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1)储蓄S是多大;(2)投资I是多大;(3)政府支出是多大?第三章增长与积累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25.02k k k f y -==,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k 值。
宏观经济学完整习题(附答案)
精选word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发放给贫困家庭的救济金C、经纪人从旧房买卖中收取的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的家庭财产保险费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4、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A、投资= 储蓄B、投资= 消费C、储蓄= 消费D、总支出- 投资= 总收入- 储蓄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以下(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A、企业的库存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8、安徽民工在南京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中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B、安徽的国民收入(NI)C、南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D、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9、通货膨胀时,GNP价格矫正指数( )A、大于1B、小于IC、大于0D、小于010、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如果:消费额= 6亿元,投资额= 1亿元,间接税= 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 1.5亿元,出口额= 2亿元,进口额= 1.8亿元,则( )A、NNP = 8.7亿元B、GDP = 7.7亿元C、GDP = 8.7亿元D、NNP = 5亿元12、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B、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间接税+利润D、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13、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4、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标准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作者:————————————————————————————————日期:2《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均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生产的概念;而GNP以人口划分,是收入的概念。
西方宏观经济学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思考题答案详解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思考题答案详解第十二章思考题详解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一)判断题:1、(对)。
例如当A国拥有的某项B国资产升值(比如其直接投资的一个公司的价值增加),考虑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国居民所拥有的B国资产减去B 国居民所拥有的A国资产大于A国对B国的贸易净值(NX)。
2、(对)。
这都导致投资需求增加相同的数量(一套住房),因此对当年的GDP 贡献相同。
3、(错)。
无论是张三还是李四的行为都导致了GDP增加一个煎饼的数量——同等支出导致同样的产出增加。
4、(错)。
GDP虽然是不错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指标,但是由于它不能很好的反映闲暇、环境质量、收入分配等因素,因此不能肯定说人均GDP高就一定时福利水平高。
5、(对)。
因为转移支付不以交换当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它仅是财富的转移。
(二)选择题:1、(D)2(D)3(D)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及历年考研真题(一)判断题1、错误。
GDP虽然是不错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指标,但是由于它不能很好的反映闲暇、环境质量、收入分配等因素,因此不能肯定说人均GDP高就一定时福利水平高。
2、正确。
因为转移支付不以交换当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它仅是财富的转移。
(二)选择题1、(C)2、(A)3、(C)4、(C)(三)计算题1、(1)GNP=2000 + 6000 + 4600 + 9500 =22100亿元(2)NNP=22100- 6000 =16100亿元(3)NI=16100 - 1500 =14600亿元(4)PI=14600 - 560 -60 + 80 =14060亿元(5)DPI=14060 -500 =13560亿元2、(1)按收入法计算GNP,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2)按支出法计算GNP,得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90+60+30+(60–70)=170(亿元)(3)政府收入=所得税–转移支付=30–5=25(亿元)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30–25=5(亿元)(4)因为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转移支付)所以储蓄=收入–消费–(税收–转移支付)=170–90–25=55(亿元)(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三、思考题C:课外延伸(一)―GDP至上‖形成的背景在中国语境下,数字总与政绩高度相关。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第四章根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一个主要目标的简短概念。
请详细解释为何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取得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围为4%。
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
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非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经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
物价稳定可以避免经济的猛烈波动,避免各类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加是指维持合意的经济增加率。
经济增加是指单纯的生产增加,经济增加率并非是越高越好,经济增加的同时必需带来经济开展;经济增加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加率来衡量的。
只有经济不断的增加,才能知足人类无穷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
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需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利用;正确处置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
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旧日趋密切,维持国际收支的根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答:a.石油价钱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本钱,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那么将减少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严格监管?我国对银行业是如何监管的?答:目的:一、保护金融秩序的安全。
二、保护存款人和公共利益。
三、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的竞争。
四、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内容:一、事前监管,又称为市场准入的监管。
二、事中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流动性的监管、业务范围的监管、贷款风险的监管、外汇风险的监管、准备金的监管、存款保证金的监管。
三、事后监管,又称为市场退出的监管。
监管方法是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监管。
管理方法有:事先检查筛选法、现场检查法、定期报告分析法、内外审计结合法、信用评级和内部监管。
2、谈谈你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了解和建议。
回顾历史,我们在1994年建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时,基本思路是模仿日本模式,即以政府补贴和非盈利为目标,该模式此后逐渐陷入困境。
进入21世纪,改革政策性银行的呼声日渐高涨,而国家开发银行也通过有效引入商业化运行模式,成为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成功的典范。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曾经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大制度突破。
随着金融问题逐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金融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制度优化问题再次摆到了我们面前。
其中,对于政策性金融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重新定位,也成为推进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突破点。
改革开放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开发性金融的必然选择。
开发性金融是适应制度落后和市场失灵,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
