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遗传实验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基本观点和遗传现象;2. 掌握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3. 能够诠释生物的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基本观点2. 遗传现象的分类3. 遗传规律4. 遗传变异的原因5. 遗传现象与物种进化干系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物种的遗传现象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生物的遗传基本观点、遗传现象的分类和遗传规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现象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遗传现象,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遗传变异的原因和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5. 总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遗传现象的理解。
四、作业设计:1. 完成一份关于遗传现象的小组调研报告,包括遗传现象的分类、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等内容。
2. 观察家庭成员的遗传特征,编写一份遗传特征分析报告。
3. 设计一份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遗传现象。
4. 撰写一篇关于遗传现象与物种进化干系的钻研论文,包括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评判:包括教室参与、讨论表现等;2. 作业评判: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的完备性、深度和准确性等方面;3. 实验报告评判:评判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论文评判:评判学生对遗传现象与物种进化干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的遗传现象》;2. 图书、网络资源、实验器械等;3. 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
七、教学环节设计: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生物的遗传现象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生物的遗传基本观点和遗传现象的分类;3.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遗传现象;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发现;5. 总结复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遗传现象的理解。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观测与遗传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观测与遗传实验设计引言细胞观测与遗传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细胞结构、功能以及遗传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的细胞观测和遗传实验设计。
一、细胞观测实验设计实验目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玛坝片、盐水、酒精棉球等。
实验步骤:1.准备玛坝片样品:将玛坝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
2.取一滴盐水放在玛坝片上,并用一个盖玻片封住。
3.将封好的玛坝片放在显微镜下,逐渐调节显微镜倍数,观察样品。
4.观察并描述:使用眼睛或摄像机来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并写下详细的描述。
结果与讨论:根据不同的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部分,了解到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
二、遗传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遗传规律,理解基因传递和表现。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水培器具、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搭建水培系统:将豌豆种子放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其放入盖玻片中。
2.观察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状变化,并记录下来。
3.分析结果并讨论:对比不同性状表现的概率和比例,探讨遗传规律。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不同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情况,并分析遗传规律。
例如,通过观察黄色籽粒与绿色籽粒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了解到这个性状的遗传方式是隐性或显性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因转录和转译过程,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结论通过细胞观测和遗传实验设计,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功能以及遗传规律。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引发他们对生物学领域更深入的思考和兴趣。
希望这些实验设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例谈关于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
例谈关于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遗传育种是一门通过人工干预生物遗传物质,以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科学。
在农业、畜牧业和园艺业等领域,遗传育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实验设计则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探讨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
一、杂交育种实验设计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从后代中筛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组合的个体。
例如,我们想要培育一种既高产又抗病的小麦品种。
首先,选择具有高产性状的小麦品种 A 和具有抗病性状的小麦品种B 作为亲本。
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
接下来,收获杂交后的种子,并种植第一代(F1 代)。
通常,F1 代个体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但性状还不稳定。
然后,让 F1 代自交,产生第二代(F2 代)。
在 F2 代中,会出现性状的分离和重组。
此时,需要对大量的 F2 代植株进行观察和筛选,选择同时具有高产和抗病性状的个体。
为了进一步稳定性状,将筛选出的个体继续自交和筛选,经过多代的选育,最终获得性状稳定、既高产又抗病的小麦新品种。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样本数量要足够大,以保证能够筛选到所需的性状组合。
同时,要对每一代的植株进行准确的性状鉴定和记录,为后续的选育提供依据。
二、诱变育种实验设计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以培育具有早熟性状的水稻品种为例。
首先,选取一批生长良好、性状一致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然后,使用一定剂量的化学诱变剂(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这些种子,或者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如γ射线)。
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播种,得到第一代(M1 代)。
由于诱变处理往往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所以M1 代通常不作为选育的对象,而是让其自交繁殖。
在第二代(M2 代)中,会出现各种突变性状。
此时,需要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育期,筛选出早熟的个体。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室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检查其完好度。
- 将实验材料分类整理,确保有序,方便学生使用。
- 确定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作出详细讲解。
2. 实验一: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取得待观察的样本。
- 学生准备好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将样本制作成干片,并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学生观察各种细胞类型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二:交配试验-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不同性状的实验材料,进行交配实验。
