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合集下载

王蒙《风筝飘带》赏析

王蒙《风筝飘带》赏析

风筝飘带一、重点难点1.重点:以人物的心理流动贯穿全文;运用象征手法。

2.难点:意识流的创作方法;杂文笔调。

二、背景材料王蒙(1934—),中国当代作家。

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南皮县。

1948年至1954年间,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这些作品都表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青年的革命热情。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在北京郊区参加劳动。

1962年摘掉“帽子”后在北京师院任教。

1963年调新疆工作达16年之久。

1979年错案纠正,回到北京,成为专业作家。

王蒙在文坛上复出后,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保持和发展了早期作品中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交融的风格。

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适应,王蒙小说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也显得五光十色,富于创新精神。

新时期王蒙代表作主要有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中篇小说《蝴蝶》、《相见时难》,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等。

三、内容分析《风筝飘带》是王蒙借鉴“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多主题的小说,它既深入地反映出七十年代末一些青年人的心灵世界,也涉及到代沟所造成的两代人的隔阂,以及残留的文革毒素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等社会问题。

当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以女人公的心理活动为经线,记叙了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生存的艰难,以及艰难之中他们对美好生活、对理想的孜孜追寻。

素素和佳原是王蒙在本篇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他们都曾经历过“文革”动荡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里面,素素“丢失了、抛弃了、被大喊大叫地抢去了或者消没声息地窃走了”许多各种颜色的梦,失去理想的素素犹如被抽去了精神的支柱,加之琐碎的工作(端盘子)、周围庸俗的环境也使她看不出人生的意义。

素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梦想的悲哀,对社会、对人生,她多了一份忧郁、一份挑剔、一份抱怨。

然而可贵的是,她从未真正忘记过自己的梦想,而且在经历诸多心灵的磨难后,她仍不失善良、正直的本性。

王蒙的艺术创作风格特点

王蒙的艺术创作风格特点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笔法运用上达到了极致,让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高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另一个方面,王蒙还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联系到了一起,将二者融会贯通,把书法上讲究的用笔方法,也同样运用到了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正所谓能画者必善书,书画同源,以书入画。

这一观点也是受到了赵孟頫③的影响和启发。

王蒙灵活运用了前人的笔法观点,把书法里的笔法精髓转化到了绘画创作上,让山水作品有了更丰富的表达语言,让作者的心中意境可以表达得更灵动。

(二)通过王蒙的代表作品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王蒙的山水画深受赵孟頫影响,集诸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风格体系。

他的《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④誉为“天下第一”。

总的来说,该画山峰造形奇特是干湿兼备的经典之作,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前景中耸立的灌木林三两成组,繁密交错,但却不堵、不死,把江南自然风光中的枯木、枯树的独特景色表现得独具特色,由此可见,王蒙对大自然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深的向往之情。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艺术绘画风格的代表之作。

此作品描绘的对象是王蒙的家乡浙江省卞山的景色。

纵观画作,采用全景多透视点的构图,让群山,秀水,茂林,组合在一起,自然界中的植被在王蒙的笔触组合下,或疏,或密,或湿,或干,穿插呼应,简单的黑白之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王蒙在画作中把绘画上的繁密画风上升到了更高的一面,画面上,层峦叠嶂,从画面顶部贯穿至画面下部,让整体布局稳重,势如洪,气如虹。

而组成这些群山的,就是那些密集的笔墨,这就体现出了用笔的趣味。

不仅在坚硬的山石上,期间的树木植被,也是笔笔生动。

在皴法的运用上,王蒙让笔触满而不塞,各种皴法变化灵活,和谐统一。

当然王蒙深知画面中仅有皴法远远不够,墨色的浓淡结合至关重要,所以王蒙在画《青卞隐居图》时,是先用淡墨造型,表现群山植被的外形,并用淡墨渲染,再逐步提高墨的浓度,有的地方会反复多变进行刻画渲染。

王蒙这位八百年前的文人,我们现代人虽然未能谋其面,但是通过他的作品,仿佛可以从窗外略窥到他的背影。

王蒙小说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1、王蒙195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豆》,1956年以一篇干预生活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轰动文坛,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以1978年为界,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青春+革命的作品:第一类以《青春万岁》为代表,其中包括短篇小说《小豆、春节》等作品;第二类作品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为代表,其中包括复出后创作的《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等作品。

他认为自己创作的真正起步是从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布礼》之后,《布礼》是王蒙探索小说的第一篇作品,80年代初期文坛出现王蒙热。

2、王蒙艺术主张变化:(1)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青年时对文学干预生活说法是极力推崇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后来认为文学的功能只能干预人的心灵,它的作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之后才能显示出来。

(2)关于文学的描写对象,比较注重通过情节来表现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到注重写人的厂家、情绪、心理等,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拓展。

(3)关于文学的表现手法,反对将创作手法单一化、阶级化,文学表现手法应丰富多样。

3、王蒙小说的表现手法(1)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摒弃传统手法的呆板和简单,从西方现代派那里拿来了随意性和复杂性,如《杂色》曹千里与老与的对话;自由联想打破客观的时空界限,根据主人公心理活动重新组合,如《春之声》由主人公岳之峰的自由联想组合而成,全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坐在火车里随车身的晃动蜂拥而来的各种联想。

(2)多重的结构形态:1978年之前王蒙的小说基本上使用的是单线型结构,复出后《布礼》打破客观时空界限,按照主人公心理时间重新组合,使过去、现在、内心、外界、欢乐、悲伤、阳光、黑夜相互迭替交错而又呈姿色,产生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多线型的结构(心理结构或任意结构)。