从各国的实践看,开发性金融通常为政府所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用建设制度和开发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及相关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
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渠道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完成的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这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24章的课后习题,求高手解答,我要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我已经知道,是变动0.4美元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
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
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我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怎么算的就行了!由CPI可知,通货膨胀率=(300-150)/150*100%=100%糖果的原始价格P=0.1在这段时间通过通货膨胀变为0.1*(1+通货膨胀率)=0.2实际上糖果在后来卖到了0.6,所以糖果实际价格变动了0.6-0.2=0.4美元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26章课后题答案是不是错了假设政府明年借债比今年多了200亿美元,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投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是不是有错答案说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我认为是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移……财政政策当然变动的是需求,供给怎么可能变动,你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些混淆,我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多看几遍就明白了,供给曲线可能因为劳动力变动,而合财政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变动的都是需求.另外右移就是借钱多了,就是投资需求多了,就是G多了,那就是需求曲线右移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三):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1)由得;2023 + P = 2400 - P于是 P=200, =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160 – PP=80 , =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640 – PP=320 , =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 + P = 2400 – PP=300 , =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为().选项:a、兴旺,停滞,萧条和复苏b、繁荣,停滞,萧条和恢复c、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d、兴旺,衰退,萧条和恢复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选项: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选项:a、LM陡峭而IS平缓b、LM平缓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和IS一样陡峭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选项:a、进口b、消费支出c、出口d、政府购买.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选项: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题号:1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选项:1、错2、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选项:1、错2、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选项:1、错2、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选项:1、错2、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选项:1、错2、对C,C,A,D,B对,对(NNP国民生产净值),错(可能还有摩擦失业),错,错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总量的关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劳务的市场价格之和(按不变价格计算)(2)GNP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GNP+外商在国内投资产值-本国在国外投资产值=GDPA、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B、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C、个人收入 PI=NI-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转移收入D、个人可支付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2、论述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估算中的缺陷。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见第一章17-20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的缺陷:1、非市场经济(自给性生产和劳务)2、非法经济活动(地下经济、偷漏税)3、核算体系自身缺陷(劳务和重复计算)4、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难于区分(蔬菜生吃与熟吃等)5、GDP无法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闲暇、自我完善)7、结合图示简述英迪利安尼消费函数理论?1、主要假设A、不考虑个人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的不确定性B、个人储蓄不是为了利息,只为了未来消费,不考虑价格未来变动C、个人收入来源于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一生收入全部用于消费D、为实现一生满足程度最大化,消费者一生中较平均地分配收入2、图式1WRmax=(YL-C) ×(NL-WL)即一生储蓄最大化WL:工作时间NL:生活期间YL:每年劳动收入C:每年消费量WRmax=(YL-C) ×(NL-WL)即一生储蓄最大化WL:工作时间NL:生活期间YL:每年劳动收入C:每年消费量3、评价:(1)说明了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和短期消费倾向的波动性(2)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低、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高(3)现期收入多少对消费倾向影响很小(4)征收长期累进税比本期累进税更合理,因为前者影响消费比后者影响较小,使税收杠杆调节作用失效(5)经济萧条时,赤字预算政策比增税来增加政府支出政策措施更有效,因赤字债务几代人偿还,而通过增税增加政府支出由这一代人负担。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章国民收⼊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GDP这⼀指标?国内⽣产总值(GDP)和国民⽣产总值(GNP)均指⼀个国家⼀定时期内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产的概念;⽽GNP以⼈⼝划分,是收⼊的概念。
西⽅宏观经济学将国内⽣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国或⼀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在⼀定时期内全部⽣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国总体经济运⾏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国(或地区)的经济实⼒,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出,即建造新⼚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产经营活动。
⼈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种产权转移活动,因⽽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GDP。
公司从⼈们⼿⾥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再去购买⼚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定时期内⽣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不是⽣产额。
4、为什么转移⽀付不计⼊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从⼀个⼈或⼀个组织转移到另⼀个⼈或另⼀个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5、为什么GNP中只计⼊净出⼝?进⼝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表⽰收⼊流⼊到国外,不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出⼝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表⽰收⼊从国外流⼊,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参考答案(1-5章)要点