- 学生观察和记录各代子代的表型,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4. 实验三:基因型检测- 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基因型检测试剂和仪器。
- 学生将待测标本提取DNA,并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基因型检测。
- 学生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实验四:变异诱发-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适当的变异诱发方法。
- 学生诱发变异,并观察和记录变异结果和表型。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探讨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6. 实验后总结:- 学生针对每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并与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照。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实验要求1. 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学生要准备充足,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保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讨论,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分析,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实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等,并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高中四十五年级生物实验遗传与变异
高中四十五年级生物实验遗传与变异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其中,遗传与变异实验是探究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规律的重要实验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中四十五年级生物实验中的遗传与变异实验,包括实验设计、过程、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的意义。
实验设计:本实验将使用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小麦种子的基因组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它们的遗传与变异特征。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小麦种子、播种器具、生长培养基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恒温恒湿,并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1. 将一批小麦种子分为若干组,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种子,并进行编号。
2. 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每一组种子提供相同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条件,以保持实验的一致性。
3. 每组种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规则进行播种,并记录每组的播种时间和数量。
4. 稍加水分,观察并记录每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生长状态。
5. 持续观察并记录小麦植株的变异情况,例如叶色、叶形、生长速度等。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麦种子的遗传特征会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变异。
2. 不同组的小麦种子在发芽时间、发芽率以及生长状态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3. 变异的程度和性状的具体表现会因为种子的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实验意义:遗传与变异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以下生物学概念和原理:1. 遗传规律: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规律如何影响个体的遗传特征。
2. 变异性与适应性: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变异形式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3. 种群遗传: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种群遗传中的基因流、基因漂变和自然选择等概念。
通过高中四十五年级生物实验中的遗传与变异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亲身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生物学中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理解。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还帮助他们建立对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遗传与基因的传递实验
遗传与基因的传递实验遗传与基因的传递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传递方式以及遗传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遗传与基因的传递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基因传递的方式,探究遗传与基因的相关规律。
实验材料:- 加压器- 成年果蝇(雌蝇与雄蝇各数只)- 培养基- 玻璃密封瓶- 显微镜- 镊子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糖、酵母、果蝇培养基配制成液体,倒入玻璃密封瓶中备用。
- 准备果蝇:将雌蝇与雄蝇分别放在不同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确保蝇群健康繁殖。
2. 实验操作:- 选取产卵蝇:从雌蝇培养瓶中挑选出已经产下卵的雌蝇。
- 产卵操作:将选取的产卵蝇单独放入一只新的培养瓶中,并保留原来的培养瓶。
- 交配操作:选取与产卵蝇不同的雄蝇加入新的培养瓶中,让其与产卵蝇进行交配。
- 观察发育:将交配后的培养瓶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观察果蝇幼虫的发育情况。
-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幼虫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与数量。
3.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记录不同阶段的果蝇幼虫数量。
- 观察不同阶段果蝇幼虫的外部形态。
- 分析不同交配组合产生的果蝇幼虫数量差异。
- 总结不同基因的遗传特征。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果蝇的基因在传递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果蝇幼虫的数量与交配双方的基因组合有关。
当两个基因组合不同,例如黑色眼睛的母本交配白色眼睛的父本,会得到黑色眼睛的幼虫;而当两个基因组合相同,例如黑色眼睛的母本交配黑色眼睛的父本,会得到黑色眼睛的幼虫。
通过不同基因间的遗传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在后代间的传递方式。
实验结果显示了同种基因遗传规律的表现,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遗传学中的相关机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遗传与基因传递的一些重要结论。
果蝇基因传递表现出遗传规律,包括同种基因遗传等。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遗传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1生物的遗传(第一课时)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所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这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的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5.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方面,既注重遗传学基本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1生物的遗传(第一课时)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生物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理解生命现象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节教学案例聚焦于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苏科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探索基因与生物特性的关系。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1.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2.如何判断一个性状是由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3.遗传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它们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共同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亲子照片,让他们观察并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之处。接着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这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通过这个话题,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遗传。
