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教案定稿

合集下载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1. 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原毁》是一篇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毁谤的起源和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文章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毁谤的起源和影响的分析。

2. 运用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作者观点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关于毁谤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章、论文和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注。

2. 发布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4.2 教学展开1. 讲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的组成部分,如引言、和结论等。

3. 讲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介绍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如理性批评、建设性批评等。

4.3 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关于毁谤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4.4 教学总结与反思1. 总结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回顾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巩固学习成果。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原毁》的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原毁》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要观点。

(3)使学生学会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毁》的内容和观点。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原毁》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要观点。

(2)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毁》的内容和观点。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引出《原毁》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教师讲解《原毁》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要观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原毁》的内容和观点。

(3)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原毁》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案例:教师提供一个关于诚信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原毁》的观点进行分析。

4. 问题讨论:(1)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诚信的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运用《原毁》的观点进行讨论。

(2)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诚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拓展延伸:教师介绍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信为本。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诚信的议论文,运用《原毁》的观点进行分析。

2. 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诚信的新闻或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

高二语文选修2 《原毁》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2 《原毁》教学设计

第17课《原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能力目标:帮助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特色,学习对比的说理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体会写作目的,观照现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特色,学习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借“抗疫献爱心”新闻引入:隆平高科技股分有限公司捐米、袁隆平捐款受诽谤事件。

二、了解作家及作品1.题目解说:《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2.走进作者:简介韩愈。

3.简介写作背景。

三、听范读,诵读感知文章。

要求:1.小声跟读,正字音(关注红色字)。

2.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3.标注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

四、自主学习检测:1.读准字音:怠(dài) 舜(Shùn) 懼(jù) 懦(nuò)说(yuè) 语(yù) 几(jī) 欤(yú)2.辨识通假字(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懼,同“惧”,害怕)(2)未少有得而止矣(少,同“稍”)(3)必说于言(说,同“悦”)五.研习文本:1.分析第一段:(1)关注重点字词(句式):善:好事。

(形容词作名词);所以:……的原因(古今异义词)……,……也(判断句式);不亦……乎(反问句式):不就是……吗?(2)古之君子如何待人待己(划分层次):第1层:概说待人待己的态度第2层:分析待己的具体行为及后果(舜、周公)第3层:分析待人的具体行为及后果2.分析第二段:(1)关注重点字词(句式):新:最近的表现(形容词作名词)外以欺于人:对外欺骗别人;内以欺于心:对内欺骗自己(2)今之君子如何待人待己(划分层次):第1层:概说待人待己的态度第2层:分析待己的具体行为及后果第3层:分析待人的具体行为及后果第4层:发出感慨3.分析第三段:(1)关注重点字词(句式):怠——(不能修)自己不追求进步;忌——(畏人修)害怕别人有进步(2)揭示歪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划分层次):第1层:概说“毁”的根源(怠与忌)第2层:对比分析其具体行为(着重“忌”)第3层:指出“怠”与“忌”的危害。

原毁教案定稿

原毁教案定稿

原毁教案定稿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原毁》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3.通过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法指导: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对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

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

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

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

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并持续千百年。

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原毁》全文;2.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3.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文中毁与原的对比;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文的魅力;2.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毁》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3. 文章主旨的概括与归纳。

2.2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文中修辞手法的深入解读;3. 文章主旨的深度剖析。

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其作品《原毁》;2. 学生齐声朗读《原毁》全文,感受文本魅力。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查阅生僻字词的注释;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并背诵全文。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3.4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2. 教师分析并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3.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mn idea of the article.3.5 课堂练习:1. 学生结合课文,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练笔;2.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技巧。

3.6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旨;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1. 背诵《原毁》全文;2. 整理课堂学习笔记,加深对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困惑,提出改进建议;3.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1. 课堂互动表现,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笔记、短文等;3. 小组合作探讨的参与度和成果展示。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文章的《原毁》的含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文章《原毁》有什么疑问?教师讲解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文章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标注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第三章:词汇和句子理解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造句或讨论。

第四章:文章内容讨论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标注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鼓励学生提出对文章的拓展思考和问题。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毁誉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毁誉观,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2)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毁誉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特别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2)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毁誉的文章,如《论语》中的“毁贤论”。

(2)提问:什么是毁?什么是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毁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原毁》,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如“毁”、“誉”、“原毁”等,并进行解释。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文章中的观点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观点,写一篇关于如何看待毁誉的短文。

(2)让学生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语的解释等。

(2)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等。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中语文教师编写的一份《原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原毁》的主要内容、情节和主题,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分为导入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几个部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原毁》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3.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观点,并发表个人见解;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原毁》小说的封面、作者简介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等,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该作品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小说《原毁》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战争时期的一个小村庄,主人公原毁作为一名冲在最前线的猛士,经历了一系列生死考验和残酷的战争场景。

