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肩周炎如何治疗5个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如何治疗5个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如何治疗5个肩周炎的治疗方法1肩周炎的症状在临床表现是单纯性酸痛,无运动障碍。

2 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不能上举或后翻,两者中有其一者。

这也是属于患有了肩周炎的症状表现。

3静止不痛,肩周炎的症状表现为活动时某一部分酸痛明显。

静止痛,半夜至天亮之间疼痛较著,起床活动则有所减轻。

肩关节功能有障碍。

4 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凝固,动作不能。

前三类较轻,疗程也相应较短。

后两类较重,应嘱咐患者树立信心,耐心接受治疗并适当进行有利于肩关节活动的体育锻炼。

1、中药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

以活血散瘀为主,其代表为透骨肩周贴。

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热盐熨烫治肩周炎用大盐粒500克,炒热,装布口袋捆结实不要让盐粒掉出,放在肩部慰烫。

此法以治新病为佳,旧病亦有效。

拉毛巾治肩周炎拿一条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分别放在身后,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像搓澡一样先上下拉动,再横向拉动,反复进行,每次15分钟。

刚开始可能活动受到一些限制,应循序渐进,动作由小到大并由慢到快,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

只要持之以恒,肩周炎的症状就会得到控制和改善。

摇扇防治肩周炎摇扇子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局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

杨金斗运用经筋辨证理论推拿治疗肩周炎经验

杨金斗运用经筋辨证理论推拿治疗肩周炎经验

久立后加重, 平躺休息, 高抬腿后减轻 , 舌质黯淡, 白, 苔 脉沉 。
下 肢 静 脉 超 声 提 示 :左 下肢 静 脉 回流 差 , 脉 瓣 不 完 整 。辨 证 静
为气虚血瘀 。 治疗 遵 循 《 枢 ・ 针 十 二 原 》“ 则补 之 ” 菀 灵 九 虚 、“
部阿是穴配合毫针 、火罐, 能起到祛瘀生新 、补火助 阳、激 发
本病, 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跟师 2年, 获益 匪浅, 现介绍如下, 供 同行参考 。
1 辨 证 1 1 辨 经 筋 . 十 二 经 筋 之 手 六 经 筋 都 通 过 肩 部 , 络 上 肢 与 躯 干 。杨 老 连
老年人肝 肾渐衰 , 气血虚亏, 肉失于濡养, 筋 若受外伤 或风 寒湿邪侵袭 , 易致肩部经脉不通, 气血凝滞, 肉挛缩而变生诸 筋
文 章 编 号 : 10 —3 42 1)90 9 —2 0 55 0 (0 20 —0 40 手 少 阳三 焦 经 筋 主外 后 侧 , 用 于膈 外 及 肘 部痛 、 适 臂外 两 骨 之 间
肩 关 节 周 围炎 是 肩 关 节 囊 及 其 周 围 韧 带 、 腱 和 滑 膜 囊 的 肌
痛 、肩胛引颈痛, 症见肩不能外举;手太 阳小肠经筋主后侧, 适 用于腋后廉痛, 引肩胛耳后完骨, 肩胛引颈痛 , 症见肩不能后举 。 1 2 辨虚 实 .
虚证见肩 关节活动滞 涩不利, 痛 时作时止 , 体 力量减 疼 肢 弱 , 肉松 弛痿 顿 , 体 消 瘦 , 疲 倦 怠 , 质 淡 , 细 弱 。 实证 肌 形 神 舌 脉 见 肩 部 疼痛 不 能 屈伸 , 则 痛 甚 , 体 僵 硬 强 直 , 肉满 胀 , 动 肢 肌 可 见局部红肿之征, 质 红, 弦 。 舌 脉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早已有之,见证了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

本文将探讨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分析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当代中医治疗肩周炎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描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要思路。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对肩周炎疾病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研究的目的。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介绍肩周炎在古籍中的记载内容,中医如何治疗该疾病,以及中医理论如何解释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实意义,并展望未来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结论部分,读者可以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做一个简明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总结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以及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实意义,可以对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进行展望,推动中医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对肩周炎这一常见疾病的认识,并为中医学在传统和现代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正文2.1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又称为肩部损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丰富的记载。

下面将就几部典籍中关于肩周炎的记载进行介绍。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对于肩周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描述。

常见的肩周炎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而其病机主要是风湿侵袭所致。

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记载,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是疏风散寒、舒络通络。

在用药方面,可以采用温经通络的药物,如桂枝、羌活等,以解除寒湿之邪;也可采用疏风活血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