初中生物遗传模拟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模拟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并掌握基本的遗传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
1. 黄豌豆种子
2. 红豌豆种子
3. 水
4. 透明玻璃容器
5. 棉花
实验步骤:
1. 将黄豌豆种子和红豌豆种子分别放入两个透明玻璃容器中,并加入适量水泡发。
2. 每天观察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种豌豆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
3. 在豌豆生长过程中,观察红豌豆和黄豌豆颜色的表现。
4.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豌豆和黄豌豆生长速度和颜色表现不同,引
导学生总结遗传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到遗传规律会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为今
后进一步探讨遗传学知识打下基础。
拓展实验:
1. 使用不同颜色和形态的豌豆种子进行交配实验,观察后代的表现情况。
2. 根据植物的有性繁殖方式进行实验,探究遗传规律在不同繁殖方式下的表现。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不得乱扔实验器材。
2.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教室整洁。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遗传学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
遗传学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比较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利用正反交和“隐性雌性×显性雄性”,再依据子代表现型及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作出判断。
一般的方法步骤:如果某对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则在Y染色体上→其他情况,据题意确定杂交亲本组合→作出假设,草稿上书写简要图解。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必修模块二,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及其生物多样性,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历届高考中,关于生物某对基因位置的判断是一个高频考点,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棘手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个重难点,笔者对于“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思路进行了总结。
首先要通过正交和反交来判断该对基因是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核中,再依次判断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最后判断位于性染色体的哪一区段。
模式如下:一、判断某对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核中判断某对相对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适合做正交实验和反交实验。
因为如果属于细胞质遗传,子代的性状都由母本决定,所以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子代的性状就应当都与母本一致;如果属于细胞核遗传,则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子代性状表现不是都与母本一致。
问题1: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用图解和简洁语言问答。
该杂交实验可设计为:正反交法:1.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都与相应母本性状相同,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若两组杂交结果子代表现型不与母本一致,则该对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二、判断某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1.若已知某对基因的显隐性,就应当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即可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遗传学实验设计复习策略(好)
• 例5 • (2001年上海高考)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 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请 设计一个实验,单就颜色便能鉴别雏蝇的雌雄。 • 答案: • 让白眼雌果蝇(XbXb )与红眼雄果蝇(XBY)杂 交,后代中凡是红眼的都是雌果蝇,白眼的都是 雄果蝇。
• 五、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 • 例6 (2003江苏)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 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 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 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 答案 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 的性别,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 蝇基因型为XB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 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 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若后 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管中果蝇的基因 型为XBXB。
• 四、根据某一性状辨别生物性别的实验设 计
• 例2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 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控制,此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 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 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⑵如 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能否分别对⑴⑵ 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 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 (1)能。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公马的基因型为 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 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如果栗色为显性, 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 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为 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 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 交结果。 • (2)不能。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母马与 这匹栗色公马杂交(栗色×栗色)。如果后代出现白马。 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 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生物的遗传现象》作业设计方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演化和多样性。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遗传现象,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遗传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掌握遗传现象的实验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三、设计内容:1.作业一: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若干种不同基因型的果蝇的外部表现,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同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遗传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2.作业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家谱图和基因型数据,判断一组给定基因型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学生要求撰写分析报告,说明自己的判断依据,并展示家谱图和数据分析结果。