《杂色》是双层次的复线结构:一条是对主人公曹千里革命历程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一条是对那匹杂色老马壮心不已的象征主义的渲染。

试论王蒙小说语言的新特点

试论王蒙小说语言的新特点

试论王蒙小说语言的新特点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艺术不能重复前人划定的同心圆。

王蒙的探索与同时代作家、艺术家一样,是在揭露与反思的过程中进行的,在揭露与反思的行进途中,“他们自然而然地由自身的经历联系到整个社会的历史。

随着文学…人学‟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他们自然地把艺术的审视力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

”显然,传统小说单一的线性结构和传统描写手法难以充分达到创作目的,而超越时空的心理结构所具备的多线交叉和放射性思维方式,正适应作家的这种艺术思考。

王蒙的系列小说,吸收意识流技法结构作品,剔除了西方意识流中朦胧神秘、孤独绝望和纯内向潜意识的颓废消积因素,使作品显示一种积极的意向。

读王蒙的新手法创作小说后,能透过多线幅射结构找到思想聚光点,诸如《春之声》描写生活的转机;《海的梦》对青春的礼赞;《风筝飘带》对普通人价值和尊严的赞美;《深的湖》、《蝴蝶》对人性异化和复归的探讨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一种理性的坚定力量。

王蒙小说表达方法的借鉴与创新,语言上呈现很多新特点,使人能清晰感受到新气息与新滋养、新魔力,给人以更强更持久的审美愉悦。

首先,是小说视点的转变,使语言出现一种绵远甜润的审美效果。

此前,小说的视点一般是作为小说情节内容见证人或参予者的“第一人称”,是一种内在视角。

再即以小说情节内容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的“第三人称”,是外在视角。

王蒙立足传统基础,因为结构和表现方法转变,线性结构与心理结构密切结合,语言则呈现多样化、异彩纷呈的态式,“你”“我”“他”三种视角融为一体,相互转接,极大地拓展了小说表现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对人物内在思绪情感的流动、幻变、跳跃有极为真切的展示,一种难以压抑的清新感常常扑面而来,紧紧粘连着读者的注意力。

自《布礼》开始以后的系列创作,都表现了这一可贵探求。

《蝴蝶》则达到炉火纯青的完美境界。

整篇小说共14节,用倒叙手法展开,张思远二天半时间,所反映的历史时空跨度之大,人物经历遭际坎坷起伏之多,牵涉不同层次的人物之广,主题挖掘之深刻,都是此前小说所没有的。

中国文学基础试题答案

中国文学基础试题答案

中国文学基础试题答案《中国文学基础》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诗经》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3.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与孔子并称“ 孔孟”。

4.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创作精神上的特点,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个字。

5.《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作者是班固,其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6.宋元话本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一是以讼狱事件为题材的作品,一是以神仙鬼怪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7.崔盈盈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8.“二拍”是凌蒙初编著的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9.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0.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11.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在小说、诗歌和散文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12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是《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和《民国日报·觉悟》。

13.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冯雪峰14.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5.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邀请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宣告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16.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也是‘末代’的诗人。

”1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由《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组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内容摘要:《春之声》是王蒙用西方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一篇小说,与《墙上的斑点》相比较,我们发现《春之声》确实具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如采用人物内心独白和新的时空体系来描写人物的意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描写感觉印象等。

但是由于中国的文学传统的影响,王蒙的小说在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和叙事等多个方面显示了中国式特点。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中国意识流小说只是中国的一些作家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技巧而创作出的具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的小说,我们称之为“东方意识流”或“心态小说”,实际上就是西方意识流的中国化,即西方意识流技巧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融合。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在政治上完成了拨乱反正,思想上实行了大解放,经济上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整个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新时期,显示出一股勃勃生机,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也随之发生着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更活跃了,内心更复杂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的事物传到中国来,中国开始了在古老而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与创新的过程。

在文坛上,中国的作家们已经不满足于用旧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他们在新时期的感受,于是纷纷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一些文学形式和手法来反映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以及处于这一重要的大转变时期的人们的新风貌,他们反思过去,歌颂新时代,对未来充满希望与祝福。

而在这一时期的众多作家中,不论是在歌颂新时代这一重大社会主题上,还是在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上,王蒙都走在了前列。

他在80年代初发表的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风筝飘带》、《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布礼》、《蝴蝶》等六个中短篇小说是他在这时期的重要作品,它们都是王蒙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表现新时代新生活主题的小说。

“意识流”这一名称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意识是私有的、常变的和连续的,意识活动在任何一点上都是一个统一体,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和变化着,像河流一样川流不息。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17、写作的模仿与创造18、论写作模式19、论写作灵感20、论写作想象21、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22、论文章的开头艺术23、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24、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25、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26、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27、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28、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29、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30、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美学部分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六、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八、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十、语文教学法方向1、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在高师中文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2、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3、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4、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5、论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6、试论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7、要完整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读《叶圣陶论语文教育》的一点体系9、谈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10、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1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2、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3、语文教学现代化与教材建设14、谈语文教材的科学使用15、试谈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体系16、简析中学语文课本的“思考和练习”17、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18、略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19、谈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20、“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谈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21、文学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22、阅读教学的整体观23、导读刍议24、阅读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5、说明文教学的探索26、中学文言文教学琐议27、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几点做法28、试论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29、谈预习30、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31、讨论是一种好方法32、朗读教学漫谈33、快速阅读法与阅读能力的培养34、几种阅读方法的比较研究35、作文批改方法初探36、作文讲评之例37、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8、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3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调查研究40、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41、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42、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43、谈中学生课外听说指导44、语文课词语教学点滴经验45、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46、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向建构47、语文学科教育本质的研究48、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49、阅读教学的课型结构设计50、试评建国以来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1、新课标之我见5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54、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55、文学社团在语文教育中意义和作用56、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中的作用与局限57、课外阅读与学生成长58、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与意义59、语文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60、语文思维培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的探索61、关于卫灿金教授《语文思维培育学》的一些思考62、语文思维的模糊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研究63、语文思维能力的研究64、语文思维品质(或者方法、风格)的研究65、语文思维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66、语文思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67、语文直觉思维(或者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育。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王蒙,一个名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文学圈熟知的人物。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赞誉。