另外一部经典之作《金匮要略》也有关于肩周炎的记载。

该书强调了肩周炎的发病机理与气滞血瘀的关系,认为肩关节周围气血不畅通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金匮要略》提倡在治疗肩周炎时,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川芎、丹参等,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医学心悟》是一部综合了古今医学精华的著作,其中也有对于肩周炎的描述和治疗方法。

该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情志失调、膏肓燥热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结合病机调理气血,调和阴阳。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黄连、黄芩等,以清热疏利、滋阴益气的作用缓解炎症,促进康复。

中医古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独到的见解,强调了调理体内气血、疏通经络的重要性。

在治疗肩周炎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希望这些古籍中的智慧能够为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2000字】第二篇示例: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肩周炎的记载并不多,但通过对古籍中相关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者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的经典古籍中,也有对肩周炎这类病症的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详细描述了肩周炎的病因病机、症状与辨证施治。

他认为肩周炎多由外感风寒、风湿侵袭所致,主要病机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张仲景主张通过疏风散寒、温经活络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并指出在疾病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病情恶化。

而在《金匮要略》中,王叔和也对肩周炎的病因与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他指出肩周炎常见于肾脾虚弱、风湿湿热内蕴的情况下,导致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致肩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王叔和强调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症状表现及辨证施治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脾肾,加强体质,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桂枝茯苓建中汤、羌活胶囊等。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天台、曲池等。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揉摩患处、舒筋活络来促进气血畅通,减轻疼痛感。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虽然较为简略,但却反映了古代医学对这一病症的认知与治疗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希望通过传统的中医方式来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肩周炎属于慢性疼痛症状,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同时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愉快,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第二篇示例:肩周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着丰富的记录。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也称为肩周炎。

它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医理论,冻结肩的辨证分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气滞血瘀型、寒湿阻络型和肝肾亏虚型。

1. 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多见于中年人,主要症状是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胀痛感。

患者常常感到肩膀沉重,难以抬举。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上,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等,以及针灸疗法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 寒湿阻络型
寒湿阻络型的患者多见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下。

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寒冷感明显,活动受限。

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沉缓。

治疗上,可以采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桂枝、羌活等,以及艾灸疗法来驱寒散湿,缓解症状。

3. 肝肾亏虚型
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有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疗上,可以采用补肝肾的中药,如当归、熟地黄等,以及针灸疗法来调养肝肾,缓解症状。

冻结肩的辨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冻结肩注重辨证施治,既要缓解疼痛,又要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肩部的活动。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药防治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药防治

浅谈肩周炎的中医药防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又名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属中医”肩痹”、“肩凝”范畴,《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本病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为慢性发病,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月,但也可长达2年。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中医学认为年过五旬,肝肾渐衰、气血渐亏,加之肩部长期劳损,或肩部露卧当风,感受风寒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涩筋失濡养,经脉拘急而引起本病。

风寒湿邪侵袭,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

西医学认为多与人体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颈椎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肩关节疼痛,夜间明显,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显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明显。

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大结节等处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臂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明显。

x线检查多无阳性发现,有时可见骨质疏松。

【诊断】肩周炎发病缓慢,多数无外伤史,常见于中老年人,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诊断不困难。

本病需与肩部损伤、颈椎病、肩袖损伤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肩周炎主要是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治疗、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积极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痊愈。

1.手法治疗。

初期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为主,中后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可选用摆动类(㨰法、揉法)、挤压类(拿捏法)、振动类(抖法)及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扳法)。

手法治疗时要注意用力适度,切记简单粗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2.练功活动。

练功疗法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包括肩关节环绕练习、手指爬墙、手拉滑车等动作。

锻炼的时间、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直至达到目的。

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有损无益。

3.中药物治疗。

中药内服按照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治疗,风寒湿阻型以三痹汤加减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瘀血型以身痛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血亏虚型以当归鸡血藤汤加减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肩周炎的诊疗方案肩周炎中医称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劳损性炎症及粘连。

以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特点。

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会议制定的《运动创伤学》进行诊断。

症状常呈慢性发病,多数没有外伤史或者轻度外伤史。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区,有时可向前臂和肩胛区放射,没有感觉障碍。

因夜痛明显往往不能侧卧。

查体:肩及上肢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最重,且在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时疼痛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在早期主要限制内外旋,晚期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是外旋最明显。

肩周围肌肉萎缩。

因持续疼痛诱发血管反应性痉挛,导致上肢供血减少,上肢变冷,手部肿胀。

X线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二中医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顽固的用小针刀治疗。

1、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连电针,针用密波,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并用,局部灼热者单用针法。