2.2 主要情节分析详细讲述小说《原毁》中的主要情节,如主人公原毁参军、战争的残酷与荒诞、战友的生死离别、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等,需要引用适当的文本片段进行分析和解读。

2.3 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原毁、战友阿昌、村民阿丽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表现方式,并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

2.4 主题探讨和个人见解发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观点,如战争对人性的冲击、个体命运与历史背景的关系等,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这些主题和观点的见解。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对《原毁》的读后感或书评,在书写过程中要求他们结合课上所学内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原毁》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时代意义。

2. 分析并解读《原毁》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原毁》的背景介绍。

2. 作者韩愈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3. 《原毁》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证过程。

4. 对《原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毁》的核心论点及其意义。

2. 韩愈的论证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原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难点1. 对《原毁》中一些古代概念和思想的理解。

2. 分析韩愈的论证逻辑和修辞技巧。

3. 将《原毁》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毁》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小组讨论。

3. 比较法:分析《原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2. 文本分析:深入解读《原毁》的语言、结构和意象。

3.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和写作任务,进行学生评估。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1. 每节课时安排:90分钟。

2. 课程周期:共12周,每周一节。

4.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原毁》的背景和作者韩愈。

2. 阅读与理解:《原毁》的全文阅读和初步理解。

3. 讲解与分析:详细讲解《原毁》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批判性思考。

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写作任务。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原毁》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原毁》的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原毁》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原毁》,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原毁》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

2.2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论证,理解作者在《原毁》中对毁誉的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原毁》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原毁》,理解文章大意。

3.3 课堂讲解分析《原毁》的论证方法,讲解作者的观点。

3.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原毁》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反思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原毁》中毁誉看法的理解。

3. 推荐一位古代文学家,并简要介绍其文学成就。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互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师说》、《进学解》等,以加深对韩愈文学风格的理解。

7.2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有关韩愈的文化遗址,如韩愈纪念馆、韩愈墓等,增强学生对韩愈的了解。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韩愈的资料,如韩愈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8.2 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关于韩愈的图书,方便学生深入了解韩愈及其作品。

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原毁》全文。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韩愈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学会如何将古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毁誉观,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2)培养坚定的信念,不为他人的言论所左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原毁》全文。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将古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韩愈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原毁》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原毁》,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论证方法。

5. 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将《原毁》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树立正确的毁誉观和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原毁》。

2. 写一篇关于《原毁》心得体会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原毁》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将文章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原毁》全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韩愈的生平事迹、文学地位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原毁》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针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原毁》全文。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颜真卿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颜真卿《原毁》全文。

2.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3)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颜真卿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标出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注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原毁》全文。

2. 完成练习题: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案例教学: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原毁》。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包括字词、句段和篇章的理解。

(2)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论证逻辑的把握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原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和论点。

(2)学生通过实例和案例,学会运用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和理解。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课堂讨论和汇报。

五、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和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和汇报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包括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原毁》相关的其他文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知识面。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原毁》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典故和修辞手法。

1.1.3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其逻辑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1.2.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毁谤的深刻思考,认识到毁谤的危害。

1.3.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原毁》2.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2.3 教学难点:文本的深层含义、作者观点的把握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

3.1.2 简介《原毁》的背景及意义。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3.2.2 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典故。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3.2 学生分享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师讲解3.4.1 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典故的含义。

3.4.2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运用文中词语、典故造句。

3.5.2 学生分享对作者观点的看法和感悟。

3.6 小结与拓展3.6.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原毁》5.2 参考资料:关于韩愈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评论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原毁》;2.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3. 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3. 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注重实修的精神风貌;3.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谦逊有礼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原毁》全文2.2 教学重点:1. 理解《原毁》的核心观点;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3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词汇和句子的理解;2. 文章论证方法的深入分析;3. 将文中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孟子》等儒家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问:你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过错?怎样才算真正修身养性?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原毁》,理解文章大意;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3 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讲解与分析:1. 教师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5 实践与应用: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原毁》中的观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全班交流。

3.6 小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巩固所学。

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4.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原毁》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韩愈的论证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毁誉观,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原毁》的核心观点。

(2)分析韩愈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韩愈论证逻辑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毁誉现象,激发学生对《原毁》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理解文章论证逻辑。

4. 案例分析分析韩愈的论证技巧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原毁》的观点及教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原毁》的主要观点。

2. 分析并评价韩愈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毁誉观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原毁》的内容和论证技巧进行检测。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深入学习《原毁》的内容,理解韩愈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2)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原毁》,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课堂中的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

八、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1)《原毁》原文。

(2)韩愈的其他作品,以便进行比较阅读。

2. 网络资源:(1)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讨论,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原毁》。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原毁》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原毁》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能够解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原毁》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结构布局和语言特点。

1.2.3 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原毁》的内容,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解构特点。

2.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联系社会现实,探讨文章的实践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原毁》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风格。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结构布局和语言特点。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3.5 实践环节:联系社会现实,让学生举例说明《原毁》中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论证方法和现实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文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原毁》文本及相关注释。