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它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实现充分就业的问题2)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3)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问题4)经济增长问题5)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问题6)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问题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单个厂商、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经济活动的研究,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经济总体情况与趋势。
二者是个别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微观经济变量加在一起,就可以构成相应的宏观经济变量,众多同类微观经济问题的总合也可能构成宏观经济问题。
有些情况下却不能把个别的经济变量简单加总起来,直接等同于整体经济变量。
在有些场合,经济总量和经济个量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经济理性主义的假定3)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6)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4.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在分析中国经济现象时,一定要注意中国国情。
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建立的基础是西方几百年的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其中有许多不适用中国实际的方面。
不要滥用西方经济学;不要盲目相信中国的某些经济学家的一些言论。
(仅供参考)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为什么总收入总是等于总支出?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进入市场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某个买者的支出是某个卖者的收入,同一笔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因此,对一个经济整体而言,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购买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是相同的,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武汉大学金融学《e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带解答)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要说明GDP与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主体不同,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国的居民,而GNP是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
因为GDP确实代表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和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因为存货也是最终产品,相当于企业自己花钱买了自己的商品,算在总支出中。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略)2、什么是乘数原理?为什么按照这一原理储蓄即节俭反而成为一种罪恶?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乘数原理是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
因为消费的增加会通过消费乘数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因而储蓄即节俭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成为了一种罪恶。
(1)社会有无过剩生产率,能否满足生产要求;(2)投资与储蓄的独立性,独立性越好,效果越好;(3)货币供给量是否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求。
3、简要说明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
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购买的变动对于国民收入的变动放大倍数;税收乘数是指政府税收的变动对于国民收入的变动放大倍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在政府购买和净税收方面等量反向操作以保持政府预算平衡时对于国民收入的变动放大倍数。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1、简要说明货币交易需求、货币预防需求、货币投机需求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汇总
1.什么是GDP?如何理解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应该这样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2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低于概念。
(区别于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中。
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简要评述。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
它的均衡条件是i=s 。
3.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指出的变化的比率。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乘数原理,其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1/(1-边际消费倾向)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①消费函数具有稳定性②有劳动力可被利用③物资供应充足,不存在瓶颈制约④投资和储蓄的决定互相独立⑤货币供应量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⑥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会挤占个人支出4.何为乘数定理?其结论在IS-LM模型中有什么变化?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5.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6.试述凯恩斯的宏观理论体系,并指出其主要的政策结论。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提醒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开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开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开展。
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19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
其政策主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大幅度减税等。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一、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梗概1GDP与GNP这两个指标的运用功能有何差异答GDP衡量的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或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这些产值的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
由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的数据不足GNP较难统计GDP则较易衡量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如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2某国的企业大量缩减在国内的投资增加在国外的投资这对该国的GDP与GNP有何影响答会减少该国的GDP或者放缓该国GDP的增长速度并增加该国的GNP。
3阐释GDP的三种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
答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首先计算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的增加值然后再将各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为统计期内的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会被各经济主体所购买因此将各经济主体在该时期的购买额或支出额加总便可得到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GDP。
这便是支出法的基本原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是由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这一服务性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会分解为各种要素的收入。
于是将这些要素收入全部加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便可得到对应的GDP。
这是收入法的基本原理。
4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阅读最近一个年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了解该年的GDP等数据。
答略。
5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在两部门经济中Y=C+S那人们在口袋中的零用钱和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不是没有被计入吗谁来解释一下学生大头回答说这些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学生大眼回答说因为储蓄被定义为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所以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及零用钱被归于储蓄S中计入进去了。
你同意谁的看法答大眼说得对。
6从GDP指标的局限性出发分析树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性。