处方:肩颙、坚贞、臂臑、曲池、外关。

方义:本方以患部取穴为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辅以远部,取曲池、外关,疏导阳明少阳经气,清化湿热。

随症加减: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却。

肩髎、天宗穴可随证选取。

疗效评估:针灸治疗一般于受寒后急性发作者疗效较好,对于慢性疼痛或者陈旧性者疗效欠佳,疗程应当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以配合局部艾灸拔罐。

2、推拿治疗手法松解粘连: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显示,肩周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有2%-5%,且肩周炎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通过对中老年人群发生肩周炎疾病的原因进行探究,可发现多是因为老年人群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骨质等方面的问题所致。

而导致患者发生肩周炎的明确因素尚无定论,根据发病人群的表现来看,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左右,而对肩周炎发病部位的调查发现,肩周炎多发于左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肩周炎患者群体也在持续扩大,这不仅仅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为提升肩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让肩周炎患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让其了解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以下将对肩周炎这一疾病做出一定的知识科普,介绍肩周炎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同时为患者科普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的相关知识。

1.肩周炎症状表现肩周炎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已经有部分学者证实了肩周炎的发生与患者关节囊以及周围韧带组织的慢性炎症有着较大的联系,而患者自身活动受限,缺乏锻炼、或者经常性的提拉重物,也将会导致其患上肩周炎。

除此之外,患者自身患上免疫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往往容易患上肩周炎。

具体症状表现为关节僵硬、无法有效活动以及抬高手臂,且在转动肩部时,还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反应,视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而定,若病症程度较为严重,那么疼痛程度也将加深。

肩周炎典型症状就是关节僵硬与疼痛,有学者研究表明,疼痛期可维持2-9个月,病情发展期较长,对于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极大,一般而言,在夜晚时,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将更为明显,若患者未能及时就医,可能会使得疼痛症状由夜间的明显发作转变为全天性的持续发作。

病情发展至僵硬期,可持续4-12个月,具体时间依据患者自身状况而定,但发展至僵硬期后,疼痛感将会慢慢改善。

缓解期,有学者指出,缓解期的维持时间为5-26个月,但若患者积极就医,遵循医嘱,基本可在12个月-18个月的时间内完全康复。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 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 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中医网络现在很多的白领们都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

患有肩周炎抬臂是疼痛无比,需要我们加强锻炼。

另外,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个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子:中药处方(一)【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五)【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六)【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

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

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对于这种颈肩综...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对于这种颈肩综合症,看似炎症反应,可我们看老师给他开的药方里头,却没有一味消炎清热的,都是提高阳气,疏通经脉。

原来是桂枝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与肩三药(秦艽、威灵仙、鸡血藤)。

老师说,用桂枝汤是因为他心脉不足,用背三药、肩三药,是因为他肩背部痹痛,活动不利,经脉僵紧,气血不通。

原来前面我们讲到,凡背部僵硬不舒,大都以风邪为患,夹瘀血湿浊。

防风能祛风,姜黄可活血逐瘀,小伸筋草可以除湿伸筋。

而肩三药里头,秦艽、威灵仙、鸡血藤,更能够祛肩部游风,治疗血液循环不好导致的僵紧痹痛。

这个病人服完三剂药来复诊,肩周痹痛消失了,那种僵硬被绑住的感觉,像是被松绑一样。

奇怪,没有用到消炎的思路治炎症,却用温阳通脉的思路把炎症治好。

老师说,在局部看是炎症,在整体看却是气血流通出了问题。

在局部看是一堆垃圾,在整体看是河流没发大水疏通,所以治疗肩周炎背痛,不要看到炎症疼痛,要看到肩背的气血状态,让阳气升起来,血气流通,使胸阳能布散到肢节肩背去,那地方自然不痛,炎症也待不住。

原来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五十肩”食疗正当时老百姓俗称的“五十肩”,医学上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肩周炎多因外邪内侵、气血虚弱而致气血瘀滞,经络痹阻,筋脉拘挛不通,不通则痛。

若肩部经脉气血长期痹阻,筋失濡润,可致筋僵筋结,使肩关节活动受限,妨碍日常生活。

伏天是治疗“五十肩”的最佳时节,此时食用一些药膳,对肩周炎的痊愈,有一定的益处。

芪归炖鸡:黄芪20克,当归10克,童子鸡1只,生姜片9克,黄酒10毫升。

童子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将黄芪、当归、生姜片放入鸡腹中,加水适量,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炖,快熟时放入黄酒、食盐等调料。