然而,谈到王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名字所代表的含义。

名词一:反思王蒙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审视,他试图揭示社会背后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一九八八年》一书中,他通过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迁。

他用文字探索内心的真实,以追求对社会的真实认知。

名词二:担忧王蒙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

他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通过对普通人的关注,他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群体状况的担忧。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社会秩序崩溃、道德败坏的景象。

他的作品让我们深入思考社会的问题,引起我们对个体与集体命运的关注。

名词三:人权王蒙的作品也经常关注人权问题。

他的作品反映了在缺少言论自由和人权保障的环境下,人们生活的艰难。

他的小说中,有很多不同的职业人群,其中某些人的命运常常受到政治环境的控制。

他的作品让我们反思人权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对人权的尊重。

名词四:艺术王蒙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具备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

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和人物产生共鸣。

他的文字充满着感性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王蒙对于艺术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当代文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名词五:探索王蒙一生都在探索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对于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抗争。

他通过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试图找到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蒙的意义在于他所代表的文学家群体,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试图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结王蒙作为当代文学家,通过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担忧,表达了对人权的呼吁。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湛师现代文学下册考试试卷

湛师现代文学下册考试试卷

现代文学史(下册)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标志着我国文艺界全面“解冻”的重要文艺事件是。

2、在“文革”时期出现的作品中,比较好的有李心田反映红军后代生活的小说《》。

3、短篇小说《小巷深处》的作者是。

4、诗歌《放声歌唱》的作者是。

5、喜欢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散文家是。

6、“山药蛋”派的核心人物是。

7、小说《》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8、写出了“开拓者家族”人物系列的作者是。

9、散文《风雨天一阁》的作者是。

10、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是台湾影响最大的三种通俗文学样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属于十七年出现的文学现象是( B )A、“第三代”诗派B、“干预生活”C、“黑八论”D、“寻根”热2、属于“反思文学”的作品是( B )A、《登记》B、《人到中年》C、《班主任》D、《古典爱情》3、被誉为“女王朔”的作者是( B )A、茹志鹃B、徐坤C、张洁D、王安忆4、被称为“马列主义老太太”的人物是( B )A、林道静B、秦波C、陆文婷D、香雪5、著名戏剧《十五贯》在具体体裁上属于( A )A、戏曲B、歌剧C、话剧D、广播剧6、田汉《关汉卿》中的人物是( A )A、朱帘秀B、刘麻子C、唐铁嘴D、秦仲仪7、闻捷的叙事长诗是( D )A、《天山牧歌》B、《赛马》C、《苹果树下》D、《复仇的火焰》8、李准小说中最具认识价值的形象是( D )A、知识分子B、青年工人C、青年农民D、老年农民9、“新生代”小说作家是( C )A、马原B、残雪C、毕飞宇D、王朔10、诗歌《白玉苦瓜》的作者是( C )A、杨牧B、张晓风C、余光中D、洛夫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作品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有( BD )A、《受戒》B、《战斗里成长》C、《文化苦旅》D、《三里湾》E、《光的赞歌》2、《红旗谱》中描写的正面人物形象有( BD )A、梁生宝B、江涛C、余永泽D、朱老忠E、冯兰池3、下列发生在新时期的文学事件有( BD )A、《文艺八条》B、探索剧热潮C、荷花淀派D、“先锋”小说E、“地下文学”兴起4、理由与陈祖芬的报告文学作品有( CD )A、《海葬》B、《中国姑娘》C、《扬眉剑出鞘》D、《祖国高于一切》E、《地质之光》5、“寻根”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CD )A、方方B、池莉C、阿城D、韩少功E、林斤澜6、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CD )A、杨沫B、何申C、陈染D、林白E、刘恒7、属于张贤亮作品中的人物有( CD )A、王琦瑶B、杨月月C、马樱花D、章永璘E、秦波8、90年代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集有( AB )A、《鸟落民间》B、《生命是一片叶子》C、《双桅船》D、《光的赞歌》E、《望星空》9、下列哪些作家属于香港作家( AB )A、曾敏之B、梁羽生C、琼瑶D、三毛E、余光中10、下列作品属于白先勇创作的有( AB )A、《孽子》B、《台北人》C、《鹿鼎记》D、《爱的踪迹》E、《石室之死亡》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1、“双百”方针2、改革文学3、《关汉卿》五、简答题(每小题 8分,共 24 分)1、汪曾祺小说有哪些艺术特色?2、简述《陈毅市长》的结构艺术3、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六、分析论述题(每小题 12分,共 24 分)1、分析林道静形象2、分析下列诗歌作品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中国现代文学Ⅱ期末试题(B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951年对电影《》的讨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王蒙小说艺术新探索