答正是由于GDP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状况所以不能单纯地追求GDP的增长而要树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GDP的增长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内容。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G D P核算与总量关系1、简要说明名义G D P与实际G D P、G D P与G N P的差别。
答:名义G D 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 D 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 D P与实际G D P 是以那年的为基期计算价格的区主要别;实际G D P=名义G D P/G D P折算指数两者区别主要是计算价格的基期不同。
G D 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国内外资源(要素)在国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 N 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国民拥有的要素在国内外生产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 D P和D N P的区别主要是利用的生产要素的区别。
2、为什么支出法G D P中的政府支出部分是政府购买而不是政府总支出,国外部门支出部分是净出口而不是总出口,收入法G D P中的政府税收部分是净税收而不是总税收,居民个人收入部分是个人可支配收入而不是个人收入?答:因为在支出法中G D P=C+I+G+N X,而政府的总支出=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支付,而政府转移支付时计算在居民消费中的,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因为净出口=总出口-进口;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已经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
如果我们计算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时不把进口减去,就会把外国生产的G D P计算成本国的G D P。
因为收入法G D P=C+S+N T,净税收=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已经算入了居民消费中。
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个人收入(P I)-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而个人所得税以算入政府税收中了。
3、为什么国内私人总投资包括居民住房构建投资?为什么“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是错误的?为什么“去年建成但在今年才卖出的住房总价值都不能计入今年的G D P”这句话是错误的?4、答:居民住房即当年建造的为私人所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被列为投资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能提供服务。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共10篇)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一): 宏观经济学习题3 ,请大家帮忙做做!非常感谢!5、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50+0.8Y,I=50。
(C为消费,I为投资)•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Y、C、S分别为多少(2)投资乘数是多少• (3)如果投资增加20(即△I=2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若充分就业的YF=800,经济存在紧缩还是膨胀其缺口是多少6、假如某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1/2,他的收支平衡点是8000美元,若他的收入为1万美元,试计算:他的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7、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 (3)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1 Y=C+I=0.8Y+50+50=0.8Y+100 ,Y=500,I=50,C=450,ki=1/(1-0.8)=5I增加20,Y增加100,紧缩,缺口800-500=3002 边际消费倾向1/2设消费函数c=a+0.5y收支平衡点80008000=a+4000,a=4000c=4000+0.5yy=10000,c=9000,s=10003 dc/dy=0.75*0.8=0.6y=c+i+g=20+0.75(y-0.2y)+380+400=0.6y+800,y=2023预算盈余bs=t-g=400-400=0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二): 宏观经济学习题:当政府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政府支出时的挤出效应是指:A.刺激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B.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下降C.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上升D.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下降,投资上升E.抑制了消费和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帮帮忙啊~说明理由~分不多~麻烦了Y=C+G+I~G增加的挤出效应是C I减少因为y=c-s 税收增加后Y=C(1+T)100%-S(1+T)100%即储蓄消费同时下降.因为S=I 投资下降了当然利率就上升了所以答案是E楼下的对投资和消费的说明正确,但利率问题错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三): 求解一道宏观经济学习题……已知C=200+0.25Yd,I=150+0.25Y-1000R,G=250,T=200,(L/P)^d=2Y-8000R,M/P=1600.试求:IS曲线方程LM曲线方程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均衡利率水平均衡水平时的C和I,并将C、I和G相加来检验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Y.【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IS曲线:y=c+i+t=200+0.25(y-t)+150+0.25y-1000r+200,t=200LM曲线:2y-8000r=1600自己化简方程,然后两方程联立,解得y,r.分别代入就好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习题在某国,自发消费支出是5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投资是3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是2500亿美元,税收T=3000+0.1Y(亿美元,假定没有转移支付等项,税收为净税收),出口为100亿美元,进口M=0.12Y.1.消费函数是什么2.总支出曲线的方程式是什么3.均衡支出是多少4.政府购买乘数是多少消费函数C=500+0.8*(Y-3000-0.1Y)自己化简就行了总支出 AE=Y=C+I+GP+(出口-进口) Y就是NI国名收入 C用第一题的式子带入 GP是政府购买带进去就行了均衡支出就是吧y求出来就行了政府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相差一个负号购买乘数是正的税收乘数=-MPC*MULT MULT=1/(1-MPC)算出来的是负的把符号除了就是购买乘数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复习与思考题: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分析流量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事后变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2.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3.答: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即期分析与跨时期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法。
4.答:参考第二节。
本章习题一、概念题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 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 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 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 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2.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3.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A. 企业间接税 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C. 公司利润税D. 政府企业盈余4. 经济学的投资是指。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厂房C. 购买一台机器 D. 以上都是5. 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A. 2000B. 1400C. 1000D. 750 三、判断题 1.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第四章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
请详细解释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
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
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
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
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