吃鸡肉喝汤。

桂葛苡仁粥:葛根20克,桂枝15克,薏苡仁50克。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进行,避免药物不良 反应。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常用手法
滚法、揉法、点按法等。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刺激和损 伤。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坐姿和睡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 时活动肩颈部位,减轻肩部压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01
02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疼痛,促进的针刺 方法,如毫针、电针、温 针等。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误伤经络和穴位。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采 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 治疗。
常用药物
桂枝芍药知母汤、身痛逐 瘀汤等。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 内服或外敷,以舒筋活血、止
痛消炎。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疼痛。
日常保健
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 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
牛奶、鸡蛋、鱼等。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适时休息和活动。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 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检查
肩周炎的其它分型
湿热痹阻型
此型患者多因感受湿热之邪导致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常用药物有苍术、黄柏 、薏苡仁等。
肝肾亏虚型
此型患者多因年老体弱或长期疾病导致肝肾亏虚,肩部疼痛 绵绵不绝,活动受限。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常 用药物有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等。

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伤寒杂病论对肩周炎的论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肩周炎患者常表现为肩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肩周炎被归类为“疼痛”病证,常见于外感风、湿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病证。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这部经典主要阐述了疫病和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对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伤寒杂病论》中选取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其对肩周炎的论述及治疗思路。

1.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提出“病因有胜则治无胜”,强调疾病的病因是治疗的重要依据。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风湿寒湿、气血不畅、肝郁气滞等。

在这些病因中,风湿寒湿是最常见的,尤其是湿邪侵袭肩关节周围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2.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根据《伤寒杂病论》的理论,肩周炎可表现为“肩臂痛引项、脉动不能睡”等症状。

患者常感到肩部疼痛难忍,活动时明显加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肩周炎还可引起肩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甚至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等并发症。

3.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根据《伤寒杂病论》的治疗原则,治疗肩周炎应根据病情特点,辨证论治,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

针灸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等,达到消除疼痛、舒筋活络的目的。

推拿和按摩也有助于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肌肉松弛、增加关节活动度。

在中药治疗方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选用疏风除湿、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方剂,如桂枝汤、祛风活血颗粒等。

中药熏洗、外敷贴敷也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改善炎症。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适当调理饮食、作息,保持身心平衡,有助于加速康复。

中医还倡导患者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等,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凝症(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凝症(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凝症(肩周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肩周炎的定义、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肩周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定义2.1.1西医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征[1]。

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

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2]。

2.1.2中医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

因外伤劳损、气血不足及风寒湿邪等侵袭肩部,致使经络不通、经气不利,血脉不能濡养筋骨,筋脉拘急而痛,并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称为“肩痹”[3-4]。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肩凝症”等[4]。

3.诊断3.1病史引起肩周炎的病因尚不甚清楚,临床上发现与年龄、性别因素有关,该病多发于中年以后,5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女性高于男性[1,5, 6],右肩多于左肩,体力劳动者多见,且该病的发生多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病,亦可于外伤后引起。

Mcnab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7];而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等可增加罹患肩周炎的风险[7]。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长短不一,数月以至经年时间,炎症消退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3.2临床表现3.2.1 症状(1)疼痛:患者常以肩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夜间尤甚为主诉。

慢性起病者开始症状轻微,仅有肩部不适及钝痛,活动多时痛甚;少数患者可急性发病,疼痛严重,夜间更甚,影响睡眠甚至无法入睡,不敢患侧卧位。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本病起病缓慢,患者常感肩部酸痛,不能持重物,初发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

重症者肩臂肌肉萎缩,疼痛较重,常不能举臂梳头、穿衣和背手搽背,夜间尤甚。

001生山楂甘草治肩周炎【方剂】生山楂、桑葚各50克,桑枝、乌梅各25克,白芍、伸筋草、醋制元胡各20克,姜黄、桂枝威灵仙、醋制香附各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

【功效】舒筋通络,祛瘀行痹止痛,滑利关节。

【主治】肩周炎。

【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3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002白芍炒地龙治肩周炎【方剂】白芍、炒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半个月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肩周炎【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67例,其中治愈5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

003桂枝大枣治肩周炎【方剂】桂枝、大枣、姜黄、羌活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白芍、桑枝各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助阳通脉,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

加减:痛甚者,加蜈蚣2条,全蝎6克,疼痛向项背或前臂、上臂放散者,加海桐皮、威灵仙各15克。

【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30例,痊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

004川乌细辛治肩周炎【方剂】川乌、草乌、细辛、樟脑各90克,冰片10克,老陈醋适量。

同活将上方前5味药分别研为极细末后,混合均匀备用。

用时,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取药末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均匀敷在压痛点上,厚约0.5-0.7厘米,外裹纱布,然后用热水袋热敷20-30分钟每日1~2次。