3.作业三:基因的互补作用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两个基因的互补作用现象,了解基因之间的互补关系。
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四、评价方式:1.作业一和作业三的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结果总结的合理性等方面。
2.作业二的评分标准包括对显性和隐性关系的判断准确性、分析报告的逻辑性和清晰度等方面。
3.总评分标准包括作业报告的内容丰富性、表达清晰度、实验设计的独创性等方面。
五、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掌握基本的遗传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本次作业设计也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满意的成绩。
愿大家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学习遗传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过程。
遗传学实验设计诱变实验原理等
诱变实验(设计性实验)诱变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条件:野生型植株实验条件:实验目的: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实验目的: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多种实验手段,法等多种实验手段,使果蝇发生诱发突变,通过其遗传现象找出突变的规律和特点。
特点。
基本知识:基本知识: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如X射线,r射线和中子,此射线射线和中子外还有紫外线和β射线射线。
外还有紫外线和射线。
X射线:波长为射线:埃的电离射线,射线波长为1000-100埃的电离射线,最早的诱变射线。
-埃的电离射线最早的诱变射线。
r射线: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1埃,60CO和射线:射线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0.1-埃137C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射线源。
射线源。
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r射线源中子:不带电粒子,中子:不带电粒子,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中得到能量范围极广的中子。
广的中子。
β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由32P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直射线: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和等放射性同位素直接发生。
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
接发生。
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
当同位素溶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诱变机理X射线和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射线和r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射线和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物质的电离。
物质的电离。
当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受到射线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断裂,链断裂,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链断裂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
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
如果射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
中子不带电,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
中子不带电,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换产生r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DNA和染换产生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和染射线等能量交换色体的改变。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及解题方法知识讲解
五、根据某一性状辨别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例13】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 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实验,单就颜色便能 鉴别雏蝇的雌雄。
参考答案:让白眼雌果蝇(XbXb )与红眼雄果蝇(XBY) 杂交,后代中凡是红眼的都是雌果蝇,白眼的都是雄果蝇。
a是一对等位基因。用开红花的紫茉莉品种与开白花的紫茉莉品
种杂交,F1全为粉红花。请回答: (1)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
(2)若让F2中的全部红花植物和粉红花植物群体内相互授粉,
则F3中出现红花植物的概率为 4/9 。
P:AA × aa
F1: Aa × F2: AA:Aa:aa=1:2:1
P ♀XaXa×♂XAYA→XAXa、 XaYA F1 XAXa×XaYA→XAXa 、XaXa XAYA XaYA
【例10】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 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 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 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 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参考答案: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 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 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 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 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遗传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设计
遗传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设计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物种的遗传变异、遗传跨代传递等重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遗传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各种实验设计来验证假设、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遗传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设计。
1. 单基因分离实验设计:单基因分离实验设计是遗传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之一。
通过选择两个不同的个体交配,例如一个纯合个体和一个杂合个体,可以产生一个F1代的杂合个体。
然后将F1代杂合个体进行自交,得到F2代个体。
通过观察F2代个体的表型和基因型,可以揭示出该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显性和隐性的性状表达。
2. 杂交实验设计:杂交实验设计用于研究杂种的特性和杂种优势。
一般情况下,选择两个纯合个体(即纯合即两个等位基因都相同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授粉或杂交。
随后,观察和比较杂种与亲本的表型和性状,以确定是否存在杂种优势(杂种比亲本更强壮、生长更快或更抵抗病害等)。
3. 突变实验设计:突变实验设计用于研究基因突变对生物表型的影响。
通过使用突变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表型的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和性状。
与正常个体相比,突变体的特殊表型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基因功能和表达的重要信息。