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b购买一块土地;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f. IBM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答: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不应该计入2009的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e.这些损害不计入GDP,但是用于减轻损失的治理污染的支出会通过电价反映出来,从而计入GDP。
因此为避免重复计算,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不计入GDP。
f. ABM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美国的GNP,而不是美国的GDP 。
第六章基本概念:消费、储蓄,MPC,MPS,投资,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投资的因素思考题:2、答:a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将导致沿着消费函数曲线的变动。
任何促使人们在每一收入水平下支出变动的因素都会导致这两条曲线移动,例如,人们感到储蓄目标已经实现时,就会增加消费,导致消费函数曲线右移;又如,当人们对未来的收入前景预期乐观时,人们的消费函数曲线就会右移。
实际利率的变化将会导致沿着投资需求曲线的变动。
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期等因素会导致投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例如,人们预期企业未来将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就会导致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使投资需求趋向右移。
b.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引起沿着消费曲线的变动,如图(a)所示,随着可支配收入从Dl。
增加到Dl1,消费将沿着消费曲线从C0增加到C1。
财富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下跌都将使消费曲线下移,如图(b)所示,消费曲线从C0下移到C1,c.利率的上升将会引起沿着投资需求曲线的变动,利率上升,将使投资沿着投资需求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
图略预期下一年的产出量下降,或对利润征税加重都将使投资需求曲线下移。
图略。
第七章基本概念:商业周期,商业周期阶段,总需求构成,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乘数效应存在的条件乘数效应存在的条件当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人员时,增加投资或其他支出所增加的这些支出最终会更多地导致实际产出的增长,而较少地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然而,当经济达到并超过其潜在产出时,在现有价格水平上要创造更多的产出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支出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很少或完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或就业的增加。
思考题1、答:(1)总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购买的总量。
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货币供给的影响。
影响总需求AD曲线本身移动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控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量,包括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赖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其他金融条件的手段)和财政政策(税收和政府支出);第二类是外生变量,或由AS-AD框架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参见书本总结提要)。
这些因素的变动会导致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
(2)潜在产出能力的提高影响供给,同时通过价格水平将影响总需求。
尽可能的清楚区分曲线的移动和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是很重要的。
这里,总供给曲线将平行移动,而经济会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
减税使得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因此,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费支出将会增加。
(3)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使利率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和投资等减少,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7请给出乘数的(a)一般定义,(b)算式,(c)几何图形。
当MPC分别等于0.9, 0.8,0.5时,算出乘数的数值。
答:乘数的定义和算式参见书本。
(c)略。
10答:这是一个节俭悖论。
所谓的节俭悖论是指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
节俭是一种美德。
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
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
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实际上,这里蕴含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
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
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
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
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人萧条和贫困。
(2)节俭悖论发生的条件是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总供给过剩,总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人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
这时,储蓄增加必然要减少消费支出,也就是减少总需求,从而减少均衡国民收人。
由于储蓄是收人的增函数,二者同方向变动,收人减少,储蓄必然减少。
在完全就业的经济中,不存在闲置资源,储蓄的增加会增加经济中投资水平,提高人均资本存量,从而促进总供给能力的增加。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鼓励人们进行储蓄,是为经济的长期增长所需要的资本形成创造条件,这与节俭悖论没有任何关系。
第九章基本概念:货币供给,M0,M1,M2,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创造乘数,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思考题2、答:a实际GDP增加,会增加人们的收人,从而增加人们交易性货币需求,因此,M1的需求也会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会引起名义GDP的增加,从而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增加,因此,价格水平上升时,M1的需求也会增加。
C.储蓄存款和国库券的利率上升时,人们会改变资产组合,减少货币的资产需求,从而使货币需求下降。
d.所有价格、工资和收人都增加一倍,经济中的实际变量保持不变,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因此,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保持不变。
第十章基本概念: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联邦基金利率,货币政策三大工具,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货币市场均衡,货币政策变动对利率的影响,AD-AS框架下的货币政策思考题1、(a)的答题要点:结合货币政策三个工具,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影响中间目标到最终目标(b)参考以下第2题,2答:当经济出现过热时,为了抑制经济衰退,必须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债券,降低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来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给。
在经济衰退时,联储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可以增加居民和银行手中所持有的现金,从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
降低贴现率可以使商业银行以较低的贴现率借入款项而以较高的利率在公开市场借出款项,从而增加货币的供给。
法定准备金率的降低可以增加银行贷款的数额,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
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常常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经济,因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负面影响较小,而且效果也较好。
第11章基本概念: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四个要素,总生产函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内容,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内容及几何分析,新增长理论主要内容,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深化思考题:2. 答:科学和发明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它们使得投资更具吸引力,因此,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励人们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发明,同时控制商业周期,尽量减少投资需求的波动性,会强有力地促进经济,经济将出现飞速发展。
4,略。