【主治】肩周炎【验证】用本方治疗肩周炎患者48例,其中治愈42例,显效4例,无效者2例005桂枝生姜治肩周炎【方剂】桂枝、炙甘草各12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5枚。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由于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伤、受寒、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不同,其临床症状亦不尽相同。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以确定相应的方药是中医治疗的关键。

1.风寒型:肩部疼痛,痛牵扯肩胛、背部、上臂、颈项,并有拘急感,天冷或受凉加重,得热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或沉细。

多由汗出当风、贪凉着寒、久受风寒所致。

2.气血虚弱型:肩部疼痛,痛势不重,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减轻,身倦乏力,面白头晕,手足发冷,四肢麻木,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多由素体气血虚弱,或劳累过度、耗伤气血,或由于失血过多等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3.气滞血瘀:肩部疼痛,呈胀痛或刺痛,痛势剧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间难眠,痛处不移,拒按,多牵扯上肢、颈背部,情一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肿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多由于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外伤、劳损致肩部血瘀气滞,经脉瘀阻所致。

4.肾虚型:肩部酸痛隐痛,举动无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面色咣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由肾气虚、精血亏损,不能濡养筋脉所致。

5.痰湿型:肩痛绵绵难愈,筋肉疼痛,有沉重感,痛处拒按,活动受限,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细濡。

由素体湿盛或湿邪入侵、聚湿成痰,留滞肩部所致。

(责任编辑:admin)。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一)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移位术:
(二)喙肱韧带切断术:
编辑版ppt
15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 常。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 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 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编辑版ppt
16
谢 谢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按摩
三、针灸
四、外敷药物 膏药等
编辑版ppt
13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药物治疗:口服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药,常 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妙纳、芬必得、塞来昔布。
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 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 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 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编辑版ppt
3
诱发因素
1.制动 2.肩关节内在病变 3.临近部位的疾患 4.神经系统疾病 5.内分泌系统疾病 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7.姿势失调 8.心里因素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9
3.恢复期
又称末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持续 时间为5-26个月。改期不仅疼痛逐渐减弱, 而且随着日常劳动和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粘连、挛缩 逐渐消除,大多数可以恢复的正常会接近 正常。肌肉萎缩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虽 然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总的病程可达 12-42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

中医在肩周炎的诊疗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肩周炎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案。

诊断与辨证肩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肌肉萎缩等。

在中医诊断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舌脉情况等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辨证包括寒湿痹阻、痰湿瘀阻、气滞血瘀等。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具体原则如下:1.活血化瘀: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肩关节周围的淤血和瘀血状况,减轻疼痛和肿胀。

2.祛风除湿:排除体内的寒湿和痰湿,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中药包括防风、川芎、白芷等。

3.理气止痛:通过调理气机,舒缓肩关节周围的痉挛和紧张,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香附、柴胡等。

中药内服方案中药内服是肩周炎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下:1.活血化瘀方:桂枝舒筋散、通窍络疏散汤等。

–桂枝舒筋散:桂枝、红花、当归等。

–通窍络疏散汤:赤芍、桃仁、红花等。

2.祛风除湿方:温经汤、四逆散等。

–温经汤:羌活、细辛、防风等。

–四逆散:细辛、独活、桂枝等。

3.理气止痛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白术、法半夏等。

–逍遥散:柴胡、青皮、香附等。

针灸治疗方案针灸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穴位和操作如下:1.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三横突下方斜下方,用针刺激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上角与颈椎第七横突之间,用针刺激可舒肝理气、止痛消肿。

3.臂丛穴:位于前臂肱骨内侧上方,用针刺激可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4.曲池穴:位于肱骨二头肌腱的前方突起处,用针刺激可舒肝理气、活血止痛。