5.2 辅助材料:韩愈的其他作品、相关评论、研究文章。

5.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音频资料,以及在线讨论平台。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电影《原毁》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影中所体现的主题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影《原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分析电影中体现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3. 探讨电影所折射的人性和价值观;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电影《原毁》的背景介绍;2. 电影《原毁》的故事情节梗概;3. 电影中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分析;4. 人性和价值观的探讨;5. 小组讨论和思辨活动。

四、教学步骤1. 电影《原毁》的背景介绍介绍电影的拍摄背景,导演和演员阵容等,并引导学生对电影的产生和影响进行思考。

2. 电影《原毁》的故事情节梗概简要叙述电影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的经历和发展,引起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的事件等。

3. 电影中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分析通过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如环境破坏、道德沦丧等,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人性和价值观的探讨结合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引导学生探讨人类的本性以及其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如亲情、友情、爱情和责任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5. 小组讨论和思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活动,对于电影中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以及对电影《原毁》的书面总结,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学生在思辨和人文关怀意识方面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八、教学拓展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电影中所涉及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具有社会问题意义的电影,并进行类似的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毁》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3.通过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法指导: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对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

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

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

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

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并持续千百年。

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

韩文公:死后谥“文”。

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着《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3.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文题解读:《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

“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三、背景介绍: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况,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和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四、预习检测参见《金太阳导学案》P2基础知识1—3和预习检测1—2(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五、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研讨课文第一节1.自行译读,解释第一段中文中加点的字词:其责.己也重以周...(要求;严格;表并列;周密)其待人也轻.以约.。

(宽容;简约)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而我乃.不能是(副词,却,竟然)早夜以.思(连词,表修饰)后世无及焉.(代词,他)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缺陷;过错)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代词,这)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品行良善的人)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多技能的人)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助词,取独用法)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其为人也,仁义人也(判断句)舜,大圣人也(判断句)3.口头翻译第一段。

4.归纳第一段主要内容,并说明采用哪种论证方法,如何展开论证的本段阐述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有何用意明确: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形成板书)这一段似乎离开“原毁”的题旨,实则是树立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的产生,就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为下面的论述作了有力的铺垫。

六、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课文第二节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周全)其待己也廉.(少,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叫做,称为)2.口头翻译第二段。

3.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该段论证的中心是什么请摆出“毁”的具体表现。

结合第一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1.翻译下列句子: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②即其新不究其旧③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④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2.诵读课文第一二段,回顾该两段所写内容。

明确:第一段写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二段写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一、二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二、诵读课文3、4段后,解释并疏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为是者.有本有原(……的人)怠者不能修.(修养品性)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朋友,同伙)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同“悦”)士之.处此世(助词,取独)而望名誉之.光(助词,取独)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庶几,差不多)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怠与忌之谓也(主谓倒装)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状语后置)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判断句)将有作于上者(状语后置)三、研读文本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明确: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是“怠”和“忌”,而“忌”是主要原因。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2.对比是本文的主要说理方法,说说本文的对比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全文的对比。

古之君子,责备自己很重,很周全,要求很严格,对待别人,很宽,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苛刻。

这中间,段与段,层与层都采用对比写法,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与待人“轻以约”,今之君子则相反。

“重”与“轻”,“周”与“约”又构成具体的对比。

古、今君子的具体行为亦构成对比。

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也愈益强烈。

?四、归纳中心作论的缘由: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

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五、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1.翻译下列句子: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2.《金太阳》巩固案P8(教师版)1-5题和10、11题。

(6—8为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根源——怠与忌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论“毁”与“国治”)结构层次:?第一段,先提出古之君子待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原则。

然后分三层来论述。

?第一层先总论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

责己“重以周”,所以自己不懒惰松懈;待人“轻以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从于己、于人都有好处这一结果,肯定了古之君子立身处世的可贵精神。

?第二层,举例论证。

古代的君子以圣人舜和周公为榜样,在比较中揣摩舜和周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去掉自身不如舜、周公的地方,保持、发扬接近圣人的优点。

指出要采取“责”“求”“去”“就”等具体行动。

最后以反问句“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作结。

?第三层,着重谈宽于待人。

先从横的方面论对别人的宽厚:“取其一不责其二”,再从纵的方面说明古之君子“待人也轻以约”:“即其新不究其旧”。

又写到古之君子只怕别人得不到为善益处的焦虑心情:“恐恐然惟惺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第一段先树起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之滋生,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也为下文破题作了铺垫。

?(板)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第二段,写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与古之君子相反。

?本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第二段开始破题,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

?(板)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对人求全——压制人才?责己太宽——骄横自是?第二课时?第三段,破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源。

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

分三层来论述。

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害怕别人进德修业。

第二层以破“忌”为主,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

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由此引发感慨:读书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希望名誉光大,道德传扬,太难了!?(板)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作论的缘由?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

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五、主题?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