王蒙小说艺术新探索
关于王蒙的语言艺术特色,浅谈了以上两点。纵观王蒙的小说,我以为它们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奇葩,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别具一格的。特别是它那种在嘲讽人类的弱点的同时对人类给予的厚望。在嘲讽外物的同时对自己的清醒的自嘲,在强调智慧的优越感的同时对卖弄智慧的戒除。显得特别可贵。这些作品流露着活跃的生机与乐观精神,这是弥蹼珍贵的,它们不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经过洗礼和历练之后,欣逢开放与进取的新时期所结出的艺术硕果。 另外读王蒙的《尴尬风流》、《苏联祭》和《自传》,让我心动,让我强烈地感到——他现在的写作不还是轰鸣一般的如在盛夏?特别是《苏联祭》中对那些影响了我国半个世纪的种种文艺观念是非曲直的思辨,其犀利和清晰仍然让人感到他头脑之透彻。 其实作家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艺术生命。生理和肉身的生命是物质的,一定会老化。但艺术的生命却不是这样,因为艺术生命是精神的、情感的、思想的、创造的,不一定和肉身的消长同步。只要手中的笔还是激情的、发烫的、鲜活的;只要对社会人生心怀兴趣与责任,作家的生命依旧如日中天。
我们对以上2个例子来进行分析,便看到以下几点: 1、“以问句代陈述”这种方法,并非是王蒙的独创。但王蒙不同于他人的是,他使用这种方法的频率高,很密切,形式以一种问句式文句联线铺垫密集成块的独异而醒目的现象。 2、这种“以问句代陈述”,有时起到的是一种“具体描写作用”。 3、这种“以问句代陈述”,有时却使作品呈现出来一种“高层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光辉”。
从句式的选择来说:王蒙酷爱以问句代陈述 作家在运用语言时,往往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而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在本来可以使用陈述句的地方,但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却改用问句。在王蒙作品中,这种方法使用得非常广泛。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王蒙所有篇章中,大多数的篇章都使用了这种手法。二、在具体篇章中,这种方法使用得很多,很密集。使用频率甚高。例如在一篇题为《海》的小品之中,全文共二十四句话,而这种问句的句子竟占了十七句。

王蒙-80年代小说家-介绍

王蒙-80年代小说家-介绍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名医梁有志传奇》——道德的反思 梁有志 梁有德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活动变人形》——文化的反思 “季节”系列小说是王蒙世纪之交创作的系列长篇 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 季节》《狂欢的季节》。 钱文
Company Log持早年作品的 风格的时候,王蒙回答:“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必 要的。二十年来我当然早就被迫离开了‘组织 部’,也再不是‘年轻人’。然而我得到的,仍 然超过于我失去的,我得到的是大有作为的广阔 天地,得到的是经风雨、见世面,得到的是二十 年的生聚和教训”,“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 年”,“我无时不在想着、忆着、哭着,笑着这 八千里和三十年,我的小说的支点正是在这里。”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二、王蒙小说的主要特点 (一)意识流手法的现代尝试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直接记录人物意识流动的 轨迹,“把变化多端、无人知晓、不受限制的精 神表现出来”。 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芙和福克纳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一)“少共精神” “青春与革命”,即“少共精神”成为他的一个 情结。 14岁就成为共产党员(1948) 50年代,他是一个青年,又是青年团的干部 时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时代,青春与希望成为他 思想的主调 。 决定了“青春+革命”既是他的人生观,又决定 了他创作的风格。
第一节
王蒙
过功勋的革命军人 重要的领导干部 右派(妻子离婚) “叛徒”和“三反分子”(儿子与之划清界线) 入狱 老张头(下放到边远的山区农村落户,得到农人 们的帮助和女医生秋文的关怀 )

王蒙及意识流小说

王蒙及意识流小说

第二十九章
王蒙及意识流小说
王蒙简介
王蒙作品获奖目录
《最宝贵的》1978年 短篇小说 获1978年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悠悠寸草心》19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 短篇小说 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青春万岁》1979年 长篇小说 1981年 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
1986年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蝴蝶》1980 年 中篇小说 获全国第一届(1979——19 80)中篇小说奖
2.放射型结构。以人物的心灵为端点, 依着联想的发生,打破传统小说的正 常时空秩序,作多线条的辐射,状如 “漫天开花”。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3.内心独白。它是心理分析式的, 是人物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的展示。 它粗糙,未经梳理,却又因此而真实。
4.象征手法。在意识流小说中,象 征备受亲睐。意识流小说结构松散, 思想的定向性属于隐性状况,象征的 运用有助于防止这些可能性。
《纸海勾沉——尹薇薇》1989年 短篇小说 获第四届1989—1990《十月》文学奖
《济南》1992年 短篇小说 获《上海文学》 短篇小说奖
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 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 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
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 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 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
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 的作家之一。
王蒙的反思小说《春之声》
王蒙是新时期文坛上较早尝试与运用意识 流技法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春之声》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
思考:你知道意识流小说有 哪些特点吗?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1.自由联想。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的 意识流动为目的,就必然遵循意识活 动的规律----不间断地流动着,自由随 意,跳跃多变。

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

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

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现当代文学考研习题(一)(一)北京大学04年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1、中国诗歌会2、孤岛文学3、整理国故4、林译小说5、漳河水6、《春醪集》7、春柳社8、巴金《随想录》9、三个崛起 10、百花文学二、论述(第1题必答,2、3、4中国学生选作两道,2、3、4、5留学生选作两道。