推拿治疗方案推拿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常用的手法和操作如下:1.揉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捏揉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疼痛。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四周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响.本病是以肩关节痛苦悲伤.活动受限为重要特点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示,仅以痛苦悲伤为主,或仅有稍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约束感;继则痛苦悲伤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况”.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规模,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衰弱,正气渐损,肝肾缺少,气血衰弱,营卫掉调,乃至筋脉肌肉掉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负气血呆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阁下,肝肾精气开端阑珊,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缺少,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掉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宁靖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吊儿郎当,多食肥甘,而肌肉丰富,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乃至肝肾衰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惫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轻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2)邪气外侵:栖身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乃至关节屈伸晦气,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劳掉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痛苦悲伤较轻,病程较短,痛苦悲伤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痹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主证剖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晦气;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痛苦悲伤,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喷鼻10 g,乳喷鼻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喷鼻.乳喷鼻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折衷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2.寒湿呆滞主证:肩部及四周筋肉痛苦悲伤激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克不及举肩,肩部感严寒.麻痹.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主证剖析:年迈肝肾亏虚,正气缺少;或因冒雨渡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痛苦悲伤.麻痹;寒凝邪实,故痛苦悲伤激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3.瘀血阻络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痛苦悲伤激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主证剖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毁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痛苦悲伤激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归并加减.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 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方解:方顶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喷鼻.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4.气血亏虚主证:肩部酸痛麻痹.肢体脆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惫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崛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主证剖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掉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痹.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惫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晦气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二.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1.伸筋丹伸筋丹的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喷鼻(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具体系体例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兴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将上述药物破碎摧毁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感化.药理剖析成果标明其镇痛感化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经由过程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清除痛苦悲伤症状的目标.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痛苦悲伤也有较好疗效.别的,肩周炎重在自我锤炼,假如合营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后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药方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因为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产生重要.柔软.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是以,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经由过程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良肩关节四周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痛苦悲伤.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折衷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黄芪调理营卫气血缺少;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痹;止痉散粉解痉挛并且通络.上述诸药加减运用,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后果.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3.昆明山海棠片药物构成:昆明山海棠. 功能: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痛苦悲伤,风湿寒痹,麻痹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吃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湿寒痛片药物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能: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吃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5.风痛安胶囊药物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能: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吃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6.痹苦乃停片药物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喷鼻.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吃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7.痹隆清安片药物构成:萆薢.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喷鼻,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能: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三.治疗肩周炎外用膏药(1)肩贴灵药物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质.公丁喷鼻.