4. 连锁实验设计:连锁实验设计用于研究遗传连锁现象以及基因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通过选择两个或多个与目标特征相关的基因,进行交叉杂交实验。
在分离后代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基因组合的频率,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以及它们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5. 基因组实验设计:基因组实验设计用于研究整个基因组(一个生物体所有基因的集合)的特性和遗传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基因组学的方法逐渐增多。
通过对多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较,可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与表型相关的遗传变异。
总结:遗传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对于揭示基因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0高考复习:微专题七 遗传实验设计中的基因定位
微专题七遗传实验设计中的基因定位一、未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思维模板典例1:某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其种子颜色的遗传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每对基因中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种子才表现为有色,其余表现为无色。
甲、乙、丙三种无色种子品系相互杂交,获得的后代均为有色种子。
研究人员对三对基因进行定位,已经确定其中两对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染色体上,尚未确定第三对基因的位置,请利用甲、乙、丙三种无色种子品系设计杂交方案,探究第三对基因与前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训练:某水稻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花粉粒长形(R)对圆形(r)为显性。
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现用品种甲(aaeerr)、乙(aaEERR)、丙(AAeeRR)、丁(AAEErr)进行杂交实验。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北京四中:毕诗秀一、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动植物杂交实验法2. 假说演绎法提出→作出(理论解释)→设计(演绎推理)→验证→得出3. 数学统计法计算遗传概率以及进行基因定位4. 调查法群体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率家系调查——调查某种病的方式二、典型例题1.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为例,写出杂交实验法的过程和思路:⑴选择杂交,获得F1,结果;⑵让,结果;⑶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⑷验证假设:设计了实验,即;⑸预期结果:。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意义是通过的比例来反映的比例;⑹实施实验方案,得到的_______ __与_____ ____相符,由此得出结论。
2. 科学家从某植物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
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①步骤1:选择和杂交。
预期结果:。
②步骤2:。
预期结果:。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与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3. ⑴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⑵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有纯合隐性等位基因yy的个体呈黄色。
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称为“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若有一只黄色的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yy还是“表型模拟”?方法步骤:第一步: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果蝇与交配;第二步:将孵化出的幼虫用饲养,其他条件适宜;第三步:观察。
结果预测:如果后代出现了色果蝇,则所检测果蝇为“表型模拟”;如果子代全为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不是“表型模拟”。
4. 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
2、实验要求:
3~4人一组,每组任意选择2种类型的突变型,分析这两种突 变型之间的遗传关系。要求每组做正反交,并进行预假设和适合 度检验。
实验前要写好设计方案,涉及原理、实验流程、预期结果、参 考文献等。
实验过程中:
1、处女蝇的选择要准确。 2、麻醉深度适当; 3、若F1性状混杂,暂停; 4、培养基不够用,自行配制,注意配方和数量; 5、安排人员值班,每人2d,早、晚各1h。钥匙不得转手。
化学诱变剂的特点有:
诱发突变率较高,而染色体畸变较少,并且诱 变范围广。
对处理材料损伤轻,有的化学诱变剂只限于 DNA的某些特定部位发生变异。
大部分有效的化学诱变剂较物理诱变剂的生物 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育性下降。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
处理材料的选择 诱变剂量的选择
用60CO-r射线辐照自交系时,剂量为135-190Gy,辐照杂交种时,剂 量为200-320Gy为宜。
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较为普遍,其方 法是直接把种子浸泡在含有化学试剂的溶液中, 可以诱发各类体细胞突变。一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玉米种 子的处理效果较差,因为成熟的玉米籽粒胚中 具有分开的、已定型的雄花和雌穗原基细胞, 并且在突变发生过程中容易产生细胞间的竞争, 使突变细胞受到抑制或消亡,被排斥在生殖过 程之外。
137C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r射线源。 中子:不带电粒子,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中得到能量范围极
广的中子。 β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由32P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直
接发生。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当同位素溶 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诱变机理
• X射线和r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 物质的电离。当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受到射线 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断裂, 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如果射 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 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中子不带电, 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 换产生r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DNA和染 色体的改变。
高中生物遗传学实验设计考点归类例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实验设计考点归类例析考点1: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例1(2005全国卷Ⅰ)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综合分析、推理能力的开放性实验题型。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要鉴定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杂交的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来加以分析确定(植物还可以通过自交的方法)。
(1) 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按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计算,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所以6个组合后代合计很可能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的情况。
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 A和Aa。