)1、结合具体作品实际分析鲁迅《呐喊》、《彷徨》在小说艺术上的异同(40分)2、以梁启超和胡适的主张为例,比较晚清文学改良和五四文学革命的观念的差异(30分)3、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进作家路翎、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中任选两位,说说他们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

(30分)4、结合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王度庐、程小青等)的实际,说说通俗小说与新文学的相互作用。

(30分)5、从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30分)(二)清华大学2000年试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试述鲁迅杂文的文体渊源与艺术特征。

(20分)2、试分析郭沫若诗集《女神》里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

(20分)3、试比较巴金的《家》与钱钟书《围城》里对于封建大家庭的描写。

(20分)4、试述四十年代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0分)5、试分析张贤亮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0分(三)复旦大学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407)一、名词解释(30分)1、“人的文学”2、《激流三部曲》3、“归来者”的诗4、“寻根文学”5、学者散文二、简答(80分)1、《狂人日记》如何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2、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主要三大文学派别的文学特征。

3、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代,中国作家队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三、论述题(50分)学界普遍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五四新文学具有强烈的启蒙思想,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5年前)的新时期文学是对五四新文学的回归,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围绕“启蒙”的主题,谈谈五四文学与80年代初期文学创作的联系。

王蒙——精选推荐

王蒙——精选推荐

王蒙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研读最初发表时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后改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

⼀、作家⾃述最初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时,想到了两个⽬的:⼀是写⼏个有缺点的⼈物,揭露我们⼯作、⽣活中的⼀些消极现象,⼀是提出⼀个问题,像林震这样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常在“⽃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到何处去。

我写的⼏个⼈物和他们的纠葛,有⼀些地⽅虽然能够感受、传达,却不能清楚地分析、评价,写这篇⼩说时,我是抱着⼀种提出若⼲问题,同时惭愧地承认⾃⼰未能将这些问题很好地解决的⼼情的。

我不想把林震写成娜斯嘉式的英雄。

⽣活不⽌⼀次地提⽰给我热情向往娜斯嘉⼜与娜斯嘉有相当区别的林震式的⼈物,林震式的“⽃争”,林震式的受挫。

甚⾄于,我还想通过林震的经历显⽰⼀下:⼀个知识青年,把“娜斯嘉⽅式”照搬到⾃有其民族特点的中国,应⽤于解决党内⽭盾,往往不会成功。

在与林震对⽴的⼀⽅,刘世吾是主要⼈物,我着重写的不是他⼯作中怎样“官僚主义”(有些描写也不见得宜于简单化地列⼊官僚主义的概念之下),⽽是他的“就那么回事”的精神状态。

⾄于刘世吾在⼯作上,不少地⽅是正确的、可敬的,我⼀点也不“憎恶”他。

可惜,他运⽤⾃⼰对于⼯作规律的掌握来保护、掩盖⾃⼰的冷漠,他的优点和缺点是联系着的。

摘⾃王蒙:《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民⽇报》1957年5⽉8⽇。

我当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影射,嗅不出这两个字后⾯的⾎腥⽓味。

我的⼩说就是写了缺陷、阴暗⾯,⽽且是写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胆直书,百⽆禁忌,影射于我,何⽤之有?有⼈说刘世吾的谐⾳是刘事务,可见作者视刘世吾为事物主义者。

这对于作者也⽆异于说梦。

作者当时根本不懂⽤谐⾳来帮助⾃⼰的⼈物亮相,如先进⼈物姓洪、坏蛋姓刁之类。

这篇⼩说⾥⼈物的名称是这样起的:作者有⼀批⽼战友,作者取他们的名字,改换了姓⽒,乱点鸳鸯谱,便成了⼩说⼈物的姓名。

摘⾃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琐谈》,《读书》1979年第1期。

王蒙意识流小说意象分析

王蒙意识流小说意象分析

个多元化的文学新时期的开始。 【 q
争、 “ 文革 ” 中却 被 当作 “ 走资派 ” 批斗 的区委 书记 老魏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一l l 一1 5 作者简介 : 李瑞( 1 9 7 一 ) , 女, 中共云 南个旧市委党校党政 办主任 、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大学语文。
王蒙意识流小说意象分析
李 瑞
6 6 1 0 0 0 ) ( 中共 个旧 市委 党校 , 云 南省 个 旧市

要: 王蒙意识流 小说 在 中国当代 文 学史上 占有重要 的地位 , 他 的作 品有很 强的艺术性和 思
想性 , 这 些特 点在很 大程 度上 是 通过他 一 个个独 特 的意 象来传 达 的。 王 蒙 的意识 流是 东方 的意 识 流, 其 中的意 象群不仅是 文章的深 意之 所在 , 也是 王 蒙文 学观 的反 映与阐释 。
的关 系 , 风筝更 是一 种人生 信念 。 “ 人需 要天 空 , 天空 需要 人 ” 圈 。 天 空何 等 的高 啊 , 但 就算 是 普通 的风筝 也 渴望着 触摸它 , 要 飞得 比天空还 高 , “ 您完 全可 以做 到 和驻埃 及大使具 有 同样 的智慧 、 品格 、 能力 、 甚至远 远 地把 他甩 在后 面 。 您 可 以做 不成 大使 , 但是 您 应该 比 大使 还 强 ” 网 。 这 是一 种求 知 的 、 奋进 的信 念 , 通过“ 风 筝” 完全 注入到 了 主人公 的身上 。 王 蒙 自己说 过 : “ 学
流” 手法 , 一 口气写 出了《 布礼》 《 夜的眼》 《 春之声》 《 海
的梦》 《 风筝飘带》 《 蝴蝶》 六部作品, 形成了一个强大
的冲击波 , 掀起 了一股 “ 王旋 风” 和“ 王蒙热” , 标 志着

