我们根据西瓜内部震动产生的声波,来分析西瓜内部的状况。那么我们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也不能切开地球来看看……
生:像挑西瓜那样,“拍拍”地球,听听地球里面的声音,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师:虽然是开玩笑,但思路很正确!但是就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撼动地球!什么自然的力量呢?
生:地震?
师:对!地震的力量可以撼动地球!目前,我们主要就是根据地震产生的波,就是地震波,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的。
师:有了思路之后,就进入我们的理论准备阶段了。我们要知道地震波是怎么回事。那么什么是地震波呢?
生: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震动叫地震波。
师:那么,地震发生时,我们有什么感觉呢?
(PPT播放视频短片: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师:地震发生时,我们先感觉上下颠簸,然后十秒左右,又感觉左右摇晃。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地震波带给我们的感觉。先到达地面给我们上下颠簸感觉的是纵波(P波),后到达地面给我们左右摇晃感觉的是横波(S波)。那么,从刚才的讲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波在传播速度上有什么特点呢?生: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师:在同种介质里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师:其实,他们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纵波能通过固、液、气三种介质,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师: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改变而改变。在密度、压力越大的物质里面,传播速度越快。大致是在固体介质里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师:有了前面的理论准备,下面我们要进入资料收集阶段了。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地震发生时,地震波是怎样在地球内部传播的。
(PPT播放视频短片《地球内部结构》)
师:地震发生的深度相对于地球的厚度来说是很小的,只有大约几十到几百千米。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除了传播到地表,给人类造成伤害,还传向地球深处。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地震波有两列,前面的那一列应该是什么波?为什么?生:纵波,因为同样的介质里,纵波速度比横波快。
师:很正确!那么后面的一列波就是横波。那么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速度都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到了地下某个深度处,横波还消失了。
师:为什么横波会消失呢?想想他们的传播特点?
生:(讨论,总结)可能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固体了。
师:很好!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总结的很好。
师: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地下的不同深度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说明了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匀不单一的。那么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有了刚才我们的知识积累和分析演练,下面我们就进入科学分析阶段,看看地震波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什么?
(PPT展示: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
师:这是地质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用专门的记录仪器记录下来的波相图。
师:(引导学生复习如何观察地理图表)
横、纵坐标分别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横坐标和纵坐标怎么样一起变化的?
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思考:1、地下33千米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和纵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生:(分组讨论、总结)说明在那里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地下33千米处物质的密度加大了,2900千米以下物质不再是固态,是液态或者气态。
师(总结):地震波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说明在这个层面的上下部分,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地震波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我们分别用两位地质学家的名字来命名:地下33千米处的我们叫莫霍界面,2900千米处的我们叫古登堡界面。
(PPT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