A 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很可能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的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此杂交结果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也就是说,杂交亲本中没有“无角性状”,而后代出现了“无角性状”,即无中生有,则可以确定有角(或亲本性状)为显性,无角(或新性状)为隐性;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即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有角为隐性,无角为显性。
小学科学5生物的遗传(教案)
小学科学5生物的遗传(教案)教案一:小学科学五年级生物的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特点;2. 掌握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特点;2. 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
三、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规律a) 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似性;b) 同一种生物个体的差异性;c) 遗传规律:基因的传递和表现;d) 遗传特点:显性和隐性;e) 遗传规律: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2. 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a) 基因是决定个体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在染色体上位于特定位置;c)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来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示意图等方式,介绍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概念;2.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约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吗?遗传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讨论,梳理学生已有的知识,培养对生物遗传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约20分钟)1. 通过图片或示意图,教师讲解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似性和同一种生物个体的差异性;2. 介绍遗传规律:基因的传递和表现;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材料和实例,理解遗传特点:显性和隐性;4. 以红花豆和白花豆的实验为例,展示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的遗传规律。
步骤三:学习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约15分钟)1. 针对基因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基因的作用;2. 通过图片或示意图,教师讲解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在染色体上位于特定位置;3. 介绍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来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步骤四:实验探究(约3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约3-4人,进行实验探究;2. 实验目标:观察和验证生物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的作用;3. 实验内容:选择自行培育的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朵进行交配;4. 实验步骤:交配后观察和记录子代的花色,分析遗传规律。
《遗传信息的复制》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
(2)理解 DNA 分子复制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 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奥秘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2)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
2、教学难点(1)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2)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DNA 分子复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 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 DNA 分子复制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过程。
4、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验证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中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细胞的?”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遗传信息的复制。
2、知识讲解(1)DNA 分子复制的概念向学生讲解 DNA 分子复制是指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2)DNA 分子复制的时间强调 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结合多媒体动画,详细讲解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包括解旋、引物合成、子链延伸和连接等步骤。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 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形成两条母链。
②引物合成: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在引物酶的作用下合成一小段 RNA 引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遗传实验设计专题【考纲要求】1.掌握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2.体会遗传实验设计的中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原则【考点梳理】考点一、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实验设计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的实验设计: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为例,写出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思路:(1)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结果 F1代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2)让 F1自交,结果 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 :1 ;(3)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等量的两种配子;(4)验证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即用隐性个体与F1杂交;(5)预期结果:后代出现显隐性两种性状,比例为1 :1 。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意义是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来反映 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6)实施实验方案,得到的_ 实验结果 _与__预期结果相符,由此得出结论: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
2.与孟德尔遗传学研究实验设计的类似题目(1)这道题目,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以用测交方案。
科学家从某植物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
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此题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用测交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非高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或测交方案: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预期结果:(若采用自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若采用测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实验结果与__预期结果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确此株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为:基因突变或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然后再设计实验研究其出现的原因。