'蝴蝶'的破茧重生——从《蝴蝶》透视王蒙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

'蝴蝶'的破茧重生——从《蝴蝶》透视王蒙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

“蝴蝶”的破茧重生——从《蝴蝶》透视王蒙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摘要:“意识流”在中国发展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王蒙是新时期典型地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作家之一。

其《杂色》《蝴蝶》《春之声》等作品都有明显的“意识流”技巧的运用。

本文将以《蝴蝶》为镜像,主要关注作者对“意识流”的借鉴以及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关键词:王蒙;意识流;现实主义“十年”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文学的新时期,随之袭来一阵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出现了许多现代主义作品,展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崭新的风貌。

代表作家如茹志娟、宗璞等。

虽然王蒙认为将他的作品归为“意识流”是种“皮相的判断”①,但他在新时期初创作的《风筝飘带》《蝴蝶》《春之声》等6部作品的确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特色,成为新时期发起探讨创作手法热潮的领军者。

以王蒙为代表的这种“意识流”创作手法在中国产生、发展有什么样的历史因素?王蒙的小说又是怎样体现对“意识流”的借鉴的?那这是否意味着这是一种截然脱离于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本文将以王蒙的《蝴蝶》为辐线,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一首先认识一下意识流。

从前的写实小说是作者从外面叙述故事的主线、人物性格、心理活动以及事件的情节的。

到20世纪,作家不露脸,重点放在直接描写表露人物的内心生活的意识,因此突破了从前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倾向。

20世纪20~40年代,这种“意识流”小说风靡一时,并形成一种流派。

虽然这种流派已经过时,但它仍然给当代小说很大影响。

大多数观点认为,“现在所说的‘意识流’是一种方法”。

②李陀也有说,“纯粹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有密切联系的思想、意识。

在叙述方面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作者露脸从外部进行介绍、描写、评论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描写手法。

而是直接表现人物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意识和其中的矛盾来展示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为此,常常点到时间,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梦幻、意识与存在相互渗透、交错。

所以可见句子结构变化激烈,构成空间与时间的多层次的结构”。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浅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内容提要】新时期王蒙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为“东方意识流”的小说,近几年又有评论者认为“东方意识流”并非意识流,甚至有人认为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仍是现实主义小说。

本文不对王蒙的这一系列小说定性,只探讨这一系列小说中意识流的特点并指出王蒙小说中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根本区别。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借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王蒙的“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以及《风筝飘带》在文坛引起不小轰动,并引发了关于“意识流”问题的争论。

那么,王蒙当时文学实践的思想观念与西方文学“意识流”之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西方意识流产生的背景入手对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作简单分析。

一、意识流的产生及其特点西方意识流产生于“一战”后,属于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荒诞派戏剧等在内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经济的窘迫形态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导致了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与苦闷感。

因此,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转向内心化。

为了发泄内心的失望、孤独、彷徨、抑郁、苦闷、恐惧等,知识分子用文学手段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意识生活完整、细致地刻画出来,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导致人们对传统信念的动摇,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的一切,认为不确定性才是一种真正的规范。

作家们也在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正复杂的社会人生。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919年发表的《论现代小说》中,是这样评价传统小说家的:“他们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浪费了无比的技巧和无穷的精力,使琐屑的、暂时的东西变成貌似真实的、持久的东西。

”可见,传统小说的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叙事的线性结构模式,以及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的表面真实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时一些作家们认为应该把单一的、物质的、简单的、客观的外部真实“转向内心的、复杂的、特殊的、主观的真实”。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简答题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简答题

1. 简述王蒙小说的语言风格。

他杂取百家之长,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 鲜明的主观色彩。

(2分)(二) 杂文般的随意性。

(2·)(三) 急促的节奏感。

(2分)2. 简析闻一多诗歌的艺术个性。

(1)注重诗境的绘画美, (2分) 强调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2分) 语言的凝练、形象的奇险。

(2分)3. 简述百花文学的特征。

取材的范围大大扩大。

(2分) 主题开掘较深,有新意。

(2分) 表现方式、叙述结构、叙述角度的多样化尝试。

(21.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

《故事新编》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历史史实,使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严肃与滑稽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油滑”手法, (4分)鲁迅在借鉴传统二丑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油滑”写法。

(2分)2. 简述百花文学的特征。

取材的范围大大扩大。

(2分)主题开掘较深,有新意。

(2分)表现方式、叙述结构、叙述角度的多样化尝试。

(23. 简述郭小川对诗歌文体形式的探索。

自由体的尝试,楼梯式诗歌体式的尝试。

(3分)民歌体的尝试。

新辞赋体的尝试。

(3分2. 京派小说的风格特色。

京派小说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1分) 浓厚的传奇色彩。

神鬼巫术、奇风异域、浪漫爱情、原始民风构成极富地域色彩的故事。

(3分) 抒情性。

京派小说具有静观自得,圆融平和的美学追求,主观抒情重于客观再现。

(3分) 悲剧性。

“微笑的悲剧” ,对自然人性的关注,关注人物的悲剧命运。

具有拓展性。

(3分)3. 简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

曾树生受新思潮影响,是追求自由的新女性。

她身上又保留着许多传统型妇女的特征。

是一个多层次的、性格丰富复杂的女性形象2. 简析《围城》的思想意蕴。

(1)社会批判层面。

(2)文化批判层面。

(3)形而上层面。

3. 简析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1)文体形式的新探索。

(3分) (2)诗歌意境的新开拓。

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作者:汪蒙专业:09通信工程学号:09216060【摘要】在新中国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个影响巨大的重要作家,他既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学思潮的引领人物,又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在其50年的创作历程中,王蒙始终敏锐地把捉着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王蒙的作品相当生动、深刻地描绘和反映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