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功能: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2)肩凝膏药物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喷鼻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喷鼻120g,苏合喷鼻油120g,蜂醋3000g,喷鼻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参加蜂蜡搅拌成膏状,夏日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运用.功能: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主治:各型肩周炎.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改换1次.(3)消逝膏药物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参加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功能:温经散寒,豁痰止痛.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4)五枝膏药物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喷鼻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喷鼻.没药各15g研细,参加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偏向搅拌),拌匀再参加漳丹250g,中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功能:通经活络,化瘀止痛.主治:肩关节四周炎.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增强肩关节功能锤炼.四.治疗肩周炎——药浴疗法(1)洗剂Ⅰ号药物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砭骨草30g.功能:温经活络,祛风散寒.主治:肩周炎.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合适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沐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2)洗剂Ⅱ号药物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喷鼻.没药.川芎各12g.功能:舒筋活血,温经散寒.主治:肩周炎各期.用法:同洗剂Ⅰ号.(3)漏肩风熏洗验方药物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功能: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主治:肩关节四周炎属风湿痹阻型者.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五.治疗肩周炎——药敷疗法(1)肩周散药物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喷鼻.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功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主治:肩周炎各期.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若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2)川乌散药物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功能:温经散寒,通阳除痹.主治:肩周炎.用法:上药研末,依据痛苦悲伤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平均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3)吴薏盐散药物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功能: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主治:肩关节四周炎.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参加中药末拌炒至微变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六.治疗肩周炎——外擦疗法(1)外擦验方药物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喷鼻6 g,丁喷鼻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喷鼻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肩周炎各型.用法:诸药破碎摧毁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日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痛苦悲伤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物塑料袋)笼罩,外用衣被笼罩10分钟阁下,有发烧感,温度升高(炽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落笼罩物.每日1次.留意:药物要平均接触皮肤部位,妊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2)消炎止痛液药物构成:丁喷鼻.山茶各10g,木喷鼻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喷鼻.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痛苦悲伤难忍,难以入眠,手不克不及抬举转后者.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参加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存液滤尽,把樟脑粉参加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归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耀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距离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耀30分钟,每日2次.七.治疗肩周炎——针灸疗法(1)毫针疗法疗法①a.取穴:寒胜型主穴取俞.肩三针穴.阿是穴.曲池.配穴取肝俞.膈俞.湿胜型主穴取阿是穴.臂.曲池;配穴取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风热型主穴取臂.曲池.合谷;配穴取大椎.商阳.肝俞.膈俞.b.手段:寒胜型与湿胜型用平补平泻法,或针后灸之,或拔罐;风热型用泻法.疗法②a.取穴:肩贞(深刺),肩井穴.b.手段:令病人垂臂曲肘,用28号4寸毫针刺入肩贞约2寸,使针尖稍向外斜;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并向前臂及手指放射.再用同号针自肩刺入,向下经肌肉层刺到臂穴;以肩关节有较强的酸麻胀感为度.肩井穴刺5~8分即可.留针后用艾条温灸10~15分钟,每日 1次.疗法③a.取穴:条口透承山穴.b.手段:患者站立位,患左取右,患右取左,用泻法,针感向上传导,得气后,嘱病人将患肢用力向上举,活动肩关节,不留针.疗法④a.取穴:主穴取肩陵穴,配穴取中渚.大椎.肩中.b.手段:以捻转手段为主,并辅以提插.据病情施虚补实泻或平补平泻手段.主穴为缪刺法.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法⑤a.取穴: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上巨虚上2寸处,偏于腓侧).b.手段:用28号2.5~4寸毫针,直刺,大幅度用力提插捻转,以泻法为主,针感为闪电式远距离传导.早期者,针后痛苦悲伤消掉可不留针.后期肩关节粘连较重者留针30分钟,5~10 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患单侧针健侧中平穴,双侧针两侧.(2)头皮针疗法①取穴:取顶颞前斜钱(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中1/3节段).②手段:进针约1寸(单肩者针对侧,双肩者针双侧),痛在前针尖偏向向阴面,在后朝阳面,用抽气法运针,以痛消掉或减轻为得气,留针1小时以上,每10~30分钟运针1次,同时活动患肩.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3)小宽针疗法①取穴:主穴取肩井.天宗等;配穴取肩前(在肩前面,取肩峰与腋缝前端连线的正中点及抬肩三角肌的正中央).②手段:用小宽针快速进针,不留针,不捻转,刺后拔火罐,再行局部按摩.每10天针1次,3次为1疗程.(4)芒针疗法①取穴:肩背.风池.秉风.肩外俞.②手段:以风池为主穴,针尖向对侧目眶下,深刺1 5寸阁下,使针感下行,肩背穴针尖向后下方斜刺2.0~3.0寸,刺在斜方肌中,留意针尖角度,防止刺伤肺脏;肩外俞透秉风,使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施平补平泻手段.(5)刺血疗法①取穴:主穴取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配穴取肩贞.肩前.肩后局部.②手段:取穴位及四周有瘀血现象的静脉血管,以三棱针刺出血10~20ml,血止后拔罐5 分钟.每15~20天1次.(6)灸治疗法①温灸器灸a.取穴:肩贞.肩井.b.办法:将艾绒与中药粉(据病情选用)装在温灸器同点燃,固定在肩部压痛点及穴位上施灸,可垫纱布数层,防止温灸器过热烫伤皮肤.每次灸30分钟,隔日1次,每次选3~4穴,10 次为1疗程.②温针灸a.取穴:主穴取肩三针(肩前.肩后).天宗.肩中俞.新设;配穴取臂.肩外俞.肩井.曲池.阿是穴.b.办法:均取患侧穴,以主穴为主,每次4~6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留针不动,将艾段套在针柄上,艾段长2cm,直径1~2cm,下端点燃,每1段为1壮,每穴灸2~3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7)新针疗法①穴位打针a.取穴:在痛苦悲伤处找阳性反响点.b.药物及办法:选当归打针液,先肩部消毒,用5号针头抽取药液打针于局部压痛点,每次每穴打针0.5~1.0ml.每周1次.②电针a.取穴:两侧第五颈椎夹脊穴.b.办法:穴位通例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挟持一侧穴位,使其皮肤稍稍提起.右手持28 号3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进针后,针身与脊柱平行,紧贴皮肤,针尖向下沿皮刺.得气后,中断运针,使针感放散至肩或背部.再用同样办法刺另一侧穴位.再将两侧针柄与G6805型电疗机导线联接,并调至中断波段,频率为1000~1500次/分钟,电流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八.治疗肩周炎——按摩疗法按摩法(1)①取穴:肩井.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②操纵手段:a. 