方案一: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如果子二代为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方案二: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性状差异,则矮杆性状是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考点二、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我们进行遗传实验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进行科学研究,为了达成目的经常要像孟德尔一样对实验对象进行杂交处理。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实例:下表是豌豆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实例中“组合二”的情况,可判断出紫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
“组合一”也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但子一代有两种表现型,不符合判断条件,不能据判断出紫花、白花的显隐性关系。
(2)自交法:将某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如实例中的“组合三”。
2. 鉴定个体的基因型(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1)植物:可用自交或测交。
测交的操作复杂,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自交或测交后代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状,则可判断个体为杂合子,。
注意:除可用上述方法外,还可用花粉鉴定法,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杂合子则不是。
(2)动物:测交法。
多数动物的繁殖率低,让其与隐性性状的类型相交,可提高后代隐性个体出现的几率,后代若有隐性性状的类型出现,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没有隐性性状的类型出现,则很可能是纯合子。
3. 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1)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实例:(2)隐性雌性×显性雄性(一次杂交便可判断出基因的位置)隐性的雌性与显性的雄性杂交,若结果子代中的雌性均为显性,而雄性均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子代不出现上述结果,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实例:P :灰身雌蝇×黑身雄蝇 F 1:灰身雄蝇 黑身雌蝇 F 1: 黑身(雌、雄) P :灰身雌蝇×黑身雄蝇 结论: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P : X a X a (雌性截刚毛) × X A Y (雄性正常刚毛)4. 探究某性状受一对还是两对基因控制为达到实验目的,该实验设计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类似:(1)杂交:将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再将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表现。
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受一对基因控制;若F2出现的分离比为9:3:3:1或其变形,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受两对基因控制。
(2)测交:将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再对F1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测交子代的性状表现。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受一对基因控制;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或其变形,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受两对基因控制。
5. 探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例:现有纯种的高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豌豆,腋生花对顶生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请从提供的豌豆中选取材料设计最佳实验方案,探究控制腋生花与顶生花的基因与控制高茎与矮茎的基因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一:杂交取纯种的高茎腋生花和矮茎顶生花豌豆杂交得F1,再将F1自交得F2,若F2出现4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腋生花、顶生花的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二:测交取纯种的高茎腋生花和矮茎顶生花豌豆杂交得F1,让F1与纯种矮茎顶生花豌豆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出现的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腋生花、顶生花的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三、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假说演绎法2. 杂交实验法3. 数学统计法要点诠释:遗传学研究时,要出现某种理论上的比值或概率,统计的数量要足够大,即要符合大样本原则。
4. 调查法(1)群体调查—可用于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步骤如下:(2)家系调查—可用于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步骤如下:要点诠释:对人和一些难以进行杂交实验的动物进行遗传学研究时,不可用杂交实验法,一般用调查法结合数学统计法对之进行研究。
【典型例题】类型一、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例1.(2015 北京卷)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
研究者对果蝇S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性性状。
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 和a 表示)依次为________。
(2)实验2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
③基因型为________,在实验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_______。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
(5)实验2 中出现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 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1)相对(1分);显(1分);Aa 与aa(2分)(2)2(2分);AA(2分);1/4(2分)(3)两个A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2分)(4)核苷酸数量减少或缺失(2分)(5)新的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解析】(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根据题意,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指的是一对相对性状。
根据实验2中F1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比,可判断长刚毛是显性性状。
实验一结果满足测交数量比值,因此①、②基因型依次为Aa 与aa。
(2)由实验2得知,野生型表现为腹部短刚毛、胸部短刚毛,与其不同的表现型为:腹部长刚毛、胸部短刚毛与腹部长刚毛、胸部无刚毛 2 种。
因为胸部无刚毛数量占1/3,因此③基因型为AA,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1/4。
(3)由第二问可知,胸部无刚毛的③基因型为AA,而果蝇S 基因型为Aa,可以推测A 基因纯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通过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 相对分子质量变小,未提蛋白质有任何变化,所以与终止密码子无关,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核苷酸数量减少。
(5)实验二中子代胸部无刚毛的果蝇与胸部有刚毛的果蝇比为1: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而且新的基因突变后,子代不可能出现25%的纯合子比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多给信息做出准确判断。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遗传实验设计专题388642 经典题目4】【变式1】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该物种基因测序应测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及其比例为。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①;②。
结果预测:如果,则该植株为纯合子;如果,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答案】(1)5;5;(2)bbEE;野生型:双雌蕊=3:1;(3)3/4;BBEE和bbEE;(4)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例2.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