王蒙的生活道路与新中国的成长道路息息相关,王蒙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紧紧相连,因而,王蒙既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又是叙述者、表现者。

王蒙文学现象也以点见面地反映了当代文学的某些阶段性发展规律。

本文从王蒙创作思想的矛盾与冲突、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初的创作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剖析王蒙的新时期小说创作,同时结合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以及王蒙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王蒙创作思想矛盾与冲突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艺术上突破创新和其创作心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王蒙新时期小说新探索一、在风格上的特征在风格竞呈流派众多确当代文坛,王蒙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产作家。

新时期以来,王蒙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丰硕复杂的思惟内蕴吸引了很多文学研究者.从而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与规模的王蒙研究高潮。

纵观新时期的王蒙小说研究,以1990年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本文试从海内报刊上公然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分述之,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的新的一页,是在王蒙的一组意识流小说泛起后掀开的。

王蒙复出文坛后,于1979年至1980年间.先后创作了《布礼》、《夜的眼》、《蝴蝶》等与传统小说艺术手法显著不同的中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的极大争议,《光明日报》和《文艺报》等报刊先后就此展开强烈热闹的讨论。

尽管当时意见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赞成王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的探索;一是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没有塑造典型形象。

方顺景在《创造新的艺术世界》?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王蒙在小说中如何汲取和运用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以为王蒙小说“注重探索人物的心理,抒写人物的内心糊口,但同时又正视抒写外界的物质环境和人物行为”、“既写人物的感觉、印象、联想,又写人物清醒的思索、判定和理性,它们运用内心独白、象征、暗示等意识流手法,又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叙事、描写、先容和评论”陆贵山的《谈王蒙小说创作的立异》.刘淮、朱容的《为了塑造更丰硕更锦绣的灵魂》,张学正的《探索通向心灵的道路》。

“经”“纬”交错的小说新结构——试论王蒙对小说结构的探索

“经”“纬”交错的小说新结构——试论王蒙对小说结构的探索

作者: 陈孝英;李晶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页码: 55-63页
主题词: 心理描写;心理结构;新结构;小说结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传统现实主义;王蒙;现代派文学;情节结构;意识流程
摘要: <正> 从1981年起,注意跟踪王蒙创作轨迹的读者和研究者发现,他的小说结构出现了一种新的追求。

从《深的湖》、《如歌的行板》到《相见时难》、《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再到《黄杨树根之死》,其结构方法既不是单纯的情节结构,也不是单纯的心理结构,而是——用作家自己的话来概括——“以人物和故事为经,以心理描写——包括意识流为纬”,即把传统现实主义作品惯用的情节结构与西方现代派作品常见的心理结构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上述几篇作品,就是以这种“经”“纬”交错的方法结构而成的第一批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作者:汪蒙
专业:09通信工程
学号:09216060
【摘要】在新中国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个影响巨大的重要作家,他既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学思潮的引领人物,又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在其50年的创作历程中,王蒙始终敏锐地把捉着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王蒙的作品相当生动、深刻地描绘和反映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

王蒙的生活道路与新中国的成长道路息息相关,王蒙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紧紧相连,因而,王蒙既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又是叙述者、表现者。

王蒙文学现象也以点见面地反映了当代文学的某些阶段性发展规律。

本文从王蒙创作思想的矛盾与冲突、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初的创作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剖析王蒙的新时期小说创作,同时结合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以及王蒙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王蒙创作思想矛盾与冲突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艺术上突破创新和其创作心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王蒙新时期小说新探索
一、在风格上的特征
在风格竞呈流派众多确当代文坛,王蒙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产作家。

新时期以来,王蒙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丰硕复杂的思惟内蕴吸引了很多文学研究者.从而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与规模的王蒙研究高潮。

纵观新时期的王蒙小说研究,以1990年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本文试从海内报刊上公然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分述之,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的新的一页,是在王蒙的一组意识流小说泛起后掀开的。

王蒙复出文坛后,于1979年至1980年间.先后创作了《布礼》、《夜的眼》、《蝴蝶》等与传统小说艺术手法显著不同的中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的极大争议,《光明日报》和《文艺报》等报刊先后就此展开强烈热闹的讨论。

尽管当时意见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赞成王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的探索;一是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没有塑造典型形象。

方顺景在《创造新的艺术世界》?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王蒙在小说中如何汲取和运用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以为王蒙小说“注重探索人物的心理,抒写人物的内心糊口,但同时又正视抒写外界的物质环境和人物行为”、“既写人物的感觉、印象、联想,又写人物清醒的思索、判定和理性,它们运用内心独白、象征、暗示等意识流手法,又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叙事、描写、先容和评论”陆贵山的《谈王蒙小说创作的立异》.刘淮、朱容的《为了塑造更丰硕更锦绣的灵魂》,张学正的《探索通向心灵的道路》。

,郑波光的《王蒙艺术追求初探》。

’等文章,在从不同的侧面高度评价王蒙小兑的“意识流”手法的同时,又为意识流做了东方和两方、唯物和唯心之辩,指出王蒙的“意识流”既是对西方意识流的鉴戒.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的继续.它剔除了西方意识流的阴暗的、消极的、直觉的因素,是理性的、积极的。