患者危坐,患肢放松下垂.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使其微外展,另一手用FDA6法或一指弹推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上臂内侧.在肩前部及三角肌部施以滚法时,另一手可合营患肢做自动外展和旋外活动.若施术时患者怕痛,肩臂肌肉重要,则可取仰卧位,患肢微外展,并屈肘90*,医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施滚法于肩前部.上臂内侧部及三角肌部.两手调和合营,使肩关节做旋内和旋外活动.b. 坐位,接上势.医者一手在患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另一手可合营患肢自动的后伸旋内,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柱向上抬.要留意上抬的动作必须稳而缓和,幅度逐渐加大,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激烈痛苦悲伤,使患者不堪忍耐.c.医者站于患侧后方,依次按揉肩井.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各穴.夜间痛者,天宗穴可作重点按揉.d. 医者站在患侧,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动摇,幅度由小到大.接着再做患臂内收扳动:医者站于患者面前,用腹部紧贴患者背部以稳住身材,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肘向健侧肩关节偏向扳动.本法实用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显著者.e. 肩关节后伸扳法:医者站在患侧前外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另一手扶住健侧背部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向后扳动,尽可能使之后伸,幅度可逐渐增大.f. 肩关节后伸旋内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健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健侧肩部,防止患者上身前倾,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面前将患肢向健侧牵拉.一放一紧,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规模.此法实用于肩关节内旋障碍显著者.g. 肩关节抖法:医者站在患者前方,用双手握住患肢手段部.慢慢向上提起,并同时作牵拉发抖.提抖时请求患肢充分放松,提抖频率要快,幅度逐渐增大.h. 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高低搓动,以放松肩关节.拿肩内陵.曲池.合谷.本法作为肩部按摩之停滞手段.按摩法(2)①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立其对侧,先将肩关节部位涂上滑石粉适量,方可施术.②操纵:按摩手段应以摇.拿.揉.压等法为主,瓜代运用,一般施术20分钟,具体手段如下.a.捏拿法:医者以大拇指和食.中.无名指的指端着贴肩关节,以此向下尴尬刁难称性的捏拿,并以拇指揉压曲池穴.反复施术3~5次.b.敲击法:医者手持半握姿态,并以小鱼际出力,沿肩及曲池穴之间的部位,快速敲击,促使肢体震撼,如斯反复施术3~5次.c.控制法:医者以右手掌紧贴于肩关节皮肤上,用大小鱼际出力,在大椎穴及肩关节处施行环形快速揉动,反复施术3~5次.d. 摇抖去:医者两手握紧病人一手五指并努力拉直患肢,然后自内向外;再由外向内瓜代摇圈,其规模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如斯施术3~5次.e.操纵完毕,即刻赐与500W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耀20分钟.九.治疗肩周炎——药酒(1)白花蛇酒药物构成:白花蛇1条,白酒500ml.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功能: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寒痹阻型肩周炎.用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2)丹参酒药物构成: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功能:活血化瘀.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3)狗脊酒药物构成:狗脊20g,马鞭草12g,杜仲15g,威灵仙10g,牛膝6g,通草12g,川断15g,白酒 1000ml.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功能:强筋壮骨,祛风通络.主治:肩周炎寒湿呆滞型.(4)秦艽木瓜酒药物构成: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砭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功能:祛风通络,化瘀止痛.主治:肩周炎各型.十.治疗肩周炎——药膳(1)蛇肉汤: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实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2)桑枝鸡汤:老桑枝60g,老母鸡1只,盐少许.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之效.实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3)川乌粥: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参加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参加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实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4)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实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西医对肩周炎的熟悉【症状】肩周炎的发病进程,临床表示要经由三个阶段.在慢性发病进程的患者身上,这三个阶段表示得更为显著.懂得这个发病进程,对于防治肩周炎有重要意义.这三个阶段如下.⒈冻结期──是肩周炎的急性发病阶段,是因为炎症.痛苦悲伤而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为主的病理变更,而无有软组织粘连等不成逆转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示就以痛苦悲伤和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重要特点,这是肩周炎的初期阶段.⒉稳按期──这是肩周炎的急性发病进程改变到慢性的发病阶段,这时肩痛苦悲伤的症状减轻.但因为关节四周软组织在炎症反响今后产生挛缩.增生.肥厚和粘连等,轻微限制了肩关节活动,所以此期为软组织产生器质性病理改变的阶段.⒊解冻期──炎症进程自行消退(假如天然成长的话),病理停滞成长,所有的症状得到缓解,假如能保持锤炼,功能可逐渐得到必定恢复,不然功能往往不会自行恢复.【罕有的诱因】一.肩关节四周病变:重要有以下3种:(1)肩关节四周软组织劳损或退变:可引起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和扭转腱袖毁伤等疾病. 这些慢性炎症和毁伤,均可涉及关节囊和四周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

舌苔白,脉浮或紧。

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

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

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

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

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

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

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

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

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二、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1、伸筋丹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

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

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另外,肩周炎重在自我锻炼,如果配合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

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

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

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3、昆明山海棠片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湿寒痛片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5、风痛安胶囊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6、痹苦乃停片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7、痹隆清安片药物组成:萆薢、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三、治疗肩周炎外用膏药(1)肩贴灵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

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

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

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

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

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四、治疗肩周炎——药浴疗法(1)洗剂Ⅰ号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