与此同时,有人固守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对王蒙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蓝田玉在《王蒙近作一些值得{丰意的题目》中,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晦涩难僬”、忽视深化和凸起主题”、“忽视典型性格的塑造”;李从宗也指出:“王蒙寻找到了思惟,丢掉,形象”,“凄者得到的也只是这些零碎的不联贯的感觉和情绪、想象和联想,却看不到光鲜的完整的人物形象,更难发现可以称之为典的人物“这期间,王蒙也以自己的一系列文幸介入剑讨论中来对已的创作追乞降作品做一定阐述,他的一观点芷某种程度上影响评论者对其作品的评析而这评论意见对王蒙调整以后的创作手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文字堆砌的“概念”是不能使人直觉艺术之美的。

文学的最大难处在于它不能直接诉诸于人的知觉。

它只能通过语言文字作媒介使读者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以想象活动唤起形象而获得美感。

但是,各类艺术并不是截然独立的。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人类的语言和动作这些基本的物质材料范畴的不同形式在人们进行艺术欣赏的活动中是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

就其文学语言来说,它决不只具有传达意义的功能。

好的文学语言还可以使人得到如同欣赏音乐、绘画一般的美感。

这既是文学语言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也是现代小说家的刻意追求。

王蒙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在语言上的特征
(一)语言的音乐感
王蒙是一个具有抒情诗人气质的小说家。

他的文学语言常常伴随着他炽热的感情之潮而渲泄,呈现出一种有节奏地跳跃,错落有致、强弱分明、快慢有序、张驰井然、转变自若,使作品迥荡着动人的音响和旋律,给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在主观上,王蒙十分注意小说的音乐写法和语言的音乐感。

他说:“怎样才能有味道呢?怎样才能避免那种千篇一律、一般化、毫无特色的构思、手法和语言呢?问题在于你是‘说’还是‘唱’。

‘说’是指用最一般的方式,用最一般的语言,只求表达介绍清楚,却不追求一定的色彩和曲调。

而唱却需要感情的燃烧,需要特殊的表达方式,需要经过精选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语言”。

②在创作上,王蒙在注意到语言节奏与作品意境和感情旋律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和音节的舒约徐疾,运用和声和伴奏以配合作品主旋律的展示,字里行间仿佛跳动着充满激情的音符。

(二)语言的色彩感
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指出:“物有声即有色,象者,摹色以称音也。

……斯不独征声,又当选色也。

”在王蒙的小说中,语言的色彩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感受中的色彩的反映,即经过作者感情润泽过的色彩。

这是一种不同于自然视觉感受的描摹,而是寄寓了某种情感或思想的“第二自然”,从而使读者的感情得以调动,收到以色动人的艺术效果。

如《风筝飘带》中对主人公素素的思想历程的不同阶段的描绘。

那白色的“水兵服和浪花”,蓝色的天空、海底、星光,都是写实,描绘的是视觉感受,而又写“红的梦”,“白色的梦”,“蓝色的梦”和“橙色的梦”则是虚指,抒发的是种种不同的情感。

这是所谓的“虚实相生法力,实际上是一种移情活动,以色调的客观和主观的反映促使读者调动起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加强了语言的感染作用。

三、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历史的新时期,社会改革和思想解放的潮流,带来了文学的解放和有利于文学创新的社会环境。

伤痕文学与反思小说最先从题材上打破了一个个文学禁区,同时在创作思想上也冲破了陈旧的模式。

文学走向开放,从表现方法、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等方面,都给当代小说带来了新变化。

而王蒙就是最先感知并实践这一变化的作家之一。

文学艺术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饱含感情的创造审美反映。

艺术作品理应带有艺术家的个人印记。

文学贵在创新。

守旧永远是创新的敌人。

如果在思想上受到束缚而丧失创造性,丧失艺术的独特感受和发现,艺术便濒临死亡;而勇于探索的精神,才是艺术充满勃勃生机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思想解放所推动的艺术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昂扬,在王蒙的“自成一派”②以及其他作家“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追求中,都得到富于代表性的反映。

差不多人
人都认识到,只有勇于创新和探索,才能使文学摆脱僵化,走向欣欣向荣,从而适应新的时代的历史要求。

近年致力小说创新的王蒙,则揽“风云三十年,故国八千里”于笔端,打破时空顺序,以人物心理情绪逻辑来结构故事、塑造人物,语言机智、丰富而诙谐。

(文学内容方面的勇敢开拓,必然推动形式、风格的开拓。


王蒙之所以有这一成功的创新探索是因为他的洞察力非凡!他的这一惊人的超然,就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是他引起人们去找寻意识的根源。

殊不知,意识的真正根源正是现实生活。

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是这样评说王蒙的:“用一个词来形容王蒙的创作道路‘风雨兼程’,他是新时期最活跃的、始终处在生长攀登状态的一个代表,这是作家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他的创作在内容上,既有一种触动感情的自由抒发,也有对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思考。

从对王蒙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派生出不同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郭友亮、孙波主编的《王蒙文集》第六卷《变化中的生活和文学》。

[2][3] [4]郭友亮、孙波主编的《王蒙文集》第六卷《倾听着生活的声息》。

[5] 郝福伟王绍成、主编的《新时期文学专题》
[6]郭友亮、孙波主编的《王蒙文集》第一卷
[7] 张钟、洪子城、佘树森、赵祖谟、汪景寿著《中国当代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